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三民主義 detail

:::

三民主義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674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三民主義

生平歷程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文件類型

論著

民國日期

008

西元日期

1919

國父年歲

54

全文內容

三民主義(註一)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
革命方略之所以不能行者,以當時革命黨人不能真知了解於革命之目的也。革命之目的,即欲實行三民主義也。何謂三民主義?曰民族主義、曰民權主義、曰民生主義是也。中國革命何以必須行此三民主義?以在此二十世紀之時代,世界文明進化之潮流已達於民生主義也;而中國則尚在異族專制之下,則民族之革命以驅除異族、與民權之革命以推覆專制,已為勢所不能免者也。然我民族、民權之革命時機,適逢此世界民生革命之潮流,此民生革命又我所不能避也。以其既不能免,而又不能避之三大革命已乘世界之進化潮流催迫而至,我不革命而甘於淪亡,為天然之淘汰則已;如其不然,則曷不為一勞永逸之舉,以一度之革命,而達此三進化之階級也。此予之所以主張三民主義之革命也。夫世界古今何為而有革命?乃所以破除人類之不平等也。孔子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命之時義大矣哉。滿洲以一游牧部落之少數人,而征服漢族四萬萬人,壓制之至二百六十餘年之久,此天下之至不平之事;而漢族人民欲圖種族之生存,不得不行民族主義者也。專制君主,本弱肉強食之獸性,野蠻爭奪之遺傳,以一人而享有天下,視億兆為臣僕,生殺予奪,為所欲為,此人類之至不平也;而人民欲圖平等自由,不得不行民權主義者也。自工業革命之後,用機器以代人工,生產力之陡增,而歐美工業發達之國,有富者日富、貧者日貧,遂生出資本家之專制。孔子曰:「天下不患貧,而患不均。」是今日歐美文明先進之國,其民族、民權兩問題皆已解決矣,惟民生問題則日陷於苦境。資主則日虞生產過盛,苦於消場;工人則俯仰不給,罷工要值。貧富懸殊,競爭日劇。是知欲由革命以圖國治民福者,不得不行民生主義也。
今請進而論民族主義。
中華民族者,世界最古之民族,世界最大之民族,亦世界最文明而最大同化力之民族也。然此龐然一大民族則有之,而民族主義則向所未有也。何為民族(註二)主義?即民族之正義之精神也。惟其無正義、無精神,故一亡於(註三)胡元,再亡於滿清,而不以為恥,反謂他人(註四)父,謂他人君,承命惟謹,爭事之恐不及。此有民族而無民族主義者之所謂也(註五)。夫民族主義之起源甚遠,而發達於十九世紀,盛行於二十世紀,日爾曼之脫拿波崙羈絆,希利尼之離土耳其而獨立,以大利之排奧地利以統一,皆民族主義為之也。今回歐洲大戰,芬蘭離俄而獨立,波蘭乘機而光復,捷克士拉夫叛(註六)奧而建國,查哥士拉夫離奧而合邦於塞維爾亞,亦民族主義之結果也。民族主義之範圍,有以血統宗教為歸者,有以歷史習尚為歸者,語言文字為歸者,敻乎遠矣;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義範圍,則以意志為歸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則合日耳曼、以大利、法蘭西三國之人民而成者也。此三者各有血統、歷史、語言也,而以互相接壤於亞刺山麓,同習於凌山越谷,履險如夷,愛自由,尚自治,各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遂組合而建立瑞士之山國,由是而成為一瑞士之民族。此民族之意志,為共圖直接民權之發達,是以有異乎其本來之日、以、法三民族也。又美利堅之民族,乃合歐洲之各種族而鎔冶為一爐者也。自放黑奴之後,則收吸數百萬非洲之黑種而同化之,成為世界一最進步、最偉大、最富強之民族,為今世民權共和之元祖;今出而維持世界之和平(註七),主張人道之正誼,不惜犧牲無數之性命金錢,務期其目的之達者,此美利堅民族之發揚光大,亦民族主義之發揚光大也。我國人自漢族推覆滿清政權、脫離異族羈厄之後,則以民族主義已達目的矣;更有無知妄作者,於革命成功之初,創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說,而官僚從而附和之。且以清朝之一品武員之五色旗,為我中華民國之國旗,以為五色者,代表漢、滿、蒙、回、藏也,而革命黨人亦多不察,而捨去吾共和第一烈士陸皓東先生所定之中華民國之青天白日國旗,而採用此四分五裂之官僚旗;予爭之不已,而參議院(註八)乃以青天白日之旗為海軍旗。嗚呼!此民國成立以來,所以長在四分五裂之中,而海軍所以有常常主持正義也。此民國之不幸,皆由不吉之五色旗有以致之也。夫清朝之黃龍帝旗,我已不用,而乃反用其武員之五色旗,此無怪清帝之專制可以推覆,而清朝武人之專制難以滅絕也。天意乎?人事乎?
夫漢族光復,滿清傾覆,不過祇達到民族主義之一消極目的而已,從此當努力猛進,以達民族主義之積極目的也。積極目的為何?即漢族當犧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回、藏之人民相見以誠,合為一爐而冶之,以成一中華民族之新主義,如美利堅之合黑白數十種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堅民族主義,斯為積極之目的也。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於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義,而為積極之行動,於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吾決不久必能駕美迭歐而為世界之冠。此固理有當然,勢所必至也,國人其無餒。
今請進而論民權主義。
