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國民黨最小綱領宣言 detail

:::

國民黨最小綱領宣言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03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國民黨最小綱領宣言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宣言及文告

民國日期

013/12/22

西元日期

1924/12/22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國民黨最小綱領宣言(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在九月十八日所發表解釋北伐之目的與用意之宣言書中,嘗謂國民革命運動之志望乃在為人民之利益,而謀中國之自由與獨立。帝國主義者陷我國為半殖民地,吾人起而反抗之,則抱負此種志願,實屬必要也。
辛亥年之革命,將滿洲專制政治推翻,其志望殆完全實現。然至今日已為列強帝國主義立于背後之中國軍閥所破壞,而使革命之志望歸于無效。十三年共和政體,軍閥派自袁世凱以至曹琨(錕),曾未變更其特質及行動,彼等之繼續存在,實為反革命運動之器械。是故,倘使革命事業為中國國民發展之原動力而告完成,則毒惡相等之軍閥與帝國主義必被毀滅而無疑。吾黨之主義,此北伐中為軍事之表示,實欲以之創造一種局面,而使彼輩毒惡悉歸滅絕也。
三民主義,乃吾黨主義之惟一基礎,在此種基礎之上,吾國各項問題可期恒久解決。三民主義乃作于最大綱領之中者,業經國民黨第一次會議加以採納矣,然吾人現已預備擬成一最小綱領以適應目前時局之需要。在此項最小綱領中,當提出對外政治之主要條件,即帝國主義列強加諸中國之不平等條約與協定,以及陷中國于經濟奴僕地位之各種契約應即廢除。至對內政治,應分清中央政府與省政府之權限,并建設地方自治政府之基礎。吾等實行對外對內之政策,以可產生下列之結果。
(一)中國與其他各國間之國際時局必謀變為平等,而使我國財政與生產量得以發展;
(二)實業與財政得以發展,則農業經濟亦必獲得一新的動力,而吾國之農民與工人之經濟狀況當亦有所進展;(三)勞動的實業團體之進展,可使勞動之質量擴大增強,而勞工界之生活狀況亦必大有進步;
(四)實業農業與勞動階級之經濟狀況既有進展,則商業必能興盛;
(五)國家財政既發展,教育與文化等問題必能為實際的解決,而需用知識階級亦必見諸事實;
(六)在華之領事裁判權廢除,我國法律行使于全國,則復古運動與反革命運動,必不久轉為民國謀幸福利益。
十三年來,軍閥與帝國主義者之聯結,實為現上述目的與志望之主要障碍,此項障碍現當打破之。軍閥派之得助于帝國主義者,僅能攫得一時的權力,袁世凱即如是。袁之顛覆,非帝國主義的扶助者所得使之避免也。共和成立之第二年,袁氏得為相當的勝利,然至人民洞悉彼軍閥之罪惡時,袁之顛覆已無法防免。七年後,吳佩孚似亦勝利,吳氏以實力壓迫全國使歸于統一,置人民利益于不顧,且欺騙人民謂「出于愛護之誠」,甚至以其武力慘殺工人、學生,以壓抑國民革命運動。但吾黨曩曾一再始指示人民:軍閥以帝國主義者之援助而實行武力統一政策,其結果必歸于失敗。吳佩孚之傾覆,已足證明吾黨之言為不謬矣。
吳佩孚失敗後,已起生一新的時局,吾人為應付此項新的時局。僅欲謀吾人最小綱領之實現。此最小綱領乃以人民之需要為其根基,拒斥特別權利與特別勢力之可能。蓋特別權利與特別勢力,俱起為顛覆國家之致命傷也。故為防阻帝國主義者與反國民勢力之活動,應准許人民就自身之所需而公決一切。
國民黨提議召集一國國民會議。國民會議之主要任務,惟在謀國家之統一與重新建設。但在此國民會議之召集以前,必須預召集一預備會,以裁決各種主義與方法,而此項主義與方法,及用以約束國民會議之選舉及其行動者也。
我等提議之預備會議,應由下列之團體代表組織之:各省實業、商業、教育機關、大學校及學生聯合會之預備會議之代表,必須由各該團體一一選派,人數無須過多,以利會議進行。
關于國民會議之自身會員,應由上列各團體之代表組織之。惟各代表必須由各團體人員直接選出,軍隊亦得同樣選出其代表列席國民會議。如果僅拘于國民革命運動之新形勢之軍閥派,必聯結人民而為擾亂國家之真實工具。故為保障國民會議之成功起見,應宣布大赦政治罪犯,並須宣布全國人民與各團體,應有宣傳與選舉之完全自由,俾各得應其所需,任意向國民會議建議一切。
十三年來,吾黨繼續為國民革命之運動,乃以國民黨之三民主義為其基礎,最大綱領乃使三民主義合而為一,而實行之者,自黨提出于國民會議,以期國家採納承認并實施焉。為準備提出最大綱領于國民會議而使之實現,特略述最小綱領于此宣言書。

