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中國國民黨北伐宣言 detail

:::

中國國民黨北伐宣言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427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中國國民黨北伐宣言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宣言及文告

民國日期

013/09/18

西元日期

1924/09/18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中國國民黨北伐宣言(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九月十八日
國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辛亥之役,推倒君主專制政體暨滿洲征服階級,本已得所藉手,以從事於目的之貫徹。假使吾黨當時能根據於國家及民眾之利益,以肅清反革命勢力,則十三年來政治根本,當已確定,國民經濟、教育犖犖諸端,當已積極進行。革命之目的,縱未能完全達到,然不失正鵠,以日躋於光明,則有斷然者。
原夫反革命之發生,實繼承專制時代之思想,對內犧牲民眾利益,對外犧牲國家利益,以保持其過去時代之地位。觀於袁世凱之稱帝,張勳之復辟,馮國璋、徐世昌之毀法,曹錕(註二)、吳佩孚之竊位盜國,十三年來連屬不絕,可知其分子雖有新陳代謝,而其傳統思想,則始終如一。此等反革命之惡勢力,以北京為巢窟,而流毒被於各省。間有號稱為革命份子,而其根本思想,初非根據於國家及民眾之利益者,則往往志操不定,受其吸引,與之同腐,以釀成今日分崩離析之局,此其可為太息痛恨者矣!反革命之惡勢力所以存在,實由帝國主義卵翼之使然。證之民國二年之際,袁世凱將欲摧殘革命黨,以遂其帝制自為之欲,則有五國銀行團大借款於此時成立,以二萬萬五千萬元供其戰費。自時厥後,歷馮國璋、徐世昌諸人,凡一度用兵於國內以摧殘異己,則必有一度之大借款以資其揮霍。及乎最近,曹錕、吳佩孚加兵於東南,則久懸不決之金佛郎案即決定成立。由此種種,可知十三年來之戰禍,直接受自軍閥,間接受自帝國主義,明明白白,無可疑者。今者,浙江友軍為反抗曹錕、吳佩孚而戰,奉天亦將出於同樣之決心與行動,革命政府已下明令出師北嚮,與天下共討曹錕、吳佩孚諸賊。於此有當鄭重為國民告、且為友軍告者。此戰之目的,不在覆滅曹、吳,尤在曹、吳覆滅之後,永無同樣繼起之人,以持續反對革命之惡勢力。換言之,此戰之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蓋必如是,然後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絕,中國乃能脫離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由獨立之國家也。中國國民黨之最終目的,在於三民主義。本黨之職任,即為實行主義而奮鬥。故敢謹告於國民及友軍曰:吾人顛覆軍閥之後,必將要求現時必需之各種具體條件之實現,以為實行最終目的三民主義之初步。此次暴發之國內戰爭,本黨因反對軍閥而參加之,其職任首在戰勝之後,以革命政府之權力,掃蕩反革命之惡勢力,使人民得解放而謀自治。尤在對外代表國家利益,要求從新審訂一切不平等之條約,即取消此等條約中所定之一切特權,而重訂雙方平等互尊主權之條約,以消滅帝國主義在中國之勢力。蓋必先令中國出此不平等之國際地位,然後下列之具體目的,方有實現之可能也。
一、中國蹈於國際平等地位以後,國民經濟及一切生產力,方得充分發展。
二、實業之發展,使農村經濟得以改良,而勞動農民之生計有改善之可能。
三、生產力之充分發展,使工人階級之生活狀況,得因其團結力之增長,而有改善之機會。
四、農工業之發達,使人民之購買力增加,商業始有繁盛之動機。
五、文化及教育等問題,至此方不落於空談。彼經濟之發展,使智識能力之需要日增,而國家富力之增殖,可使文 化事業及教育之經費易於籌措。一切智識階級之失業問題、失學問題,方有解決之端緒。
六、中國之法律更因不平等條約之廢除,而能普及於全國領土,實行於一切租界,然後陰謀破壞之反革命勢力無所 憑藉。
凡此一切,當能造成鞏固之經濟基礎,以統一全國,實現真正之民權制度,以謀平民羣眾之幸福。故國民處此戰爭之時,尤宜急起而反抗軍閥,求此最少限度之政綱實現,以為實行三民主義之第一步。十三年九月十八日。

