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建國方略:實業計畫(物質建設)-第二計畫 detail

:::

建國方略:實業計畫(物質建設)-第二計畫

Download
0 times
Click
2465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Title

建國方略:實業計畫(物質建設)-第二計畫

Life peroid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Genre

建國方略

Republic of China date

010/10/10

AD date

1921/10/10

Abstract

第二計畫
東方大港之為第二計畫中心,猶之北方大港之為第一計畫中心也。故第二計畫,亦定為五部,即:
一、東方大港。
二、整治揚子江水路及河岸。
三、建設內河商埠。
四、改良揚子江之現存水路及運河。
五、創建大士敏土廠。第一部 東方大港
上海現在雖已成為全中國最大之商港,而苟長此不變,則無以適合於將來為世界商港之需用與要求。故今日在華外國商人有一運動,欲於上海建一世界商港,現經有種種計畫提出,即如將現在之布置更加改良,堵塞黃浦江口及上游以建一泊船塢,於黃浦口外揚子江右岸建一鎖口商港,於上海東方鑿一船池,並浚一運河到杭州灣。而豫算欲使上海成為一頭等商港,必須費去洋銀一萬萬元以上然後可。據第一計畫中,吾所舉之四原則,則上海之為中國東方世界商港也,實不可謂居於理想的位置。在此種商港最良之位置,當在杭州灣中乍浦正南之地。依上述四原則以為觀察,論其為東方商港,則此地位遠勝上海,是以吾等於下文將呼之為計畫港,以別於現在中國東方已成之商港,即上海也。甲、計畫港計畫港當位於乍浦岬與澉浦岬之間,此兩點相距約十五英里,應自此岬至彼岬建一海堤,而於乍浦一端,離山數百尺之處,開一缺口,以為港之正門。此種海堤可分為五段,每段各長三英里,因現在先築一段,長三英里,闊一英里半,已得三四方英里之港面,足供用矣。至於商務長進,則可以逐段加築,以應其需用。前面海堤,應以石塊或士敏土堅結築之,其橫於海堤與陸地間之堤,則可用砂及柴蓆疊成,作為暫時建造,以備擴張港面時之移動。此港一經作成,永無須為將來浚 (圖表:第三圖)渫之計,蓋此港近旁,並無挾泥之水,日後能塡滿此港面及其通路者也。在杭州灣中,此港正門為最深之部分,由此正門出至公海,平均低潮水深三十六尺至四十二尺,故最大之航洋船可以隨時進出口,故以此計畫港作為中國中部一等海港,遠勝上海也(參觀第三圖)。
以抵抗最少之原則言,吾之計畫,乃在未開闢地,規畫城市,發展實業,皆有絕對自由,一切公共營造,及交通計畫,均可以最新利之方法建設之。即此一層,已為我等之商港,將來必須發展至大如紐約者之最重要之要素矣。如使人之遠見,在百年前能豫察紐約今日人口之多,與其周圍之廣,則此空費之無數金錢勞力,與無遠見之失誤,皆可避去,而恰就此市不絕長進之人口及商務,求其適合矣。吾人既知其如此,則中國東方大港,務須經始於未開闢之地,以保其每有需用,隨時可以推廣也。
且上海所有天然利益,如其為中國東部長江商港,為其中央市場,我之計畫港,亦復有之,更加以由鐵路以與大江以南各大都市相交通,此港較之上海為近,抑且如將該地近旁與蕪湖之間水路,加以改良,則此港與長江上游水上交通,亦比上海為近。而上海所有一切人為的繁榮,所以成為一大商埠,為中國此方面商務之中心者,不待多年,此港已能追及之矣。
由吾發展計畫之觀點,以比較上海與此計畫港,則上海較此港遙劣,因其須購高價之土地,須毀除費用甚多之基址,與現存之布置,即此一層所費,已足作成一良好港面,於我所計畫之地矣。是以照我所提,別建一頭等港,供中國東部之用,而留上海作為內地市場,與製造中心,如英國孟遮斯打之於利物浦,日本大阪之於神戶,東京之於橫濱,最為得策也。
以其建造將較上海廉數倍,工作亦簡單數倍,故此計畫港將為可獲厚利之規畫。乍浦,澉浦間及其附近土地之價,每畝當不過五十元至一百元,國家當劃取數百英方里之地於其鄰近,以供吾等將來市街發展之計畫所用。假如劃定為二百英方里,每畝價值百元,每六畝當一英畝,而六百四十英畝當一英方里,故二百英方里地價,當費七千六百萬元。以一計畫論,此誠為鉅額。但政府可以先將地價照現時之額限定,而僅買取所須用之地,其餘之地,則作為國有地未給價者,留於原主手中,任其使用,但不許轉賣耳。如此,國家但於發展計畫中需用若干地,即隨時取若干地,而其取之,則有永遠不變之定價,而其支付地價,可以徐徐,國家將來即能以其地所增之利益,還付地價。如此,惟第一次所用地區之價,須以資本金支付之,其餘則可以其本身將來價值付之而已足。至港面第一段完成以後,此港發達,斯時地價急速騰貴,十年之內,在其市街界內,地價將起自千元一畝至十萬元一畝之高價,故土地自體已發生利益矣,而又益之以計畫本來之港面及市街之利益。因其所挾卓越之地位,此港實有種種與紐約媲美之可能。而在揚子江流域,控有倍於美國之二萬萬人口之一地區,想當以此為惟一之深水海港也。此種都市長進之率,將與實行此發展計畫全部之率,為正比例。如使用戰時工作之偉大規模,完密組織之方法,以助長此港面與市街之建造,則此時將有東方紐約,崛起於極短時間之中,於是無須更慮其過度擴展,與資本之誤投,因有無限之富源,與至大之人口,正待此港而用之也。乙、以上海為東方大港如使我之計畫,惟欲以一深水港面,供中國此部分將來商務之用,則必取前之計畫港,而舍上海無疑。任從何點觀察,上海皆為殭死之港。然而在我之中國發展計畫,上海有特殊地位,由此審度之,於上海仍可求得一種救濟法也。揚子江之沙泥,每年塡塞上海通路,迅速異常,此實阻上海為將來商務之世界港之噩神也。據黃浦江浚渫局技師長方希典斯擔君所推算,此種沙泥,每年計有一萬萬噸,此數足以鋪積滿四十英方里之地面,至十英尺之厚,必首先解決此沙泥問題,然後可視上海為能永成為一世界商港者也。幸而在吾計畫中,本有整治揚子江水道及河岸一部,將有助於上海通路之解決,故常以此計畫置諸心中,即可將沙泥問題,作為已解決者,而將整治長江入海口一事,讓之次部。現在先商上海港面改良一事。
現有諸專門家提出種種計畫,以圖上海港面改良,如前所述,其中有欲將十二年來黃浦江浚渫局用一千一百萬兩所作之工程,盡行毀棄者。是以吾欲獻一常人之規畫,以供專門家及一般公眾之研討。我之設世界港於上海之計畫,即仍留存現在自黃浦江口起至江心沙上游高橋河合流點止,已成之布置,如此則浚渫局十二年來所作之工程均不虛耗。於是依我計畫,當更延長浚渫局所已開成之水道,又擴張黃浦江右岸之灣曲部,由高橋河合流點開一新河,直貫浦東,在龍華鐵路接軌處上流第二轉灣,復與黃浦江正流會。如此則由此點直到斜對楊樹浦之一點,江流直幾如繩,由此更以緩曲線達於吳淞,此新河將約三十英方里之地圈入,作為市宅中心,且作成一新黃浦灘。而現在上海前面繚繞瀠洄之黃浦江,則塡塞之以作廣馬路及商店地也。此所塡塞之地,當然為國家所有,固不待言:且自此綫以迄新開河中間之地曁其附近,亦均當由國家收用,而授諸國際開發之機關所支配。如此,然後上海可以追及前述之計畫港,其建造能為經濟的,可以引致外國資本也。關於改良上海以為將來世界商港(參觀第四圖),在楊樹浦下游。吾主張建一泊船塢。此塢應就現在黃浦江左岸自楊樹浦角起,至江心沙上流轉灣處止,跨舊黃浦江面及新開地,而鄰於新開河之左岸以建之。塢之面積,應有約六英方里,並應於江心沙上游之處建一水閘,以通船 (圖表:第四圖)塢,而塢當鑿至四十尺深。新開河之深,亦當以河流之冲刷,而使之至四十尺。惟此冲刷之水,非如專門家所提議於江陰設一長江、太湖間之閉鎖運河而引致之,乃由我計畫所定之改良此部分地方,與蕪湖間之水道而引致之,如此乃能得較猛之水力也。我輩既已見及現在之黃浦江,須由龍華接軌處上面第二轉灣起,塡至楊樹浦角,以供市街規畫,則如何處分蘇州河之問題,又須解決。吾意當導此小河,沿黃浦江故道右岸,直注泊船塢之上端,然後船塢合於新開之河,於此小河與泊船塢之間,當設一水閘,所以便於由蘇州及內地之水運統系,直接與聯絡也。
在我計畫,以獲利為第一原則,故凡所規畫,皆當嚴守之。故創造市宅中心於浦東,又沿新開河左岸建一新黃浦灘,以增加其由此計畫圈入上海之新地之價值,皆須特為注意者也。蓋惟如此辦去,而後上海始值得建為深水海港,亦惟為此垂死之港,新造出有價值之土地,然後上海可以與計畫港爭勝也。究竟救濟上海之最重要要素,為解決揚子江口沙泥問題,故整治揚子江水道及河岸一事,於此沙泥問題,有何影響?有何意義?吾人將於次部論之。第二部 整治揚子江整治揚子江一部,當分六節(註一):
甲、由海上深水線起至黃浦江合流點。
乙、由黃浦江合流點起至江陰。
丙、由江陰至蕪湖。
丁、由蕪湖至東流。
戊、由東流至武穴。
己、由武穴至漢口。甲、整治揚子江口自海上深水線至黃浦江合流點
凡河流航行之阻塞,必自河口始,此自然原則也。故凡改良河道以利航行,必由其河口發端,揚子江亦不能居於例外也,故吾人欲治揚子江口,當先察揚子江口。揚子江入海有三口:最北為北枝流,在左岸與崇明島間;中間為北水道,在崇明島與銅沙坦之間;最南為南水道,在銅沙坦與右岸之間。故為便利計,以後當分別稱之為北水道、中水道、南水道。
凡河口所以被沙泥塡塞者,以河水將入海匯流,河口寬闊,湍流減其速力,而沙泥因之沈澱也。救之者,收窄其河口,令與上流無異,以保其湍流之速力。由此道,則沙泥被水裹挾,直抵深海。收窄之工程,當築海堤以成之,或用一連之石壩。如是,其沙泥為水所混,直到深海廣闊之處,未及沈澱,復遇回潮衝擊,還塡入河口兩旁附近淺水之窪地,以潮長潮退之動力與反動力,遂使河口常無淤積。凡疏浚一河之河口,皆以利用此天然力助成之。
欲治揚子江口,吾輩須將構成其口之三水道,一一研究,又擇出其一道,以為入海之口。在方希典斯擔君所提議,改良上海港面通路策,列為二案:其一、閉塞北、中兩水道,獨留南水道,以為揚子江口。其二、獨修浚南水道,而置餘兩水道不理。現在彼意以為用第二案已足,此或因經濟上目的而然。顧惟修浚南水道,則上海通路將常見不絕提心吊膽之情形,仍如方希典斯擔君曁其他專門家現所憂慮者。因揚子江水流之大部,隨時可以改灌入他兩水道,而令南水道淤塞也。故為使上海通路永久安全一勞永逸計,必須於三水道之中,閉塞其二,獨留一股,以為上海通路,此又整治揚子江口惟一可得實行之路也。
在我整治揚子江口之計畫,本應選用北水道,而閉塞中、南二水道,因北水道為入深海最短之線,又用之以為惟一之揚子江口,則其兩旁有更多之沙坦窪地,正待沙泥塡堵也。故其費用為較少,而收效為較多,但此本不為上海作計故然耳。如其統籌全局,必須以一箭雙鵰之法行之,而採中水道以為河口,則於治河與築港,兩得其便。蓋專謀治揚子江口與單謀上海之通路者,各有所志,其考察自有不同也。在我治揚子江口之計畫,所取者有兩端:其一、則求深水道以達海洋。其二、則多收其沙泥,以塡海為田。惟力所及,中水道具有三堆積場,以受砂泥而成新陸地,即海門坦、崇明坦、銅沙坦是也。此外尚有停水窪地,千數百英方里,循現在之勢以往,不過十年至二十年,便成陸地。以我之第一原則為獲利故,每一舉足,不可忘之。即令二十年不能成地,姑倍之為四十年,而所塡築者,有約一千英方里之多,其於利益已不菲矣。以至賤計之,塡積之地,值二十元一畝,如使十年之後,五百英方里之地,可備耕作之用,其所得之利,已為三千八百四十萬元。如使由南水道以通上海,則接受(註二)沙泥之地面,只在一偏,即惟有銅沙坦在其左方,而右方則為深水之杭州灣,非數百年不能塡滿,在此數百年間,沙泥之半數,歸於無用矣。夫以上海為海港,故沙泥為之噩神;至於低地,正歡迎沙泥,而以福星視之也。
此種企業,既有塡土上述海坦窪地為田之利,我等自可建一雙石堤,自長江入海之處起,直達深海,至離岸四十英里之沙尾山為止。以舟山列島附近有花岡石島,廉價之石,不難運致。故築一石堤,高六英尺至三十英尺,使剛與低潮面平。其平均所需當不過每一英里費二十萬元,石堤每邊長四十英里,統共八十英里,其所費約在一千六百萬元左右。而在海門坦、崇明坦曁銅沙坦有二三百英方里地,轉瞬之間,可變為農田,計之,則建此石堤,已非不值矣。況其建此石堤,實足以為上海世界港得一永久通路,又為揚子江得一深水出路也耶。(參觀附圖五)右邊之石堤,應從黃浦江合流點起,延長其右邊石壩,畫一緩曲線,到南水道深處,然後轉向對岸,橫截鴨窩沙,以至中水道,又折向東方,直築至沙尾山東南水深三十尺處。左邊之堤
,由崇寶沙路起,直至崇明角,與右堤平行,兩堤中間相距約兩英里。
此堤當在崇明之飲水角附近,稍作曲線,然後直達深海三十尺深之線,
恰在沙尾山南端經過,試一覽附圖,當如將來上海通路當何如,揚子江
出路當何如矣。此一雙水底石堤,斷不容高過低潮面,以使潮長時水流(圖表:第五圖)
自由通過堤面,如此則潮長時可將沙泥夾帶回兩堤之旁,於是塡塞兩堤
旁所括之低地,更迅速矣。現在南水道在黃浦江外面,已有四五十英尺
之深,而新水道以兩平行石堤夾成,料必比南水道更深,因其聚三水道
入於一流,其水流速力,必較現在者為多也,而河身之深,亦將較現在
為確定且一律。在石堤,雖止於水深三十英尺處,而水流不於是遽停,
必過此一點,更突入較深之外海而後止,則上海通路常開,與揚子江口
無阻之兩目的,可得同時俱達矣。
乙、由黃浦江合流點起至江陰
揚子江水道中,此一部分為最不規則,又最轉變無常者。其江流廣
處,在十英里以上,至其狹處,纔得四分英里之三,即江陰窄路是也。
在此廣闊之處,河深不過三十英尺至六十英尺;至於江陰窄路,實有一
百二十之深。由江陰窄路之水深以判斷之,必須有一英里半闊之河身,以緩和此地方湍流之速力,令全河流速始終如一。於是在黃埔口之二英里闊河身,在江陰應闊一英里半。(參觀第六圖)此段左岸即北岸築河堤,起自崇寶沙,與海堤相連,作一凸曲線,以至崇明島,在崇明城西北約六英里處,接於灘邊。然後沿崇明灘邊,直至馬孫角(譯音)。然後轉(註三)而橫過北水道,離北岸三四英里,作一平行線,直抵金山(譯音)角,在此處截斷近年新成之深水道,向西南,以與靖江縣城東北河岸相接,沿此岸再築七八英里,又挖開陸地,以增河身之闊,令其自江陰砲臺脚下起,算至對岸,常有一英里半之距離。此自崇寶沙至江陰對面之靖江,河堤共長約一百英里。