民權者民眾之主權也。世界進化由野蠻而至文明,心性進化由無知而至有知。天生聰明睿智先知先覺者,本以師導人羣,贊佐化育;乃人每多原慾未化,私心難純,遂多擅用其聰明才智,以圖一己之私,而罔顧人羣之利,役使羣眾,有如牛馬,生殺予奪,威福自雄,蚩蚩之民,畏之如神明,承命惟謹,不敢議其非著,由是履(註九)霜堅冰,積為專制。我中國數千年(註十)來聖賢明哲,授受相傳,皆以天地生人,固當如是,遂成君臣主義,立為三綱之一,以束縛人心,此中國政治之所以不能進化也。雖其中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又有「天視自民視,天聽自民聽。」 「民為貴,君為輕。」「國以民為本」等言論;然此不過一隙之明,終莫挽狂流之勢。乃自近代民智日開,又值哥林巴士冒險航海,發見西半球之新大陸,由是歐洲之宗教名流、政潮志士,多與湖海俠客、無業游民,同冒險徙居於新地,以冀各遂生平之抱負也。以此富於冒險精神之人,不得志於本國,梯航萬里,而至於新天地,以抒其鬱勃不平、積久必申之氣,而興其拓殖事業,宜乎其結果為開發一新政治思潮,而後卒成美洲之共和世界。此新世界之共和,則大異乎古昔希臘、羅馬之共和,與夫歐洲中世紀之共和也;蓋往昔之所謂共和者,亦不過多數人之尊制而已,而美洲之共和乃真民權之共和也。夫美國之開基,本英之殖民地而離母國以獨立,其創國之民,多習於英人好自由、長自治之風尚,加以採盧梭之民約,與孟氏之法意,而成其三權憲法,為致治之本;此為民憲之先河,而開有史以來未有之創局也。有美國共和,而後始有政府為民而設之真理出現於世。林肯氏曰:「為民而有,為民而治,為民而享者,斯乃人民之政府也。」有如此之政府,而民者始真為一國之主也。國家之元首百官,始變而為人民之公僕,服役於民者矣,此為政治之革命也。美國獨立之後,旋而有法國之大革命,旋而有歐洲之大革命,此皆人類之智識日開,覺悟慚發,而乃知人者皆同類也;既為同類,則人人皆當得平等自由也。其特出之聰明才智者,不得以詐(註十一)以力以奪他人應有之自由權利而獨享之也。其佔據人類之優等地位而號為君主王侯與及一切貴族,奪民以自享,皆為不平等者也,故當推覆之,而平人類之不平。於是十八世紀之末,以至此二十世紀之初,百餘年來,皆君權與民權爭競之時代。從此民權日發達,君權日削亡,經此次歐戰之後,專制之國悉數敗亡,大陸之上幾無君主立足之地矣,此世界政治進化之潮流,而非人力所能抵抗者,即古人所謂天意也。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此之謂也。繼美國之成文憲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者則有瑞士之憲法也。美國之憲法,雖以民權為宗,然猶是代表之政治,而國民祇得選舉之權而已。而瑞士之憲法,則直接以行民政,國民有選舉之權,有複決之權,有創制之權,有罷官之權,(其要領原理,當另著專書詳之。)此所謂四大民權也。人民而有此四大權也,乃能任用官吏,役使官吏,駕馭官吏,防範官吏,然後始得稱為一國之主而無愧色也。予之定名中華民國者,蓋欲於革命之際,在破壞時則行軍政,在建設時則行訓政。所謂訓政者,即訓練清朝之遺民,而成為民國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權也。有訓政為過渡時期,則人民無程度不足之憂也。乃當日革命黨員多注重於民族主義,而鮮留心於民權主義,故破壞成功之後,官僚則曰人民程度不足也,而吾黨之士又從而和之,曰人民程度不足,不可以行直接民權。嗚呼!是何異謂小孩曰:「孩子不識字,不可入校讀書也。」試問今之為人父兄者,有是言乎?而革命志士自負為先知先覺者,即新進國民之父兄,有訓導之責任者也;乃有以國民程度太低,不能行直接民權為言,而又不欲訓練之以行其權,是真可怪之甚也。彼輩既承認此革命後之新國為中華民國矣,而又承認中華民國之主權在於國民全體矣,是即承認四萬萬之人民將必為此中華民國之主人矣;而今之行政首長、凡百官吏與及政客、議員者,皆即此四萬萬人民之臣僕也。既為其臣僕。而又敢公然曰:「吾之主人知識幼稚,程度太低,不可直接以行其主權也。」以是故也,予所以有訓政時期之主張;而此輩又羣起而反對之。予又試問:今之所謂志士黨人、官僚政客者將欲何為也?既不甘為諸葛亮、文天祥之鞠躬盡瘁(註十二)以事其主,又不肯為伊尹、周公之訓政以輔其君,則其勢必至大者為王莽、曹操、袁世凱之僭奪。而小者則圖私害民為國之賊也。此非民國所宜有,當歸於天然淘汰之列也。觀歐洲百餘年(註十三)來之政治進化,人權競爭,其始也,少數聰明才智之人以自由平等為號召,而革獨頭專制君主之命;及其成功也,則此少數人又從而行專制,其為禍更烈於君主之專制也;而大多數人又起而革此少數人之命,必至政權歸於平民而後已。今之武人官吏乘革命之賜,倖而得有高位,而不盡心民事者,勿以人民可欺,而能久假不歸也。世界潮流,天然淘汰,必無倖免者也。民國之主人,今日雖幼稚,然民國之名有一日之存在,則顧名思義,自覺者必日多,而自由平等之思想亦必日進,則民權之發達終不可抑遏,此蓋進化自然之天道也。順天則昌,逆天則亡,此之謂也。
今請進而論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者,即社會主義也。貧富不齊,豪強侵奪,自古有之,然不若歐美今日之甚也。歐美自政治革命而後,人人有自由平等,各得肆力於工商事業,經濟進步,機器發明,而生產之力為之大增,得有土地及資本之優勢者,悉成暴富,而無土地及資本之人,則轉因之謀食日艱,由是富者愈富,貧者益貧,則貧富之階級日分,而民生之問題起矣。此問題在歐美今日,愈演愈烈,非循此而往,至發生社會之大革命不止也。俄國已發其端,德國又見告矣,英、美諸國將恐不免也。惟中國之於社會革命也,則尚未種其因,如能思患預防,先為徙薪曲突之謀,則此一度之革命,洵可免除也,此民生主義之所以不得不行也。中國之行民生主義,即所以消弭社會革命於未然也。夫社會革命之因,何從而來也?曰從機器發明而來也。歐美自機器發明而後,萬般工業皆用機器代之。夫用機器以覊勒自然之力,如汽力、電力以代人工,本可減省人之勞力,應為造福於人間,而何以反生出社會之痛苦?所以然者,則機器之發明而施用於工業也,乃突如其來,而社會之舊組織一時不能為之變更,亦不知為之變更,故無從應付也。為資本家者,祇知機器之為利,而不恤社會之被其害也。今試以織業言之:當昔用人工以織布,每人日織不過一丈,使有資本家,日僱千人為之織,日出千丈之布,其所給工值,假設為每人一元,此一元之工值,當與織工獨立自織之價值相若也;倘所差太甚,則織工必不願受資主之僱,而必自織其布也。蓋以人工作業之時,則工人容易自行獨立以營業,而資主不能為之壟斷也。惟一旦以機器代人工,則生產至少可加十倍,前以千人日祇出布千丈,今則用百人而出布千丈矣。倘使銷場如故也,則用手工生產之時,資主當僱千人,日給工值千元,乃能出千丈之布。今用機器生產,則布仍為千丈也,而工則減去九百人,祇用百人而已足。此百人之工值,若仍其舊也,則資主前費千元者,今費百元已足矣。或更有甚者,則前用手工生產之時,工人能退而自營其業,不專靠資主之僱以謀生活也;惟今失業之九百人,若退而自營其業,則彼手工之生產,必不及機器生產價值之廉,是工人萬不能與(註十四)資主競爭,則惟有仰給資主以為生活,資主所需一百之工,則有千人砭(疑係「貶」字之誤)價以爭僱,前之工值一元者,今或半元而已有受僱者矣。由此觀之,用手工生產之時,所出千丈之布,工人日所得工值為千元,資主日獲之利亦設為千元;今用機器生產,所出布千丈,工人所得之值不過百元,甚或至五十元,而資主今之獲利,每日增加九百元至九百五十元矣。如是則工人立形(註十五)困苦,其不遷徙流離,則必坐以待斃而已。倘若銷場擴大,則資主所傭,仍不減千人,工資如故也,而機器之生產,則人加十倍,前之每日出布千丈者,今可出布萬丈,而資主每日之利則九千元。倘市場更增,資主能僱用萬人者,則日能獲利九萬元,而工人亦不過日獲一元而已。一家如是,家家如是,一業如是,業業如是,市場愈大,機器愈精,則資本家之勢力愈宏厚,而工人則生產愈多,而工值愈微,此機器代手工而生產,泰西學者所謂工業革命者也。
