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三民主義:附錄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第一章 detail

上一筆
:::

三民主義:附錄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第一章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261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三民主義:附錄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第一章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三民主義

民國日期

042/11/14

西元日期

1953/11/14

作者
蔣介石
全文內容

附錄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註一)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在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發表(註二)第一章 序言第一節 育樂兩篇的補述民國十三年,總理在廣州講演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六講,民權主義六講,都已講完。民生主義只講了四講,第一講是講民生主義的原理,第二講是講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個辦法,第三講以下,總理預定要講民生四大需要,食衣住行;但是他只講了食與衣兩節,就沒有再講下去了。住與行兩大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從實業計畫裏可以看出一個輪廓,做我們研究的基礎。但是我們從總理在民國十三年以前關於民生主義的演講和論著裏,可看出民生問題,除食衣住行之外,還有育和樂。總理說過:「民生主義要做到少年的人有教育,壯年的人有職業,老年的人有養活,全國男女,無論老小,都可以享安樂。」所以對於「育幼、養老、濟災、醫病與夫種種公共之需」,乃至「聾啞殘廢院以濟大造之窮,公共花園以供暇時之戲」都要籌畫辦理,「把中國變成一個安樂國家」,才是民生主義的完成。所以我們如不把育樂這兩個問題,和食衣住行這四個問題,一併提出研究,就不能概括總理的民生主義的全部精神與目的之所在。
民國二十四年,我在峨嵋軍訓團講述總理遺教,其第二講「政治建設的要義」裏面,提到育樂這兩個問題,當時因為時間不夠,沒有詳細發揮,只是說明問題的所在,指出解決問題應該努力的方向。由峨嵋軍訓到現在是十八年了,我們中國經過了對日長期抗戰,又遭逢奸匪全面破壞,不僅沒有建設為富強康樂的國家,反淪沒於俄帝奴隸牛馬的境域。我今天來講述民生主義育樂兩篇,真是萬分慚惶。但我們在這反共抗俄戰爭中,要恢復中國國家為獨立自由的民主國家,必須有計畫、有步驟,重建中國社會為自由安全的社會,來做這獨立民主的國家的基礎,所以民生主義的社會政策之研究和確立,刻不容緩;而育樂兩篇的補充,也就成為重要的工作了。我現在要將總理平生對於育樂問題有關的私人談話所提到的政策,以及其平生對於育樂問題所設想的措施,和我個人所領會與擬議的方針和方案,加以闡述,或可少補總理民生主義全部講稿中未完部分的缺憾。 第二節 自由安全社會的建設 一、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移民生主義的主旨,在發展實業。總理在民國元年國慶紀念日為上海大陸報撰「中國之鐵路計畫與民生主義」一文,其中說道:「實業主義為中國所必需,文明進步必賴乎此,非人力所能阻遏,故實業主義之行於我國也必矣。」民國十年手訂「實業計畫」,又說:「中國之存亡在於實業發展之一事。」民國十三年講述民生主義,更明白指出:中國「統一之後,要解決民生問題,一定要發達資本,振興實業。振興實業的方法很多,第一是交通事業,第二是礦產,第三是工業。」照實業計畫第五計畫和民生主義演講來推論,這裏所說的工業,主要的是糧食工業、衣服工業、居室工業和印刷工業幾種。我們中國人的食衣住行日用的需要品都能由工業來供給,那就是中國社會從農業社會進到工業社會第一步驟,這是社會大轉變的起點。這一轉變卻是實行民生主義必需而先決的條件。
在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時候,有一種自然的趨勢,就是人口集中於城市。總理於民國八年手著「三民主義」論文,其中說道:「機器之生產事業利於集中,故城市首先發達,以易致工人也。其次則煤鐵之場,製造事業亦以繁興,蓋便於取材也。其三則交通之地,工廠亦隨而林立,以便於運輸也。有此三要素之地,工業必從而發達,人口則為增加。」又說:「如中國交通運輸之事業發達,則凡於鐵路集中之地,水陸交會之區,大市鎮必從而生焉。以中國之大,此種新市鎮當必得百數十處也。」這就是說,交通工礦生產事業如果發達,有三種地方一定要發達成大城市,為人口集中的處所。那三種地方呢?第一是原有的城市。這些城市原有多數人口,機器工廠設在這裏,便容易得到工人。第二是煤鐵礦場所在地。這些地方,不但礦業的本身能夠招致大批人口,變成城市,並且需用煤鐵的工廠也在這裏設立,好利用礦場開出的材料。第三是水陸交通的樞紐。