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發喪致祭 detail

Previous record
:::

發喪致祭

Download
0 times
Click
1438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Life peroid
北上與逝世
Title

發喪致祭

Republic of China year

中華民國十四年

AD annals

一九二五年

New calendar month day

三月二十四日

Age

60

Abstract

是日在中央公園發喪致祭,先後前往祭奠者達數十萬人。此盛大隆重之喪儀,北京民眾莫不  踴躍自動參加。此偉大革命領袖逝世於七百餘年帝王之故都,使其為國家民族鞠躬盡瘁之自由  民主博愛精神,照耀北方,遍及全國,其影響中國前途之大,非筆墨所可形容。

Related place names
中國北京
Related proper nouns
中央公園
Source

國父年譜

Volume

下冊

Page

1617-1618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宜。先生家屬亦遵照先生口頭遺囑,遺體用科學方法永久保存,施用藥品防腐。十二時三十分,遺體移至協和醫院,施用防腐藥手術。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京委員開會,決議葬儀用國民禮制,以示平等,並拒絕臨時執政府之國葬令。同時遵先生遺命,以南京紫金山為安葬地。(註五十六)至十五日,防腐手術完竣,遂舉行大殮,家屬及追隨先生多年之同志均親視含殮,咸悲泣失聲。
  
 三月十九日 移柩中央公園,民眾及青年沿途護靈致哀者數逾十萬。
   是日移柩至中央公園社稷壇,清晨群眾已經紛集協和醫院門外。至十時許靈櫬出發,舉柩者為追隨日久同志二十四人,分三組,每組八人,前後舁挽,吳敬恆、汪兆銘等皆在內。沿途民眾及青年護靈致哀者,約計十二萬人,咸步行送先生之靈櫬至中央公園內社稷壇安放,擇日開弔。(註五十七)
  
 三月二十四日 發喪致祭。
   是日在中央公園發喪致祭,先後前往祭奠者達數十萬人。此盛大隆重之喪儀,北京民眾莫不踴躍自動參加。此偉大革命領袖逝世於七百餘年帝王之故都,使其為國家民族鞠躬盡瘁之自由
(註五十六)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三七二頁。
(註五十七)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三七二頁;鄧慕韓:「孫中山先生傳記」。

國父年譜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 六十歲 一六一七

  民主博愛精神,照耀北方,遍及全國,其影響中國前途之大,非筆墨所可形容。
  
 四月二日 移靈北京西山碧雲寺,送殯者復達數十萬人。
   是日上午,安柩於北京西山碧雲寺。由中央公園出發,護送靈櫬至碧雲寺石塔內暫厝。軍政人員、學校員生及市郊民眾送殯者達三十萬,咸徒步送至西直門;由西直門步送至西山者,猶有兩萬餘眾,途為之塞,尤以青年學生、軍人及工人為多。
  
 四月十六日 香山縣改名中山縣,永豐艦改名中山艦,以資紀念。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於三月二十一日決議:改香山縣為中山縣,由黨施行模範政治,並即函請廣東省政府規劃實施。本日,廣東省政府明令將粤省之香山縣,改稱中山縣;並將留粤之永豐兵艦改名中山艦,以紀念先生。(註五十八)
  
 五月十六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接受遺囑。
   四月,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開第三次全體會議於北京,議決此後於開會時,由主席恭誦先生遺囑,全場起立,默致哀思。五月十六日,廣州續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決議接受先生遺囑,並發表宣言。(註五十九)

(註五十八) 「東方雜誌」二十二卷第十號「時事日誌」。
(註五十九)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三七二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 六十歲 一六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