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抵北京,與袁世凱談鐵路、外交、實業諸問題 detail

:::

抵北京,與袁世凱談鐵路、外交、實業諸問題

Download
0 times
Click
307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Life peroid
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Title

抵北京,與袁世凱談鐵路、外交、實業諸問題

Republic of China year

中華民國元年

AD annals

一九一二年

New calendar month day

八月二十四日

Age

47

Abstract

先生自上海抵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北京政府及市民均作盛大歡迎。先生留京約一月,與袁  會晤共十三次,每次談話時間自下午四時至晚十時或十二時,更有談至次晨二時後者。每次會  晤,祇先生與袁世凱、梁士詒三人,屏退侍從。所談皆國家大事,中外情形,包括鐵路、實  業、外交、軍事各問題。表面甚為暢洽。先生察袁野心,然仍予推崇,俾安其心。
某次,袁問:「國人對於借款,多不滿意。現在借款已決裂,影響所及,究竟如何?」先生  答:「目下財政困難,勢不能不出借款之一途。但用途宜加詳審,數目不可太多耳。現大借款  已決裂,其影響於國內,必有以下之數端:(一)各省自由借款,恐引起外人無窮之干涉;(二)地方  自由借款,中央失其統一能力,財政愈覺紊亂;(三)中央財政困難,則惟恃鹽稅等為補苴,對內  外之信用,不易確立;(四)中央恃地方協濟,則必力撙節行政經費,人才必不願入新政府任  事。」袁問:「先生對於軍民分治問題,有何竟見?」先生答:「軍民分治,法美意良。惟須  規定一妥善之法,務使分治得宜,兩方俱有完全之責。然軍權亦不可盡歸都督,須由軍長與兵  士分掌之,庶免仍蹈專制故智。故消納軍隊,實為分治之要著。文意莫如俟國會開時,乃行討  論,較為妥善。」袁問:「西藏獨立,近有主張以兵力從事者,先生以為然否?」先生答:  「余極端反對以兵力從事,一旦激起外嚮,牽動內地,關係至大。故余主張兩事:(一)速頒待遇  西藏條例;(二)加尹昌衡宣慰使銜,隻身入藏,宣布政府德意,令其自行取消獨立。」(註一六五)先生又  勸袁練成陸軍一百萬,自任經營鐵路,延長二十萬里。民國富強,可足致也。袁笑曰:「辦路  事君自有把握;若練精兵百萬,恐非易易耳。」袁語多模稜,缺少負責表示,顯無合作誠意。
某夕夜深,梁士詒送先生回行館,先生邀士詒在館敘談。先生問曰:「我與項城談話,所見  略同。我之政見,彼亦多能領會。惟有一事,我至今尚疑,君為我釋之!」士詒問何事?先生  曰:「中國以農立國,倘不能於農民自身求澈底解決,則革新匪易。欲求解決農民自身問題,  非耕者有其田不可。我說及此項政見時,意以為項城必反對;孰知彼不特不反對,且肯定以為  事所當然,此我所不解也。」士詒曰:「公環遊各國,目睹大地主之剝削;又生長南方,親見  佃田者之痛苦,故主張耕者有其田。項城生長北方,足跡未嘗越大江以南,而北方多屬自耕  農,佃農少之又少。故項城以為耕者有其田,係當然之事理也。」先生大笑。(註一六六)士詒為交通系  巨擘,與袁世凱相結,屢次參加先生與袁之秘談。先生以誠相待,冀其亦以誠心助成鐵路建設  之計畫。先生對於北京東交民巷特區事,曾在記者談話中一再表示憤慨:「北京乃民國首都,  而東交民巷乃有大砲數尊,安置於各要隘,殊與國體大有損辱。」「予不至北京已二十年,此  次重來,未改舊觀。惟國都有外兵駐紮,城頭安置各國巨砲為可慨耳。試思舉一國之首都,委  之他國人代為護守,是可忍熟不可忍?所以予有遷都之建議也。」(註一六七)

Comment

(註一六五) 「國父全集」第二冊,四七四──四七五頁。
(註一六六) 岑學呂:「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上冊,一二三頁。
(註一六七) 「國父全集」第二冊,四七一頁。

Related names
尹昌衡袁世凱梁士詒
Related place names
上海中國北京西藏延長東交民巷項城
Related proper nouns
北京政府
Source

國父年譜

Volume

上冊

Page

0633-0635

Relate image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初,先生抵廣州時,袁世凱即致電促駕,請即北來,並擬派其長子克定至滬迎迓。(註一六三)至是,袁再電滬,邀先生入北京。詎袁突於十五日槍殺武昌首義同志張振武、方維於北京,京津黨人以袁殘殺同志,包藏禍心,均電阻先生北上。而先生以大局混沌,願與袁見面懇談,合力澄清;故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應之,於是日搭安平輪北上。(註一六四)