在崇明島迤南,此河堤之一部,及海堤共圍有淺灘約一百六十英方里。可以塡為實地。其河堤之他一部,自崇明島上頭馬孫角起,至靖江河岸止,另圍有淺灘一百三十英方里。
右邊河堤,自黃浦江口石壩盡處起,循寶山岸邊,過布蘭暗灘,直 (圖表:第六圖)至深處,橫過「孔夫子水道」,穿入額段暗灘(譯音),隨哈維水道(譯音)右邊,泝流,築至(譯音)朴老花角。再在狼山渡,橫截深水道,穿過約翰孫沙洲(譯音),與常陰洲相接續。再循此岸,直築至江陰砲臺山脚下。此段河堤圍有淺灘兩處,一在朴老花角上游,他一則在其下游,共約有一百六十英方里。此兩邊河堤之所圍淺灘,共約四百五十英方里,其中大部分已成陸地,亦有一部已於低潮時露出。此等地方,若令不與湍流相遇,則其塡塞之進行更速,所以謂二十年之內,此四百五十英方里之地,當完全塡成實地,可供耕作,亦非奢望也。如使此種新地每畝僅值二十元,則此新塡地所生利益,已約有二千九百七十六萬元矣。而此近三千萬之利益,固從新地而生,此新地之利益,自起工以後,則每年增長,直至其塡塞完成而後已者也。
以後此二十年間可得三千萬元利益而論,此種提案自可採供討議。今先計須投資本若干,然後我塡築之全計畫可以完成。將欲塡此四百五十英方里之地,須築二百英里之河堤。此所計畫之河堤,有一部分為沿河岸線者,而大部分須在中流,更有一小部分須築在深水道之中。沿河岸線者,惟有在凹曲線面之一部,須以石建,或用士敏土堅結,以保護堤面,此外無須費力。在中流者,須用石疊起,至離低潮水面下不及十尺為止,適足以抵抗下層水流,令不軼出正路之外。如此則大股流水,將循此抵抗最少之線,以其自力,從其初級河堤所誘導,開一水道。此種初級河堤所費,比之海堤較廉,而海堤所費,依吾前計算為二十萬元一英里而已。惟有在馬孫角北水道分流點一處,須將該水道完全閉塞,其費已經專門家估算,當在百萬元以外,方能塡築此二三英里之堤。是故由新塡地所生利益,必足以回復其所築河堤所費,可知即此塡新地一節,已足令自海口到江陰兩段導江工程,不致虧本,而又有改良揚子江航路之益也。丙、自江陰至蕪湖此段河流,性質與江陰以下全異。其水道較為鞏固,惟有三數處現出急曲線,河流蝕入凹曲線方面之陸地,因此時時於兩岸另開新水道而已。此段長約一百八十英里。(參觀第七圖)此處整治之工,比之江陰以下更為困難。蓋其汎濫之地,應塡築者,仍與長江下游景況正同,其急曲線須修之使直,旁枝水道應行閉塞, (圖表:第七圖)中流小島應行削去,窄隘水路應行濬廣,令全河上下游一律。然而此部分原有河堤,大抵可以聽其自然,惟其河岸凹曲線面,有數處應用石或士敏土堅結以保護之耳。以力求省費之故,此段水道及河堤整治工程,可以一面用人為之工作,一面助以自然之力。此一段河流工程全部所費,不能於測量未竣以前精密計出,但粗為計算,則四十萬一英里之數,總相去不遠。故全段一百八十英里,應費七千二百萬元。此外尚有開闊南京、浦口中間河面之費,未計在內。此處有多數高價之產業,須全毀去,其費頗多也。
瓜洲鑿開一事,所以令鎮江前面及上下游三處急曲線改為一處,使河流較直也。此處沿江北岸,約二英里半陸地,正對鎮江,必須鑿開,令成新水道,闊一英里有餘。其舊道在鎮江前面及上下游者,則須塡塞之。所塡之地,即成為鎮江城外沿江市街,估其價值,優足以償購取瓜洲陸地,及開鑿工程之費
 。故此一部分,至少總可認為不虧本之提案。
 浦口、下關間窄處,自此碼頭至彼碼頭,僅得五分英里之三,即一
 千二百碼而已。而此處水深最淺處為三十六英尺,最深處為一百三十二
 英尺。下關一邊陸地,時時以水流過急河底過深之故而崩陷,斯即顯然
 為此部分河道太窄,不足以容長江洪流通過也,然則非易以廣路不可矣 (圖表:第八圖)
。為此之故,必以下關全市為犧牲,而容河流直洗獅子山脚,然後此處
 河流有一英里之闊以賠還下關之高價財產而論,須費幾何,必須提交專
 門家詳細調查,乃能決定。要之此為整治揚子江全計畫中最耗費之部分
 ,但亦有附近下關沿岸之地,可以成為高價財產無疑,故此工程或可望
 得自相彌補也。
 南京、浦口間窄路下游之水道,應循其最短線路,沿幕府山脚,以
 至烏龍山脚,其繞過八卦洲後面之幹流,應行塡塞,俾水流直下無滯。
 由南京至蕪湖一段河流,殆成一直線,其中有汎濫三處:一處汎在
 南京上游,餘二則在東西梁山之上下游。其第一汎濫之米子洲上游枝流
 ,應行閉塞,另割該洲外面一幅,使本流河幅足用。至欲整治餘二汎濫
 ,則應循其右岸深水道作曲線,向太平府城,而將左邊水道鎖閉。此曲線所經各沙洲,有須全行削去者,亦有須削其一部者。而在東西梁山上游之汎濫,須將兄弟水道完全閉塞,並將陳家洲削去一部。而蕪湖下游左岸,亦須稍加割削,令河流廣狹上下一律。丁、自蕪湖至東流此段大江約長一百三十英里,沿流有汎濫六處,其中最顯著者,即在銅陵下之汎濫也,此汎濫兩岸相距在十英里以上。每一汎濫,常分為兩三股水道,其間夾有新漲之沙洲,其深水道時時變遷,忽在此股,忽在彼股,有時竟至數股同時淤塞,逼令航行暫時停止,亦非希覯之事也。(參觀第八圖)為整治此自蕪湖上游十英里至大通下游十英里一段河流,吾擬鑿此三汎濫中流之沙洲,及岸邊之突角,為一新水道,直貫其中,使成一較短較直之河身,即附圖中點線所示之路是也。此項費用,亦須詳細測量之後,始能算定。但若兩邊河堤築定之後,則浚渫工程之大部分,將以河流之自然勢力行之,故開鑿新河之費,必較尋常大為減少。大通以上,左岸有急度彎曲兩處,須行鑿開:第一處即大通上游十二英里,現設塔燈水標處之左岸,此處左岸陸地有二三英里,須略加刊削。次一處則應在安慶下游,鑿至江龍塔燈水標,計長六英里左右。既鑿此河,則免去全江口急度之轉灣矣。此次開鑿工程,比之下游疊石為堤之費更多。其旁枝水路,雖能塡為耕地,究不能補其開鑿所費,是以此一部分整治之工程,不免為虧本。但以其通長江航道,與保護兩岸陸地,又防止將來洪水為患,則此種工程必為有益明也。戊、自東流至武穴此段長約八十英里,沿右岸皆山地,左岸則大抵低地也。沿流有汎濫四處,此中有三處,以水流之蝕及左岸,成一枝流,復至下游,與正流相會,其會合處殆成直角。在此等地方,河岸殊不鞏固,而此汎濫各股水道之間,正在堆積,將成沙洲矣。(參觀第九圖)此段整治工程,比之下游各段,施工較易。此三處成半圓形時時轉變之枝流,應從其分枝口施以閉塞,仍留其下游會流之口,任令洪水季節之沙泥,隨水泛入,自然塡塞之。其他一處汎濫,則須於兩邊築壩,束而窄之。更有數處須行削截,而小孤山上游及糧洲兩處,尤為重要。江心沙洲有一部分須削去,而河幅濶處,亦有須塡窄者。總令水道始終一律,期於全航道常有三十六英尺以上之水深也。己、自武穴至漢口此段約長一百英里,自武穴而上,夾岸皆山地,河幅常為半英里內外。水深自三十尺至七十二尺,有數處尚在七十二尺以上。(參觀第十圖)整理此段,須塡塞其寬廣之河面三數處。令水道整齊,有三四處枝流,須行閉塞。如此,然後冬 (圖表:第九圖)季節俱有三十六尺至四十八尺水深之水道,可得而成也。在戴家洲一段河流,應將埃梨水道(譯音)閉塞,獨留冬季水道,則此島上游下游曲線,均較緩徐。在鴨蛋洲及羅霍洲之處,其大彎曲水道及兩島間水道,均應閉塞,而另開一新水道,穿過羅霍洲,以成為較短之曲線。在木母洲,其南水道務須閉塞,而此洲之上萬八壋口曲處,亦須挖成較緩徐之曲線。由此處以至漢口,則須先塡右岸,收窄河身,至與右岸向西南曲處相接而止。再從對面左岸塡起,直過漢口租界面前,以至漢水口,則漢口堤岸面前,可以常得三十六英尺至四十八英尺深之水道矣。
總計自海中至漢口,治河長約六百三十英里。河堤之長,當得其二倍,即一千二百六十英里也。在江口之堤,吾嘗約計每英里費二十萬元,兩堤四十萬。此項數目,自深海以迄江陰,一百四十英里,均可適用,充足有餘。因此部分惟須建兩堤,此堤亦惟須於水中堆石,令其堅足以約束河流,使從其所導而行,斯已足矣。此兩岸列石既成之後,水道可因於自然之力以成,所以此部工程尚為單簡。
然而在上游有數處較為困難,其中有五六十英里之實地,水面上有一二十英尺之高,水面下尚有三四十尺之深,須行削去,以使河身改直。此鑿開及削去之工程,有若干須用人功,有若干可借天然之力,仍須待專門家預算。除此不計外,工程全部每一英里所費不過四十萬元。故自海面至漢口,相距六百三十英里,所費當不過二萬五千二百萬元。今姑假定整治揚子江全盤計畫並未知之部分算在其內,須費三萬萬元。由此計畫,吾人開(註五)一通路,深入內地六百英里,容航洋巨船駛至住居二萬萬人口之大陸中心,而此中有一萬萬人,住居於此最大水路通衢之 (圖表:第十圖)兩旁。以工程之利益而論,此計畫比之蘇彝士、巴拿馬兩河,更可獲利。
雖在江陰以上各段,吾人不能發見不虧本之方法,不如江陰下游各段,可以新塡之地,補其所費。但在竣功之後,仍可在沿江建立商埠,由之以得利益也。此建設商埠之計畫,將於次部論之。結論當結論此二部,吾更須申言關於築港及整治揚子江之工程數目,僅為粗略之豫算,蓋事勢上自然如此也。關於在長江出海口,及諸汎濫地,建築初步河堤之豫算,或者有太低之迹,但吾所據之資料,以為計算根源者在下列各層:第一、為吾所親見,在廣東河variant-characters-w023.gif,環吾本村,築堤塡地之私人企業。第二、為廉價之石,可求之於舟山列島者。第三、為海關沿岸視察員泰羅君之計算,在崇明島上端,閉塞北水道所費,該水道以此處為最狹,約計有三英里,而泰羅君謂所費約須一百萬兩有餘;然則約五十萬元一英里也,比之吾所計算,已為兩倍有半,此其差異可得比較而知。蓋此崇明島上端三英里之水道,平均水深二十英尺,而我所計畫之海堤江堤,建於水中者,平均比此段少三分之二。且閉塞北水道之工程,完全與河流成為直角,則其所費較之建此初步河堤,與水流成平行線者,縱使長短相同,所差亦應數倍。而五十萬元可以建橫截深二十尺之河,而閉塞之之一英里工程,則其五分之二之經費,亦必足以供吾所規畫之工程之用矣。當吾草此文之際,「芝加高鐵路批評」五月十七日所出之報,適有一論文,道及此事。彼謂用鋼鐵骨架以築河堤及壩於濁泥河流,如吾輩今所欲治者,比之用石及用其他材料較佳,而又較廉。然則採此新法,吾等可以用吾前此未知之更廉材料,以建河堤矣。所以吾前所計算,或者不免稍低,而仍離正確之數目不遠,決不如驟見所覺之過低也。第三部建設內河商埠在揚子江此一部,建設內河商埠,將為此發展計畫中最有利之部分,因此部分在中國,為農鑛產最富之區,而居民又極稠密也。以整治長江工程完成之後,水路運送,所費極廉,則此水路通衢兩旁,定成為實業薈萃之點,而又有此兩岸之廉價勞工附翼之,則即謂將來沿江兩岸,轉瞬之間,變為兩行相連之市鎮,東起海邊,西達漢口者,非甚奇異之事也。此際應先選最適宜者數點,以為獲利的都市發展。依此目的,吾人將從下游起,泝江逐港論之如下:
甲、鎮江及其北岸。
乙、南京及浦口。
丙、蕪湖。
丁、安慶及其南岸
戊、鄱陽港。
己、武漢。甲、鎮江及其北岸(註六)
鎮江位於運河與江會之點,在汽機未用以前,為南北內地河運中心重要之地;而若將舊日內地運河濬復,且增濬新運河,則此地必能恢復昔日之偉觀,且更加重要。因鎮江為挈合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中間之聯鎖,而又以運河之南端,直通中國最富饒之錢塘江(註七)流域,所以此鎮江一市,將來欲不成為商業中心,亦不可得也。
依吾整治長江計畫,則在鎮江前面,吾人既以大幅餘地,在六英方里以上者,加入鎮江,此項大江南面新塡之餘地,當利用以為吾人新鎮江之都市計畫,而江北沿岸之地,亦當由國家收用,以再建一都市。蓋以黃河流域全部,欲以水路與江通,惟恃此一口,故江北此一市,當然超越江南之市也。鎮江揚州之間,須建船塢,以便內地船舶。又當加以最新設備,以便內地船隻與航洋船之間,盤運貨物之用。此港既用以為東海岸食鹽收集之中心,同時又為其分銷之中心,如此則可用新式方法,以省運輸之費。江之兩岸,須以石或士敏土堅結築成堤岸,而更築應潮高下之火車渡頭,以便聯絡南北兩岸鐵路客車貨車之往來。至於商業發達之後,又需建橋梁於江上,且鑿地道於江下,以便兩岸貨物來往。街道須令寬闊,以適合現代之要求。其臨江街道,及其附近,應豫定為工商業所用。此區之後面,即為住宅,各種新式公共營造,均應具備。至於此市鎮計畫詳細之點,吾則讓之專門家。乙、南京、浦口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長江下游兩岸最豐富區域之中心,雖現在已殘破荒凉,人口仍有一百萬之四分一以上。且曾為多種工業之原產地,其中絲綢特著,即在今日,最上等之綾及天鵝絨,尚在此製出。當夫長江流域東區富源,得有正當開發之時,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在整治揚子江計畫內,吾嘗提議削去下關全市,如是則南京碼頭當移至米子洲與南京外郭之間,而米子洲後面水道,自應閉塞,如是則可以作成一泊船塢,以容航洋巨舶。此處比之下關,離南京市宅區域更近,而在此計畫之泊船塢與南京城間曠地,又可以新設一工商業總匯之區,大於下關數倍。即在米子洲,當商業興隆之後,亦能成為城市用地,且為商業總匯之區。此城市界內界外之土地,當照吾前(註八)在乍浦計畫港所述方法,以現在價格,收為國有,以備南京將來之發展。
南京對岸之浦口,將來為大計畫中長江以北一切鐵路之大終點。在山西、河南煤鐵最富之地,以此地為與長江下游地區交通之最近商埠,即其與海交通亦然,故浦口不能不為長江與北省間鐵路載貨之大中心,猶之鎮江不能不為一內地河運中心也。且彼橫貫大陸直達海濱之幹線,不論其以上海為終點,抑以我計畫港為終點,總須經過浦口。所以當建市之時,同時在長江之下面穿一隧道,以鐵路聯結此雙聯之市,決非燥急之計。如此則上海、北京間直通之車,立可見矣。
