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在大本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督師北伐,分路入江西、湖南。命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兼廣東省長 detail

:::

在大本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督師北伐,分路入江西、湖南。命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兼廣東省長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31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題名

在大本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督師北伐,分路入江西、湖南。命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兼廣東省長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十三年

西元紀年

一九二四年

新曆(西曆)月日

九月五日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在大本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督師北伐,分路入江西、湖南。命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兼廣東省長;廖仲愷為軍需總監兼財政部長;譚延闓為北伐軍總司令。
是日,先生在廣州大本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督師北伐。(註二五二)先生所以作此決定者,其故有  三:(一)自直系曹錕簒竊總統之位,倒行逆施,為國人所不齒,國內各方面業已形成反直大聯  合。皖系段祺瑞、盧永祥,奉系張作霖,與先生均有接觸,信使往還,先生遂與奉張、浙盧成  立協議,共抗直系,當時所謂「粤、奉、浙三角同盟」是也。時直系吳佩孚得英人資助,擾亂  各省,謀實現其武力統一迷夢。並派楊森入川,孫傳芳入閩,以窺西南;至是又使江蘇軍閥齊  爕元合孫傳芳夾攻浙江,盧永祥起而抵抗。蘇浙戰爭爆發於上海、蘇州之間。先生自不能坐  視,蓋救浙即所以存粤,進而打倒直系軍閥。(二)廣州政府,自國民黨改組後,內部基礎,雖漸  鞏固,但廣州環境,仍十分惡劣,肘腋之間,禍變相尋。東江一帶,仍為陳炯明、林虎、洪兆  麟輩所盤踞,軍隊約三萬人;粤南為鄧本殷、申保藩等所盤踞,軍隊亦約三萬人。而在政府旗  幟之下者,計楊希閔之滇軍,劉震寰之桂軍,譚延闓之湘軍,朱培德之滇軍,許崇智之粤軍,  李福林之福軍,樊鍾秀之豫軍,與夫其他部隊。其中固不乏忠貞無貳,為黨為國者,亦有假革  命之名,行割據之實者,楊、劉尤為貪橫不法。先生熟察內外形勢,擬假北伐良機,將各路驕  兵悍將,分別調遣出粤,予粤民以休養生息,並為革命另闢一新天地。(三)藉此統一財權,將粤  省內部之財政徹底整理。(註二五三)先生因於軍事會議中,議定(一)將大本營移設韶關,親督各軍,駐節  于此。命各軍分路入江西、湖南。(二)命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並兼廣東省長,以  鞏固後方。(三)委廖仲愷為財政部長,兼廣東財政廳長,又兼軍需總監,俾集中財權,整頓稅  收,以供餉糈。(四)任譚延闓為北伐軍總司令,督率各軍前進。部署既定,先生即發表討賊宣言  (亦稱討伐曹吳告軍民文),略曰:「去歲曹錕骫法行賄,凟亂選舉,僭竊名器,自知倒行逆  施,為大義所不容,乃與吳佩孚同惡相濟,以賣國所得,為窮兵黷武之用,藉以摧殘正類,銷  除異己,流毒川閩,四海同憤。近復嗾其鷹犬,豕突浙江,東南富庶,橫罹鋒鏑,似此窮兇極  戾,誠邦家之大憨,國民之公仇。……今者烽烟雖未靖於東江,而大戰之機已發於東南,漸及  東北,不能不權其緩急輕重。古人有言:『豺狼當道,安問狐狸』!故遂刻日移師北指,與天  下共討曹吳諸賊。……民國存亡,決於此戰,其間絕無中立之地,亦絕無可以旁觀之人。凡我  各省將帥,平時薄物細故,悉當棄置,集其精力,從事破賊,露布一到,即當尅期會師。凡我  全國人民,應破除苟安姑息之見,激勵勇氣,為國犧牲,軍民同心,以當大敵。務使曹吳諸  賊,次第伏法,盡摧軍閥,實現民治。十三年喪亂之局,於茲敉平,百年治安大計,從此開  始,永奠和平,力致富強,有厚望焉。布告天下,咸使聞知。」(註二五四)先生又發表「告廣東民眾文」(亦稱討伐曹吳通令),略稱:「以全國言,一切變亂之原動力,在於曹吳,其他小醜,不過依附以求生存。苟能鋤去曹吳,則亂源自息。以廣東言,浙江、上海,實為廣東之藩籬;假使曹、吳得逞於浙、滬,則廣東將有噬臍之禍。故救浙、滬,亦即以存粤。職此之故,本大元帥已明令諸將,一致北嚮討賊,並尅日移大本營於韶州,以資統率。當與諸軍會師長江,飲馬黃河,以定中原。其後方留守之事,責諸有司。去歲以來,百粤人民,供給軍費,負擔綦重,用兵之際,吏治財政,動作牽掣,所以苦吾父老兄弟者至甚。然存正統於將絕,樹革命之模型,吾父老子弟所有造於國家者亦甚大。當此全國鼎沸之日,尤當蹈厲奮發,為民前驅,掃除軍閥,實現民治,在此一舉,其各勉旃!」(註二五五)

