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中山思想與兩岸三地發展之關係 detail

:::

中山思想與兩岸三地發展之關係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75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文件類型

研討會論文

研討會

紀念孫中山華人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題名

中山思想與兩岸三地發展之關係

作者
李金強
期刊

紀念孫中山華人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

單元

第一篇 中山思想與中華文化

出版西元年月日

2014/06

頁次

P047-P063

全文內容

  孫中山(1866-1925)出生香山縣翠亨村,移民夏威夷,於香港及廣州接受中學及醫科教育,由是得於夏威夷及省港澳地域中,獲得中西文化之浸淫,逐漸產生文化自覺,從而產生革新思想,主張改良,以至於革命。其時適值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國勢危如累卵,清廷於中法越南戰爭(1884-1885)抗敵於北台灣之基隆、滬尾;繼而福建艦隊為法所敗,福州船廠被毀,由是失去藩屬越南。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海軍敗於黃海,陸軍敗於平壤,至簽訂馬關辱國條約,割讓台灣。海內外具有血性之華人,無不憤慨。孫氏憤起組織興中會,為近代中國革命運動之始。此後,創立同盟會,號召全國“新青年"起而革命,終於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然新建民國未能致國家於富強,而反陷於內戰外侵之局,至有「人民深遭痛苦,乃責革命家之造亂」,倡導革命之孫中山,自然備受責難。然如何於革命導致破壞後,進而重建國家與社會,始終為孫氏一生之“終極關懷",此即其於北京臨終遺囑所謂:「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又諭同志曰:「我此次……直上北京,為謀和平統一。所主張統一方法,是開國民會議,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建設新國家。」孫氏生前期望建設之富強新中國,雖未能及身而見。然自一九四九年後,兩岸三地──中港台華人社會所進行之現代化而言,每每得見中山思想之由來與主張,於此可見,中山思想對當世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即就此論述中山建國思想與中、台、港三地華人社會發展之關係。藉此為華人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提供一項歷史根源之考察。

出版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出版地

臺北市

備註

GPN:1010301073
ISBN:978-986-04-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