現在浦口上下游之河岸,應以石建,或用士敏土堅結,成為河堤,每邊各數英里。河堤之內應劃分為新式街道,以備種種目的建築所需。江之此一岸陸地,應由國家收用,一如前法,以為此國際發展計畫中公共之用。丙、蕪湖蕪湖為有居民十二萬之市鎮,且為長江下游米糧市易之中心。故吾擇取此點為引水冲刷上海黃浦江底之接水口,而此口亦為通上海或乍浦之運河之上口。在整治長江工程之內,青弋河合流點上面之凹曲部分,應行塡塞,而對岸突出之點則應削去。此所計畫之運河,起於魯港合流點下游,約一英里之處,此運河應向北東走,至蕪湖城東南角,與山脚中間一點,與青弋河相合,更與濮家店,循此河之支流以行,如此則蕪湖東南循此運河左岸,得一臨水之地。運河兩旁,應建新堤,一如長江兩岸。且建船塢於運河通大江之處,以容內地來往船隻,加以近代之機械,供盤運貨物過船之用。自江岸起,向內地,循運河之方向,規畫廣闊之街道。其近江者,留以供商業之需;其沿運河者,則留為製造廠用地。蕪湖居豐富鐵鑛區之中心,此鐵礦既得相當開發之時,蕪湖必能成為工業中心也。蕪湖有廉價材料,廉價人工,廉價食物,且極豐裕,專待現世之學術與機器,變之以為更有價值之財物,以益人類耳。丁、安慶及南岸安慶者,安徽之省城,自從經太平天國戰爭破壞之後,昔日之盛,不可復覩矣。現在人口僅有四萬。其直接鄰近之處,農產礦產均富,若鐵路既成,則六安大產茶區,與河南省之東南角礦區,均當以安慶為其貨物出入之港。在治江工程中,安慶城前面及西邊之江流曲處,應行塡築。此塡築之地即為推擴安慶城建新市街之用,所有現代運輸機械,均應於此處建之。
在安慶城對面上游江岸最突出之地角應行削去,使江流曲度更為和緩,而全河之廣,亦得一律。新市街即當在此處建造。因皖南浙西之大產茶區,將於此處指揮掌握之也。如以徽州之內地富饒市鎮,又有產出極盛之鄉土環繞之,則必求此地以為其載貨出入之中站明矣。以蕪湖為米市中心言,則此安慶之雙聯市將為茶市中心,而此雙聯市之介在豐富煤鐵礦區中心,又恰與蕪湖相等。此又所以助茲港使於短期之間,成為重要工業中心者也。故在長江此部建此雙聯市,必為大有利益之企業。戊、鄱陽港吾欲於長江與鄱陽湖之間,建設一鄱陽港,此港將成為江西富省之惟一商埠矣。江西省每縣均有自然水路聯絡之,若更加以改良,則必成宏偉之水路運輸系統。江西有人民三千萬,礦源最富,如有一新式商埠,以為之工商業中心,以發展此富源饒裕之省分,則必為吾計畫中最獲利之一部分矣。
此港位置,應在鄱陽湖入口西端,長江右岸之處。此港應為新地之上所建之新市,其中一部之地,須由塡築湖邊低地成之。在鄱陽湖水道整治工程之中,應建一範堤,起自大姑塘山脚,迄於湖口石鐘山對面之低沙角。此範堤之內,應建造一有閘船塢,以便內河船舶寄泊。而此港市街,則應設在長江右岸、鄱陽湖左側、廬山山麓合成之三角地。此三角地,每邊約有十英里,以供市街發展,優良已極。景德鎮磁器工業,應移建之於此地。蓋以運輸便利缺乏之故,景德之磁,常因之大受損壞,而出口換船之際,尤常使製成之磁器碰損也。此地應採用最新大規模之設備,以便一面製造最精良之磁器,一面復製廉價之用具。蓋此地收集材料,比之在景德鎮,更為便宜也。以各種製造業,集中於一便利之中心,其結果不特使我計畫之港,長成迅速,且於所以奉給人者,亦可更佳良。但以江西一省觀之,鄱陽湖已必為世界商業製造之大中心。鄱陽湖非特長江中一泊船港,又為中國南北鐵路之一中心。所以從經濟上觀之,以大規模發展此港者,全然非不合宜者也。己、武漢武漢者,指武昌、漢陽、漢口三市而言。此點實吾人溝通大洋計畫之頂水點,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而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也。三市居民,數過百萬,如其稍有改進,則二三倍之,決非難事。現在漢陽已有中國最大之鐵廠,而漢口亦有多數新式工業,武昌則有大紗廠,而此外漢口更為中國中部、西部之貿易中心,又為中國茶之大市場。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四省,及河南、陝西、甘肅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漢口以為與世界交通惟一之港。至於中國鐵路既經開發之日,則武漢將更形重要,確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為武漢將來立計畫,必須定一規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
在整治長江堤岸,吾人須塡築漢口前面,由漢水合流點龍王廟渡頭起,迄於長江向東屈折之左岸一點,此所塡之地,平均約闊五百碼至六百碼。如是,所以收窄此部分之河,全河身一律有五六鏈(每鏈為一海里十分之一)之闊,又令漢口租界得一長條之高價土地於其臨江之處也。此部之價,可以償還建市所費之一部分。漢水將入江處之急激曲折,應行改直,於是以緩徐曲線,遶龍王廟角,且使江、漢流水於其會合處,向同一方面流下。漢陽河岸應密接現在之河邊,沿岸建築,毋突過於鐵廠渡頭之外,武昌上游廣闊之空處,當圈為有閘船塢,以供內河外洋船舶之用。武昌下游應建一大堤,與左岸平行,則將來此市可遠擴至於現在市之下面。在京漢鐵路線,於長江邊第一轉灣處,應穿一隧道過江底,以聯絡兩岸。更於漢水口以橋或隧道聯絡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市。至將來此市擴大,則更有數點可以建橋,或穿隧道。凡此三聯市外圍之地,均當依上述大海港之辦法,收歸國有,然後私人獨占土地與土地之投機賭博,可以豫防。如是,則不勞而獲之利,即自然之土地增價利,可盡歸之公家,而以之償還此國際發展計畫所求之外債本息也。第四部 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茲將現存水路運河,與揚子江(註九)相聯絡者。列舉如下:
甲、北運河。
乙、淮河。
丙、江南水路系統。
丁、鄱陽系統。
戊、漢水。
己、洞庭系統。
庚、揚子江上游。甲、北運河
北運河在鎮江對岸一點與揚子江聯絡,北走直至天津,其長逾六百英里。在江北之一部運河,現已着手為詳細之測量,改良工事,不久可以起工,此吾人所共知者也。在吾計畫,吾將以淮水注江之一段,代江北一段運河之用。乙、淮河淮河出河南省西北隅,東南流,又折而東流,至安徽江蘇兩省之北部,其通海之口,近年已經淤塞,故其水鬱積於洪澤湖,全恃蒸發以為消水之路。於是一入大雨期,洪水汎濫於沿湖廣大區域,人民受其荼毒者以百萬計。所以修濬淮河,為中國今日刻不容緩之問題。近年疊(註十)經調查,屢有改良之提案,美國紅十字會技師長詹美生君,曾獻議為淮河開兩出口;其一循黃河舊槽以達海;其一經寶應高郵兩湖,以達揚子江。在此計畫,吾贊成詹君通海通江之方法;但於用黃河舊槽及其經過揚州西面一節,有所商榷。在其出海之口,即淮河北支已達黃河舊槽之後,吾將導以橫行入於鹽河,循鹽河而下,至其北折一處,復離鹽河過河邊狹地,直入灌河,以取入深海最近之路,此可以大省開鑿黃河舊路之煩也。其在南枝在揚州入江之處,吾意當使運河經過揚州城東,以代詹君經城西入江之計畫,蓋如此則淮河流水,剛在鎮江下面新曲線,以同一方向與大江會流矣。
淮河此兩枝,至少均須得二十英尺深之水流,則沿岸商船自北方赴長江各地,可免繞道經由江口以入,所省航程近三百英里。而兩枝既各有二十英尺之深,則洪澤與淮河之水流宣暢,而今日高於海面十六英尺之湖底,即時可以變作農田,則以洪澤合之其旁諸湖,依詹美生君之計算,六百萬畝之地,咄嗟可致也。如此以二十元為其一畝之價,則此純粹地價已足一萬二千萬元,此政府之直接收入也。而又有一萬七千英方里地,嚮苦水潦之災者,今既無憂,所以昔日五年而僅兩穫者,今一年而可再穫,是一萬七千英方里(註十一)者,得一千零八十八萬英畝(七千餘萬中畝),各得五倍奇收穫也。假如總生產額一英畝所值為五十元,則此地所產總額,原得五萬四千四百萬元者,今為二十七萬二千萬元也。其在國家,豈非超越尋常之利益乎?丙、江南水路系統此項系統包含南運河、與黃浦江與太湖,及其與為聯絡之水路而言。此中吾所欲為最重要之改良,乃在濬廣濬深蕪湖、宜興間之水路,以聯長江與太湖;而又貫通太湖浚一深水道,以達南運河蘇州、嘉興間之一點。其在嘉興,歧為兩支:一支循嘉興、松江之運河,以達黃浦江;他一支則至乍浦之計畫港。此項長江、黃浦間水路,當其未達上海之前,應先行濬令廣深至其極限,使能載足流水。一面以洗滌上海港面,不容淤積;一面亦使內河船舶來往於江海之間者經此,大減其路程也。而此水路又可為挾土壤俱來之用,太湖曁旁諸湖沿水路之各區,將來均可因其塡塞,成為耕地。故於建此水路之大目的以外,又有此種塡築計畫,及本地載貨之利益可收,於是其獲利之性質,可以加倍確實。現在太湖曁其他諸湖沼地之精確測量,尚無可徵;則能塡築為田者,當有幾畝,今亦未可遽言。但以粗略(註十二)算之,則塡築江南諸湖所得之地,吾意其畝數必不在江北之田以下。丁、鄱陽水路系統此一系統,為江西全省排水之用。每縣每城乃至每一重要市鎮,均可由水路達到;全省交通,惟恃水路,此乃未有鐵路前,中國東南各省所同者也。江西下游水路系統,受不規則之害,與長江同,皆以其為低地之故。然則其整治之工亦應與長江相同。鄱陽湖應按各水入湖之路,分為多數水道,然後逐漸匯流,卒至渚溪附近,乃合而為一。度此湖狹隘之部,而與長江合於湖口。此深水道兩傍應各疊(註十三)水底石堤為一線,使剛與湖中淺處同高,以是其水道可以於排水之外並作航行之用也。水道以外之淺處,將來於相當時間可塡為耕地,於是整治鄱陽湖各水道之計畫,可以其塡築,而得充足之報酬矣。戊、漢水此水以小舟泝其正流,可達陝西西南隅之漢中。又循其旁流,可達河南西南隅之南陽及賒旗店,此可航之水流,支配甚大之分水區域。自襄陽以上,皆為山國。其下以至沙洋,則為廣大開豁之谷地。由沙洋以降,則流注湖北沼地之間,以達於江。
改良此水,應在襄陽上游設水閘,此一面可以利用水力,一面又使巨船可以通航於現在惟通小舟之處也。襄陽以下,河身廣而淺,須用木樁或疊石,作為初級河堤,以約束其水道,又以自然水力,塡築兩岸窪地也。及至沼地一節,須將河身改直濬深。其在沙市,須新開一運河,溝通江漢,使由漢口赴沙市以上各地,得一捷徑。此運河經過沼地之際,對於沿岸各湖,均任其通流,所以使洪水季節挾泥之水,溢入渚湖,益速其塡塞也。己、洞庭系統此項水路系統,為湖南全省及其上游排水之用,此中最重要之兩支流,為湘江與沅江(註十四)。湘江縱貫湖南全省,其源遠在廣西之東北隅,有一運河,在桂林附近,與西江系統相聯絡。沅江通布湖南西部,而上流則跨在貴州省之東。兩江均可改良,以供大河舶航行(註十五)。其湘江西江分水界上之運河,更須改造。於此運河及湘江、西江各節,均須設新式水閘,如是則吃水十尺之巨舶,可以自由來往於長江、西江之間。洞庭湖則須照鄱陽湖例,疏為深水道,而依自然之力,以塡築其淺地為田。庚、長江上游自漢口至宜昌一段,吾亦括之入於長江上游一語之中,因在漢口為航洋船之終點,而內河航運則自茲始,故說長江上游之改良,吾將發軔於漢口。現在以淺水船航行長江上游,可抵嘉定,此地離漢口約一千一百英里。如使改良更進,則淺水船可以直抵四川首府之成都,斯乃中華西部最富之平原之中心,在岷江之上游,離嘉定僅約六十英里耳。
改良自漢口至岳州一段,其工程大類下游各部。當築初步河堤,以整齊其水道,而急彎曲之凹岸,當護以石堤,或用士敏土堅結。中流洲嶼,均應削去。金口上游大灣,所謂簰州曲者,應於簰州地頸,開一新河以通航。至後金關之突出地角,則應削除,使河形之曲折,較為緩徐。
洞庭之北,長江屈曲之部,自荊河口起,以至石首一節,吾意當加閉塞。由石首開新道,通洞庭湖,再由岳州水道,歸入本流。此所以使河身徑直,抑亦縮短航程不少。自石首以至宜昌,中間有汎濫處,當以木石為堤約束之,其河岸有突出點數處須行削去,而後河形之曲折,可更緩也。
自宜昌而上,入峽行,約一百英里而達四川之低地,即地學家所謂紅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於江源一部分河流,兩岸巖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尋(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尋者,急流與灘石,沿流皆是。
改良此上游(註十六)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泝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其灘石應行爆開除去,於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漢口,上達重慶,可得而致。而內地直通水路運輸,可自重慶北走,直達北京,南走直至廣東,乃至全國通航之港,無不可達。由此之道,則在中華西部商業中心,運輸之費,當可減至百分之十也。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鉅大!而其鼓舞商業,何等有力耶。第五部 創建大士敏土廠鋼鐵與士敏土,為現代建築之基,且為今茲物質文明之最重要分子。在吾發展計畫之種種設計,所需鋼鐵與士敏土,不可勝計,即合世界以製造著名之各國所產,猶恐不足供此所求。所以在吾第一計畫,吾提議建一大煉鋼廠於煤鐵最富之山西、直隸。則在此第二計畫,吾擬欲沿揚子江岸建無數士敏土廠。長江各地特富於士敏土原料,自鎮江而上,可航之水道,夾岸皆有灰石及煤,是以即為其本地所需要,還於其地得有供給也。今日已有製士敏土之廠在黃石港上游不遠之石灰窯,其位置剛在深水碼頭與灰石山之間。其山既若是近,故直可由山上,以鍬鋤起石,直移至窯中,無須轉運。而在漢口、九江之間,與此相類之便利,尚復多有。九江以下,馬當、黃石磯以及九江、安慶間諸地,又有極多之便利相同之灰石山。其安慶以下,至南京之間,多為極有利於製士敏土之地區。即如大通、荻港、采石磯均有豐裕之灰石及煤鐵礦,夾江相望也。
築港、建市街、起江河堤岸,諸大工程,同時並舉,士敏土市場既如斯巨大,則應投一二萬萬之資本,以供給此士敏土矣。而此業之進行,即與(註十七)全盤其他計畫,相為關連,徐徐俱進。則以一規畫獎進其他規畫,各無憂於生產過剩與資本誤投,而各計畫俱能自致其為一有利事業矣。

