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中華民國之意義 detail

:::

中華民國之意義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736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中華民國之意義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05/07/15

西元日期

1916/07/15

國父年歲

51

全文內容

中華民國之意義(註一)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五日在駐滬粤籍議員歡迎會演講
權利為人類同具之觀念,僕不能自外於人類,何能獨忘乎權利?故與其以犧牲權利獎僕,毋寗以權利思想最切最大獎僕之為可信。僕自信對於權利二字,尚能見其至公至大。因大而遺小,因公而遺私則有之,犧牲則未也。今承主席謬以此語相譽,用敢為諸君暢論之。吾粤通商先於各地,數十年以前,歐舶之西來,土貨之外輸,無不畢萃於廣州,故貨殖者恆不數年而成巨富。南洋美洲之華商,投資於美國鐵道事業者至夥,重洋萬里,跋涉求之,及其滿載而歸,宜若可以自慰矣。然一旦殗殜,其子若孫,析其所藏,多金則淫,於是盤樂遨遊,盡喪其業;眼前肥馬輕裘,轉瞬路隅乞食者,屢有所聞。歷觀求利得利者,曾不兩世而失敗矣。其求之而不得者,以吾見聞最熟者,莫如豬仔,豬仔出口,每歲幾四十萬,其能安全歸來者,曾不易睹。吾觀於此二者,知非盡剷惡政治而去之,則非特國民自身無權利之可言,即幸及身,而酬報亦無有能貽其子孫者。故本良心上之主張,蹶然欲起而改革之,以綿吾全國同胞奕世不失之大權利。二十年前,僕以此種意思,稍稍陳諸知己,復有慨然贊同者。
但改革是一事,改革後之政體(註二)是一事。當時同志,但知政治之當改革,而尚未盡知(註三)政體改革之根本大計,則所謂改革者,仍屬易代之常軌,或且從而亂之。僕乃奔走海外,從事研究,雖厄于語文之隔閡,而熟察其事事物物,運之以自動之靈悟,輒覺心運神悟,恍然有得。繼讀其歷史掌故,與夫學者研究所得之著作,乃知平生主張,頗合於西洋治國安民之大經,歸乃以獻諸同志,而改革之方針乃大定。(演說至此,忽出之和藹可親之諧辭曰)。我亦嘗效村學生隨口唱過四書五經者數年,以後忘其大半。但念欲改革政治,必先知歷史;欲明歷史,必通文字,乃取西譯之四書五經歷史讀之,居然通矣。僕考歷史,中國因地理關係,宅居中土,無國際戰爭;而國內戰事又純為爭一人之私位而起,故力與同志謀,以武力為改革之手段,爭國民權利之預備。此時亦有譏僕為得狂疾者,其實因僕所爭之權利至大至公,為前此所未有,當然為人目為狂疾耳。逮南京政府成立,僕乃大負疚於國民。僕自謂欲破壞非拼命不可,而拼命大難,故願與同志身任其難。至建設則細條密縫,難而似易。且改革目的已達,第一任總統,不知者且視為尊如皇帝,而僕則否,故決意讓之袁世凱,使天下知做總統當如是,做公僕之不當爭,不必爭,以樹民國之大本。而世之君子有以僕荒廢厥職者,僕聞之滋樂。(言至此,又雜以諧辭曰。)但僕因不願人之爭總統而讓之,而籌安會居然亦不願人之爭總統而倡帝制,可謂同志矣。今章太炎君將發請治帝制罪魁電,邀僕署名。僕自維我即罪魁之一,求人曲赦之不遑焉,敢請人懲治,因辭曰:「不署!不署!」諸君等聞此四字,覺頗有哲學意味否?
今當與諸君言建設矣。國家如商業公司然,股東贏利,必有向隅之夥友。若夥友僅謀贏其私利,則股東蹶而夥友無立足地矣。故謀國者,無論英、美、德、法,必有四大主旨:一、為國民謀吃飯;二、為國民謀穿衣;三、為國民謀居屋;四、為國民謀走路。衣食住為生活之根本,走路則且影響至國家經濟與社會經濟矣。國家生產力與築路運動,有一與時俱進之正比例。吾國號稱四萬萬人,每人每日無不與路政有至密切之關係。譬如吾人日日所見之車夫,載重不過一百斤,往來不過上海,而日可得一元。鄉間因路政不治,苦力擔二百斤,走數十里,僅得數百錢耳,此收入之影響也。又如人生衣食住之資料,無不因運費為低昂;路政不修,則所費益鉅,此支出之影響也。準是以論,路政苟修,全國之利,年豈僅以萬萬計哉。
今之政治家有主張地方分權者,有主張中央集權者。惟僕則欲出一貌似模稜之說曰,兩者皆為僕所贊同。一國之外交,當操持於中央,無分於各省之理。美國者,吾人所引為共和先進者也,但外交事件,則仍不屬於各州。曩日加爾罅尼之取締日人事件,終不能不受中央外交上之指揮,可為前例。其餘如海陸軍、郵電事業等,亦不能分其權於地方。此僕贊同於集權者也。至於地方分權,則吾欲更進一層言之,言地方分權而以省為單位者,仍不啻集權於一省也。故不為此項問題之研究則已,苟欲為精密之研究,則當以縣為單位。國人對於本縣,在歷史習慣上,有親暱之感覺,「袁項城」三字,即親暱之昵辭也。
顧僕尚有一重大意志,欲白於今日者,諸君知中華民國之意義乎?何以不曰「中華共和國」,而必曰「中華民國」?此「民」字之意義,為僕研究十餘年之結果而得之者。歐美之共和國,創建遠在吾國之前。二十世紀之國,當含有創制之精神,不當自謂能效法於十八九世紀成法,而引為自足。共和政體為代表政體,世界各國,隸於此旗幟之下者,如希臘,則有貴族奴隸之堦級,直可稱之曰「專制共和」。如美國則已有十四省,樹直接民權之規模,而瑞士則全乎直接民權制度也。雖吾人今既易專制而成代議政體,然何可故步自封,落於人後。故今後國民當奮振全神於世界,發現一光芒萬丈之奇采,俾更進而底於直接民權之域。代議政體旗幟之下,吾民所享者,祇一種代議權。若底於直接民權,則有創制權、廢止權、退官權。但此種民權,不宜以廣漠之省境施行之,故當以縣為單位。地方財政完全由地方處理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費。其餘各種實業,則懲美國托拉斯之弊,而歸諸中央。如是數年,必有一莊嚴燦爛之中華民國發現於東大陸,駕諸世界共和國之上矣。
但欲民國之鞏固,必先建其基礎,基礎不必外求,當求諸全國國民之心中。若國民身受民權之庇護,識其為無上光榮,則自必出死力以衛民權,雖有拿破崙在國中,亦莫吾毒。然如何而能使國民知民權之無上光榮乎?僕試以歷史上之事實喻之:昔漢高祖初得天下,諸將叫號不寗,自叔孫通制定禮儀,乃始識天子之尊嚴。國民者,民國之天子也,吾儕當以叔孫通自任,制定一切,使國民即於尊嚴之地位,則國民知所愛,而視民權如性命矣。