這些地方,運輸便利,工廠開設起來,材料容易取得,產品也容易推銷。,以中國之大,機器生產事業發達的時候,必將有百數十個大城市發達起來,這是總理預先見到的。三十年來我國工業革命雖未能順利進行,但人口集中城市卻已成顯明的趨勢。 二、社會組織不能適應工業革命要把農業社會變做工業社會。在這一過程中,舊社會組織不能適應這一大轉變,便發生社會問題,引起社會革命。總理在「三民主義」論文裏說得非常透徹:「社會革命之因,何從而來也?曰:從機器發明而來也。歐美自機器發明而後,萬般工業皆用機器代之。夫用機器以羈勒自然之力,如汽力、電力以代人工,本可減省人之勞力,應為造福人間,而何以反生出社會之痛苦?所以然者,則機器之發明而施用於工業也,乃突如其來;而社會之組織一時不能為之變更,亦不知為之變更,故無從應付也。」舊社會組織既不能適應工業革命,就要流於瓦解。我們中國近三十年的趨勢,最主要的就是農業已趨凋敝,工業未能順利發達,舊社會組織瓦解,新社會組織還沒有形成;抗戰八年之後,繼之以全面匪亂,我們社會的瓦解,便格外的迅速。這一嚴重的社會病態為俄帝侵略工具中共匪徒所乘,便造成了大陸淪亡慘禍的主要原因之一。三、自然趨勢與人為的災禍農業凋敝而工業不能發達的社會痛苦,雖是我們中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中自然的結果;但是這中間如沒有製造變亂的外在原因,我們中國仍不至遭受危亡的災禍。詳細些說,我們要解決民生主義,一定要完成工業革命,我們的社會一定要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但是抗戰以前,中國受了不平等條約的束縛,我們的工業沒有力量和外國工業競爭,我們的社會成了外國工業品的銷場。我們的農業是衰落了,要想借助於外國資本和技術來發達我們的工業,以容納農村剩餘人口,讓他們都能得到職業,而沒有外國肯以互助合作的精神來協助我們建設。到了抗戰勝利以後,不平等條約是撤廢了,我們中國得到了獨立自由的地位,本可以發展交通和工礦生產事業,使國民安居樂業,致國家於富強;但是蘇俄帝國主義役使他的第五縱隊中共奸匪,來破壞我們的鐵路和礦業,阻止我們的復員和建設,纔演成農村破產、城市恐慌的景象,招致社會瓦解、國家危亡的災禍。四、社會的演變與社會改革現在我們研討反攻光復以後的經濟社會建設問題,首先要抱定一個信念,就是反共抗俄戰爭勝利之後,我們中華民國是以獨立自由統一的國家,來完成經濟社會的建設。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中國既已解除了不平等條約,又復推翻了俄帝的奴役和奸匪的控制,我們的工業必將順利發達,農業也漸能走向機械化的道路。但是這裏就發生一個問題,我們還是放任社會的自然發展,還是要計劃社會的改革呢?我們今日要解答這一問題,仍須遵守總理的遺教。總理在民國元年演講「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批評」,其中說道:
「循進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為,社會主義實為之關鍵。動物之強弱,植物之榮衰,皆歸之於物競天擇,優勝劣敗。進化學者遂舉此例,以例人類國家。凡國家強弱之戰爭,人民貧富之懸殊,皆視為天演淘汰之公例,故達爾文之主張,謂世界僅有強權而無公理,後起學者隨聲附和,絕對以強權為世界唯一之真理。我人訴諸良知,自覺未敢贊同。誠以強權雖合於天演之進化,而公理實難泯於天賦之良知,故天演淘汰為野蠻物質之進化,公理良知實道德文明之進化也。社會組織之不善,雖限於天演,而改良社會之組織,或者人為之力尚可及乎?社會主義所以盡人所能,以挽救天演之缺憾也。」
孫文學說也這樣的說:
「何謂革命之建設?革命之建設者,非常之建設也,亦速成之建設也。夫建設固有尋常者,即隨社會趨勢之自然,因勢利導而為之,此異乎革命之建設者也。」
我們從這兩段話,就可看出總理對於社會組織的演變,不取放任主義,而主張盡人類的能力來挽救自然演變的缺憾。這就是說,我們要有計畫的改革社會為自由安全的社會,我們不能放任社會的自然發展。 五、建設實業於合作基礎之上使勞工得到娛樂幸福與自由我們要改革社會,必須有社會理想。民生主義對於工業社會的理想是什麼呢?總理在「中國之鐵路計畫與民生主義」一文中說得最是明白:
「將來中國之實業,建設於合作的基礎之上,政治與實業皆民主化。每一階級皆依賴其他階級而共同生活於互信互愛的情形之下……對於待開發之實業,人人皆得按其應得之比例以分沾其利益,享受其勞力結果之全部,獲得較優良之工作狀態,並有餘暇之機會,可以思及其他工作以外之事件。如此,勞工必能知識日進,獲得充分之娛樂與幸福,此種娛樂與幸福本為一切人類所應享,但在他國,勞工與窮苦之人嘗無享受之權利耳。故在一個民族之中,須給人民全體以生活之機會,並與以完全之自由,此即余之希望。」
這段話指示我們說,民生主義的社會不是以競爭為基礎,而是以合作為基礎;各階級互相依賴,在互信互愛的情形之下共同生活,人人以其所付出之勞力為比例來分沾其利益。如此,人民全體都有生活的機會,有完全的自由,並有充分的娛樂和幸福。 六、為自由安全社會而計劃我們要建設中國社會為合作的基礎之上的自由幸福的社會,是要有計畫有步驟的。總理手訂的建國大綱,就是達到「政治民主」的步驟。實業計畫就是建設「經濟民主」的藍圖。我們要尋求建國大綱的主旨,必須研讀孫文學說,纔能理解國民革命從非常破壞到非常建設的方略。我們要探討實業計畫的內容,必須就民生主義演講已經提出的食衣住行四個問題和總理沒有講完的育樂兩個問題,加以研討,纔能體會民生主義為自由安全的社會而計畫的意義。