Comment

(註一) 原文為「分五節」,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二) 原文為「按受」,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三) 原文為「然轉後」,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四) 原文為「沂流」,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五) 原文為「關」,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六) 原文為「鎮江」,今據「會本」增「及其北岸」四字。「實業計畫」英文本亦為"Chinkiang and Northside"。
(註七) 原文及「原稿」均為「錢唐江」,今據「會本」改。
(註八) 原文為「則」,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九) 原文為「揚子江」,今據「原稿」及「會本」增「與」字。
(註十) 原文為「壘」,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一) 原文為「英里」,今據「原稿」增「方」字。
(註十二) 原文為「略粗」,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三) 原文為「壘」,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四) 原文為「沅元」,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五) 原文為「航舶行」,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六) 原文為「上海」,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七) 原文為「的」,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Related names
方希典斯擔江漢吳淞海濱益之區富黃石詹美生
Related place names
九江三水上海下關大阪大姑塘山大通小孤山山西山東中國六安天津太平太湖日本乍浦北京北運河台山瓜洲石首石島石鐘山安慶安徽成都曲水江北江安江西江南江陰江蘇舟山列島西江利物浦沅江沙市沙尾山孟遮斯打宜昌宜興岳州岷江延長杭州杭州灣東京東流東海松江武穴武昌武漢河口河南芝加高金山長江長江流域青弋河南京南陽南運河洞庭湖洪澤湖重慶倫敦桂林浦口浦東海口海門烏龍山神戶紐約荊河口陝西馬孫角高橋河崇明島梁山淮河渚溪堤岸揚子江揚州景德鎮湖口湖北湖南湘江華鐵路貴州黃石港黃河黃埔黃浦江黃浦灘新堤獅子山靖江嘉定嘉興幕府山漢口漢中漢水漢陽臺山賒旗店銅陵廣西廣東澉浦鄱陽湖魯港橫濱蕪湖錢塘江徽州濮家店臨江襄陽簰州鎮江廬山寶山蘇州蘇州河鹽河
Related proper nouns
士敏土廠太平天國京漢鐵路物質建設芝加高鐵路批評建國方略紅十字會黃浦江浚渫局實業計畫龍華鐵路
Source

