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抵桂林,設大本營 detail

:::

抵桂林,設大本營

Download
0 times
Click
153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Life peroid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Title

抵桂林,設大本營

Republic of China year

中華民國十年

AD annals

一九二一年

New calendar month day

十二月四日

Age

56

Abstract

  抵桂林,設大本營。(註一二一)
先生抵達桂林視師,先整理軍隊,組織大本營。除粤軍第二軍許崇智部,及福軍李福林部  外,並委朱培德為滇軍總司令,彭程萬為贛軍總司令,谷正倫為黔軍總司令,李烈鈞為參謀  長,胡漢民為秘書長。準備於明春入湘,大舉北伐。(註一二二)是日上午五時,先生偕許崇智、胡漢民  等由拓木圩登陸,十一點五十五分抵將軍橋(距桂林城五里許)。各團體聞訊,均鵠立道旁歡  迎。先生將抵歡迎場時,典禮隊即飭砲隊在郭家山對面鳴放禮砲一百零一響,繼導入歡迎亭,  各團體脫帽舉旗致敬,並齊呼「新廣西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中華民國大總統萬  歲」!隨唱歡迎歌。先生入歡迎亭就坐後,即接見來賓與二西人(一為美浸信教會盧牧師,一  為醫生穆廈)。先生態度莊嚴真摯,陪坐者有李烈鈞、許崇智、胡漢民等及各省代表數人。歡  迎場佈置,備極壯麗,各種旗幟,燦爛奪目。歡迎亭原設將軍橋口。亭之前,全以松針紮成,  橫額為「以黨治國」,左右聯一書「三民主義」;一書「五權憲法」。附近警備周密森嚴,各  軍隊均奉命開赴歡迎場,計約三萬餘人,成四行縱隊,先生入亭攝影時,粤、滇、贛諸軍魚貫  過亭前,向先生致敬。下午一時入城,前導以軍隊,各團體均排列隨後,由南門大街經鼓樓  底,越十字街轉後庫街,抵達大總統行轅(設於皇城舊桂王府)。是日,先生乘肩輿,服平民  裝,胸口佩一黨旗,眉髮稍帶蒼白,而精神矍鑠。入晚在總統行轅樓上,觀覽各界提燈會,贊  嘆桂林人士之美術技藝。後又登紫金山俯瞰全城夜景,時正燃放烟火,山頂綴以電燈,照耀如  同白晝。先生顧盼甚樂。(註一二三)

Comment

(註一二一) 據民國十年十二月廿八日桂林「四民報」特寫,稱先生於十二月四日抵達;陳少白:「桂遊鱗爪錄」記
      載亦於是日抵桂林。
(註一二二)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三冊,九四──九五頁。惟毛著繫十一月十五日,誤。蓋
      先生係於十一月十五日夜離梧州前往桂林也。
(註一二三) 民國十年十二月廿八日桂林「四民報」專欄。

Related names
朱培德李烈李烈鈞李福李福林谷正倫胡漢胡漢民許崇智彭程萬
Related place names
金山南門桂林紫金山廣西
Related proper nouns
三民主義大本營五權憲法
Source

國父年譜

Volume

下冊

Page

1161-1163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布蓋成,松葉為柱,並布地為道。入幛稍憩,演說畢,即簡從遊山,共行十餘里,便至江干,船亦駛至,登舟晚餐,泊龍門頭,此去拓木墟祇四五里耳。(註一一八)

 伍廷芳致電太平洋會議。
   外交部長伍廷芳致太平洋會議電,表示廣州軍政府對國是態度如下:(一)須撤回承認徐世昌之統治權,應承認廣州政府;(二)列強不宜干涉中國內政;(三)中國與列強及列強相互間之外交,宜取開放政策。(註一一九)
 
 十二月一日 令依法予故代理總統府參軍長林修梅國葬。
   令云:「故代理總統府參軍長總統府參議陸軍中將林修梅,於六年護法之役,首建義旗,有功民國,經咨由國會非常會議議決,准予依照國葬法,舉行國葬典禮,茲公布之。此令。十二月一日。」(註一二○)