注釋

(註一) 據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五十三年元月第二十八版(以下簡稱「社版」)。
(註二) 採「會本」註文。

相關人名
達爾文總理嚴重
相關地名
上海大城中國會理廣州蘇俄
相關專有名詞
三民主義大陸報工業革命中國之鐵路計畫與民生主義中國國民黨民生主義民族主義民黨民權主義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帝國主義建國大綱孫文學說峨嵋軍訓團國民黨節制資本實業計畫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一冊

頁次

0182-0186

檢索詞出現頁次

附錄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註一)
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在中國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中發表(註二)

第一章 序言

第一節 育樂兩篇的補述

  民國十三年,總理在廣州講演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六講,民權主義六講,都已講完。民生主義只講了四講,第一講是講民生主義的原理,第二講是講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個辦法,第三講以下,總理預定要講民生四大需要,食衣住行;但是他只講了食與衣兩節,就沒有再講下去了。住與行兩大問題和解決的辦法,從實業計畫裏可以看出一個輪廓,做我們研究的基礎。但是我們從總理在民國十三年以前關於民生主義的演講和論著裏,可看出民生問題,除食衣住行之外,還有育和樂。總理說過:「民生主義要做到少年的人有教育,壯年的人有職業,老年的人有養活,全國男女,無論老小,都可以享安樂。」所以對於「育幼、養老、濟災、醫病與夫種種公共之需」,乃至「聾啞殘廢院以濟大造之窮,公共花園以供暇時之戲」都要籌畫辦理,「把中國變成一個安樂國家」,才是民生主義的完成。所以我們如不把育樂這兩個問題,和食衣住行這四個問題,一併提出研究,就不能概括總理的民生主義的全部精神與目的之所在。
  民國二十四年,我在峨嵋軍訓團講述總理遺教,其第二講「政治建設的要義」裏面,提到育樂這兩個問題,當時因為時間不夠,沒有詳細發揮,只是說明問題的所在,指出解決問題應該努力的方向。由峨嵋軍訓到現在是十八年了,我們中國經過了對日長期抗戰,又遭逢奸匪全面破壞,不僅沒有建設為富強康樂的國家,反淪沒於俄帝奴隸牛馬的境域。
我今天來講述民生主義育樂兩篇,真是萬分慚惶。但我們在這反共抗俄戰爭中,要恢復中國國家為獨立自由的民主國家,必須有計畫、有步驟,重建中國社會為自由安全的社會,來做這獨立民主的國家的基礎,所以民生主義的社會政策之
國父全集 一八二

