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晚年的國際關係藍圖:民族國際
研討會論文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50 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
孫中山晚年的國際關係藍圖:民族國際
International Relation Blueprint in Old Age of Dr Sun Yat-sen
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50 歲誕辰(下冊)
論文 (Paper)
2016/05/16
P113-P144
孫中山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奮鬥終生。任道路坎坷困難叢生,他從來沒有放棄。1914年開始的那場世界範圍內十多個國家捲入、持續達五年、死傷數千萬人亙古未有的大戰爭,強暴民族壓迫弱小民族的霸道現象,是繼辛亥革命後對中國社會的又一次強烈衝擊,刺激了整個一代人,爭取國際正義成為他們共同的目標。孫中山也在這個行列中。他痛感中國貧弱,深深體會到應該把民族主義先行恢復起來,謀社會和平發展,達國力強盛,發揚中國的王道,爭取中國應有的地位,傲然於世界民族之林。晚年他有過一個中國外交格局的設想,這就是建立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世界被壓迫民族的同盟或曰民族國際。這裡既有他外交上「策略性的強國中心取向」,又有聯合弱小民族,行王道反強權的宏願。有人把這個設想為孫中山試圖建立被壓迫民族的國際統一戰線。
民族國際這個詞,孫中山本人著作中沒有使用過,是胡漢民首先向孫中山提出並博得後者十分贊成而且為此有過短暫運作的。孫科親歷此事,正式使用這個名稱表述孫中山國際關係格局的設想。戴季陶則認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孫中山就有建立大陸同盟聯合被壓迫的民族,以對抗中歐同盟的想法,戴使用過「被壓迫民族的同盟」也使用過民族國際一詞。孫中山晚年就「大亞洲主義」所做演講,中心思想與民族國際雷同。歷史沒有給孫中山充分的時間去運作,直到先生辭世,它依然是個藍圖。
國立國父紀念館
臺北市
ISBN: 978-986-04-8665-0(平裝)
GPN: 1010500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