注釋

(註一) 據「中宣新編」。
(註二) 據「會本」增「體」字。
(註三) 據「會本」增「知」字。

相關人名
太炎叔孫通紀成拿破崙袁世凱袁項城章太炎
相關地名
上海大定中國加爾罅尼南京南洋美洲項城瑞士廣州
相關專有名詞
代議政體共和政體籌安會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161-164

檢索詞出現頁次

之叛人者。故以為諸君,此時(註四)無所畏避,當速至北京,解決目前之難局,致力將來之建設;亦猶之主人歸家,首先申明家法,則一切事務,自然就理,無須枝節推問。國會一開,當請黎總統宣誓就職。此為民國(註五)元首繼任之必然手續,最大之典禮,不可忽略。禮成而後,即授意總統,任命總理閣員,成立責任內閣。更因應現時將來國家社會之所宜,制為國憲,及一切法規,俾全國有所依據。法良意美,而執行者又得人,則以中國之地位、政治,為世界最富強之國不難也。
(註一) 據「民國日報」(民國五年七月十四日,黨史會藏抄本046/49)。原標題為「孫中山先生之國會主權論――歡迎國會議員演說」
。「會本」標題作「國家之治亂繫於國民之心理」。
(註二) 原文為「漸思」,今據「會本」改。
(註三) 原文為「民國」,今據「會本」改。
(註四) 原文為「此諸」,今據會本改。
(註五) 原文「此為民國」之上尚有「此為民國」四字,今據「會本」刪。