研究和確立,刻不容緩;而育樂兩篇的補充,也就成為重要的工作了。我現在要將總理平生對於育樂問題有關的私人談話所提到的政策,以及其平生對於育樂問題所設想的措施,和我個人所領會與擬議的方針和方案,加以闡述,或可少補總理民生主義全部講稿中未完部分的缺憾。

第二節 自由安全社會的建設
一、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移
  民生主義的主旨,在發展實業。總理在民國元年國慶紀念日為上海大陸報撰「中國之鐵路計畫與民生主義」一文,其中說道:「實業主義為中國所必需,文明進步必賴乎此,非人力所能阻遏,故實業主義之行於我國也必矣。」民國十年手訂「實業計畫」,又說:「中國之存亡在於實業發展之一事。」民國十三年講述民生主義,更明白指出:中國「統一之後,要解決民生問題,一定要發達資本,振興實業。振興實業的方法很多,第一是交通事業,第二是礦產,第三是工業。」照實業計畫第五計畫和民生主義演講來推論,這裏所說的工業,主要的是糧食工業、衣服工業、居室工業和印刷工業幾種。我們中國人的食衣住行日用的需要品都能由工業來供給,那就是中國社會從農業社會進到工業社會第一步驟,這是社會大轉變的起點。這一轉變卻是實行民生主義必需而先決的條件。
  在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時候,有一種自然的趨勢,就是人口集中於城市。總理於民國八年手著「三民主義」
論文,其中說道:「機器之生產事業利於集中,故城市首先發達,以易致工人也。其次則煤鐵之場,製造事業亦以繁興,蓋便於取材也。其三則交通之地,工廠亦隨而林立,以便於運輸也。有此三要素之地,工業必從而發達,人口則為增加。」又說:「如中國交通運輸之事業發達,則凡於鐵路集中之地,水陸交會之區,大市鎮必從而生焉。以中國之大,此種新市鎮當必得百數十處也。」這就是說,交通工礦生產事業如果發達,有三種地方一定要發達成大城市,為人口集中的處所。那三種地方呢?第一是原有的城市。這些城市原有多數人口,機器工廠設在這裏,便容易得到工人。第二是煤鐵礦場所在地。這些地方,不但礦業的本身能夠招致大批人口,變成城市,並且需用煤鐵的工廠也在這裏設立,好利
三民主義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第一章 序言 一八三

用礦場開出的材料。第三是水陸交通的樞紐。這些地方,運輸便利,工廠開設起來,材料容易取得,產品也容易推銷。
,以中國之大,機器生產事業發達的時候,必將有百數十個大城市發達起來,這是總理預先見到的。三十年來我國工業革命雖未能順利進行,但人口集中城市卻已成顯明的趨勢。
二、社會組織不能適應
  工業革命要把農業社會變做工業社會。在這一過程中,舊社會組織不能適應這一大轉變,便發生社會問題,引起社會革命。總理在「三民主義」論文裏說得非常透徹:「社會革命之因,何從而來也?曰:從機器發明而來也。歐美自機器發明而後,萬般工業皆用機器代之。夫用機器以羈勒自然之力,如汽力、電力以代人工,本可減省人之勞力,應為造福人間,而何以反生出社會之痛苦?所以然者,則機器之發明而施用於工業也,乃突如其來;而社會之組織一時不能為之變更,亦不知為之變更,故無從應付也。」舊社會組織既不能適應工業革命,就要流於瓦解。我們中國近三十年的趨勢,最主要的就是農業已趨凋敝,工業未能順利發達,舊社會組織瓦解,新社會組織還沒有形成;抗戰八年之後,繼之以全面匪亂,我們社會的瓦解,便格外的迅速。這一嚴重的社會病態為俄帝侵略工具中共匪徒所乘,便造成了大陸淪亡慘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自然趨勢與人為的災禍
  農業凋敝而工業不能發達的社會痛苦,雖是我們中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過程中自然的結果;但是這中間如沒有製造變亂的外在原因,我們中國仍不至遭受危亡的災禍。詳細些說,我們要解決民生主義,一定要完成工業革命,我們的社會一定要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但是抗戰以前,中國受了不平等條約的束縛,我們的工業沒有力量和外國工業競爭,我們的社會成了外國工業品的銷場。我們的農業是衰落了,要想借助於外國資本和技術來發達我們的工業,以容納農村剩餘人口,讓他們都能得到職業,而沒有外國肯以互助合作的精神來協助我們建設。到了抗戰勝利以後,不平等條約是撤廢了,我們中國得到了獨立自由的地位,本可以發展交通和工礦生產事業,使國民安居樂業,致國家於富強;但是蘇俄帝國主義役使他的第五縱隊中共奸匪,來破壞我們的鐵路和礦業,阻止我們的復員和建設,纔演成農村
國父全集 一八四

