跳到主要內容 :::
:::

陳炯明叛變,圍攻總統府。先生脫險抵海珠海軍司令部,旋登楚豫艦,指揮討逆 detail

:::

陳炯明叛變,圍攻總統府。先生脫險抵海珠海軍司令部,旋登楚豫艦,指揮討逆

Download
0 times
Click
397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Life peroid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Title

陳炯明叛變,圍攻總統府。先生脫險抵海珠海軍司令部,旋登楚豫艦,指揮討逆

Republic of China year

中華民國十一年

AD annals

一九二二年

Time remarks

四月底

New calendar month day

六月十六日

Age

57

Abstract

十五日夜十時,有軍官以電話報告先生,謂「今夜粤軍或有不軌行動,將不利於總統,務請總統離府。」先生以為謠傳,不信之;以陳炳焜、莫榮新之蠻頑,尚不敢存危害之念,況炯明二十年來師事先生,安敢萌簒亂之異志乎?至午夜十二時,秘書林直勉所得消息,甚為險惡,乃與總統府諸軍官商量戒備,加添衛隊。(註一○六)時觀音山衛士僅五十餘人,由參軍兼衛士隊隊長姚觀順率領,侍衛副官有黃惠龍、馬湘、陳喧諸人,所有武器,僅三十枝手機關槍,子彈一萬餘發。(註一○七)即嚴密佈防。林直勉旋偕參軍林樹巍趨謁先生,報告「今夜消息險惡,變起在即,請速離府,暫避凶鋒。」先生泰然曰:「競存惡劣,當不至此。即使其本人果有此不軌之心,而其所部,皆與我久共患難,素有感情;且不乏明理之人,未必肯助桀為虐,受其欺弄。請諸君不必猜疑,以免驚擾。」(註一○八)林等復言粤軍蠻橫,不可以常情度之,如果有不利於總統時,當奈何?先生曰:「我在廣州之警衛軍,既已全部撤赴韶關,此即示其坦白無疑,毫無敵對之意。倘彼果有不利於我,亦不必出此用兵之拙計。如敢明目張膽,作亂謀叛,以兵加我,則其罪等於逆倫反常;叛徒賊子,人人可得而誅之。況吾身當其衝,豈可不重職守?臨時退縮,屈服於暴力之下,貽笑中外,污辱民國,輕棄我人民付託之重任乎?吾當為國除暴,討平叛亂,以正國典,生死成敗,非所計也。」林等以先生態度堅決,不敢強勸,即辭出。先生即入私室就寢。又疊接各處探報,皆言粤軍必亂,務請遠離。迨二時許,有自粤軍營中潛出之軍官,特來報告,謂粤軍各營,炊事已畢,出發在即,並言事成,准各營士兵大放假三日(即搶劫之意)。既而聞各方號音,自遠而近,乃知粤軍已發動,此約三時也。林直勉等復入總統府相勸,先生謂:「競存果敢作亂,則戡亂平逆,是吾責任,豈可輕離公府,放棄職守?萬一力不如志,惟有一死殉國,以謝國民而已!」直勉等見先生如此堅定,乃以數人臂力,強挽出府。(註一○九)先生衣單衣出總統府,未帶衛隊,匆匆由林直勉、林樹巍扶掖從間道步出,是時,各路皆有步哨,已不能自由通行。直勉等被叛軍步哨接連盤問數次,幸得通過。先生隻身行至財政廳前,遇叛軍大隊,由東而來,先生從容不迫,參入叛軍中,叛軍以為同事,亦不查問。至永漢馬路出口,方得脫險步行至長堤,安抵海珠海軍總司令部。與海軍總司令溫樹德等,同登楚豫艦,召集各艦長,決意戡亂定難。(旋率各艦集中黃埔)先生離府未及五分鐘,叛軍步哨,已佈滿街道。半小時後,槍聲四起,占領廣州各行政機關。粤軍第二師洪兆麟所部之李雲復部,一面搶掠觀音山腳各街住戶(婦女衣服,多被搶掠一空,執信學校各女生之衣物圖書,亦被搶掠無遺),一面向總統府圍攻。李部約千餘人,繼又加入楊坤如部千餘人,及其他叛軍千餘人,共四千餘人。先生所居之粤秀樓係前龍濟光所築私寓,位居半山,有一橋樑式之過道,長一里許,蜿蜒由街道上面經過,直通觀音山總統府,叛軍佔據山上,居高臨下,向粤秀樓射擊。時府中衛士及警衛團佈防於觀音山粤秀樓一帶,叛軍衝鋒十餘次,皆被衛士用手機關槍擊退,死傷達三百人,叛軍終不得逞。是時警衛團長陳可鈺指揮作戰,衛士隊長姚觀順守文瀾閣,侍衛副官黃惠龍守正門,副官馬湘守橫門,副官陳喧(亦作煊)守天橋,偵緝員陳龍韜、衛士馮俊、黃森、陳海廷、李東興等,守粤秀樓,尤為英勇。(註一一○)彼等因四周漆黑,不辨敵軍,非俟敵近,不輕易射擊。相持至十六日上午十時,叛軍李雲復以步兵衝鋒無效,乃用速射開花砲轟擊總統府,又以煤油燒毀粤秀樓及各棧橋,以杜絕出路。情勢更危迫,姚觀順、黃惠龍、馬湘乃冒險護送孫夫人離粤秀樓,匍匐自天橋下,流彈在空中飛鳴,數次掠孫夫人鬢邊過,至夾板被擊毀處,毫無掩蔽,四人只得挺身奔馳,姚觀順中彈傷腿部,由惠龍負之行,逾時始避入總統府後院。府之四周,開花砲彈連珠射下,天橋瞬被轟炸粉碎。至正午十二時,衛士彈盡,相約停戰,叛軍仍開砲猛攻,陳喧率隊十餘名,由正門衝出,被敵擊回,不得已伏匿破牆草叢中,改裝得脫。四時許,衛戍司令魏邦平派副官長至,議和平條件(魏守中立,居間調停),往返四次無效。正談判間,叛軍從總統府後門闖入,持手槍刺刀,將孫夫人所攜物品搶奪一空。馬湘、黃惠龍乘叛軍搶劫之際,左右各引孫夫人手,奔入人叢,方得逃出。叛軍槍彈如急雨驟至,屍橫遍街,孫夫人避入民屋,驚暈越時始甦,乃改裝從第一公園附近小巷,往長洲要塞司令馬伯麟宅寄宿,又至沙面,十八日脫險抵黃埔。(註一一一)鄧澤如時居永漢南路華英二樓,十六日晨,譚振雄來告國民黨廣東支部被叛軍熊略佔據,所有印信文件器具,概被搶掠。(註一一二)八時,林麗生來告澤如,探悉先生已於昨夜由林直勉、林樹巍強挽出府,至長堤,登海珠,再乘電船,入永豐兵艦,安全出險。九時,馮自由着其弟馮坤來,密語澤如曰:「閣下與夏重民素為陳逆所注意,夏已在石圍塘廣三車站被害,程鴻軒被捕,請趁早赴他處逃避。」澤如遂過河南溪峽李英家暫避。(註一一三)是役觀音山衛士以少敵眾,苦戰十餘小時,足寒敵膽。衛士傷亡約三分之一,而叛軍之陣亡者,數在三百以上。(註一一四)姚觀順負傷後,由護隊負之,尋亦出險。陳喧等走東山總統法律顧問那文宅,由那氏用美國小電船,送至先生座艦。先生後來頒獎衛士訓詞云:「革命軍的力量,是和別種軍隊不同的,必要能以一當十,才算合格。用幾百人可以敵幾千人,那才算是本事。如果不能,便是大恥辱,便不算得是革命軍。前年觀音山的衛士,便是以一當百的革命軍……我理想上的革命軍,只有這次觀音山的衛士,足以當之。這種奮鬪的精神,實在不可磨滅。」(註一一五)