中華民國之意義(註一)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五日在駐滬粤籍議員歡迎會演講
  權利為人類同具之觀念,僕不能自外於人類,何能獨忘乎權利?故與其以犧牲權利獎僕,毋寗以權利思想最切最大獎僕之為可信。僕自信對於權利二字,尚能見其至公至大。因大而遺小,因公而遺私則有之,犧牲則未也。今承主席謬以此語相譽,用敢為諸君暢論之。吾粤通商先於各地,數十年以前,歐舶之西來,土貨之外輸,無不畢萃於廣州,故貨殖者恆不數年而成巨富。南洋美洲之華商,投資於美國鐵道事業者至夥,重洋萬里,跋涉求之,及其滿載而歸,宜若可以自慰矣。然一旦殗殜,其子若孫,析其所藏,多金則淫,於是盤樂遨遊,盡喪其業;眼前肥馬輕裘,轉瞬路隅乞食者,屢有所聞。歷觀求利得利者,曾不兩世而失敗矣。其求之而不得者,以吾見聞最熟者,莫如豬仔,豬仔出口,每歲幾四十萬,其能安全歸來者,曾不易睹。吾觀於此二者,知非盡剷惡政治而去之,則非特國民自身無權利之可言,即幸及身,而酬報亦無有能貽其子孫者。故本良心上之主張,蹶然欲起而改革之,以綿吾全國同胞奕世不失之大權利。二十年
演講民國五年七月一六一

前,僕以此種意思,稍稍陳諸知己,復有慨然贊同者。
  但改革是一事,改革後之政體(註二)是一事。當時同志,但知政治之當改革,而尚未盡知(註三)政體改革之根本大計,則所謂改革者,仍屬易代之常軌,或且從而亂之。僕乃奔走海外,從事研究,雖厄于語文之隔閡,而熟察其事事物物,運之以自動之靈悟,輒覺心運神悟,恍然有得。繼讀其歷史掌故,與夫學者研究所得之著作,乃知平生主張,頗合於西洋治國安民之大經,歸乃以獻諸同志,而改革之方針乃大定。(演說至此,忽出之和藹可親之諧辭曰)。我亦嘗效村學生隨口唱過四書五經者數年,以後忘其大半。但念欲改革政治,必先知歷史;欲明歷史,必通文字,乃取西譯之四書五經歷史讀之,居然通矣。僕考歷史,中國因地理關係,宅居中土,無國際戰爭;而國內戰事又純為爭一人之私位而起,故力與同志謀,以武力為改革之手段,爭國民權利之預備。此時亦有譏僕為得狂疾者,其實因僕所爭之權利至大至公,為前此所未有,當然為人目為狂疾耳。逮南京政府成立,僕乃大負疚於國民。僕自謂欲破壞非拼命不可,而拼命大難,故願與同志身任其難。至建設則細條密縫,難而似易。且改革目的已達,第一任總統,不知者且視為尊如皇帝,而僕則否,故決意讓之袁世凱,使天下知做總統當如是,做公僕之不當爭,不必爭,以樹民國之大本。而世之君子有以僕荒廢厥職者,僕聞之滋樂。(言至此,又雜以諧辭曰。)但僕因不願人之爭總統而讓之,而籌安會居然亦不願人之爭總統而倡帝制,可謂同志矣。今章太炎君將發請治帝制罪魁電,邀僕署名。僕自維我即罪魁之一,求人曲赦之不遑焉,敢請人懲治,因辭曰:「不署!不署!」諸君等聞此四字,覺頗有哲學意味否?
  今當與諸君言建設矣。國家如商業公司然,股東贏利,必有向隅之夥友。若夥友僅謀贏其私利,則股東蹶而夥友無立足地矣。故謀國者,無論英、美、德、法,必有四大主旨:一、為國民謀吃飯;二、為國民謀穿衣;三、為國民謀居屋;四、為國民謀走路。衣食住為生活之根本,走路則且影響至國家經濟與社會經濟矣。國家生產力與築路運動,有一與時俱進之正比例。吾國號稱四萬萬人,每人每日無不與路政有至密切之關係。譬如吾人日日所見之車夫,載重不過一百斤,往來不過上海,而日可得一元。鄉間因路政不治,苦力擔二百斤,走數十里,僅得數百錢耳,此收入之影響也。
又如人生衣食住之資料,無不因運費為低昂;路政不修,則所費益鉅,此支出之影響也。準是以論,路政苟修,全國之
國父全集一六二