工業革命之後,資本膨脹,而地價亦因而大增,蓋機器之生產事業利於集中,故城市首先發達,以易致工人也。其次則煤鐵之場,製造事業亦以繁興,蓋便於取材也。其三則交通之地,工廠亦隨而林立,以便於運輸也。凡有此三要素(註十六)之地,工業必從而發達,人口則為增加。此等工業繁盛之城市,其地價之增加,有畝至十百萬元者。而地主多有承先人之遺業,不耕不織,無思無維,而陡成巨富者,是地主以地增價而成資本家,資本家以工業獲利而成大地主;城市之地,固盡為此輩所壟斷,而附廓之田,亦為之所收買,漸而至於郊外之沃野荒原,亦陸續為此輩佔有。由是地價則日增,而工值則日賤,蓋工人欲退而歸農,亦無田可耕,則耕亦不能償其租值,於是更不得不全靠僱工為活矣。工業愈進步,商業愈發達,則資本家與地主之利愈大,而工人則窮苦矣。此歐美工商發達,經濟進步後所生出社會貧富階級之情形,而社會革命之所以不能免也。中國近代進步雖遲,似有不幸;然若能取鑑於歐美之工業革命、經濟發達所生出種種流弊而預為設法以杜絕之,則後來居上,亦未始非一大幸也。顧思患預防之法為何?即防止少數人之壟斷土地、資本二者(註十七)而已。中國自廢井田而後,土地雖歸私有,然因向以手工為生產之具,而資本尚未發達,地價亦尚未增加,故尚少大地主,及今而整頓土地,猶易為力。故同盟會(註十八)之主張,創立民國後,則繼之以平均地權,倘能達此目的,則社會問題已解決過半矣。平均地權者,即井田之遺意也。井田之法,既板滯而不可復用,則惟有師其意而已。中國今工商尚未發達,地價尚未增加,則宜乘此時定全國之地價。其定價之法,隨業主所報以為定;惟當範圍之以兩條件:一、所報之價,則以後照價年納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以為地稅。二、以後公家有用其地,則永遠照此價收買,不得增加;至若私相賣買,則以所增之價,悉歸公有,地主只能得原有地價,而新主則照新地價而納稅。有此二條件,則定地價毫無煩擾欺瞞之弊,蓋此二條件,為互相牽制者也。倘使地主有瞞稅之心,將現值之地價,以多報少:假使在上海市之地,有值萬元至十萬元一畝者,地主以值十萬元一畝之地而報價萬元,則值百抽一之稅為百元。若十萬元一畝,則值百抽一,其稅為千元矣。如此於瞞稅方面,地主則得矣;惟政府可隨時範圍之以第二條件備價而收買其地,其原值十萬元一畝,今照彼所報納稅之價萬元而收買之,則地主食虧九萬元矣。又倘地主有投機之心,預測公家他日必需其地,將現在所值百元一畝之地,而報其價至十萬者;如此則於公家未收買其地之先,每年當納千元之稅,如此則利未見而本先虧矣。故於兩條件範圍之中,地主當必先自訟而後報其價值,則其價值必為時下當然之價矣。此辦法較之英國數年所行之法,利便多矣。英國自議院通過地價稅案之後,政府特設估價衙門,以定全國地價;而又設控訴衙門,以理控訴。倘地主有不以估價衙門所定之價為公平,可控訴之,由控訴衙門復加裁判以為定,其煩擾為如何耶。夫照價抽稅,較之現行之照畝抽稅,其公平與不公平,真有天壤之別矣。照畝抽稅,只分上中下三等而已。設有郊外田一畝,其價一元,而抽其下稅若干,又有市內地一畝,其價一萬,而抽其上稅若干。上稅與下稅之所差,不能過十倍也,而其價值之差,即一與萬之比也,使農民之負擔賦稅,比之市民重一千倍矣。是照價抽稅者,質而言之,即減輕農田之稅耳。且先定地價,而待經濟之發達,則公共之事容易(註十九)舉辦,而能收大利矣。今以一事證之:如中國交通運輸之事業發達,則凡於鐵路集中之地,水陸交會之區,大市鎮必從而生焉。以中國之大,此種新市鎮,當必得百數十處也。如國家為之經營,照現價以收買其地,闢以廣大之衢,設備公用之具,如自來水、煤氣、電燈、電話等事,則數元一畝收來之地,一轉瞬間,共值必加至千倍或至萬倍矣,此等所謂不勞而獲之利。倘公家不收之以為公用,則必入於私人之手;一入於私人之手,則必生出社會之不平均,而害隨之矣。經濟家之言,生財之元素有三:土地、人工、資本是也。中國今日地大人眾,倘知採民生主義之計畫(註二十),以謀工業之發展,則資本易致也。資本與民生主義之計畫,下章繼續論之。
中國土地之問題,自廢井田而後,以至於今,無甚大變者也。雖農民之苦,較井田時或有加重,然人人得為小地主,則農民之勤儉者,均有為小地主之希望,而民生之路未盡絕也。惟歐風東漸,我之實業革命,工商發達,亦勢所必至,則以後亦成為有者益有,而無者益無,此時而欲由小農而成小地主,欲由小工而成小資本家,為萬不可能之事矣,如此則民生之路絕矣。歐美各政治先進之國,而經濟革命之風潮則澎湃(註二十一)鼓盪而來者,此也。所幸者,我中國今日尚未經實業革命、資本發達之階級,未雨綢繆,時哉勿失。土地問題之解決方法,其簡便易行,既而如(註二十二)上章所述矣;今專就資本之問題,以求解決之方。歐美資本之問題,激爭數十年,而未能得良法以解決者,初以資本之發達,為世人所不及料,故由不知不覺而盡入於少數人之手;是猶政治發達之初,而政權歸於小數人之手同一理也。而其平之之法,則必待多數人之覺悟,而決心為大犧牲,不惜殺人流血,始能達自由平等之目的也。今歐美之苦工農民,已全數覺悟矣,而猶未能解決經濟問題者,何也?以此問題之解決,其煩難當有百十倍於政治問題也。為此故也,則我當懍(註二十三)歐美前車既覆之鑑,為我之曲突徙薪,不可學俄人之焦(註二十四)頭爛額也。夫惟我之資本尚未發生也,則我防患於未然自易,此中國之後來居上,將必為世界第一富強安樂之邦之大希望也。道在今日之仁人志士、先知先覺知之行之而已。
今請進而論資本。
經濟家之言曰:資本者,勞力之所獲,以給其需要之餘,而用之以為生利之需者,則為資本也。如農之餘粟,工之餘布,用以交易其需要之外,而復用之以廣其田園,增其器械;此農之田園,工之器械,則謂之資本也。以此田園、器械能多生其粟、多出其布也。倘此農工以其所餘,而易肥馬輕裘以自娛,此農工之肥馬輕裘,則不得謂之為資本也。是故如家中之飯,設備以自給者,不得為資本,而飯店之飯設備以應沽,即為資本(註二十五)矣。由此例推,筐中之衣服,富室之汽車,皆不得為資本;而縫店之衣服,車店之汽車,即皆為資本也。夫資本者,生產三大元素之一。其始也,凡勤儉之小工,以其餘財而再圖生利者,皆能為資本(註二十六)家;及機器之興也,則以一人而用機器,可作百十人之工,則不獨小工永絕為資本家之希望,而小資本家亦難以自立,而見併於大資本家,而大資本(註二十七)家又見併於(註二十八)更大之資本家,由是大魚食細魚,遂生出歐美等國資主與工人之兩階級,貧富之懸殊,乃以日而甚矣。歐美資本發達後,其為患於社會如此其大者,以歐美土地問題,未能於資本未發達之前而先為之解決,故地主與資本家二者合而為一,如虎加翼,其橫暴遂不可制止矣。今各國政治家之解決社會問題者,亦必先從土地問題着手,雷佐治之於英國施行土地照價抽稅之法是也。然英國資本發達,已百有餘年矣,而全數早已悉落於私人之手;故當民國建元之前後,已施行土地照價抽稅之法,而七八年來,社會競爭之問題依然激烈也,同盟罷工之風潮依然不止也。惟當此次歐戰發生之後,英國曾為社會突飛之進步,鐵路海運,俱收歸國有,而一切製造工廠,亦收歸官辦,以供給軍用品也。惟今後戰後經營,英國其能力排資本家之優勢,以順世界之潮流,而進英國為一集產之國家乎?抑仍受資本家之握制,而退歸私人之所有也?此今後之一大問題也。