注釋

(註二五二)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七冊,五六頁。
(註二五三)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下冊),六四一――六四三頁。
(註二五四) 「國父全集」第二冊,一六二頁;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一一五四頁記九月十三日發出。
(註二五五) 「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二十五號。

相關人名
大元帥朱培德吳佩孚李福李福林林虎段祺瑞洪兆麟胡漢胡漢民孫傳芳張作霖曹錕許崇智陳炯明楊希閔楊森廖仲愷劉震寰樊鍾秀鄧本殷盧永祥譚延闓
相關地名
上海江西江蘇西湖和平東江長江浙江湖南黃河韶州韶關廣州廣東蘇州
相關專有名詞
大本營民黨直系軍事會議國民黨湘軍廣州大本營廣州政府廣東財政廳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1525-1528

檢索詞出現頁次

  不得恣意行動。故停泊白鵝潭之英國兵艦,未敢明目張膽,以助商團。
  
 九月三日 中央政治委員會舉行第七次會議。
   中央政治委員會舉行第七次會議,出席者先生及瞿秋白、伍朝樞、鮑羅廷四人,議決:(一)發表北伐宣言,及大本營移駐韶關宣言。(二)韶關大本營特設政治訓練團。(三)本月七日國民運動大會應宣傳之宗旨,為「反對帝國主義」及「反對北方軍閥」,軍官學校均加入運動,地址在廣州第一公園。(註二四九)是日,為反帝國主義運動週之開始。
  
 九月四日 盧永祥來電,請討伐直系軍閥。
   蘇浙戰爭,於是月一日爆發;第二次直奉戰爭亦在積極準備中。(註二五○)浙江盧永祥自杭州來電,斥責直系軍閥曹錕禍國,請分道出師,兼籌並進,以伸正義。(註二五一)
  
 九月五日 在大本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督師北伐,分路入江西、湖南。命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兼廣東省長;廖仲愷為軍需總監兼財政部長;譚延闓為北伐軍總司令。

(註二四九) 「中央政治委員會會議紀錄」(中央黨史會藏)。
(註二五○)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下冊),六四一頁。
(註二五一) 盧永祥支電「來電存底」抄本(中央黨史會藏)。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五二五

是日,先生在廣州大本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督師北伐。(註二五二)先生所以作此決定者,其故有三:(一)自直系曹錕簒竊總統之位,倒行逆施,為國人所不齒,國內各方面業已形成反直大聯合。皖系段祺瑞、盧永祥,奉系張作霖,與先生均有接觸,信使往還,先生遂與奉張、浙盧成立協議,共抗直系,當時所謂「粤、奉、浙三角同盟」是也。時直系吳佩孚得英人資助,擾亂各省,謀實現其武力統一迷夢。並派楊森入川,孫傳芳入閩,以窺西南;至是又使江蘇軍閥齊爕元合孫傳芳夾攻浙江,盧永祥起而抵抗。蘇浙戰爭爆發於上海、蘇州之間。先生自不能坐視,蓋救浙即所以存粤,進而打倒直系軍閥。(二)廣州政府,自國民黨改組後,內部基礎,雖漸鞏固,但廣州環境,仍十分惡劣,肘腋之間,禍變相尋。東江一帶,仍為陳炯明、林虎、洪兆麟輩所盤踞,軍隊約三萬人;粤南為鄧本殷、申保藩等所盤踞,軍隊亦約三萬人。而在政府旗幟之下者,計楊希閔之滇軍,劉震寰之桂軍,譚延闓之湘軍,朱培德之滇軍,許崇智之粤軍,李福林之福軍,樊鍾秀之豫軍,與夫其他部隊。其中固不乏忠貞無貳,為黨為國者,亦有假革命之名,行割據之實者,楊、劉尤為貪橫不法。先生熟察內外形勢,擬假北伐良機,將各路驕兵悍將,分別調遣出粤,予粤民以休養生息,並為革命另闢一新天地。(三)藉此統一財權,將粤
(註二五二)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七冊,五六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五二六