國父全集

Volume

第一冊

Page

0439-0462

。故製鐵鍊鋼工廠者,實國家之急需,亦厚利之實業也。
  此第一計畫,皆依據前此所述之四原則而成,果如世論所云:一需要即以發生更新之需要,一利益即以增進較多之利益。則此第一計畫,可視為其他更大發展中國計畫之先導,後當繼續論之。
(註一) 原文及黨史會藏「實業計劃付印稿」(045/26)(以下簡稱「原稿」。)均作「帶淤」,今據「會本」改。
(註二) 原文及「原稿」均脫「線」字,今據「會本」增。
(註三) 原文為「此號」,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四) 原文及「原稿」均為「滿州」,今據「會本」改。下同。
(註五) 原文為「殖林」,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第二計畫
  東方大港之為第二計畫中心,猶之北方大港之為第一計畫中心也。故第二計畫,亦定為五部,即:
    一、東方大港。
    二、整治揚子江水路及河岸。
    三、建設內河商埠。
    四、改良揚子江之現存水路及運河。
    五、創建大士敏土廠。

第一部 東方大港
  上海現在雖已成為全中國最大之商港,而苟長此不變,則無以適合於將來為世界商港之需用與要求。故今日在華外國商人有一運動,欲於上海建一世界商港,現經有種種計畫提出,即如將現在之布置更加改良,堵塞黃浦江口及上游以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三九

建一泊船塢,於黃浦口外揚子江右岸建一鎖口商港,於上海東方鑿一船池,並浚一運河到杭州灣。而豫算欲使上海成為一頭等商港,必須費去洋銀一萬萬元以上然後可。據第一計畫中,吾所舉之四原則,則上海之為中國東方世界商港也,實不可謂居於理想的位置。在此種商港最良之位置,當在杭州灣中乍浦正南之地。依上述四原則以為觀察,論其為東方商港,則此地位遠勝上海,是以吾等於下文將呼之為計畫港,以別於現在中國東方已成之商港,即上海也。

甲、計畫港
  計畫港當位於乍浦岬與澉浦岬之間,此兩點相距約十五英里,應自此岬至彼岬建一海堤,而於乍浦一端,離山數百尺之處,開一缺口,以為港之正門。此種海堤可分為五段,每段各長三英里,因現在先築一段,長三英里,闊一英里半,已得三四方英里之港面,足供用矣。至於商務長
進,則可以逐段加築,以應其需用。前面海堤,應
以石塊或士敏土堅結築之,其橫於海堤與陸地間之
堤,則可用砂及柴蓆疊成,作為暫時建造,以備擴
張港面時之移動。此港一經作成,永無須為將來浚 (圖表:第三圖)
渫之計,蓋此港近旁,並無挾泥之水,日後能塡滿
此港面及其通路者也。在杭州灣中,此港正門為最
深之部分,由此正門出至公海,平均低潮水深三十
六尺至四十二尺,故最大之航洋船可以隨時進出口
,故以此計畫港作為中國中部一等海港,遠勝上海
也(參觀第三圖)。
  以抵抗最少之原則言,吾之計畫,乃在未開闢
地,規畫城市,發展實業,皆有絕對自由,一切公

國父全集 四四○

共營造,及交通計畫,均可以最新利之方法建設之。即此一層,已為我等之商港,將來必須發展至大如紐約者之最重要之要素矣。如使人之遠見,在百年前能豫察紐約今日人口之多,與其周圍之廣,則此空費之無數金錢勞力,與無遠見之失誤,皆可避去,而恰就此市不絕長進之人口及商務,求其適合矣。吾人既知其如此,則中國東方大港,務須經始於未開闢之地,以保其每有需用,隨時可以推廣也。
  且上海所有天然利益,如其為中國東部長江商港,為其中央市場,我之計畫港,亦復有之,更加以由鐵路以與大江以南各大都市相交通,此港較之上海為近,抑且如將該地近旁與蕪湖之間水路,加以改良,則此港與長江上游水上交通,亦比上海為近。而上海所有一切人為的繁榮,所以成為一大商埠,為中國此方面商務之中心者,不待多年,此港已能追及之矣。
  由吾發展計畫之觀點,以比較上海與此計畫港,則上海較此港遙劣,因其須購高價之土地,須毀除費用甚多之基址,與現存之布置,即此一層所費,已足作成一良好港面,於我所計畫之地矣。是以照我所提,別建一頭等港,供中國東部之用,而留上海作為內地市場,與製造中心,如英國孟遮斯打之於利物浦,日本大阪之於神戶,東京之於橫濱,最為得策也。
  以其建造將較上海廉數倍,工作亦簡單數倍,故此計畫港將為可獲厚利之規畫。乍浦,澉浦間及其附近土地之價,每畝當不過五十元至一百元,國家當劃取數百英方里之地於其鄰近,以供吾等將來市街發展之計畫所用。假如劃定為二百英方里,每畝價值百元,每六畝當一英畝,而六百四十英畝當一英方里,故二百英方里地價,當費七千六百萬元。以一計畫論,此誠為鉅額。但政府可以先將地價照現時之額限定,而僅買取所須用之地,其餘之地,則作為國有地未給價者,留於原主手中,任其使用,但不許轉賣耳。如此,國家但於發展計畫中需用若干地,即隨時取若干地,而其取之,則有永遠不變之定價,而其支付地價,可以徐徐,國家將來即能以其地所增之利益,還付地價。如此,惟第一次所用地區之價,須以資本金支付之,其餘則可以其本身將來價值付之而已足。至港面第一段完成以後,此港發達,斯時地價急速騰貴,十年之內,在其市街界內,地價將起自千元一畝至十萬元一畝之高價,故土地自體已發生利益矣,而又益之以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四一

計畫本來之港面及市街之利益。因其所挾卓越之地位,此港實有種種與紐約媲美之可能。而在揚子江流域,控有倍於美國之二萬萬人口之一地區,想當以此為惟一之深水海港也。此種都市長進之率,將與實行此發展計畫全部之率,為正比例。如使用戰時工作之偉大規模,完密組織之方法,以助長此港面與市街之建造,則此時將有東方紐約,崛起於極短時間之中,於是無須更慮其過度擴展,與資本之誤投,因有無限之富源,與至大之人口,正待此港而用之也。
乙、以上海為東方大港
  如使我之計畫,惟欲以一深水港面,供中國此部分將來商務之用,則必取前之計畫港,而舍上海無疑。任從何點觀察,上海皆為殭死之港。然而在我之中國發展計畫,上海有特殊地位,由此審度之,於上海仍可求得一種救濟法也。揚子江之沙泥,每年塡塞上海通路,迅速異常,此實阻上海為將來商務之世界港之噩神也。據黃浦江浚渫局技師長方希典斯擔君所推算,此種沙泥,每年計有一萬萬噸,此數足以鋪積滿四十英方里之地面,至十英尺之厚,必首先解決此沙泥問題,然後可視上海為能永成為一世界商港者也。幸而在吾計畫中,本有整治揚子江水道及河岸一部,將有助於上海通路之解決,故常以此計畫置諸心中,即可將沙泥問題,作為已解決者,而將整治長江入海口一事,讓之次部。現在先商上海港面改良一事。
  現有諸專門家提出種種計畫,以圖上海港面改良,如前所述,其中有欲將十二年來黃浦江浚渫局用一千一百萬兩所作之工程,盡行毀棄者。是以吾欲獻一常人之規畫,以供專門家及一般公眾之研討。我之設世界港於上海之計畫,即仍留存現在自黃浦江口起至江心沙上游高橋河合流點止,已成之布置,如此則浚渫局十二年來所作之工程均不虛耗。於是依我計畫,當更延長浚渫局所已開成之水道,又擴張黃浦江右岸之灣曲部,由高橋河合流點開一新河,直貫浦東,在龍華鐵路接軌處上流第二轉灣,復與黃浦江正流會。如此則由此點直到斜對楊樹浦之一點,江流直幾如繩,由此更以緩曲線達於吳淞,此新河將約三十英方里之地圈入,作為市宅中心,且作成一新黃浦灘。而現在上海前面繚繞瀠洄之黃浦江,則塡塞之以作廣馬路及商店地也。此所塡塞之地,當然為國家所有,固不待言:且自此綫以迄新開河中間之地曁其附近,亦均當由國家收用,而授諸國際開發之機關所支配。如此,然後上海可以追及前述之計畫港,其建造能為經濟的,
國父全集 四四二

可以引致外國資本也。關於改良上海以為將來世界
商港(參觀第四圖),在楊樹浦下游。吾主張建一
泊船塢。此塢應就現在黃浦江左岸自楊樹浦角起,
至江心沙上流轉灣處止,跨舊黃浦江面及新開地,
而鄰於新開河之左岸以建之。塢之面積,應有約六
英方里,並應於江心沙上游之處建一水閘,以通船 (圖表:第四圖)
塢,而塢當鑿至四十尺深。新開河之深,亦當以河
流之冲刷,而使之至四十尺。惟此冲刷之水,非如
專門家所提議於江陰設一長江、太湖間之閉鎖運河
而引致之,乃由我計畫所定之改良此部分地方,與
蕪湖間之水道而引致之,如此乃能得較猛之水力也
。我輩既已見及現在之黃浦江,須由龍華接軌處上
面第二轉灣起,塡至楊樹浦角,以供市街規畫,則
如何處分蘇州河之問題,又須解決。吾意當導此小河,沿黃浦江故道右岸,直注泊船塢之上端,然後船塢合於新開之河,於此小河與泊船塢之間,當設一水閘,所以便於由蘇州及內地之水運統系,直接與聯絡也。
  在我計畫,以獲利為第一原則,故凡所規畫,皆當嚴守之。故創造市宅中心於浦東,又沿新開河左岸建一新黃浦灘,以增加其由此計畫圈入上海之新地之價值,皆須特為注意者也。蓋惟如此辦去,而後上海始值得建為深水海港,亦惟為此垂死之港,新造出有價值之土地,然後上海可以與計畫港爭勝也。究竟救濟上海之最重要要素,為解決揚子江口沙泥問題,故整治揚子江水道及河岸一事,於此沙泥問題,有何影響?有何意義?吾人將於次部論之。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四三

第二部 整治揚子江

整治揚子江一部,當分六節(註一):
  甲、由海上深水線起至黃浦江合流點。
  乙、由黃浦江合流點起至江陰。
  丙、由江陰至蕪湖。
  丁、由蕪湖至東流。
  戊、由東流至武穴。
  己、由武穴至漢口。
甲、整治揚子江口自海上深水線至黃浦江合流點
  凡河流航行之阻塞,必自河口始,此自然原則也。故凡改良河道以利航行,必由其河口發端,揚子江亦不能居於例外也,故吾人欲治揚子江口,當先察揚子江口。揚子江入海有三口:最北為北枝流,在左岸與崇明島間;中間為北水道,在崇明島與銅沙坦之間;最南為南水道,在銅沙坦與右岸之間。故為便利計,以後當分別稱之為北水道、中水道、南水道。
  凡河口所以被沙泥塡塞者,以河水將入海匯流,河口寬闊,湍流減其速力,而沙泥因之沈澱也。救之者,收窄其河口,令與上流無異,以保其湍流之速力。由此道,則沙泥被水裹挾,直抵深海。收窄之工程,當築海堤以成之,或用一連之石壩。如是,其沙泥為水所混,直到深海廣闊之處,未及沈澱,復遇回潮衝擊,還塡入河口兩旁附近淺水之窪地,以潮長潮退之動力與反動力,遂使河口常無淤積。凡疏浚一河之河口,皆以利用此天然力助成之。
  欲治揚子江口,吾輩須將構成其口之三水道,一一研究,又擇出其一道,以為入海之口。在方希典斯擔君所提議,改良上海港面通路策,列為二案:其一、閉塞北、中兩水道,獨留南水道,以為揚子江口。其二、獨修浚南水道,而置餘兩水道不理。現在彼意以為用第二案已足,此或因經濟上目的而然。顧惟修浚南水道,則上海通路將常見不絕提心吊
國父全集 四四四