注釋

(註一) 據黨史會藏國父手書原稿(042/13)。原稿未分段,今段落據「會本」。
(註二) 原文無「民族」二字,今據「會本」增。
(註三) 原文無「於」字,今據「會本」增。
(註四) 據「會本」增「人」字。
(註五) 原文為「所為也」,今據「會本」改。
(註六) 原文為「判」,今據「會本」改。
(註七) 據「會本」增「平」字。
(註八) 原文為「完」,應為「院」字之誤。
(註九) 原文為「屢」,今據「會本」改。
(註十) 據「會本」增「年」字。
(註十一) 原文為「怍」,應為「詐」。
(註十二) 原文為「掬躬盡悴」,應為「鞠躬盡瘁」。
(註十三) 據「會本」增「年」字。
(註十四) 據「會本」增「與」字。
(註十五) 原文為「形立」,今據「會本」改。
(註十六) 原文為「表」,今據「會本」改。
(註十七) 原文多一「者」字,今據「會本」刪。
(註十八) 據「會本」增「會」字。
(註十九) 原文為「易容」,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 原文為「畫計」,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一) 原文為「排」,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二) 據「會本」增「如」字。
(註二十三) 原文為「禀」,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四) 原文為「蕉」,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五) 據「會本」增「本」字。
(註二十六) 據「會本」增「本」字。
(註二十七) 擄「會本」增「本」字。
(註二十八) 據「會本」增「於」字。

相關人名
孔子文天祥王莽伊尹周公林肯袁世凱陸皓東諸葛亮盧梭
相關地名
上海大同中國和平法國法蘭西波蘭美洲順天瑞士滿洲德國歐洲
相關專有名詞
三民主義三權憲法工業革命中華民族民生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同盟會法意社會主義革命方略革命黨參議院湯武革命滿清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333-342

悔心乎?放下屠刀,可以成佛,否則無及矣!官僚武人,爾能覺悟否?夫爾輩多清朝臣僕,在清朝之時,尚不敢如此作惡專橫;今為民國公僕,何反跋扈若是?須知爾清主有二百六十年根深蒂固之基,猶有一朝覆亡之禍,爾非如此源遠流長,將何所恃而不恐?若早悔禍,效忠民國,猶望可保善終也;否則爾之絕地逼近矣。國民國民,公等已深受痛苦八年矣,何以於痛苦流離之今日,猶思紀念而慶祝也,得毋以此為革命軍首義之日耶?然而革命軍起矣,民國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業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達到也,尚有待於後(註三)起者之繼成大業也。民國由革命而來,則凡今日承認民國者,必當服膺於革命主義,黽勉力行,以達革命之目的,而建設一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之國家,以貽留我中華民族子孫萬年之業,庶幾今日乃有可慶祝之價值也。
(註一) 據「上海晨報」(民國八年十月十日)。原標題為「八年今日」,今標題據「會本」。
(註二) 原文為「只」,今據「胡本」改。
(註三) 原文為「後於」,今據「胡本」改。