注釋

(註一) 據長沙「大公報」(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孫中山在津之宣言」條。

相關人名
吳佩孚袁世凱
相關地名
中國滿洲
相關專有名詞
三民主義大學民黨共和政體地方自治帝國主義國民會議國民黨領事裁判權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176-178

檢索詞出現頁次

(註一) 據「申報」(民國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載。
(註二) 原文為「農工」,今據黨史會藏「大元帥對時局重要宣言」鉛印件(048/9)增「商」字。

派員宣傳召集國民會議主張通電(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各省各公署、各公團、各學校公鑒:文主張召集國民會議,為解決目前中國問題之唯一辦法,前已發表宣言,通告全國。惟內地交通不便,每多隔膜,因特派同志分赴各地宣傳,俾民眾均得了解國民會議之真意。所派同志,均給有委任書,到時務期惠予接洽為幸。孫文。
(註一) 據「會書」之九「文電」(民國四十年十二月出版)。

國民黨最小綱領宣言(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在九月十八日所發表解釋北伐之目的與用意之宣言書中,嘗謂國民革命運動之志望乃在為人民之利益,而謀中國之自由與獨立。帝國主義者陷我國為半殖民地,吾人起而反抗之,則抱負此種志願,實屬必要也。
  辛亥年之革命,將滿洲專制政治推翻,其志望殆完全實現。然至今日已為列強帝國主義立于背後之中國軍閥所破壞,而使革命之志望歸于無效。十三年共和政體,軍閥派自袁世凱以至曹琨(錕),曾未變更其特質及行動,彼等之繼續存在,實為反革命運動之器械。是故,倘使革命事業為中國國民發展之原動力而告完成,則毒惡相等之軍閥與帝國主義必被毀滅而無疑。吾黨之主義,此北伐中為軍事之表示,實欲以之創造一種局面,而使彼輩毒惡悉歸滅絕也。
  三民主義,乃吾黨主義之惟一基礎,在此種基礎之上,吾國各項問題可期恒久解決。三民主義乃作于最大綱領之中者,業經國民黨第一次會議加以採納矣,然吾人現已預備擬成一最小綱領以適應目前時局之需要。在此項最小綱領中,當提出對外政治之主要條件,即帝國主義列強加諸中國之不平等條約與協定,以及陷中國于經濟奴僕地位之各種契約應即廢除。至對內政治,應分清中央政府與省政府之權限,并建設地方自治政府之基礎。吾等實行對外對內之政策,以可
國父全集一七六