 八月二十日 抵烟台。
   是日,先生抵烟臺。翌日,曾分別出席烟臺各界歡迎會,及烟臺社會黨同盟會聯合歡迎會,並發表演說。二十二日,繼續搭輪經塘沽、天津,轉赴北京。

 八月二十四日 抵北京,與袁世凱談鐵路、外交、實業諸問題。
   先生自上海抵北京,與袁世凱會晤。北京政府及市民均作盛大歡迎。先生留京約一月,與袁會晤共十三次,每次談話時間自下午四時至晚十時或十二時,更有談至次晨二時後者。每次會晤,祇先生與袁世凱、梁士詒三人,屏退侍從。所談皆國家大事,中外情形,包括鐵路、實業、外交、軍事各問題。表面甚為暢洽。先生察袁野心,然仍予推崇,俾安其心。
   某次,袁問:「國人對於借款,多不滿意。現在借款已決裂,影響所及,究竟如何?」先生
(註一六三)「居覺生先生全集」下冊,五七一頁。
(註一六四) 民國元年八月十九日上海「民立報」。

國父年譜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四十七歲 六三三

答:「目下財政困難,勢不能不出借款之一途。但用途宜加詳審,數目不可太多耳。現大借款已決裂,其影響於國內,必有以下之數端:(一)各省自由借款,恐引起外人無窮之干涉;(二)地方自由借款,中央失其統一能力,財政愈覺紊亂;(三)中央財政困難,則惟恃鹽稅等為補苴,對內外之信用,不易確立;(四)中央恃地方協濟,則必力撙節行政經費,人才必不願入新政府任事。」袁問:「先生對於軍民分治問題,有何竟見?」先生答:「軍民分治,法美意良。惟須規定一妥善之法,務使分治得宜,兩方俱有完全之責。然軍權亦不可盡歸都督,須由軍長與兵士分掌之,庶免仍蹈專制故智。故消納軍隊,實為分治之要著。文意莫如俟國會開時,乃行討論,較為妥善。」袁問:「西藏獨立,近有主張以兵力從事者,先生以為然否?」先生答:
  「余極端反對以兵力從事,一旦激起外嚮,牽動內地,關係至大。故余主張兩事:(一)速頒待遇西藏條例;(二)加尹昌衡宣慰使銜,隻身入藏,宣布政府德意,令其自行取消獨立。」(註一六五)先生又勸袁練成陸軍一百萬,自任經營鐵路,延長二十萬里。民國富強,可足致也。袁笑曰:「辦路事君自有把握;若練精兵百萬,恐非易易耳。」袁語多模稜,缺少負責表示,顯無合作誠意。
   某夕夜深,梁士詒送先生回行館,先生邀士詒在館敘談。先生問曰:「我與項城談話,所見略同。我之政見,彼亦多能領會。惟有一事,我至今尚疑,君為我釋之!」士詒問何事?先生
(註一六五)「國父全集」第二冊,四七四──四七五頁。

國父年譜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四十七歲 六三四

曰:「中國以農立國,倘不能於農民自身求澈底解決,則革新匪易。欲求解決農民自身問題,非耕者有其田不可。我說及此項政見時,意以為項城必反對;孰知彼不特不反對,且肯定以為事所當然,此我所不解也。」士詒曰:「公環遊各國,目睹大地主之剝削;又生長南方,親見佃田者之痛苦,故主張耕者有其田。項城生長北方,足跡未嘗越大江以南,而北方多屬自耕農,佃農少之又少。故項城以為耕者有其田,係當然之事理也。」先生大笑。(註一六六)士詒為交通系巨擘,與袁世凱相結,屢次參加先生與袁之秘談。先生以誠相待,冀其亦以誠心助成鐵路建設之計畫。先生對於北京東交民巷特區事,曾在記者談話中一再表示憤慨:「北京乃民國首都,而東交民巷乃有大砲數尊,安置於各要隘,殊與國體大有損辱。」「予不至北京已二十年,此次重來,未改舊觀。惟國都有外兵駐紮,城頭安置各國巨砲為可慨耳。試思舉一國之首都,委之他國人代為護守,是可忍熟不可忍?所以予有遷都之建議也。」(註一六七)
八月二十五日國民黨正式成立,稍後,先生被推為理事長,旋委宋教仁代理。
   是日中國同盟會等五政團正式改組為國民黨,開成立大會。先生對此舉雖不滿意,但為維持大局、促進統一,仍於下午一時赴湖廣會館出席,發表演說。略稱:「國家之有政黨,原以促
(註一六六)岑學呂:「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上冊,一二三頁。
(註一六七) 「國父全集」第二冊,四七一頁。

國父年譜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四十七歲 六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