Comment

(註一○六)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六頁。
(註一○七) 「民國十三年元旦孫大元帥頒發觀音山之役衛士狀牌訓詞」(中史黨史會藏)。
(註一○八) 鄧慕韓:「孫中山先生傳記」原稿(中央稿史會藏)。
(註一○九) 蔣中正:「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二──三頁,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一月,臺重排九版,臺北;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一一○○──一一○一頁。
(註一一○) 守粤秀樓者尚有一外籍侍衛名Colonel Bow,據「宋慶齡自述」。
(註一一一) 「民國十三年元旦孫大元帥頒發觀音山之役衛士獎牌訓詞」;蔣中正:「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
四──五頁;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七頁;「宋慶齡自述廣州脫險記」。
(註一一二) 按除總統府、國民黨粤支部外,偵緝隊部、海防司令部、虎門司令何振住宅、兵工廠、航空局、市政
廳、航政局、財政廳、許崇智司令部、財政部、海關等,皆為叛軍進攻目標。

Related names
李東李東興李英李雲復那文林直勉林樹巍林麗生信之姚觀順洪兆麟夏重民馬伯麟馬湘莫榮新許有陳可鈺陳炯明陳炳焜陳海陳海廷陳喧陳龍韜程鴻軒馮自由馮坤馮俊黃惠龍黃森楊坤如溫樹德熊略鄧澤如龍濟光魏邦平譚振譚振雄競存
Related place names
永豐沙面和平東山東興河南長洲長堤南溪海珠黃埔韶關廣州廣東觀音山
Related proper nouns
民黨革命軍國民黨執信學校警衛軍
Source