產生下列之結果。
  (一)中國與其他各國間之國際時局必謀變為平等,而使我國財政與生產量得以發展;
  (二)實業與財政得以發展,則農業經濟亦必獲得一新的動力,而吾國之農民與工人之經濟狀況當亦有所進展;(三)勞動的實業團體之進展,可使勞動之質量擴大增強,而勞工界之生活狀況亦必大有進步;
  (四)實業農業與勞動階級之經濟狀況既有進展,則商業必能興盛;
  (五)國家財政既發展,教育與文化等問題必能為實際的解決,而需用知識階級亦必見諸事實;
  (六)在華之領事裁判權廢除,我國法律行使于全國,則復古運動與反革命運動,必不久轉為民國謀幸福利益。
  十三年來,軍閥與帝國主義者之聯結,實為現上述目的與志望之主要障碍,此項障碍現當打破之。軍閥派之得助于帝國主義者,僅能攫得一時的權力,袁世凱即如是。袁之顛覆,非帝國主義的扶助者所得使之避免也。共和成立之第二年,袁氏得為相當的勝利,然至人民洞悉彼軍閥之罪惡時,袁之顛覆已無法防免。七年後,吳佩孚似亦勝利,吳氏以實力壓迫全國使歸于統一,置人民利益于不顧,且欺騙人民謂「出于愛護之誠」,甚至以其武力慘殺工人、學生,以壓抑國民革命運動。但吾黨曩曾一再始指示人民:軍閥以帝國主義者之援助而實行武力統一政策,其結果必歸于失敗。吳佩孚之傾覆,已足證明吾黨之言為不謬矣。
  吳佩孚失敗後,已起生一新的時局,吾人為應付此項新的時局。僅欲謀吾人最小綱領之實現。此最小綱領乃以人民之需要為其根基,拒斥特別權利與特別勢力之可能。蓋特別權利與特別勢力,俱起為顛覆國家之致命傷也。故為防阻帝國主義者與反國民勢力之活動,應准許人民就自身之所需而公決一切。
  國民黨提議召集一國國民會議。國民會議之主要任務,惟在謀國家之統一與重新建設。但在此國民會議之召集以前,必須預召集一預備會,以裁決各種主義與方法,而此項主義與方法,及用以約束國民會議之選舉及其行動者也。
  我等提議之預備會議,應由下列之團體代表組織之:各省實業、商業、教育機關、大學校及學生聯合會之預備會議之代表,必須由各該團體一一選派,人數無須過多,以利會議進行。

宣言及文告 民國十三年十二月 一七七

關于國民會議之自身會員,應由上列各團體之代表組織之。惟各代表必須由各團體人員直接選出,軍隊亦得同樣選出其代表列席國民會議。如果僅拘于國民革命運動之新形勢之軍閥派,必聯結人民而為擾亂國家之真實工具。故為保障國民會議之成功起見,應宣布大赦政治罪犯,並須宣布全國人民與各團體,應有宣傳與選舉之完全自由,俾各得應其所需,任意向國民會議建議一切。
  十三年來,吾黨繼續為國民革命之運動,乃以國民黨之三民主義為其基礎,最大綱領乃使三民主義合而為一,而實行之者,自黨提出于國民會議,以期國家採納承認并實施焉。為準備提出最大綱領于國民會議而使之實現,特略述最小綱領于此宣言書。
(註一) 據長沙「大公報」(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孫中山在津之宣言」條。

自天津行轅入京致各界通電(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軍民長官、各團體、各報館均鑒:文此次北行目的,曾有宣言,諒蒙鑒察。抵津以來,執政招待殷渥,期望綦切,京津各團體盛意歡迎,所以勗勉之者良厚,至深感荷。原擬早日入都,共商救國,不意肝疾偶發,濡滯兼旬。茲承醫生勸告,即日輿疾入京,選擇醫療。在醫療期內,惟有暫屏萬慮,從事休養,以期宿疾早癒,健康早復,俾得發抒志願,仰副厚望。專此電達,敬希鑒察為荷。孫文、世。
(註一) 據黨史會藏原電譯稿(漢0096)

入京宣言(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文此次來京,曾有宣言;非爭地位權利,乃為救國。十三年前,余負推倒滿洲政府,使國民得享自由平等之責任。惟滿清雖倒,而國民之自由平等早被其售與各國,故吾人今日仍處帝國主義各國殖民地之地位。因而吾人救國之責,尤不容緩。至於救國之道多端,當向諸君縷述;惟今以抱恙,不得不稍俟異日。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二年三十一日。

國父全集 一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