注釋

(註一) 據「週刊」第四十期(民國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原標題為「中國國民黨宣佈北伐目的」。「胡本」標題為「北伐宣言」。
(註二) 原文及「胡本」均為「曹琨」,今據「會本」改。

相關人名
吳佩孚徐世昌袁世凱張勳曹錕馮國璋
相關地名
中國北京奉天浙江滿洲
相關專有名詞
三民主義中國國民黨五國銀行團民黨次殖民地君主專制政體辛亥之役金佛郎案帝國主義革命黨國民黨專制政體復辟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169-171

檢索詞出現頁次

革命之進行方法,革命政府不難徇人民之意嚮,從事改組。惟我廣東人民,對於革命之義,當以熱誠扶助革命政府,使之早日實現,庶幾政府人民同心同德,以當大敵。十三年來革命未就之緒,於以告成,中華民國實嘉賴之。
(註一) 據「週刊」第三十九期。原標題為「北伐進行中之煌煌帥令」,附題為「實現民治」。「胡本」在「北伐宣言」中與其他二令作「附北伐進行中之三帥令」。「會本」標題為「宣告粤民三事文(一稱北伐宣言)」。
(註二) 原文為「曹琨」,今據「胡本」改。
(註三) 原為文「彫敗」,今據「大元帥關於北伐之訓令及宣言」改。(民國十三年十月鉛印本),黨史會藏(048/11)。以下簡稱「訓令及宣言」。

為討伐曹吳移師韶關布告(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二日(註二)
  大元帥布告。自曹、吳以武力統一,叛國干紀,侵擾閩粤,蹂躪川湘,抗奉天入關之師,以成非法賄選之罪,近復無故稱兵犯浙,荼毒東南,宇內騷然,神人共恫。本大元帥怵於生靈之痛苦,國是之淪胥,思惟救亡必先討賊,主義所在,夙夜是圖,今當逆燄披猖,邦人嫉憤,本弔民伐罪之志,慰救災恤鄰之心,獎帥三軍,共張北伐。大本營即日移駐韶關,躬親麾馭,願與海內同志,南北義師,攘除奸凶,戡定大難,誓於有眾,咸使聞知。此布。
(註一) 據黨史會藏抄件(053/1)。
(註二) 原抄件無日期,據內容推斷係十三年九月十二日,移大本營於韶關,孫先生親往督師時所公布。

中國國民黨北伐宣言(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九月十八日
  國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辛亥之役,推倒君主專制政體暨滿洲征服階級,本已得所藉手,以從事於目的之貫徹。假使吾黨當時能根據於國家及民眾之利益,以肅清反革命勢力,則十三年來政治根本,當已確定,國民經濟、教育犖犖諸端,當已積極進行。革命之目的,縱未能完全達到,然不失正鵠,以日躋
宣言及文告民國十三年九月一六九