三民主義(註一)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
  革命方略之所以不能行者,以當時革命黨人不能真知了解於革命之目的也。革命之目的,即欲實行三民主義也。何謂三民主義?曰民族主義、曰民權主義、曰民生主義是也。中國革命何以必須行此三民主義?以在此二十世紀之時代,世界文明進化之潮流已達於民生主義也;而中國則尚在異族專制之下,則民族之革命以驅除異族、與民權之革命以推覆專制,已為勢所不能免者也。然我民族、民權之革命時機,適逢此世界民生革命之潮流,此民生革命又我所不能避也。
以其既不能免,而又不能避之三大革命已乘世界之進化潮流催迫而至,我不革命而甘於淪亡,為天然之淘汰則已;如其不然,則曷不為一勞永逸之舉,以一度之革命,而達此三進化之階級也。此予之所以主張三民主義之革命也。夫世界古今何為而有革命?乃所以破除人類之不平等也。孔子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命之時義大矣哉。滿洲以一游牧部落之少數人,而征服漢族四萬萬人,壓制之至二百六十餘年之久,此天下之至不平之事;而漢族人民欲圖種族
論著民國八年三三三

之生存,不得不行民族主義者也。專制君主,本弱肉強食之獸性,野蠻爭奪之遺傳,以一人而享有天下,視億兆為臣僕,生殺予奪,為所欲為,此人類之至不平也;而人民欲圖平等自由,不得不行民權主義者也。自工業革命之後,用機器以代人工,生產力之陡增,而歐美工業發達之國,有富者日富、貧者日貧,遂生出資本家之專制。孔子曰:「天下不患貧,而患不均。」是今日歐美文明先進之國,其民族、民權兩問題皆已解決矣,惟民生問題則日陷於苦境。資主則日虞生產過盛,苦於消場;工人則俯仰不給,罷工要值。貧富懸殊,競爭日劇。是知欲由革命以圖國治民福者,不得不行民生主義也。
  今請進而論民族主義。
  中華民族者,世界最古之民族,世界最大之民族,亦世界最文明而最大同化力之民族也。然此龐然一大民族則有之,而民族主義則向所未有也。何為民族(註二)主義?即民族之正義之精神也。惟其無正義、無精神,故一亡於(註三)胡元,再亡於滿清,而不以為恥,反謂他人(註四)父,謂他人君,承命惟謹,爭事之恐不及。此有民族而無民族主義者之所謂也(註五)。夫民族主義之起源甚遠,而發達於十九世紀,盛行於二十世紀,日爾曼之脫拿波崙羈絆,希利尼之離土耳其而獨立,以大利之排奧地利以統一,皆民族主義為之也。今回歐洲大戰,芬蘭離俄而獨立,波蘭乘機而光復,捷克士拉夫叛(註六)奧而建國,查哥士拉夫離奧而合邦於塞維爾亞,亦民族主義之結果也。民族主義之範圍,有以血統宗教為歸者,有以歷史習尚為歸者,語言文字為歸者,敻乎遠矣;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義範圍,則以意志為歸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則合日耳曼、以大利、法蘭西三國之人民而成者也。此三者各有血統、歷史、語言也,而以互相接壤於亞刺山麓,同習於凌山越谷,履險如夷,愛自由,尚自治,各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遂組合而建立瑞士之山國,由是而成為一瑞士之民族。此民族之意志,為共圖直接民權之發達,是以有異乎其本來之日、以、法三民族也。又美利堅之民族,乃合歐洲之各種族而鎔冶為一爐者也。自放黑奴之後,則收吸數百萬非洲之黑種而同化之,成為世界一最進步、最偉大、最富強之民族,為今世民權共和之元祖;今出而維持世界之和平(註七),主張人道之正誼,不惜犧牲無數之性命金錢,務期其目的之達者,此美利堅民族之發揚光大,亦民族主義之發揚光大也。我國人自漢族推覆滿清政權、脫離異族羈厄之後,則以民族主義
國父全集三三四

已達目的矣;更有無知妄作者,於革命成功之初,創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說,而官僚從而附和之。且以清朝之一品武員之五色旗,為我中華民國之國旗,以為五色者,代表漢、滿、蒙、回、藏也,而革命黨人亦多不察,而捨去吾共和第一烈士陸皓東先生所定之中華民國之青天白日國旗,而採用此四分五裂之官僚旗;予爭之不已,而參議院(註八)乃以青天白日之旗為海軍旗。嗚呼!此民國成立以來,所以長在四分五裂之中,而海軍所以有常常主持正義也。此民國之不幸,皆由不吉之五色旗有以致之也。夫清朝之黃龍帝旗,我已不用,而乃反用其武員之五色旗,此無怪清帝之專制可以推覆,而清朝武人之專制難以滅絕也。天意乎?人事乎?
  夫漢族光復,滿清傾覆,不過祇達到民族主義之一消極目的而已,從此當努力猛進,以達民族主義之積極目的也。
積極目的為何?即漢族當犧牲其血統、歷史與夫自尊自大之名稱,而與滿、蒙、回、藏之人民相見以誠,合為一爐而冶之,以成一中華民族之新主義,如美利堅之合黑白數十種之人民,而冶成一世界之冠之美利堅民族主義,斯為積極之目的也。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於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義,而為積極之行動,於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吾決不久必能駕美迭歐而為世界之冠。此固理有當然,勢所必至也,國人其無餒。
  今請進而論民權主義。
  民權者民眾之主權也。世界進化由野蠻而至文明,心性進化由無知而至有知。天生聰明睿智先知先覺者,本以師導人羣,贊佐化育;乃人每多原慾未化,私心難純,遂多擅用其聰明才智,以圖一己之私,而罔顧人羣之利,役使羣眾,有如牛馬,生殺予奪,威福自雄,蚩蚩之民,畏之如神明,承命惟謹,不敢議其非著,由是履(註九)霜堅冰,積為專制。我中國數千年(註十)來聖賢明哲,授受相傳,皆以天地生人,固當如是,遂成君臣主義,立為三綱之一,以束縛人心,此中國政治之所以不能進化也。雖其中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又有「天視自民視,天聽自民聽。」 「民為貴,君為輕。
」「國以民為本」等言論;然此不過一隙之明,終莫挽狂流之勢。乃自近代民智日開,又值哥林巴士冒險航海,發見西半球之新大陸,由是歐洲之宗教名流、政潮志士,多與湖海俠客、無業游民,同冒險徙居於新地,以冀各遂生平之抱負也。以此富於冒險精神之人,不得志於本國,梯航萬里,而至於新天地,以抒其鬱勃不平、積久必申之氣,而興其拓殖
論著民國八年三三五

