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 detail

:::

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

Download
7 times
Click
383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Life peroid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武昌起義推翻專政
Title

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

Republic of China year

民國紀元前一年

Sexagenary cycle

辛亥

AD annals

一九一一年

Old calendar month day

閏六月初六日

New calendar month day

七月三十一日

Age

46

Abstract

廣州既一敗再敗,兩湖響應之計畫,亦成泡影,而黨人對長江革命之進行,曾不少懈。陳其美、宋教仁、譚人鳳等由港至滬,積極活動。教仁乃建議三策,取決眾議。上策為中央革命,聯絡北方軍隊,以東三省為後援,一舉而佔北京,然後號令全國。中策在長江流域各省,同時大舉,設立政府,然後北伐。下策在邊隅之地,設秘密機關於外國領地,進據邊隅,以為根據,然後徐圖進取,其地則或東三省,或雲南,或兩廣。僉謂上策運動較難,下策已行失敗,且足引起干涉,釀分裂之禍,故決採用中策。閏六月初六日,宋、陳等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設立總務幹事,推教仁、其美、人鳳及楊譜笙、潘祖彝任之,並發佈宣言。繼派居正立湖北分會,焦達峯立湖南分會,范光啟、鄭贊丞立安徽分會,皆直接受上海總機關統轄,負長江流域聯絡軍隊之責。時東京本部吳永珊、張懋隆來滬,即派赴蜀,立四川分會。因將革命中樞從南方移至長江流域,而重點則在武漢。(註四十七)

Comment

(註四十七) 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四篇,一四八九頁。

Related names
吳永珊宋教仁居正范光啟張懋隆陳其美焦達峯楊譜笙潘祖彝鄭贊丞譚人鳳
Related place names
上海中國北京安徽東三省東京武漢長江長江流域湖北湖南雲南廣州
Related proper nouns
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同盟會同盟會中部總會
Source

國父年譜

Volume

上冊

Page

0457-0458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旅美同盟會員李是男(公俠)等加入致公堂後,先生即向致公堂提議組織洪門籌餉局,以為再興義師之計,眾贊成之。遂由先生手訂洪門籌餉局緣起章程,及革命軍籌餉約章若干款,以資遵守。洪門籌餉局既立,因對外關係,更名為國民救濟局(Kwok Min Charity Bureau)。
  局中職員,均由致公堂及同盟會二團體選用之。辦事處設於金山士波福街三十八號致公堂二樓。是日,籌餉局議決由先生與張藹蘊、黃芸蘇、趙煜四人,分途遊美國南北各埠演說籌餉。(註四十六)
閏六月初六日(七月三十一日)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
   廣州既一敗再敗,兩湖響應之計畫,亦成泡影,而黨人對長江革命之進行,曾不少懈。陳其美、宋教仁、譚人鳳等由港至滬,積極活動。教仁乃建議三策,取決眾議。上策為中央革命,聯絡北方軍隊,以東三省為後援,一舉而佔北京,然後號令全國。中策在長江流域各省,同時大舉,設立政府,然後北伐。下策在邊隅之地,設秘密機關於外國領地,進據邊隅,以為根據,然後徐圖進取,其地則或東三省,或雲南,或兩廣。僉謂上策運動較難,下策已行失敗,且足引起干涉,釀分裂之禍,故決採用中策。閏六月初六日,宋、陳等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設立總務幹事,推教仁、其美、人鳳及楊譜笙、潘祖彝任之,並發佈宣言。繼派居正立湖北分會,焦達峯立湖南分會,范光啟、鄭贊丞立安徽分會,皆直接受上海總機關統轄,負長
(註四十六)馮自由:「華僑革命開國史」,六九──七○頁。黃芸蘇亦作黃魂蘇。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五七

江流域聯絡軍隊之責。時東京本部吳永珊、張懋隆來滬,即派赴蜀,立四川分會。因將革命中樞從南方移至長江流域,而重點則在武漢。(註四十七)

 閏六月十九日(八月十三日)林冠慈、陳敬岳炸清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未中,身殉。
   廣州事敗,趙聲病死,黃興謂胡漢民曰:「此時黨人惟有行個人暗殺之事,否則無以對諸烈士!」漢民曰:「此不止為復仇計,亦以寒敵之膽,而張吾軍!」興乃密商黨人,積極進行。
  而先生對於暗殺不為絕對之主張,謂「暗殺須顧當時革命之情形,與敵我兩者損害孰甚,若以暗殺而阻我他種運動之進行,則雖殲敵之渠,亦為不值;敵之勢力未破,其造惡不過個人甲乙之更替,而我以黨人之良搏之,其代價實不相當;惟與革命進行事機相應,及不至搖動我根本計畫者,乃可行耳。」故漢民原不贊成汪兆銘之謀殺清攝政王載灃。及三月二十九日失敗後,則轉附黃興之議。(註四十八)惟興決以其本人與李準、張鳴岐相拚。先生以興為同志所望。亦革命成敗之關鍵,其職責可為更大之事業,則此個人主義,非彼所宜為也。且美洲同志聞之,無不大驚失色,恐再演汪兆銘之悲劇。於是先生及各埠同志函電紛馳,以勸阻黃興,切勿行此冒險手
(註四十七)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四篇,一四八九頁。
(註四十八) 「胡漢民自傳」(「革命文獻」第三輯,總四一二──四一三頁)。

國父年譜 民元前一年(一九一一) 四十六歲 四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