省內部之財政徹底整理。(註二五三)先生因於軍事會議中,議定(一)將大本營移設韶關,親督各軍,駐節于此。命各軍分路入江西、湖南。(二)命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權,並兼廣東省長,以鞏固後方。(三)委廖仲愷為財政部長,兼廣東財政廳長,又兼軍需總監,俾集中財權,整頓稅收,以供餉糈。(四)任譚延闓為北伐軍總司令,督率各軍前進。部署既定,先生即發表討賊宣言(亦稱討伐曹吳告軍民文),略曰:「去歲曹錕骫法行賄,凟亂選舉,僭竊名器,自知倒行逆施,為大義所不容,乃與吳佩孚同惡相濟,以賣國所得,為窮兵黷武之用,藉以摧殘正類,銷除異己,流毒川閩,四海同憤。近復嗾其鷹犬,豕突浙江,東南富庶,橫罹鋒鏑,似此窮兇極戾,誠邦家之大憨,國民之公仇。……今者烽烟雖未靖於東江,而大戰之機已發於東南,漸及東北,不能不權其緩急輕重。古人有言:『豺狼當道,安問狐狸』!故遂刻日移師北指,與天下共討曹吳諸賊。……民國存亡,決於此戰,其間絕無中立之地,亦絕無可以旁觀之人。凡我各省將帥,平時薄物細故,悉當棄置,集其精力,從事破賊,露布一到,即當尅期會師。凡我全國人民,應破除苟安姑息之見,激勵勇氣,為國犧牲,軍民同心,以當大敵。務使曹吳諸賊,次第伏法,盡摧軍閥,實現民治。十三年喪亂之局,於茲敉平,百年治安大計,從此開
(註二五三)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下冊),六四一――六四三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五二七

  始,永奠和平,力致富強,有厚望焉。布告天下,咸使聞知。」(註二五四)
   先生又發表「告廣東民眾文」(亦稱討伐曹吳通令),略稱:「以全國言,一切變亂之原動力,在於曹吳,其他小醜,不過依附以求生存。苟能鋤去曹吳,則亂源自息。以廣東言,浙江、上海,實為廣東之藩籬;假使曹、吳得逞於浙、滬,則廣東將有噬臍之禍。故救浙、滬,亦即以存粤。職此之故,本大元帥已明令諸將,一致北嚮討賊,並尅日移大本營於韶州,以資統率。當與諸軍會師長江,飲馬黃河,以定中原。其後方留守之事,責諸有司。去歲以來,百粤人民,供給軍費,負擔綦重,用兵之際,吏治財政,動作牽掣,所以苦吾父老兄弟者至甚。
  然存正統於將絕,樹革命之模型,吾父老子弟所有造於國家者亦甚大。當此全國鼎沸之日,尤當蹈厲奮發,為民前驅,掃除軍閥,實現民治,在此一舉,其各勉旃!」(註二五五)
任命馬素為秘書,專理對外宣傳。(註二五六)
  
九月七日 國民黨發表宣言,勸民眾合作,打倒帝國主義。
   國民黨為「九七」國恥紀念日(辛丑和約簽字二十三週年),特發表宣言,勸民眾團結一
(註二五四)「國父全集」第二冊,一六二頁;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三篇,一一五四頁記九月十三日發出。
(註二五五) 「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二十五號。
(註二五六) 「國父墨蹟」,二五四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五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