事業,宜乎其結果為開發一新政治思潮,而後卒成美洲之共和世界。此新世界之共和,則大異乎古昔希臘、羅馬之共和,與夫歐洲中世紀之共和也;蓋往昔之所謂共和者,亦不過多數人之尊制而已,而美洲之共和乃真民權之共和也。夫美國之開基,本英之殖民地而離母國以獨立,其創國之民,多習於英人好自由、長自治之風尚,加以採盧梭之民約,與孟氏之法意,而成其三權憲法,為致治之本;此為民憲之先河,而開有史以來未有之創局也。有美國共和,而後始有政府為民而設之真理出現於世。林肯氏曰:「為民而有,為民而治,為民而享者,斯乃人民之政府也。」有如此之政府,而民者始真為一國之主也。國家之元首百官,始變而為人民之公僕,服役於民者矣,此為政治之革命也。美國獨立之後,旋而有法國之大革命,旋而有歐洲之大革命,此皆人類之智識日開,覺悟慚發,而乃知人者皆同類也;既為同類,則人人皆當得平等自由也。其特出之聰明才智者,不得以詐(註十一)以力以奪他人應有之自由權利而獨享之也。其佔據人類之優等地位而號為君主王侯與及一切貴族,奪民以自享,皆為不平等者也,故當推覆之,而平人類之不平。於是十八世紀之末,以至此二十世紀之初,百餘年來,皆君權與民權爭競之時代。從此民權日發達,君權日削亡,經此次歐戰之後,專制之國悉數敗亡,大陸之上幾無君主立足之地矣,此世界政治進化之潮流,而非人力所能抵抗者,即古人所謂天意也。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此之謂也。繼美國之成文憲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者則有瑞士之憲法也。美國之憲法,雖以民權為宗,然猶是代表之政治,而國民祇得選舉之權而已。而瑞士之憲法,則直接以行民政,國民有選舉之權,有複決之權,有創制之權,有罷官之權,(其要領原理,當另著專書詳之。)此所謂四大民權也。人民而有此四大權也,乃能任用官吏,役使官吏,駕馭官吏,防範官吏,然後始得稱為一國之主而無愧色也。予之定名中華民國者,蓋欲於革命之際,在破壞時則行軍政,在建設時則行訓政。所謂訓政者,即訓練清朝之遺民,而成為民國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權也。有訓政為過渡時期,則人民無程度不足之憂也。乃當日革命黨員多注重於民族主義,而鮮留心於民權主義,故破壞成功之後,官僚則曰人民程度不足也,而吾黨之士又從而和之,曰人民程度不足,不可以行直接民權。嗚呼!是何異謂小孩曰:
「孩子不識字,不可入校讀書也。」試問今之為人父兄者,有是言乎?而革命志士自負為先知先覺者,即新進國民之父兄,有訓導之責任者也;乃有以國民程度太低,不能行直接民權為言,而又不欲訓練之以行其權,是真可怪之甚也。彼
國父全集三三六

輩既承認此革命後之新國為中華民國矣,而又承認中華民國之主權在於國民全體矣,是即承認四萬萬之人民將必為此中華民國之主人矣;而今之行政首長、凡百官吏與及政客、議員者,皆即此四萬萬人民之臣僕也。既為其臣僕。而又敢公然曰:「吾之主人知識幼稚,程度太低,不可直接以行其主權也。」以是故也,予所以有訓政時期之主張;而此輩又羣起而反對之。予又試問:今之所謂志士黨人、官僚政客者將欲何為也?既不甘為諸葛亮、文天祥之鞠躬盡瘁(註十二)以事其主,又不肯為伊尹、周公之訓政以輔其君,則其勢必至大者為王莽、曹操、袁世凱之僭奪。而小者則圖私害民為國之賊也。此非民國所宜有,當歸於天然淘汰之列也。觀歐洲百餘年(註十三)來之政治進化,人權競爭,其始也,少數聰明才智之人以自由平等為號召,而革獨頭專制君主之命;及其成功也,則此少數人又從而行專制,其為禍更烈於君主之專制也;而大多數人又起而革此少數人之命,必至政權歸於平民而後已。今之武人官吏乘革命之賜,倖而得有高位,而不盡心民事者,勿以人民可欺,而能久假不歸也。世界潮流,天然淘汰,必無倖免者也。民國之主人,今日雖幼稚,然民國之名有一日之存在,則顧名思義,自覺者必日多,而自由平等之思想亦必日進,則民權之發達終不可抑遏,此蓋進化自然之天道也。順天則昌,逆天則亡,此之謂也。
  今請進而論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者,即社會主義也。貧富不齊,豪強侵奪,自古有之,然不若歐美今日之甚也。歐美自政治革命而後,人人有自由平等,各得肆力於工商事業,經濟進步,機器發明,而生產之力為之大增,得有土地及資本之優勢者,悉成暴富,而無土地及資本之人,則轉因之謀食日艱,由是富者愈富,貧者益貧,則貧富之階級日分,而民生之問題起矣。此問題在歐美今日,愈演愈烈,非循此而往,至發生社會之大革命不止也。俄國已發其端,德國又見告矣,英、美諸國將恐不免也。惟中國之於社會革命也,則尚未種其因,如能思患預防,先為徙薪曲突之謀,則此一度之革命,洵可免除也,此民生主義之所以不得不行也。中國之行民生主義,即所以消弭社會革命於未然也。夫社會革命之因,何從而來也?
曰從機器發明而來也。歐美自機器發明而後,萬般工業皆用機器代之。夫用機器以覊勒自然之力,如汽力、電力以代人工,本可減省人之勞力,應為造福於人間,而何以反生出社會之痛苦?所以然者,則機器之發明而施用於工業也,乃突
論著民國八年三三七