膽之情形,仍如方希典斯擔君曁其他專門家現所憂慮者。因揚子江水流之大部,隨時可以改灌入他兩水道,而令南水道淤塞也。故為使上海通路永久安全一勞永逸計,必須於三水道之中,閉塞其二,獨留一股,以為上海通路,此又整治揚子江口惟一可得實行之路也。
  在我整治揚子江口之計畫,本應選用北水道,而閉塞中、南二水道,因北水道為入深海最短之線,又用之以為惟一之揚子江口,則其兩旁有更多之沙坦窪地,正待沙泥塡堵也。故其費用為較少,而收效為較多,但此本不為上海作計故然耳。如其統籌全局,必須以一箭雙鵰之法行之,而採中水道以為河口,則於治河與築港,兩得其便。蓋專謀治揚子江口與單謀上海之通路者,各有所志,其考察自有不同也。在我治揚子江口之計畫,所取者有兩端:其一、則求深水道以達海洋。其二、則多收其沙泥,以塡海為田。惟力所及,中水道具有三堆積場,以受砂泥而成新陸地,即海門坦、崇明坦、銅沙坦是也。此外尚有停水窪地,千數百英方里,循現在之勢以往,不過十年至二十年,便成陸地。以我之第一原則為獲利故,每一舉足,不可忘之。即令二十年不能成地,姑倍之為四十年,而所塡築者,有約一千英方里之多,其於利益已不菲矣。以至賤計之,塡積之地,值二十元一畝,如使十年之後,五百英方里之地,可備耕作之用,其所得之利,已為三千八百四十萬元。如使由南水道以通上海,則接受(註二)沙泥之地面,只在一偏,即惟有銅沙坦在其左方,而右方則為深水之杭州灣,非數百年不能塡滿,在此數百年間,沙泥之半數,歸於無用矣。夫以上海為海港,故沙泥為之噩神;至於低地,正歡迎沙泥,而以福星視之也。
  此種企業,既有塡土上述海坦窪地為田之利,我等自可建一雙石堤,自長江入海之處起,直達深海,至離岸四十英里之沙尾山為止。以舟山列島附近有花岡石島,廉價之石,不難運致。故築一石堤,高六英尺至三十英尺,使剛與低潮面平。其平均所需當不過每一英里費二十萬元,石堤每邊長四十英里,統共八十英里,其所費約在一千六百萬元左右。
而在海門坦、崇明坦曁銅沙坦有二三百英方里地,轉瞬之間,可變為農田,計之,則建此石堤,已非不值矣。況其建此石堤,實足以為上海世界港得一永久通路,又為揚子江得一深水出路也耶。(參觀附圖五)
  右邊之石堤,應從黃浦江合流點起,延長其右邊石壩,畫一緩曲線,到南水道深處,然後轉向對岸,橫截鴨窩沙,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四五

以至中水道,又折向東方,直築至沙尾山東南水深三十尺處。左邊之堤,由崇寶沙路起,直至崇明角,與右堤平行,兩堤中間相距約兩英里。
                      此堤當在崇明之飲水角附近,稍作曲線,然後直達深海三十尺深之線,恰在沙尾山南端經過,試一覽附圖,當如將來上海通路當何如,揚子江出路當何如矣。此一雙水底石堤,斷不容高過低潮面,以使潮長時水流(圖表:第五圖)自由通過堤面,如此則潮長時可將沙泥夾帶回兩堤之旁,於是塡塞兩堤旁所括之低地,更迅速矣。現在南水道在黃浦江外面,已有四五十英尺之深,而新水道以兩平行石堤夾成,料必比南水道更深,因其聚三水道入於一流,其水流速力,必較現在者為多也,而河身之深,亦將較現在為確定且一律。在石堤,雖止於水深三十英尺處,而水流不於是遽停,必過此一點,更突入較深之外海而後止,則上海通路常開,與揚子江口無阻之兩目的,可得同時俱達矣。

                      乙、由黃浦江合流點起至江陰
                        揚子江水道中,此一部分為最不規則,又最轉變無常者。其江流廣處,在十英里以上,至其狹處,纔得四分英里之三,即江陰窄路是也。
                      在此廣闊之處,河深不過三十英尺至六十英尺;至於江陰窄路,實有一百二十之深。由江陰窄路之水深以判斷之,必須有一英里半闊之河身,以緩和此地方湍流之速力,令全河流速始終如一。於是在黃埔口之二英里闊河身,在江陰應闊一英里半。(參觀第六圖)此段左岸即北岸築河堤,起自崇寶沙,與海堤相連,作一凸曲線,以至崇明島,在崇明城西北約六英里處,接於灘邊。然後沿崇明灘邊,直至馬孫角(譯音)。然後轉(註三)而橫過北水道,離北岸三四英里,作一平行線,直抵金山(譯
國父全集 四四六

音)角,在此處截斷近年新成之深水道,向西南,以與靖江縣城東北河
岸相接,沿此岸再築七八英里,又挖開陸地,以增河身之闊,令其自江
陰砲臺脚下起,算至對岸,常有一英里半之距離。此自崇寶沙至江陰對
面之靖江,河堤共長約一百英里。
  在崇明島迤南,此河堤之一部,及海堤共圍有淺灘約一百六十英方
里。可以塡為實地。其河堤之他一部,自崇明島上頭馬孫角起,至靖江
河岸止,另圍有淺灘一百三十英方里。
  右邊河堤,自黃浦江口石壩盡處起,循寶山岸邊,過布蘭暗灘,直 (圖表:第六圖)
至深處,橫過「孔夫子水道」,穿入額段暗灘(譯音),隨哈維水道(
譯音)右邊,泝流,築至(譯音)朴老花角。再在狼山渡,橫截深水道
,穿過約翰孫沙洲(譯音),與常陰洲相接續。再循此岸,直築至江陰
砲臺山脚下。此段河堤圍有淺灘兩處,一在朴老花角上游,他一則在其
下游,共約有一百六十英方里。此兩邊河堤之所圍淺灘,共約四百五十
英方里,其中大部分已成陸地,亦有一部已於低潮時露出。此等地方,
若令不與湍流相遇,則其塡塞之進行更速,所以謂二十年之內,此四百
五十英方里之地,當完全塡成實地,可供耕作,亦非奢望也。如使此種
新地每畝僅值二十元,則此新塡地所生利益,已約有二千九百七十六萬
元矣。而此近三千萬之利益,固從新地而生,此新地之利益,自起工以後,則每年增長,直至其塡塞完成而後已者也。
  以後此二十年間可得三千萬元利益而論,此種提案自可採供討議。今先計須投資本若干,然後我塡築之全計畫可以完成。將欲塡此四百五十英方里之地,須築二百英里之河堤。此所計畫之河堤,有一部分為沿河岸線者,而大部分須在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四七

中流,更有一小部分須築在深水道之中。沿河岸線者,惟有在凹曲線面之一部,須以石建,或用士敏土堅結,以保護堤面,此外無須費力。在中流者,須用石疊起,至離低潮水面下不及十尺為止,適足以抵抗下層水流,令不軼出正路之外。如此則大股流水,將循此抵抗最少之線,以其自力,從其初級河堤所誘導,開一水道。此種初級河堤所費,比之海堤較廉,而海堤所費,依吾前計算為二十萬元一英里而已。惟有在馬孫角
北水道分流點一處,須將該水道完全閉塞,其費已經專門家估算,當在
百萬元以外,方能塡築此二三英里之堤。是故由新塡地所生利益,必足
以回復其所築河堤所費,可知即此塡新地一節,已足令自海口到江陰兩
段導江工程,不致虧本,而又有改良揚子江航路之益也。

丙、自江陰至蕪湖
  此段河流,性質與江陰以下全異。其水道較為鞏固,惟有三數處現
出急曲線,河流蝕入凹曲線方面之陸地,因此時時於兩岸另開新水道而
已。此段長約一百八十英里。(參觀第七圖)
  此處整治之工,比之江陰以下更為困難。蓋其汎濫之地,應塡築者
,仍與長江下游景況正同,其急曲線須修之使直,旁枝水道應行閉塞, (圖表:第七圖)
中流小島應行削去,窄隘水路應行濬廣,令全河上下游一律。然而此部
分原有河堤,大抵可以聽其自然,惟其河岸凹曲線面,有數處應用石或
士敏土堅結以保護之耳。以力求省費之故,此段水道及河堤整治工程,
可以一面用人為之工作,一面助以自然之力。此一段河流工程全部所費
,不能於測量未竣以前精密計出,但粗為計算,則四十萬一英里之數,
總相去不遠。故全段一百八十英里,應費七千二百萬元。此外尚有開闊

國父全集 四四八

南京、浦口中間河面之費,未計在內。此處有多數高價之產業,須全毀去,其費頗多也。
  瓜洲鑿開一事,所以令鎮江前面及上下游三處急曲線改為一處,使河流較直也。此處沿江北岸,約二英里半陸地,正對鎮江,必須鑿開,令成新水道,闊一英里有餘。其舊道在鎮江前面及上下游者,則須塡塞之。所塡之地,即成為鎮江城外沿江市街,估其價值,優足以償購取瓜洲陸地,及開鑿工程之費。故此一部分,至少總可認為不虧本之提案。
                       浦口、下關間窄處,自此碼頭至彼碼頭,僅得五分英里之三,即一千二百碼而已。而此處水深最淺處為三十六英尺,最深處為一百三十二英尺。下關一邊陸地,時時以水流過急河底過深之故而崩陷,斯即顯然為此部分河道太窄,不足以容長江洪流通過也,然則非易以廣路不可矣(圖表:第八圖)。為此之故,必以下關全市為犧牲,而容河流直洗獅子山脚,然後此處河流有一英里之闊以賠還下關之高價財產而論,須費幾何,必須提交專門家詳細調查,乃能決定。要之此為整治揚子江全計畫中最耗費之部分,但亦有附近下關沿岸之地,可以成為高價財產無疑,故此工程或可望得自相彌補也。
                       南京、浦口間窄路下游之水道,應循其最短線路,沿幕府山脚,以至烏龍山脚,其繞過八卦洲後面之幹流,應行塡塞,俾水流直下無滯。
                       由南京至蕪湖一段河流,殆成一直線,其中有汎濫三處:一處汎在南京上游,餘二則在東西梁山之上下游。其第一汎濫之米子洲上游枝流,應行閉塞,另割該洲外面一幅,使本流河幅足用。至欲整治餘二汎濫,則應循其右岸深水道作曲線,向太平府城,而將左邊水道鎖閉。此曲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四九

線所經各沙洲,有須全行削去者,亦有須削其一部者。而在東西梁山上游之汎濫,須將兄弟水道完全閉塞,並將陳家洲削去一部。而蕪湖下游左岸,亦須稍加割削,令河流廣狹上下一律。
丁、自蕪湖至東流
  此段大江約長一百三十英里,沿流有汎濫六處,其中最顯著者,即在銅陵下之汎濫也,此汎濫兩岸相距在十英里以上。每一汎濫,常分為兩三股水道,其間夾有新漲之沙洲,其深水道時時變遷,忽在此股,忽在彼股,有時竟至數股同時淤塞,逼令航行暫時停止,亦非希覯之事也。(參觀第八圖)
  為整治此自蕪湖上游十英里至大通下游十英里一段河流,吾擬鑿此三汎濫中流之沙洲,及岸邊之突角,為一新水道,直貫其中,使成一較短較直之河身,即附圖中點線所示之路是也。此項費用,亦須詳細測量之後,始能算定。但若兩邊河堤築定之後,則浚渫工程之大部分,將以河流之自然勢力行之,故開鑿新河之費,必較尋常大為減少。大通以上,左岸有急度彎曲兩處,須行鑿開:第一處即大通上游十二英里,現設塔燈水標處之左岸,此處左岸陸地有二三英里,須略加刊削。次一處則應在安慶下游,鑿至江龍塔燈水標,計長六英里左右。既鑿此河,則免去全江口急度之轉灣矣。此次開鑿工程,比之下游疊石為堤之費更多。其旁枝水路,雖能塡為耕地,究不能補其開鑿所費,是以此一部分整治之工程,不免為虧本。但以其通長江航道,與保護兩岸陸地,又防止將來洪水為患,則此種工程必為有益明也。
戊、自東流至武穴
  此段長約八十英里,沿右岸皆山地,左岸則大抵低地也。沿流有汎濫四處,此中有三處,以水流之蝕及左岸,成一枝流,復至下游,與正流相會,其會合處殆成直角。在此等地方,河岸殊不鞏固,而此汎濫各股水道之間,正在堆積,將成沙洲矣。(參觀第九圖)
  此段整治工程,比之下游各段,施工較易。此三處成半圓形時時轉變之枝流,應從其分枝口施以閉塞,仍留其下游會流之口,任令洪水季節之沙泥,隨水泛入,自然塡塞之。其他一處汎濫,則須於兩邊築壩,束而窄之。更有數處須行削截,而小孤山上游及糧洲兩處,尤為重要。江心沙洲有一部分須削去,而河幅濶處,亦有須塡窄者。總令水道始終一
國父全集 四五○