國父年譜

Volume

下冊

Page

1204-1208

Relate image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六月十五日 委任丁惟汾為中國國民黨山東支部部長。(註一○四)
  
 任譚延闓為全湘討賊軍總司令。(註一○五)
 
 六月十六日 陳炯明叛變,圍攻總統府。先生脫險抵海珠海軍司令部,旋登楚豫艦,指揮討逆。
   十五日夜十時,有軍官以電話報告先生,謂「今夜粤軍或有不軌行動,將不利於總統,務請總統離府。」先生以為謠傳,不信之;以陳炳焜、莫榮新之蠻頑,尚不敢存危害之念,況炯明二十年來師事先生,安敢萌簒亂之異志乎?至午夜十二時,秘書林直勉所得消息,甚為險惡,乃與總統府諸軍官商量戒備,加添衛隊。(註一○六)時觀音山衛士僅五十餘人,由參軍兼衛士隊隊長姚觀順率領,侍衛副官有黃惠龍、馬湘、陳喧諸人,所有武器,僅三十枝手機關槍,子彈一萬餘發。(註一○七)即嚴密佈防。林直勉旋偕參軍林樹巍趨謁先生,報告「今夜消息險惡,變起在即,請速離府,暫避凶鋒。」先生泰然曰:「競存惡劣,當不至此。即使其本人果有此不軌之心,而其
(註一○四)丁惟汾:「山東革命黨史稿」(上),委任狀影印件。
(註一○五) 「國父全集」第八冊,三四七頁。
(註一○六)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六頁。
(註一○七) 「民國十三年元旦孫大元帥頒發觀音山之役衛士狀牌訓詞」(中史黨史會藏)。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四

所部,皆與我久共患難,素有感情;且不乏明理之人,未必肯助桀為虐,受其欺弄。請諸君不必猜疑,以免驚擾。」(註一○八)林等復言粤軍蠻橫,不可以常情度之,如果有不利於總統時,當奈何?先生曰:「我在廣州之警衛軍,既已全部撤赴韶關,此即示其坦白無疑,毫無敵對之意。
  倘彼果有不利於我,亦不必出此用兵之拙計。如敢明目張膽,作亂謀叛,以兵加我,則其罪等於逆倫反常;叛徒賊子,人人可得而誅之。況吾身當其衝,豈可不重職守?臨時退縮,屈服於暴力之下,貽笑中外,污辱民國,輕棄我人民付託之重任乎?吾當為國除暴,討平叛亂,以正國典,生死成敗,非所計也。」林等以先生態度堅決,不敢強勸,即辭出。先生即入私室就寢。又疊接各處探報,皆言粤軍必亂,務請遠離。迨二時許,有自粤軍營中潛出之軍官,特來報告,謂粤軍各營,炊事已畢,出發在即,並言事成,准各營士兵大放假三日(即搶劫之意)。既而聞各方號音,自遠而近,乃知粤軍已發動,此約三時也。林直勉等復入總統府相勸,先生謂:「競存果敢作亂,則戡亂平逆,是吾責任,豈可輕離公府,放棄職守?萬一力不如志,惟有一死殉國,以謝國民而已!」直勉等見先生如此堅定,乃以數人臂力,強挽出府。
  (註一○九)先生衣單衣出總統府,未帶衛隊,匆匆由林直勉、林樹巍扶掖從間道步出,是時,各路
(註一○八)鄧慕韓:「孫中山先生傳記」原稿(中央稿史會藏)。
(註一○九) 蔣中正:「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二──三頁,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一月,臺重排九版,臺北;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一一○○──一一○一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五

皆有步哨,已不能自由通行。直勉等被叛軍步哨接連盤問數次,幸得通過。先生隻身行至財政廳前,遇叛軍大隊,由東而來,先生從容不迫,參入叛軍中,叛軍以為同事,亦不查問。至永漢馬路出口,方得脫險步行至長堤,安抵海珠海軍總司令部。與海軍總司令溫樹德等,同登楚豫艦,召集各艦長,決意戡亂定難。(旋率各艦集中黃埔)先生離府未及五分鐘,叛軍步哨,已佈滿街道。半小時後,槍聲四起,占領廣州各行政機關。粤軍第二師洪兆麟所部之李雲復部,一面搶掠觀音山腳各街住戶(婦女衣服,多被搶掠一空,執信學校各女生之衣物圖書,亦被搶掠無遺),一面向總統府圍攻。李部約千餘人,繼又加入楊坤如部千餘人,及其他叛軍千餘人,共四千餘人。先生所居之粤秀樓係前龍濟光所築私寓,位居半山,有一橋樑式之過道,長一里許,蜿蜒由街道上面經過,直通觀音山總統府,叛軍佔據山上,居高臨下,向粤秀樓射擊。時府中衛士及警衛團佈防於觀音山粤秀樓一帶,叛軍衝鋒十餘次,皆被衛士用手機關槍擊退,死傷達三百人,叛軍終不得逞。是時警衛團長陳可鈺指揮作戰,衛士隊長姚觀順守文瀾閣,侍衛副官黃惠龍守正門,副官馬湘守橫門,副官陳喧(亦作煊)守天橋,偵緝員陳龍韜、衛士馮俊、黃森、陳海廷、李東興等,守粤秀樓,尤為英勇。(註一一○)彼等因四周漆黑,不辨敵軍,非俟敵近,不輕易射擊。相持至十六日上午十時,叛軍李雲復以步兵衝鋒無效,乃用速射開花
(註一一○)守粤秀樓者尚有一外籍侍衛名Colonel Bow,據「宋慶齡自述」。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六