如其來,而社會之舊組織一時不能為之變更,亦不知為之變更,故無從應付也。為資本家者,祇知機器之為利,而不恤社會之被其害也。今試以織業言之:當昔用人工以織布,每人日織不過一丈,使有資本家,日僱千人為之織,日出千丈之布,其所給工值,假設為每人一元,此一元之工值,當與織工獨立自織之價值相若也;倘所差太甚,則織工必不願受資主之僱,而必自織其布也。蓋以人工作業之時,則工人容易自行獨立以營業,而資主不能為之壟斷也。惟一旦以機器代人工,則生產至少可加十倍,前以千人日祇出布千丈,今則用百人而出布千丈矣。倘使銷場如故也,則用手工生產之時,資主當僱千人,日給工值千元,乃能出千丈之布。今用機器生產,則布仍為千丈也,而工則減去九百人,祇用百人而已足。此百人之工值,若仍其舊也,則資主前費千元者,今費百元已足矣。或更有甚者,則前用手工生產之時,工人能退而自營其業,不專靠資主之僱以謀生活也;惟今失業之九百人,若退而自營其業,則彼手工之生產,必不及機器生產價值之廉,是工人萬不能與(註十四)資主競爭,則惟有仰給資主以為生活,資主所需一百之工,則有千人砭(疑係「貶」字之誤)價以爭僱,前之工值一元者,今或半元而已有受僱者矣。由此觀之,用手工生產之時,所出千丈之布,工人日所得工值為千元,資主日獲之利亦設為千元;今用機器生產,所出布千丈,工人所得之值不過百元,甚或至五十元,而資主今之獲利,每日增加九百元至九百五十元矣。如是則工人立形(註十五)困苦,其不遷徙流離,則必坐以待斃而已。倘若銷場擴大,則資主所傭,仍不減千人,工資如故也,而機器之生產,則人加十倍,前之每日出布千丈者,今可出布萬丈,而資主每日之利則九千元。倘市場更增,資主能僱用萬人者,則日能獲利九萬元,而工人亦不過日獲一元而已。一家如是,家家如是,一業如是,業業如是,市場愈大,機器愈精,則資本家之勢力愈宏厚,而工人則生產愈多,而工值愈微,此機器代手工而生產,泰西學者所謂工業革命者也。
  工業革命之後,資本膨脹,而地價亦因而大增,蓋機器之生產事業利於集中,故城市首先發達,以易致工人也。其次則煤鐵之場,製造事業亦以繁興,蓋便於取材也。其三則交通之地,工廠亦隨而林立,以便於運輸也。凡有此三要素(註十六)之地,工業必從而發達,人口則為增加。此等工業繁盛之城市,其地價之增加,有畝至十百萬元者。而地主多有承先人之遺業,不耕不織,無思無維,而陡成巨富者,是地主以地增價而成資本家,資本家以工業獲利而成大地主;城市之
國父全集三三八

地,固盡為此輩所壟斷,而附廓之田,亦為之所收買,漸而至於郊外之沃野荒原,亦陸續為此輩佔有。由是地價則日增,而工值則日賤,蓋工人欲退而歸農,亦無田可耕,則耕亦不能償其租值,於是更不得不全靠僱工為活矣。工業愈進步,商業愈發達,則資本家與地主之利愈大,而工人則窮苦矣。此歐美工商發達,經濟進步後所生出社會貧富階級之情形,而社會革命之所以不能免也。中國近代進步雖遲,似有不幸;然若能取鑑於歐美之工業革命、經濟發達所生出種種流弊而預為設法以杜絕之,則後來居上,亦未始非一大幸也。顧思患預防之法為何?即防止少數人之壟斷土地、資本二者(註十七)而已。中國自廢井田而後,土地雖歸私有,然因向以手工為生產之具,而資本尚未發達,地價亦尚未增加,故尚少大地主,及今而整頓土地,猶易為力。故同盟會(註十八)之主張,創立民國後,則繼之以平均地權,倘能達此目的,則社會問題已解決過半矣。平均地權者,即井田之遺意也。井田之法,既板滯而不可復用,則惟有師其意而已。中國今工商尚未發達,地價尚未增加,則宜乘此時定全國之地價。其定價之法,隨業主所報以為定;惟當範圍之以兩條件:一、所報之價,則以後照價年納百分之一或百分之二以為地稅。二、以後公家有用其地,則永遠照此價收買,不得增加;至若私相賣買,則以所增之價,悉歸公有,地主只能得原有地價,而新主則照新地價而納稅。有此二條件,則定地價毫無煩擾欺瞞之弊,蓋此二條件,為互相牽制者也。倘使地主有瞞稅之心,將現值之地價,以多報少:假使在上海市之地,有值萬元至十萬元一畝者,地主以值十萬元一畝之地而報價萬元,則值百抽一之稅為百元。若十萬元一畝,則值百抽一,其稅為千元矣。如此於瞞稅方面,地主則得矣;惟政府可隨時範圍之以第二條件備價而收買其地,其原值十萬元一畝,今照彼所報納稅之價萬元而收買之,則地主食虧九萬元矣。又倘地主有投機之心,預測公家他日必需其地,將現在所值百元一畝之地,而報其價至十萬者;如此則於公家未收買其地之先,每年當納千元之稅,如此則利未見而本先虧矣。故於兩條件範圍之中,地主當必先自訟而後報其價值,則其價值必為時下當然之價矣。此辦法較之英國數年所行之法,利便多矣。英國自議院通過地價稅案之後,政府特設估價衙門,以定全國地價;而又設控訴衙門,以理控訴。倘地主有不以估價衙門所定之價為公平,可控訴之,由控訴衙門復加裁判以為定,其煩擾為如何耶。夫照價抽稅,較之現行之照畝抽稅,其公平與不公平,真有天壤之別矣。照畝抽稅,只分上中下三等而已。設有郊外田一畝,其價一元,而抽其下稅若干,
論著民國八年三三九