利,年豈僅以萬萬計哉。
  今之政治家有主張地方分權者,有主張中央集權者。惟僕則欲出一貌似模稜之說曰,兩者皆為僕所贊同。一國之外交,當操持於中央,無分於各省之理。美國者,吾人所引為共和先進者也,但外交事件,則仍不屬於各州。曩日加爾罅尼之取締日人事件,終不能不受中央外交上之指揮,可為前例。其餘如海陸軍、郵電事業等,亦不能分其權於地方。此僕贊同於集權者也。至於地方分權,則吾欲更進一層言之,言地方分權而以省為單位者,仍不啻集權於一省也。故不為此項問題之研究則已,苟欲為精密之研究,則當以縣為單位。國人對於本縣,在歷史習慣上,有親暱之感覺,「袁項城」三字,即親暱之昵辭也。
  顧僕尚有一重大意志,欲白於今日者,諸君知中華民國之意義乎?何以不曰「中華共和國」,而必曰「中華民國」
?此「民」字之意義,為僕研究十餘年之結果而得之者。歐美之共和國,創建遠在吾國之前。二十世紀之國,當含有創制之精神,不當自謂能效法於十八九世紀成法,而引為自足。共和政體為代表政體,世界各國,隸於此旗幟之下者,如希臘,則有貴族奴隸之堦級,直可稱之曰「專制共和」。如美國則已有十四省,樹直接民權之規模,而瑞士則全乎直接民權制度也。雖吾人今既易專制而成代議政體,然何可故步自封,落於人後。故今後國民當奮振全神於世界,發現一光芒萬丈之奇采,俾更進而底於直接民權之域。代議政體旗幟之下,吾民所享者,祇一種代議權。若底於直接民權,則有創制權、廢止權、退官權。但此種民權,不宜以廣漠之省境施行之,故當以縣為單位。地方財政完全由地方處理之,而分任中央之政費。其餘各種實業,則懲美國托拉斯之弊,而歸諸中央。如是數年,必有一莊嚴燦爛之中華民國發現於東大陸,駕諸世界共和國之上矣。
  但欲民國之鞏固,必先建其基礎,基礎不必外求,當求諸全國國民之心中。若國民身受民權之庇護,識其為無上光榮,則自必出死力以衛民權,雖有拿破崙在國中,亦莫吾毒。然如何而能使國民知民權之無上光榮乎?僕試以歷史上之事實喻之:昔漢高祖初得天下,諸將叫號不寗,自叔孫通制定禮儀,乃始識天子之尊嚴。國民者,民國之天子也,吾儕當以叔孫通自任,制定一切,使國民即於尊嚴之地位,則國民知所愛,而視民權如性命矣。

演講 民國五年七月 一六三

(註一) 據「中宣新編」。
(註二) 據「會本」增「體」字。
(註三) 據「會本」增「知」字。

自治制度為建設之礎石(註一)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七日在上海尚賢堂對兩院議員演講
  今日承兩院諸君與各界有志者惠臨,榮幸之至!兄弟亡命三年,不獲與國人相見。自帝制發生,不忍祖國淪亡,乃遠道歸國,謀助國人奮鬥。今幸元兇已死,國法恢復,武力告終,建設伊始,兩院議員不久赴京開會,共商建設之業。
但建設須國民人人負責,兄弟於前兩日已在尚賢堂與兩院諸君研究,但時間短促,不能一一盡論,今特邀諸君茗敘,續貢鄙懷。
  今國人競言建設,但尚無一定方針,故以先定方針為最要。兄弟奔走革命二十年,從事破壞,然亦時時研究建設。
今以後亦惟與國人共謀建設。建設方針如何?今人多注全神於政府,此亦當然之事。數千年來,政府時興時仆,每一易姓,必先造政府,此亦人民建設之經驗,但皆陳陳相因,至民國始開一新紀元,當與從前之建設不同。昔陳平以宰肉喻宰天下,今請以建屋喻建國可乎?。
  中西人築屋有一大異之點,可於其舉行之典禮見之。國人築屋,先上樑;西人築屋,先立礎。上樑者,注目於最高之處;立礎者,注目於最低之地。注目處不同,其效用自異。吾人作事,當向最上處立志,但必以最低處為基礎。最低之處,即所謂根本也。國之本何在乎?古語曰:「民為邦本」,故建設必自人民始。五年以來,建國之事,付托不得其人,幾將民國根本推翻。今幸天佑中國,授吾同胞以復圖建設之機會,則自高自低,宗旨不可再誤。吾人築屋先上樑,原於上古有巢氏之俗,築屋於樹巔,故只求蔽風雨,不遑計及鞏固。建國亦然,先朝廷而百官,人民則更非所計。今世國家與之大異,猶昔為陋室,今為崇樓。歐美高屋,有至五十層者,欲先上樑,必無其道,故必自地築起。且不僅在地面,而尤必於地下深築其基,否則未有不仆者。今建中華民國,亦與古國不同,既立以後,永不傾仆,故必築地盤於人
國父全集一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