律,期於全航道常有三十六英尺以上之水深也。
己、自武穴至漢口
  此段約長一百英里,自武穴而上,夾岸皆山地
,河幅常為半英里內外。水深自三十尺至七十二尺
,有數處尚在七十二尺以上。(參觀第十圖)
  整理此段,須塡塞其寬廣之河面三數處。令水
道整齊,有三四處枝流,須行閉塞。如此,然後冬 (圖表:第九圖)
季節俱有三十六尺至四十八尺水深之水道,可得而
成也。在戴家洲一段河流,應將埃梨水道(譯音)
閉塞,獨留冬季水道,則此島上游下游曲線,均較
緩徐。在鴨蛋洲及羅霍洲之處,其大彎曲水道及兩
島間水道,均應閉塞,而另開一新水道,穿過羅霍
洲,以成為較短之曲線。在木母洲,其南水道務須
閉塞,而此洲之上萬八壋口曲處,亦須挖成較緩徐之曲線。由此處以至漢口,則須先塡右岸,收窄河身,至與右岸向西南曲處相接而止。再從對面左岸塡起,直過漢口租界面前,以至漢水口,則漢口堤岸面前,可以常得三十六英尺至四十八英尺深之水道矣。
  總計自海中至漢口,治河長約六百三十英里。河堤之長,當得其二倍,即一千二百六十英里也。在江口之堤,吾嘗約計每英里費二十萬元,兩堤四十萬。此項數目,自深海以迄江陰,一百四十英里,均可適用,充足有餘。因此部分惟須建兩堤,此堤亦惟須於水中堆石,令其堅足以約束河流,使從其所導而行,斯已足矣。此兩岸列石既成之後,水道可因於自然之力以成,所以此部工程尚為單簡。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五一

  然而在上游有數處較為困難,其中有五六十英里之實地,水面上有
一二十英尺之高,水面下尚有三四十尺之深,須行削去,以使河身改直
。此鑿開及削去之工程,有若干須用人功,有若干可借天然之力,仍須
待專門家預算。除此不計外,工程全部每一英里所費不過四十萬元。故
自海面至漢口,相距六百三十英里,所費當不過二萬五千二百萬元。今
姑假定整治揚子江全盤計畫並未知之部分算在其內,須費三萬萬元。由
此計畫,吾人開(註五)一通路,深入內地六百英里,容航洋巨船駛至住居二
萬萬人口之大陸中心,而此中有一萬萬人,住居於此最大水路通衢之 (圖表:第十圖)兩旁。以工程之利益而論,此計畫比之蘇彝士、巴拿馬兩河,更可獲
利。
  雖在江陰以上各段,吾人不能發見不虧本之方法,不如江陰下游各
段,可以新塡之地,補其所費。但在竣功之後,仍可在沿江建立商埠,
由之以得利益也。此建設商埠之計畫,將於次部論之。
結論
  當結論此二部,吾更須申言關於築港及整治揚子江之工程數目,僅
為粗略之豫算,蓋事勢上自然如此也。關於在長江出海口,及諸汎濫地
,建築初步河堤之豫算,或者有太低之迹,但吾所據之資料,以為計算根源者在下列各層:第一、為吾所親見,在廣東河variant-characters-w023.gif,環吾本村,築堤塡地之私人企業。第二、為廉價之石,可求之於舟山列島者。第三、為海關沿岸視察員泰羅君之計算,在崇明島上端,閉塞北水道所費,該水道以此處為最狹,約計有三英里,而泰羅君謂所費約須一百萬兩有餘;然
國父全集 四五二

則約五十萬元一英里也,比之吾所計算,已為兩倍有半,此其差異可得比較而知。蓋此崇明島上端三英里之水道,平均水深二十英尺,而我所計畫之海堤江堤,建於水中者,平均比此段少三分之二。且閉塞北水道之工程,完全與河流成為直角,則其所費較之建此初步河堤,與水流成平行線者,縱使長短相同,所差亦應數倍。而五十萬元可以建橫截深二十尺之河,而閉塞之之一英里工程,則其五分之二之經費,亦必足以供吾所規畫之工程之用矣。當吾草此文之際,「芝加高鐵路批評」五月十七日所出之報,適有一論文,道及此事。彼謂用鋼鐵骨架以築河堤及壩於濁泥河流,如吾輩今所欲治者,比之用石及用其他材料較佳,而又較廉。然則採此新法,吾等可以用吾前此未知之更廉材料,以建河堤矣。所以吾前所計算,或者不免稍低,而仍離正確之數目不遠,決不如驟見所覺之過低也。

第三部 建設內河商埠
  在揚子江此一部,建設內河商埠,將為此發展計畫中最有利之部分,因此部分在中國,為農鑛產最富之區,而居民又極稠密也。以整治長江工程完成之後,水路運送,所費極廉,則此水路通衢兩旁,定成為實業薈萃之點,而又有此兩岸之廉價勞工附翼之,則即謂將來沿江兩岸,轉瞬之間,變為兩行相連之市鎮,東起海邊,西達漢口者,非甚奇異之事也。此際應先選最適宜者數點,以為獲利的都市發展。依此目的,吾人將從下游起,泝江逐港論之如下:
  甲、鎮江及其北岸。
  乙、南京及浦口。
  丙、蕪湖。
  丁、安慶及其南岸
  戊、鄱陽港。
  己、武漢。
甲、鎮江及其北岸(註六)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五三

鎮江位於運河與江會之點,在汽機未用以前,為南北內地河運中心重要之地;而若將舊日內地運河濬復,且增濬新運河,則此地必能恢復昔日之偉觀,且更加重要。因鎮江為挈合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中間之聯鎖,而又以運河之南端,直通中國最富饒之錢塘江(註七)流域,所以此鎮江一市,將來欲不成為商業中心,亦不可得也。
  依吾整治長江計畫,則在鎮江前面,吾人既以大幅餘地,在六英方里以上者,加入鎮江,此項大江南面新塡之餘地,當利用以為吾人新鎮江之都市計畫,而江北沿岸之地,亦當由國家收用,以再建一都市。蓋以黃河流域全部,欲以水路與江通,惟恃此一口,故江北此一市,當然超越江南之市也。鎮江揚州之間,須建船塢,以便內地船舶。又當加以最新設備,以便內地船隻與航洋船之間,盤運貨物之用。此港既用以為東海岸食鹽收集之中心,同時又為其分銷之中心,如此則可用新式方法,以省運輸之費。江之兩岸,須以石或士敏土堅結築成堤岸,而更築應潮高下之火車渡頭,以便聯絡南北兩岸鐵路客車貨車之往來。至於商業發達之後,又需建橋梁於江上,且鑿地道於江下,以便兩岸貨物來往。街道須令寬闊,以適合現代之要求。其臨江街道,及其附近,應豫定為工商業所用。此區之後面,即為住宅,各種新式公共營造,均應具備。至於此市鎮計畫詳細之點,吾則讓之專門家。
乙、南京、浦口
  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而又恰居長江下游兩岸最豐富區域之中心,雖現在已殘破荒凉,人口仍有一百萬之四分一以上。且曾為多種工業之原產地,其中絲綢特著,即在今日,最上等之綾及天鵝絨,尚在此製出。當夫長江流域東區富源,得有正當開發之時,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在整治揚子江計畫內,吾嘗提議削去下關全市,如是則南京碼頭當移至米子洲與南京外郭之間,而米子洲後面水道,自應閉塞,如是則可以作成一泊船塢,以容航洋巨舶。此處比之下關,離南京市宅區域更近,而在此計畫之泊船塢與南京城間曠地,又可以新設一工商業總匯之區,大於下關數倍。即在米子洲,當商業興隆之後,亦能成為城市用地,且為商業總匯之區。此城市界內界外之土地,當照吾前(註八)在乍浦計畫港所述方法,以現在價格,收為國有,以備南京將來
國父全集 四五四

之發展。
  南京對岸之浦口,將來為大計畫中長江以北一切鐵路之大終點。在山西、河南煤鐵最富之地,以此地為與長江下游地區交通之最近商埠,即其與海交通亦然,故浦口不能不為長江與北省間鐵路載貨之大中心,猶之鎮江不能不為一內地河運中心也。且彼橫貫大陸直達海濱之幹線,不論其以上海為終點,抑以我計畫港為終點,總須經過浦口。所以當建市之時,同時在長江之下面穿一隧道,以鐵路聯結此雙聯之市,決非燥急之計。如此則上海、北京間直通之車,立可見矣。
  現在浦口上下游之河岸,應以石建,或用士敏土堅結,成為河堤,每邊各數英里。河堤之內應劃分為新式街道,以備種種目的建築所需。江之此一岸陸地,應由國家收用,一如前法,以為此國際發展計畫中公共之用。
丙、蕪湖
  蕪湖為有居民十二萬之市鎮,且為長江下游米糧市易之中心。故吾擇取此點為引水冲刷上海黃浦江底之接水口,而此口亦為通上海或乍浦之運河之上口。在整治長江工程之內,青弋河合流點上面之凹曲部分,應行塡塞,而對岸突出之點則應削去。此所計畫之運河,起於魯港合流點下游,約一英里之處,此運河應向北東走,至蕪湖城東南角,與山脚中間一點,與青弋河相合,更與濮家店,循此河之支流以行,如此則蕪湖東南循此運河左岸,得一臨水之地。運河兩旁,應建新堤,一如長江兩岸。且建船塢於運河通大江之處,以容內地來往船隻,加以近代之機械,供盤運貨物過船之用。
自江岸起,向內地,循運河之方向,規畫廣闊之街道。其近江者,留以供商業之需;其沿運河者,則留為製造廠用地。
蕪湖居豐富鐵鑛區之中心,此鐵礦既得相當開發之時,蕪湖必能成為工業中心也。蕪湖有廉價材料,廉價人工,廉價食物,且極豐裕,專待現世之學術與機器,變之以為更有價值之財物,以益人類耳。
丁、安慶及南岸
  安慶者,安徽之省城,自從經太平天國戰爭破壞之後,昔日之盛,不可復覩矣。現在人口僅有四萬。其直接鄰近之處,農產礦產均富,若鐵路既成,則六安大產茶區,與河南省之東南角礦區,均當以安慶為其貨物出入之港。在治江工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五五

程中,安慶城前面及西邊之江流曲處,應行塡築。此塡築之地即為推擴安慶城建新市街之用,所有現代運輸機械,均應於此處建之。
  在安慶城對面上游江岸最突出之地角應行削去,使江流曲度更為和緩,而全河之廣,亦得一律。新市街即當在此處建造。因皖南浙西之大產茶區,將於此處指揮掌握之也。如以徽州之內地富饒市鎮,又有產出極盛之鄉土環繞之,則必求此地以為其載貨出入之中站明矣。以蕪湖為米市中心言,則此安慶之雙聯市將為茶市中心,而此雙聯市之介在豐富煤鐵礦區中心,又恰與蕪湖相等。此又所以助茲港使於短期之間,成為重要工業中心者也。故在長江此部建此雙聯市,必為大有利益之企業。
戊、鄱陽港
  吾欲於長江與鄱陽湖之間,建設一鄱陽港,此港將成為江西富省之惟一商埠矣。江西省每縣均有自然水路聯絡之,若更加以改良,則必成宏偉之水路運輸系統。江西有人民三千萬,礦源最富,如有一新式商埠,以為之工商業中心,以發展此富源饒裕之省分,則必為吾計畫中最獲利之一部分矣。
  此港位置,應在鄱陽湖入口西端,長江右岸之處。此港應為新地之上所建之新市,其中一部之地,須由塡築湖邊低地成之。在鄱陽湖水道整治工程之中,應建一範堤,起自大姑塘山脚,迄於湖口石鐘山對面之低沙角。此範堤之內,應建造一有閘船塢,以便內河船舶寄泊。而此港市街,則應設在長江右岸、鄱陽湖左側、廬山山麓合成之三角地。此三角地,每邊約有十英里,以供市街發展,優良已極。景德鎮磁器工業,應移建之於此地。蓋以運輸便利缺乏之故,景德之磁,常因之大受損壞,而出口換船之際,尤常使製成之磁器碰損也。此地應採用最新大規模之設備,以便一面製造最精良之磁器,一面復製廉價之用具。蓋此地收集材料,比之在景德鎮,更為便宜也。以各種製造業,集中於一便利之中心,其結果不特使我計畫之港,長成迅速,且於所以奉給人者,亦可更佳良。但以江西一省觀之,鄱陽湖已必為世界商業製造之大中心。鄱陽湖非特長江中一泊船港,又為中國南北鐵路之一中心。所以從經濟上觀之,以大規模發展此港者,全然非不合宜者也。