又有市內地一畝,其價一萬,而抽其上稅若干。上稅與下稅之所差,不能過十倍也,而其價值之差,即一與萬之比也,使農民之負擔賦稅,比之市民重一千倍矣。是照價抽稅者,質而言之,即減輕農田之稅耳。且先定地價,而待經濟之發達,則公共之事容易(註十九)舉辦,而能收大利矣。今以一事證之:如中國交通運輸之事業發達,則凡於鐵路集中之地,水陸交會之區,大市鎮必從而生焉。以中國之大,此種新市鎮,當必得百數十處也。如國家為之經營,照現價以收買其地,闢以廣大之衢,設備公用之具,如自來水、煤氣、電燈、電話等事,則數元一畝收來之地,一轉瞬間,共值必加至千倍或至萬倍矣,此等所謂不勞而獲之利。倘公家不收之以為公用,則必入於私人之手;一入於私人之手,則必生出社會之不平均,而害隨之矣。經濟家之言,生財之元素有三:土地、人工、資本是也。中國今日地大人眾,倘知採民生主義之計畫(註二十),以謀工業之發展,則資本易致也。資本與民生主義之計畫,下章繼續論之。
  中國土地之問題,自廢井田而後,以至於今,無甚大變者也。雖農民之苦,較井田時或有加重,然人人得為小地主,則農民之勤儉者,均有為小地主之希望,而民生之路未盡絕也。惟歐風東漸,我之實業革命,工商發達,亦勢所必至,則以後亦成為有者益有,而無者益無,此時而欲由小農而成小地主,欲由小工而成小資本家,為萬不可能之事矣,如此則民生之路絕矣。歐美各政治先進之國,而經濟革命之風潮則澎湃(註二十一)鼓盪而來者,此也。所幸者,我中國今日尚未經實業革命、資本發達之階級,未雨綢繆,時哉勿失。土地問題之解決方法,其簡便易行,既而如(註二十二)上章所述矣;今專就資本之問題,以求解決之方。歐美資本之問題,激爭數十年,而未能得良法以解決者,初以資本之發達,為世人所不及料,故由不知不覺而盡入於少數人之手;是猶政治發達之初,而政權歸於小數人之手同一理也。而其平之之法,則必待多數人之覺悟,而決心為大犧牲,不惜殺人流血,始能達自由平等之目的也。今歐美之苦工農民,已全數覺悟矣,而猶未能解決經濟問題者,何也?以此問題之解決,其煩難當有百十倍於政治問題也。為此故也,則我當懍(註二十三)歐美前車既覆之鑑,為我之曲突徙薪,不可學俄人之焦(註二十四)頭爛額也。夫惟我之資本尚未發生也,則我防患於未然自易,此中國之後來居上,將必為世界第一富強安樂之邦之大希望也。道在今日之仁人志士、先知先覺知之行之而已。
  今請進而論資本。

國父全集 三四○

經濟家之言曰:資本者,勞力之所獲,以給其需要之餘,而用之以為生利之需者,則為資本也。如農之餘粟,工之餘布,用以交易其需要之外,而復用之以廣其田園,增其器械;此農之田園,工之器械,則謂之資本也。以此田園、器械能多生其粟、多出其布也。倘此農工以其所餘,而易肥馬輕裘以自娛,此農工之肥馬輕裘,則不得謂之為資本也。是故如家中之飯,設備以自給者,不得為資本,而飯店之飯設備以應沽,即為資本(註二十五)矣。由此例推,筐中之衣服,富室之汽車,皆不得為資本;而縫店之衣服,車店之汽車,即皆為資本也。夫資本者,生產三大元素之一。其始也,凡勤儉之小工,以其餘財而再圖生利者,皆能為資本(註二十六)家;及機器之興也,則以一人而用機器,可作百十人之工,則不獨小工永絕為資本家之希望,而小資本家亦難以自立,而見併於大資本家,而大資本(註二十七)家又見併於(註二十八)更大之資本家,由是大魚食細魚,遂生出歐美等國資主與工人之兩階級,貧富之懸殊,乃以日而甚矣。歐美資本發達後,其為患於社會如此其大者,以歐美土地問題,未能於資本未發達之前而先為之解決,故地主與資本家二者合而為一,如虎加翼,其橫暴遂不可制止矣。今各國政治家之解決社會問題者,亦必先從土地問題着手,雷佐治之於英國施行土地照價抽稅之法是也。然英國資本發達,已百有餘年矣,而全數早已悉落於私人之手;故當民國建元之前後,已施行土地照價抽稅之法,而七八年來,社會競爭之問題依然激烈也,同盟罷工之風潮依然不止也。惟當此次歐戰發生之後,英國曾為社會突飛之進步,鐵路海運,俱收歸國有,而一切製造工廠,亦收歸官辦,以供給軍用品也。惟今後戰後經營,英國其能力排資本家之優勢,以順世界之潮流,而進英國為一集產之國家乎?抑仍受資本家之握制,而退歸私人之所有也?此今後之一大問題也。
(註一) 據黨史會藏國父手書原稿(042/13)。原稿未分段,今段落據「會本」。
(註二) 原文無「民族」二字,今據「會本」增。
(註三) 原文無「於」字,今據「會本」增。
(註四) 據「會本」增「人」字。
(註五) 原文為「所為也」,今據「會本」改。
(註六) 原文為「判」,今據「會本」改。
(註七) 據「會本」增「平」字。

論著 民國八年 三四一

(註八) 原文為「完」,應為「院」字之誤。
(註九) 原文為「屢」,今據「會本」改。
(註十) 據「會本」增「年」字。
(註十一) 原文為「怍」,應為「詐」。
(註十二) 原文為「掬躬盡悴」,應為「鞠躬盡瘁」。
(註十三) 據「會本」增「年」字。
(註十四) 據「會本」增「與」字。
(註十五) 原文為「形立」,今據「會本」改。
(註十六) 原文為「表」,今據「會本」改。
(註十七) 原文多一「者」字,今據「會本」刪。
(註十八) 據「會本」增「會」字。
(註十九) 原文為「易容」,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 原文為「畫計」,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一) 原文為「排」,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二) 據「會本」增「如」字。
(註二十三) 原文為「禀」,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四) 原文為「蕉」,今據「會本」改。
(註二十五) 據「會本」增「本」字。
(註二十六) 據「會本」增「本」字。
(註二十七) 擄「會本」增「本」字。
(註二十八) 據「會本」增「於」字。

中國實業當如何發展(註一) 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
  吾國今日之困難,莫不知為實業不振,商戰失敗。二三十年以來,外貨之入口超於土貨之出口,每年常在二萬萬以
國父全集三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