破產、城市恐慌的景象,招致社會瓦解、國家危亡的災禍。
四、社會的演變與社會改革
  現在我們研討反攻光復以後的經濟社會建設問題,首先要抱定一個信念,就是反共抗俄戰爭勝利之後,我們中華民國是以獨立自由統一的國家,來完成經濟社會的建設。我們的問題是:我們中國既已解除了不平等條約,又復推翻了俄帝的奴役和奸匪的控制,我們的工業必將順利發達,農業也漸能走向機械化的道路。但是這裏就發生一個問題,我們還是放任社會的自然發展,還是要計劃社會的改革呢?我們今日要解答這一問題,仍須遵守總理的遺教。總理在民國元年演講「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批評」,其中說道:
  「循進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為,社會主義實為之關鍵。動物之強弱,植物之榮衰,皆歸之於物競天擇,優勝劣敗。進化學者遂舉此例,以例人類國家。凡國家強弱之戰爭,人民貧富之懸殊,皆視為天演淘汰之公例,故達爾文之主張,謂世界僅有強權而無公理,後起學者隨聲附和,絕對以強權為世界唯一之真理。我人訴諸良知,自覺未敢贊同。誠以強權雖合於天演之進化,而公理實難泯於天賦之良知,故天演淘汰為野蠻物質之進化,公理良知實道德文明之進化也。社會組織之不善,雖限於天演,而改良社會之組織,或者人為之力尚可及乎?社會主義所以盡人所能,以挽救天演之缺憾也。」
  孫文學說也這樣的說:
  「何謂革命之建設?革命之建設者,非常之建設也,亦速成之建設也。夫建設固有尋常者,即隨社會趨勢之自然,因勢利導而為之,此異乎革命之建設者也。」
  我們從這兩段話,就可看出總理對於社會組織的演變,不取放任主義,而主張盡人類的能力來挽救自然演變的缺憾。這就是說,我們要有計畫的改革社會為自由安全的社會,我們不能放任社會的自然發展。
五、建設實業於合作基礎之上使勞工得到娛樂幸福與自由
  我們要改革社會,必須有社會理想。民生主義對於工業社會的理想是什麼呢?總理在「中國之鐵路計畫與民生主義
三民主義 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第一章 序言 一八五

」一文中說得最是明白:
  「將來中國之實業,建設於合作的基礎之上,政治與實業皆民主化。每一階級皆依賴其他階級而共同生活於互信互愛的情形之下……對於待開發之實業,人人皆得按其應得之比例以分沾其利益,享受其勞力結果之全部,獲得較優良之工作狀態,並有餘暇之機會,可以思及其他工作以外之事件。如此,勞工必能知識日進,獲得充分之娛樂與幸福,此種娛樂與幸福本為一切人類所應享,但在他國,勞工與窮苦之人嘗無享受之權利耳。故在一個民族之中,須給人民全體以生活之機會,並與以完全之自由,此即余之希望。」
  這段話指示我們說,民生主義的社會不是以競爭為基礎,而是以合作為基礎;各階級互相依賴,在互信互愛的情形之下共同生活,人人以其所付出之勞力為比例來分沾其利益。如此,人民全體都有生活的機會,有完全的自由,並有充分的娛樂和幸福。
六、為自由安全社會而計劃
  我們要建設中國社會為合作的基礎之上的自由幸福的社會,是要有計畫有步驟的。總理手訂的建國大綱,就是達到「政治民主」的步驟。實業計畫就是建設「經濟民主」的藍圖。我們要尋求建國大綱的主旨,必須研讀孫文學說,纔能理解國民革命從非常破壞到非常建設的方略。我們要探討實業計畫的內容,必須就民生主義演講已經提出的食衣住行四個問題和總理沒有講完的育樂兩個問題,加以研討,纔能體會民生主義為自由安全的社會而計畫的意義。

第二章 育的問題
  「育」包括生育、養育和教育。這三大項目又都包括着各種問題,現在分別提出綱要如下。

第一節 生育問題
  民族生命的延續與新陳代謝,人口數量的多少,都繫於國民生育問題。這個問題是一個生物學的問題,同時是一個
國父全集 一八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