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粤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在廣州被刺,於二十三日卒 detail

:::

粤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在廣州被刺,於二十三日卒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86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題名

粤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在廣州被刺,於二十三日卒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十一年

西元紀年

一九二二年

新曆(西曆)月日

三月二十一日

國父年歲

57

全文內容

鄧鏗,字仲元,廣東惠陽人。民元廣東光復,任都督府陸軍司長,此後十餘年追隨先生,信仰彌篤。鏗任粤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自援閩回粤,以迄援桂諸役,先生與炯明間之關係,實由鄧一人為之連鎖。先生在廣州就總統職時,炯明反對,而仍得順利進行者,鄧鏗疏解調護之功居多。鄧為人極剛正,漳州時代,陳之族人,恃勢攘權,輒為鄧所呵斥,因是陳族恨之切齒,曾賄賂鄧之僕役,置毒害之。其僕為閩籍,舉以告閩中民黨陳民鐘,事遂寢。及粤軍回粤,陳覺民、馬育航、陳炯光、金章、鍾景棠、陳達生諸人,日欲攫得鹽運使、瓊崖民政長、廣三鐵路、省立銀行等缺,進行甚力,輒為鏗所抑制。時有粤軍總司令部偵探部黃福芝,串結陳氏兄弟,私運鴉片,所值不下百萬,在伶仃洋為鹽務緝私艦截緝,鏗主張嚴辦,黃畏罪逃往香港。陳炯明素以禁煙自任,至是亦不便庇護。雙方結怨愈深。自先生出駐桂林,粤軍許崇智部隨行,鏗留廣東,一面主持粤軍軍事,策劃後方彈械餉糈之接濟;一面又以監督炯明之責自任。先生離粤出巡時,鏗知炯明陽奉陰違,難以信賴,乃撥自轄之一團為先生警衛團,以其副官長陳可鈺率之,凡此皆招陳忌之原因也。(註三十)先數日,鄧鏗偕謝持赴香港接友,除總司令部數要人外,殆無人知;鏗出發時,陳炯明親送至樓梯,客氣異常,為從來所無。二十一日,鏗由港回粤,在廣九鐵路大沙頭車站遭暴徒狙擊,彈貫胃部,由炯明送往韜美醫院診治,鏗自知不起,謂家人曰:「余才學不逮朱執信先生甚遠,朱先生且先我而死。為革命黨人,平日拼作犧牲,爾等無過傷也。天下不能容好人,付之嘆息而已。」延至二十三日午前五時逝世,享年三十八歲。鄧案發生,政務廳長古應芬疑兇徒匿居香港,派夏重民赴港密緝,探得主謀暗殺者為海豐派陳達生(炯明族弟),使黃某賄買兇人為之。即密報香港政府,設法逮捕,以炯明暗中袒護,不果。(註三十一)鄧鏗殉難消息傳至桂林,先生與胡漢民、許崇智、蔣中正哭之慟。先生尤極悽愴,電陳炯明云:「仲元遽以創死,傷哉!平日忠於國事,勇於奮鬪,前途之望,正復無量!壯年遽殞,不止粤中惜此人材也!」(註三十二)廖仲愷致蔣中正函云:「……仲元遽遭慘害,吾黨健者,又弱一個!吾儕與仲元相處逾十年,道義之交,海內有幾?追懷良友,輒復澘然出涕。渠生前至愛贛園,臨終亦以執信為念。贛園適與執信墓相對,故擬卜葬於此。已電園主協和乞地矣。」(註三十三)

注釋

(註三十) 胡漢民:「悼念鄧仲元先生」(「胡漢民先生文集」第二冊,六三九頁。)記:「鏗任粤軍參謀長,罕
     回私邸,即在粤軍司令部會客廳後面闢一小室,辦公就寢,皆在其中。某日,告余曰:競存去革命日
     遠,日日與某某等商量如何破壞本黨,危害革命。其若之何?余詢曰:有證據否?鏗曰:彼輩談話,余
     在卧室聽之甚清晰。余因勸其回宿私寓,勿啟人疑竇。」(案:原文為白話文)
(註三十一)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四八頁,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七年六月初版,上海;胡漢民:
      「悼念鄧仲元先生」(「胡漢民先生文集」第二冊,六三八──六四一頁)。
(註三十二) 胡漢民於民國二十三年在廣州創辦私立仲元中學,以紀念之。二十五年三月作悼詩云:「家居能壞況長
      城!誰使來岑誄未成?先死庸知非不幸,自犧猶說愧同盟。今名將也皆稗佐,小學生歟此性情,尚有典
      型難泯滅,更堪時聽鼓顰聲!」見「不匱室詩鈔」卷八,二四頁(「胡漢民先生詩集」,中央黨史會編
      印,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影印本,臺北)。
(註三十三)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四冊,九頁。