 十二月四日 抵桂林,設大本營。(註一二一)

(註一一八) 同前註。
(註一一九) 民國十年十二月四日上海「商報」(全電文見民國十年十二月十二日「商報」)。
(註一二○) 「國父全集」第八冊,三一二頁。
(註一二一) 據民國十年十二月廿八日桂林「四民報」特寫,稱先生於十二月四日抵達;陳少白:「桂遊鱗爪錄」記載亦於是日抵桂林。

國父年譜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 五十六歲 一一六一

先生抵達桂林視師,先整理軍隊,組織大本營。除粤軍第二軍許崇智部,及福軍李福林部外,並委朱培德為滇軍總司令,彭程萬為贛軍總司令,谷正倫為黔軍總司令,李烈鈞為參謀長,胡漢民為秘書長。準備於明春入湘,大舉北伐。(註一二二)是日上午五時,先生偕許崇智、胡漢民等由拓木圩登陸,十一點五十五分抵將軍橋(距桂林城五里許)。各團體聞訊,均鵠立道旁歡迎。先生將抵歡迎場時,典禮隊即飭砲隊在郭家山對面鳴放禮砲一百零一響,繼導入歡迎亭,各團體脫帽舉旗致敬,並齊呼「新廣西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中華民國大總統萬歲」!隨唱歡迎歌。先生入歡迎亭就坐後,即接見來賓與二西人(一為美浸信教會盧牧師,一為醫生穆廈)。先生態度莊嚴真摯,陪坐者有李烈鈞、許崇智、胡漢民等及各省代表數人。歡迎場佈置,備極壯麗,各種旗幟,燦爛奪目。歡迎亭原設將軍橋口。亭之前,全以松針紮成,橫額為「以黨治國」,左右聯一書「三民主義」;一書「五權憲法」。附近警備周密森嚴,各軍隊均奉命開赴歡迎場,計約三萬餘人,成四行縱隊,先生入亭攝影時,粤、滇、贛諸軍魚貫過亭前,向先生致敬。下午一時入城,前導以軍隊,各團體均排列隨後,由南門大街經鼓樓底,越十字街轉後庫街,抵達大總統行轅(設於皇城舊桂王府)。是日,先生乘肩輿,服平民
(註一二二)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三冊,九四──九五頁。惟毛著繫十一月十五日,誤。蓋先生係於十一月十五日夜離梧州前往桂林也。

國父年譜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 五十六歲 一一六二

裝,胸口佩一黨旗,眉髮稍帶蒼白,而精神矍鑠。入晚在總統行轅樓上,觀覽各界提燈會,贊嘆桂林人士之美術技藝。後又登紫金山俯瞰全城夜景,時正燃放烟火,山頂綴以電燈,照耀如同白晝。先生顧盼甚樂。(註一二三)
  
 十二月五日 唐繼堯抵梧州,電告先生即行來桂相晤。
   唐繼堯居港,先生迭派鄧家彥、汪兆銘、伍朝樞、戴恩賽等去港相邀,繼堯亦願來晤先生,先生再派黔軍司令胡瑛去港邀繼堯來桂。惟陳炯明亦派陳覺民到港,堅請繼堯赴廣州一行,繼堯於三日乘香山輪去廣州晤陳炯明。於五日抵梧州。而先生已於四日抵桂林矣。繼堯因致電先生曰:「堯以閒退之身,辱荷不遺在遠,信使相招,下懷感激,勉效追隨,前託天命賚呈一函後,當即屏檔行裝,由港經粤來梧,敬悉車駕已赴桂林,茲擬休息一二日,即便按程前來,面聆教誨。」(註一二四)
 
 十二月七日 在桂林演講「三民主義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
   先生在桂林軍政學七十六團體歡迎會演講「三民主義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內稱:「本大總統這次督師北伐經過桂林,借這個機會,能夠和諸君會面,可算是一段大姻緣。……諸
(註一二三)民國十年十二月廿八日桂林「四民報」專欄。
(註一二四) 民國十年十二月十八日上海「商報」。

國父年譜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 五十六歲 一一六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