於光明,則有斷然者。
  原夫反革命之發生,實繼承專制時代之思想,對內犧牲民眾利益,對外犧牲國家利益,以保持其過去時代之地位。
觀於袁世凱之稱帝,張勳之復辟,馮國璋、徐世昌之毀法,曹錕(註二)、吳佩孚之竊位盜國,十三年來連屬不絕,可知其分子雖有新陳代謝,而其傳統思想,則始終如一。此等反革命之惡勢力,以北京為巢窟,而流毒被於各省。間有號稱為革命份子,而其根本思想,初非根據於國家及民眾之利益者,則往往志操不定,受其吸引,與之同腐,以釀成今日分崩離析之局,此其可為太息痛恨者矣!反革命之惡勢力所以存在,實由帝國主義卵翼之使然。證之民國二年之際,袁世凱將欲摧殘革命黨,以遂其帝制自為之欲,則有五國銀行團大借款於此時成立,以二萬萬五千萬元供其戰費。自時厥後,歷馮國璋、徐世昌諸人,凡一度用兵於國內以摧殘異己,則必有一度之大借款以資其揮霍。及乎最近,曹錕、吳佩孚加兵於東南,則久懸不決之金佛郎案即決定成立。由此種種,可知十三年來之戰禍,直接受自軍閥,間接受自帝國主義,明明白白,無可疑者。今者,浙江友軍為反抗曹錕、吳佩孚而戰,奉天亦將出於同樣之決心與行動,革命政府已下明令出師北嚮,與天下共討曹錕、吳佩孚諸賊。於此有當鄭重為國民告、且為友軍告者。此戰之目的,不在覆滅曹、吳,尤在曹、吳覆滅之後,永無同樣繼起之人,以持續反對革命之惡勢力。換言之,此戰之目的,不僅在推倒軍閥,尤在推倒軍閥所賴以生存之帝國主義。蓋必如是,然後反革命之根株乃得永絕,中國乃能脫離次殖民地之地位,以造成自由獨立之國家也。中國國民黨之最終目的,在於三民主義。本黨之職任,即為實行主義而奮鬥。故敢謹告於國民及友軍曰:吾人顛覆軍閥之後,必將要求現時必需之各種具體條件之實現,以為實行最終目的三民主義之初步。此次暴發之國內戰爭,本黨因反對軍閥而參加之,其職任首在戰勝之後,以革命政府之權力,掃蕩反革命之惡勢力,使人民得解放而謀自治。
尤在對外代表國家利益,要求從新審訂一切不平等之條約,即取消此等條約中所定之一切特權,而重訂雙方平等互尊主權之條約,以消滅帝國主義在中國之勢力。蓋必先令中國出此不平等之國際地位,然後下列之具體目的,方有實現之可能也。
  一、中國蹈於國際平等地位以後,國民經濟及一切生產力,方得充分發展。

國父全集 一七○

  二、實業之發展,使農村經濟得以改良,而勞動農民之生計有改善之可能。
  三、生產力之充分發展,使工人階級之生活狀況,得因其團結力之增長,而有改善之機會。
  四、農工業之發達,使人民之購買力增加,商業始有繁盛之動機。
  五、文化及教育等問題,至此方不落於空談。彼經濟之發展,使智識能力之需要日增,而國家富力之增殖,可使文 化事業及教育之經費易於籌措。一切智識階級之失業問題、失學問題,方有解決之端緒。
  六、中國之法律更因不平等條約之廢除,而能普及於全國領土,實行於一切租界,然後陰謀破壞之反革命勢力無所 憑藉。
  凡此一切,當能造成鞏固之經濟基礎,以統一全國,實現真正之民權制度,以謀平民羣眾之幸福。故國民處此戰爭之時,尤宜急起而反抗軍閥,求此最少限度之政綱實現,以為實行三民主義之第一步。十三年九月十八日。
(註一) 據「週刊」第四十期(民國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原標題為「中國國民黨宣佈北伐目的」。「胡本」標題為「北伐宣言」。
(註二) 原文及「胡本」均為「曹琨」,今據「會本」改。

制訂建國大綱宣言(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自辛亥革命以至於今日,所獲得者,僅中華民國之名。國家利益方面,既未能使中國進於國際平等地位。國民利益方面,則政治經濟犖犖諸端無所進步,而分崩離析之禍,且與日俱深。窮其至此之由,與所以救濟之之道,誠今日當務之急也。夫革命之目的,在於實行三民主義。而三民主義之實行,必有其方法與步驟。三民主義能及影響於人民,俾人民蒙其幸福與否,端在其實行之方法與步驟如何。文有見於此,故於辛亥革命以前,一方面提倡三民主義,一方面規定實行主義之方法與步驟。分革命建設為軍政、訓政、憲政三時期。期於循序漸進,以完成革命之工作。辛亥革命以前,每起一次革命,即以主義與建設程序宣布於天下,以期同志暨國民之相與了解。辛亥之役,數月以內即推倒四千餘年之君主專制政體,暨二百六十餘年之滿洲征服階級,其破壞之力不可謂不巨。然至於今日,三民主義之實行猶茫乎未有端
宣言及文告民國十三年九月一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