相關人名
古應芬仲元朱執信余才協和金章胡漢胡漢民夏重民馬育航許崇智陳可鈺陳民鐘陳炯光陳炯明陳達生陳覺陳覺民黃福黃福芝廖仲愷蔣中正鄧鏗謝持鍾景棠韜美
相關地名
大沙頭香港桂林海豐惠陽漳州廣州廣東瓊崖
相關專有名詞
民黨革命黨香港政府廣九鐵路廣三鐵路韜美醫院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1181-1184

檢索詞出現頁次

廳,對於兵站所需夫役、品物等項,務宜聯合紳耆,協同妥辦,毋得稍存諉卸,致礙進行。各該部隊,則向兵站處覈實領給,照章支配,勿許再向民間搜求,致茲紛擾。
   本大元帥負國民付託之重,盡撥亂反正之責,誓達統一之目的,期奠國基於鞏固。望爾百官人民,共體此意,戮力同心,其在事出力有勞足錄者,得予從優敘獎;其臨事規避或竟抗違者,查明分別懲罰。除將夫役徵發令另案公布外,爾地方官人民等,各宜激發熱誠,分擔義務。本大元帥有厚望焉。」
   同日發布關於奉直問題宣言,要點有五,指出舊國會解決中國紛亂政局,使中國成一永久憲法上之國家政府,鞏固國基。(註二十八)
  
 三月二十日 唐繼堯率滇軍回滇,任雲南善後督辦,顧品珍敗退。(註二十九)
  
 三月二十一日 粤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在廣州被刺,於二十三日卒。
   鄧鏗,字仲元,廣東惠陽人。民元廣東光復,任都督府陸軍司長,此後十餘年追隨先生,信仰彌篤。鏗任粤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自援閩回粤,以迄援桂諸役,先生與炯明間之關係,實由鄧一人為之連鎖。先生在廣州就總統職時,炯明反對,而仍得順利進行者,鄧鏗疏解調護
(註二十八)「國父全集」第二冊,九四──九五頁。
(註二十九)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四冊,六九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一八一

之功居多。鄧為人極剛正,漳州時代,陳之族人,恃勢攘權,輒為鄧所呵斥,因是陳族恨之切齒,曾賄賂鄧之僕役,置毒害之。其僕為閩籍,舉以告閩中民黨陳民鐘,事遂寢。及粤軍回粤,陳覺民、馬育航、陳炯光、金章、鍾景棠、陳達生諸人,日欲攫得鹽運使、瓊崖民政長、廣三鐵路、省立銀行等缺,進行甚力,輒為鏗所抑制。時有粤軍總司令部偵探部黃福芝,串結陳氏兄弟,私運鴉片,所值不下百萬,在伶仃洋為鹽務緝私艦截緝,鏗主張嚴辦,黃畏罪逃往香港。陳炯明素以禁煙自任,至是亦不便庇護。雙方結怨愈深。自先生出駐桂林,粤軍許崇智部隨行,鏗留廣東,一面主持粤軍軍事,策劃後方彈械餉糈之接濟;一面又以監督炯明之責自任。先生離粤出巡時,鏗知炯明陽奉陰違,難以信賴,乃撥自轄之一團為先生警衛團,以其副官長陳可鈺率之,凡此皆招陳忌之原因也。(註三十)
   先數日,鄧鏗偕謝持赴香港接友,除總司令部數要人外,殆無人知;鏗出發時,陳炯明親送至樓梯,客氣異常,為從來所無。二十一日,鏗由港回粤,在廣九鐵路大沙頭車站遭暴徒狙
(註三十)胡漢民:「悼念鄧仲元先生」(「胡漢民先生文集」第二冊,六三九頁。)記:「鏗任粤軍參謀長,罕回私邸,即在粤軍司令部會客廳後面闢一小室,辦公就寢,皆在其中。某日,告余曰:競存去革命日遠,日日與某某等商量如何破壞本黨,危害革命。其若之何?余詢曰:有證據否?鏗曰:彼輩談話,余在卧室聽之甚清晰。余因勸其回宿私寓,勿啟人疑竇。」(案:原文為白話文)
國父年譜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五十七歲一一八二