砲轟擊總統府,又以煤油燒毀粤秀樓及各棧橋,以杜絕出路。情勢更危迫,姚觀順、黃惠龍、馬湘乃冒險護送孫夫人離粤秀樓,匍匐自天橋下,流彈在空中飛鳴,數次掠孫夫人鬢邊過,至夾板被擊毀處,毫無掩蔽,四人只得挺身奔馳,姚觀順中彈傷腿部,由惠龍負之行,逾時始避入總統府後院。府之四周,開花砲彈連珠射下,天橋瞬被轟炸粉碎。至正午十二時,衛士彈盡,相約停戰,叛軍仍開砲猛攻,陳喧率隊十餘名,由正門衝出,被敵擊回,不得已伏匿破牆草叢中,改裝得脫。四時許,衛戍司令魏邦平派副官長至,議和平條件(魏守中立,居間調停),往返四次無效。正談判間,叛軍從總統府後門闖入,持手槍刺刀,將孫夫人所攜物品搶奪一空。馬湘、黃惠龍乘叛軍搶劫之際,左右各引孫夫人手,奔入人叢,方得逃出。叛軍槍彈如急雨驟至,屍橫遍街,孫夫人避入民屋,驚暈越時始甦,乃改裝從第一公園附近小巷,往長洲要塞司令馬伯麟宅寄宿,又至沙面,十八日脫險抵黃埔。(註一一一)鄧澤如時居永漢南路華英二樓,十六日晨,譚振雄來告國民黨廣東支部被叛軍熊略佔據,所有印信文件器具,概被搶掠。(註一一二)八
(註一一一)「民國十三年元旦孫大元帥頒發觀音山之役衛士獎牌訓詞」;蔣中正:「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 四──五頁;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七頁;「宋慶齡自述廣州脫險記」。
(註一一二) 按除總統府、國民黨粤支部外,偵緝隊部、海防司令部、虎門司令何振住宅、兵工廠、航空局、市政 廳、航政局、財政廳、許崇智司令部、財政部、海關等,皆為叛軍進攻目標。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七

時,林麗生來告澤如,探悉先生已於昨夜由林直勉、林樹巍強挽出府,至長堤,登海珠,再乘電船,入永豐兵艦,安全出險。九時,馮自由着其弟馮坤來,密語澤如曰:「閣下與夏重民素為陳逆所注意,夏已在石圍塘廣三車站被害,程鴻軒被捕,請趁早赴他處逃避。」澤如遂過河南溪峽李英家暫避。(註一一三)
   是役觀音山衛士以少敵眾,苦戰十餘小時,足寒敵膽。衛士傷亡約三分之一,而叛軍之陣亡者,數在三百以上。(註一一四)姚觀順負傷後,由護隊負之,尋亦出險。陳喧等走東山總統法律顧問那文宅,由那氏用美國小電船,送至先生座艦。先生後來頒獎衛士訓詞云:「革命軍的力量,是和別種軍隊不同的,必要能以一當十,才算合格。用幾百人可以敵幾千人,那才算是本事。如果不能,便是大恥辱,便不算得是革命軍。前年觀音山的衛士,便是以一當百的革命軍……我理想上的革命軍,只有這次觀音山的衛士,足以當之。這種奮鬪的精神,實在不可磨滅。」(註一一五)
 夏重民被陳逆部將楊坤如拘捕,旋殉難。
   陳炯明既叛,必欲翦除忠於先生之得力同志。首遭殺害者,為竭誠擁戴先生之廣三路局局長
(註一一三)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六○頁。
(註一一四) 鄧澤如稱衛士僅傷五名,叛軍死者四百人(「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八──二五九頁)。
(註一一五) 「國父全集」第三冊,四○一──四○二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