國父全集 四五六

己、武漢
  武漢者,指武昌、漢陽、漢口三市而言。此點實吾人溝通大洋計畫之頂水點,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而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也。三市居民,數過百萬,如其稍有改進,則二三倍之,決非難事。現在漢陽已有中國最大之鐵廠,而漢口亦有多數新式工業,武昌則有大紗廠,而此外漢口更為中國中部、西部之貿易中心,又為中國茶之大市場。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四省,及河南、陝西、甘肅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漢口以為與世界交通惟一之港。至於中國鐵路既經開發之日,則武漢將更形重要,確為世界最大都市中之一矣。所以為武漢將來立計畫,必須定一規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
  在整治長江堤岸,吾人須塡築漢口前面,由漢水合流點龍王廟渡頭起,迄於長江向東屈折之左岸一點,此所塡之地,平均約闊五百碼至六百碼。如是,所以收窄此部分之河,全河身一律有五六鏈(每鏈為一海里十分之一)之闊,又令漢口租界得一長條之高價土地於其臨江之處也。此部之價,可以償還建市所費之一部分。漢水將入江處之急激曲折,應行改直,於是以緩徐曲線,遶龍王廟角,且使江、漢流水於其會合處,向同一方面流下。漢陽河岸應密接現在之河邊,沿岸建築,毋突過於鐵廠渡頭之外,武昌上游廣闊之空處,當圈為有閘船塢,以供內河外洋船舶之用。武昌下游應建一大堤,與左岸平行,則將來此市可遠擴至於現在市之下面。在京漢鐵路線,於長江邊第一轉灣處,應穿一隧道過江底,以聯絡兩岸。更於漢水口以橋或隧道聯絡武昌、漢口、漢陽三城為一市。至將來此市擴大,則更有數點可以建橋,或穿隧道。凡此三聯市外圍之地,均當依上述大海港之辦法,收歸國有,然後私人獨占土地與土地之投機賭博,可以豫防。
如是,則不勞而獲之利,即自然之土地增價利,可盡歸之公家,而以之償還此國際發展計畫所求之外債本息也。

第四部 改良現存水路及運河
  茲將現存水路運河,與揚子江(註九)相聯絡者。列舉如下:
  甲、北運河。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五七

  乙、淮河。
  丙、江南水路系統。
  丁、鄱陽系統。
  戊、漢水。
  己、洞庭系統。
  庚、揚子江上游。
甲、北運河
  北運河在鎮江對岸一點與揚子江聯絡,北走直至天津,其長逾六百英里。在江北之一部運河,現已着手為詳細之測量,改良工事,不久可以起工,此吾人所共知者也。在吾計畫,吾將以淮水注江之一段,代江北一段運河之用。
乙、淮河
  淮河出河南省西北隅,東南流,又折而東流,至安徽江蘇兩省之北部,其通海之口,近年已經淤塞,故其水鬱積於洪澤湖,全恃蒸發以為消水之路。於是一入大雨期,洪水汎濫於沿湖廣大區域,人民受其荼毒者以百萬計。所以修濬淮河,為中國今日刻不容緩之問題。近年疊(註十)經調查,屢有改良之提案,美國紅十字會技師長詹美生君,曾獻議為淮河開兩出口;其一循黃河舊槽以達海;其一經寶應高郵兩湖,以達揚子江。在此計畫,吾贊成詹君通海通江之方法;但於用黃河舊槽及其經過揚州西面一節,有所商榷。在其出海之口,即淮河北支已達黃河舊槽之後,吾將導以橫行入於鹽河,循鹽河而下,至其北折一處,復離鹽河過河邊狹地,直入灌河,以取入深海最近之路,此可以大省開鑿黃河舊路之煩也。其在南枝在揚州入江之處,吾意當使運河經過揚州城東,以代詹君經城西入江之計畫,蓋如此則淮河流水,剛在鎮江下面新曲線,以同一方向與大江會流矣。
  淮河此兩枝,至少均須得二十英尺深之水流,則沿岸商船自北方赴長江各地,可免繞道經由江口以入,所省航程近三百英里。而兩枝既各有二十英尺之深,則洪澤與淮河之水流宣暢,而今日高於海面十六英尺之湖底,即時可以變作農
國父全集 四五八

田,則以洪澤合之其旁諸湖,依詹美生君之計算,六百萬畝之地,咄嗟可致也。如此以二十元為其一畝之價,則此純粹地價已足一萬二千萬元,此政府之直接收入也。而又有一萬七千英方里地,嚮苦水潦之災者,今既無憂,所以昔日五年而僅兩穫者,今一年而可再穫,是一萬七千英方里(註十一)者,得一千零八十八萬英畝(七千餘萬中畝),各得五倍奇收穫也。假如總生產額一英畝所值為五十元,則此地所產總額,原得五萬四千四百萬元者,今為二十七萬二千萬元也。其在國家,豈非超越尋常之利益乎?
丙、江南水路系統
  此項系統包含南運河、與黃浦江與太湖,及其與為聯絡之水路而言。此中吾所欲為最重要之改良,乃在濬廣濬深蕪湖、宜興間之水路,以聯長江與太湖;而又貫通太湖浚一深水道,以達南運河蘇州、嘉興間之一點。其在嘉興,歧為兩支:一支循嘉興、松江之運河,以達黃浦江;他一支則至乍浦之計畫港。此項長江、黃浦間水路,當其未達上海之前,應先行濬令廣深至其極限,使能載足流水。一面以洗滌上海港面,不容淤積;一面亦使內河船舶來往於江海之間者經此,大減其路程也。而此水路又可為挾土壤俱來之用,太湖曁旁諸湖沿水路之各區,將來均可因其塡塞,成為耕地。故於建此水路之大目的以外,又有此種塡築計畫,及本地載貨之利益可收,於是其獲利之性質,可以加倍確實。現在太湖曁其他諸湖沼地之精確測量,尚無可徵;則能塡築為田者,當有幾畝,今亦未可遽言。但以粗略(註十二)算之,則塡築江南諸湖所得之地,吾意其畝數必不在江北之田以下。
丁、鄱陽水路系統
  此一系統,為江西全省排水之用。每縣每城乃至每一重要市鎮,均可由水路達到;全省交通,惟恃水路,此乃未有鐵路前,中國東南各省所同者也。江西下游水路系統,受不規則之害,與長江同,皆以其為低地之故。然則其整治之工亦應與長江相同。鄱陽湖應按各水入湖之路,分為多數水道,然後逐漸匯流,卒至渚溪附近,乃合而為一。度此湖狹隘之部,而與長江合於湖口。此深水道兩傍應各疊(註十三)水底石堤為一線,使剛與湖中淺處同高,以是其水道可以於排水之外並作航行之用也。水道以外之淺處,將來於相當時間可塡為耕地,於是整治鄱陽湖各水道之計畫,可以其塡築,而得充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五九

足之報酬矣。
戊、漢水
  此水以小舟泝其正流,可達陝西西南隅之漢中。又循其旁流,可達河南西南隅之南陽及賒旗店,此可航之水流,支配甚大之分水區域。自襄陽以上,皆為山國。其下以至沙洋,則為廣大開豁之谷地。由沙洋以降,則流注湖北沼地之間,以達於江。
  改良此水,應在襄陽上游設水閘,此一面可以利用水力,一面又使巨船可以通航於現在惟通小舟之處也。襄陽以下,河身廣而淺,須用木樁或疊石,作為初級河堤,以約束其水道,又以自然水力,塡築兩岸窪地也。及至沼地一節,須將河身改直濬深。其在沙市,須新開一運河,溝通江漢,使由漢口赴沙市以上各地,得一捷徑。此運河經過沼地之際,對於沿岸各湖,均任其通流,所以使洪水季節挾泥之水,溢入渚湖,益速其塡塞也。
己、洞庭系統
  此項水路系統,為湖南全省及其上游排水之用,此中最重要之兩支流,為湘江與沅江(註十四)。湘江縱貫湖南全省,其源遠在廣西之東北隅,有一運河,在桂林附近,與西江系統相聯絡。沅江通布湖南西部,而上流則跨在貴州省之東。兩江均可改良,以供大河舶航行(註十五)。其湘江西江分水界上之運河,更須改造。於此運河及湘江、西江各節,均須設新式水閘,如是則吃水十尺之巨舶,可以自由來往於長江、西江之間。洞庭湖則須照鄱陽湖例,疏為深水道,而依自然之力,以塡築其淺地為田。
庚、長江上游
  自漢口至宜昌一段,吾亦括之入於長江上游一語之中,因在漢口為航洋船之終點,而內河航運則自茲始,故說長江上游之改良,吾將發軔於漢口。現在以淺水船航行長江上游,可抵嘉定,此地離漢口約一千一百英里。如使改良更進,則淺水船可以直抵四川首府之成都,斯乃中華西部最富之平原之中心,在岷江之上游,離嘉定僅約六十英里耳。
  改良自漢口至岳州一段,其工程大類下游各部。當築初步河堤,以整齊其水道,而急彎曲之凹岸,當護以石堤,或
國父全集 四六○

用士敏土堅結。中流洲嶼,均應削去。金口上游大灣,所謂簰州曲者,應於簰州地頸,開一新河以通航。至後金關之突出地角,則應削除,使河形之曲折,較為緩徐。
  洞庭之北,長江屈曲之部,自荊河口起,以至石首一節,吾意當加閉塞。由石首開新道,通洞庭湖,再由岳州水道,歸入本流。此所以使河身徑直,抑亦縮短航程不少。自石首以至宜昌,中間有汎濫處,當以木石為堤約束之,其河岸有突出點數處須行削去,而後河形之曲折,可更緩也。
  自宜昌而上,入峽行,約一百英里而達四川之低地,即地學家所謂紅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於江源一部分河流,兩岸巖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尋(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尋者,急流與灘石,沿流皆是。
  改良此上游(註十六)一段,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泝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其灘石應行爆開除去,於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漢口,上達重慶,可得而致。而內地直通水路運輸,可自重慶北走,直達北京,南走直至廣東,乃至全國通航之港,無不可達。由此之道,則在中華西部商業中心,運輸之費,當可減至百分之十也。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鉅大!而其鼓舞商業,何等有力耶。

第五部 創建大士敏土廠
  鋼鐵與士敏土,為現代建築之基,且為今茲物質文明之最重要分子。在吾發展計畫之種種設計,所需鋼鐵與士敏土,不可勝計,即合世界以製造著名之各國所產,猶恐不足供此所求。所以在吾第一計畫,吾提議建一大煉鋼廠於煤鐵最富之山西、直隸。則在此第二計畫,吾擬欲沿揚子江岸建無數士敏土廠。長江各地特富於士敏土原料,自鎮江而上,可航之水道,夾岸皆有灰石及煤,是以即為其本地所需要,還於其地得有供給也。今日已有製士敏土之廠在黃石港上游不遠之石灰窯,其位置剛在深水碼頭與灰石山之間。其山既若是近,故直可由山上,以鍬鋤起石,直移至窯中,無須轉運。而在漢口、九江之間,與此相類之便利,尚復多有。九江以下,馬當、黃石磯以及九江、安慶間諸地,又有極多之便利相同之灰石山。其安慶以下,至南京之間,多為極有利於製士敏土之地區。即如大通、荻港、采石磯均有豐裕之灰石
建國方略 實業計畫 第二計畫 四六一

及煤鐵礦,夾江相望也。
  築港、建市街、起江河堤岸,諸大工程,同時並舉,士敏土市場既如斯巨大,則應投一二萬萬之資本,以供給此士敏土矣。而此業之進行,即與(註十七)全盤其他計畫,相為關連,徐徐俱進。則以一規畫獎進其他規畫,各無憂於生產過剩與資本誤投,而各計畫俱能自致其為一有利事業矣。
(註一) 原文為「分五節」,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二) 原文為「按受」,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三) 原文為「然轉後」,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四) 原文為「沂流」,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五) 原文為「關」,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六) 原文為「鎮江」,今據「會本」增「及其北岸」四字。「實業計畫」英文本亦為"Chinkiang and Northside"。
(註七) 原文及「原稿」均為「錢唐江」,今據「會本」改。
(註八) 原文為「則」,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九) 原文為「揚子江」,今據「原稿」及「會本」增「與」字。
(註十) 原文為「壘」,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一) 原文為「英里」,今據「原稿」增「方」字。
(註十二) 原文為「略粗」,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三) 原文為「壘」,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四) 原文為「沅元」,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五) 原文為「航舶行」,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六) 原文為「上海」,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註十七) 原文為「的」,今據「原稿」及「會本」改。

國父全集 四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