擊,彈貫胃部,由炯明送往韜美醫院診治,鏗自知不起,謂家人曰:「余才學不逮朱執信先生甚遠,朱先生且先我而死。為革命黨人,平日拼作犧牲,爾等無過傷也。天下不能容好人,付之嘆息而已。」延至二十三日午前五時逝世,享年三十八歲。鄧案發生,政務廳長古應芬疑兇徒匿居香港,派夏重民赴港密緝,探得主謀暗殺者為海豐派陳達生(炯明族弟),使黃某賄買兇人為之。即密報香港政府,設法逮捕,以炯明暗中袒護,不果。(註三十一)鄧鏗殉難消息傳至桂林,先生與胡漢民、許崇智、蔣中正哭之慟。先生尤極悽愴,電陳炯明云:「仲元遽以創死,傷哉!平日忠於國事,勇於奮鬪,前途之望,正復無量!壯年遽殞,不止粤中惜此人材也!」(註三十二)廖仲愷致蔣中正函云:「……仲元遽遭慘害,吾黨健者,又弱一個!吾儕與仲元相處逾十年,道義之交,海內有幾?追懷良友,輒復澘然出涕。渠生前至愛贛園,臨終亦以執信為念。

(註三十一)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四八頁,正中書局,民國三十七年六月初版,上海;胡漢民:
      「悼念鄧仲元先生」(「胡漢民先生文集」第二冊,六三八──六四一頁)。
(註三十二) 胡漢民於民國二十三年在廣州創辦私立仲元中學,以紀念之。二十五年三月作悼詩云:「家居能壞況長城!誰使來岑誄未成?先死庸知非不幸,自犧猶說愧同盟。今名將也皆稗佐,小學生歟此性情,尚有典型難泯滅,更堪時聽鼓顰聲!」見「不匱室詩鈔」卷八,二四頁(「胡漢民先生詩集」,中央黨史會編印,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影印本,臺北)。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一八三

  贛園適與執信墓相對,故擬卜葬於此。已電園主協和乞地矣。」(註三十三)
  
 三月二十四日 湖南趙恆惕阻北伐軍入境。
   先生原定北伐軍略,由桂林出全州,經衡陽下長岳。惟陳炯明乃盜用粤軍中湘籍戰士名義,密電湘中將士,囑其反對假道北伐;繼見效力甚微,乃逕電趙恆惕促其中立。趙於是有來電阻止北伐事。惟湖南民黨將校之志切撻伐者甚多,趙乃與各將校會商,請發子彈六百萬粒,餉銀二百萬元以為條件,先生乃電炯明,炯明復稱:「如湘受我助,必須完全受我節制,且須由我派人調查其軍隊究有若干。」湘軍將校大憤,合作之局破裂。(註三十四)是日,趙恆惕派代表李漢丞到桂林,(註三十五)籲請北伐軍勿入湘境;一面電請吳佩孚、蕭耀南,撤退駐岳州北軍。於是先生入湘北伐之計劃遇阻。先生於九月十八日致同志書論北伐一事曰:「文率北伐諸軍,次於桂林,以為陳炯明雖不肯自赴前敵,後方接濟,當不容辭。初不意其陰蓄異謀,務欲陷我於絕地。自去年十月以至於今年四月,半載有餘,種種異謀,始漸發覺。其一,文自桂林出師,必經湖南,而陳炯明誘惑湖南當局,多方阻遏,使不得前,其函電多為文所得。其二,諸軍出發以來,以十三
(註三十三)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四冊,九頁。
(註三十四) 民國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海民信日刊「北伐軍改道之真相」。
(註三十五)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四冊,九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一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