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撰「孫文學說」序 detail

:::

撰「孫文學說」序

Download
0 times
Click
123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Life peroid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Title

撰「孫文學說」序

Republic of China year

中華民國七年

AD annals

一九一八年

New calendar month day

十二月三十日

Age

53

Abstract

先生之離粤赴滬也,從之者有廖仲愷、朱執信、戴傳賢諸人。抵滬後,即努力於著述事業,以啟發國民思想;首著「孫文學說」,以為心理建設之方針。是日「孫文學說」序言脫稿,闡發知難行易之理。先生以革命初成時,黨人即有謂其所主張者理想太高,眾口鑠金,一時風靡,此乃革命建設無成之主因。而其所以然者,厥為因思想錯誤而志向懈怠。此一錯誤思想,即「知之非艱,行之維艱」之說,故著是書,以破國人思想之惑。(註一三三)

Comment

(註一三三) 「國父全集」第一冊,三五一──三五二頁。

Related names
朱執信廖仲愷戴傳賢
Related place names
Related proper nouns
心理建設孫文學說
Source

國父年譜

Volume

下冊

Page

1017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北京和平期成會會長熊希齡、副會長蔡元培致函先生,介紹該會代表王鐵珊來謁。先生是日復書略謂:「此次政爭踰年,民生重困,其源皆由法律為武力所破壞,以致國法蕩然,民命莫託,思之愴懷。諸君子本悲天憫人之誼,提挈羣彥,力倡和平,熱忱弘願,豈勝欽嘆。惟是民國七年,政變四見,國民鑑往誡來,所蘄求者不在暫時和平,而在永久和平;即使法律得完全之保障,而舉國皆託庇於法治之下也。不然,國本未固,暴力猶在,而暴力之於法律,又每處於不兩立之地,則異日又孰能保障而維持之。」(註一三二)

 十二月三十日 撰「孫文學說」序。
   先生之離粤赴滬也,從之者有廖仲愷、朱執信、戴傳賢諸人。抵滬後,即努力於著述事業,以啟發國民思想;首著「孫文學說」,以為心理建設之方針。是日「孫文學說」序言脫稿,闡發知難行易之理。先生以革命初成時,黨人即有謂其所主張者理想太高,眾口鑠金,一時風靡,此乃革命建設無成之主因。而其所以然者,厥為因思想錯誤而志向懈怠。此一錯誤思想,即「知之非艱,行之維艱」之說,故著是書,以破國人思想之惑。(註一三三)
(註一三二)「國父全集」第五冊,一○○頁。日期為十二月十二日。
(註一三三) 「國父全集」第一冊,三五一──三五二頁。

國父年譜 民國七年(一九一八) 五十三歲 一○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