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 第二講 detail

:::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 第二講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655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三民主義:民權主義 第二講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三民主義

民國日期

013/03/16

西元日期

1924/03/16

國父年歲

59

作者
孫中山
全文內容

第二講 民國十三年三月十六日講(註一)
民權這個名詞,外國學者每每把他和自由那個名詞並稱,所以在外國很多的書本或言論裏頭,都是民權和自由並列。歐美兩三百年來,人民所奮鬬的所競爭的,沒有別的東西,就是為自由,所以民權便由此發達。法國革命的時候,他們革命的口號是自由、平等、博愛三個名詞,好比中國革命,用民族、民權、民生三個主義一樣。由此可說自由、平等、博愛是根據於民權,民權又是由於這三個名詞然後才發達。所以我們要講民權,便不能不先講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名詞。
近來革命思潮傳到東方之後,自由這個名詞也傳進來了。許多學者志士提倡新思潮的,把自由講到很詳細,視為很重要。這種思潮,在歐洲兩三百年以前,佔很重要的地位。因為歐洲兩三百年來的戰爭,差不多都是為爭自由,所以歐美學者對於自由看得很重要,一般人民對於自由的意義也很有心得。但是這個名詞近來傳進中國,祇有一般學者曾用功夫去研究過的,才懂得甚麼叫做自由;至於普通民眾,像在鄉村或街道上的人,如果我們對他們說自由,他們一定不懂得。所以中國人對於自由兩個字,實在是完全沒有心得,因為這個名詞傳到中國不久。現在懂得的,不過是一般新青年和留學生,或者是留心歐美政治時務的人,常常聽到和在書本上看見這兩個字;但是究竟甚麼是自由,他們還是莫明其妙。所以外國人批評中國人,說中國人的文明程度真是太低,思想太幼稚,連自由的智識都沒有,自由的名詞都沒有。但是外國人,一面既批評中國人沒有自由的知識,一面又批評中國人是一片散沙。外國人的這兩種批評,在一方面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沒有團體;又在一方面說中國人不明白自由。這兩種批評,恰恰是相反的。為甚麼是相反的呢?比方外國人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究竟說一片散沙的意思是甚麼呢?就是個個有自由,和人人有自由,人人把自己的自由擴充到很大,所以成了一片散沙。甚麼是一片散沙呢?如果我們拿一手沙起來,無論多少,各顆沙都是很活動的,沒有束縛的,這便是一片散沙。如果在散沙內參加士敏土,便結成石頭,變為一個堅固的團體;變成了石頭,團體很堅固,散沙便沒有自由。所以拿散沙和石頭比較,馬上就明白石頭本是由散沙結合而成的,但是散沙在石頭的堅固團體之內,就不能活動,就失卻自由。自由的解釋,簡單言之,在一個團體中能夠活動,來往自如,便是自由。因為中國沒有這個名詞,所以大家都莫明其妙。但是我們有一種固有名詞,是和自由相彷彿的,就是「放蕩不羈」一句話。既然是放蕩不羈,就是和散沙一樣,各個有很大的自由。所以外國人批評中國人,一面說沒有結合能力,既然如此,當然是散沙,是很自由的;又一面說中國人不懂自由。殊不知大家都有自由,便是一片散沙;要大家結合成一個堅固團體,便不能像一片散沙。所以外國人這樣批評我們的地方,就是陷於自相矛盾了。  最近二三百年以來,外國用了很大的力量爭自由,究竟自由是好不好呢?到底是一個甚麼東西呢?依我看來,近來兩三百年,外國人說為自由去戰爭,我們中國(註二)普通人也總莫明其妙。他們當爭自由的時候,鼓吹自由主義,說得很神聖,甚至把「不自由,毋寗死」的一句話,成了爭自由的口號。中國學者翻譯外國人的學說,也把這句話搬進到中國來,並且擁護自由,決心去奮鬥,當初的勇氣,差不多和外國人從前是一樣。但是中國一般民眾,還是不能領會甚麼是叫做自由。大家要知道自由和民權是同時發達的,所以今天來講民權,便不能不講自由。我們要知道歐美為爭自由,流了多少血,犧牲了許多性命。我前一回講過了的,現在世界是民權時代。歐美發生民權,已經有了一百多年,推到民權的來歷,由於爭自由之後才有的。最初歐美人民犧牲性命,本來是為爭自由,爭自由的結果,才得到民權。當時歐美學者提倡自由去戰爭,好比我們革命提倡民族、民權、民生三主義的道理是一樣的。由此可見歐美人民最初的戰爭是為自由,自由爭得之後,學者才稱這種結果為民權。所謂「德謨克拉西」,此乃希臘之古名詞,而歐美民眾至今對這個名詞亦不大關心,不過視為政治學中之一句術語便了;比之自由二個字,視為性命所關,則相差遠了。民權這種事實,在希臘羅馬時代已發其端,因那個時候的政體是貴族共和,都已經有了這個名詞。後來希臘羅馬亡了,這個名詞便忘記了。最近二百年內為自由戰爭,又把民權這個名詞再恢復起來。近幾十年來,講民權的人更多了,流行到中國,也有很多人講民權。但是歐洲一二百多年以來的戰爭,不是說爭民權,是說爭自由;提起自由兩個字,全歐洲人便容易明白。當時歐洲人民聽了自由這個名詞,容易明白的情形,好像中國人聽了發財這個名詞一樣,大家的心理都以為是很貴重的。現在對中國人說要他去爭自由,他們便不明白,不情願來附和;但是對他要說請他去發財,便有很多人要跟上來。歐洲當時戰爭所用的標題是爭自由,因為他們極明白這個名詞,所以人民便為自由去奮鬬,為自由去犧牲,大家便很崇拜自由。何以歐洲人民聽道自由便那樣歡迎呢?現在中國人民何以聽道自由便不理會,聽道發財便很歡迎呢?其中有許多道理,要詳細去研究才可以明白。中國人聽到說發財就很歡迎的原故,因為中國現在到了民窮財盡的時代,人民所受的痛苦是貧窮;因為發財是救窮獨一無二的方法,所以大家聽到了這個名詞便很歡迎。發財有甚麼好處呢?就是發財便可救窮,救了窮便不受苦,所謂救苦救難。人民正是受貧窮的痛苦時候,忽有人對他們說發財,把他們的痛苦可以解除,他們自然要跟從,自然拚命去奮鬬。歐洲一二百年前為自由戰爭,當時人民聽道自由,便像現在中國人聽道發財一樣。他們為甚麼要那樣歡迎自由呢?因為當時歐洲的君主專制發達到了極點。歐洲的文明,和中國周末列國相同,中國周末的時候,是和歐洲羅馬同時,羅馬統一歐洲,正在中國周、秦、漢的時代。羅馬初時建立共和,後來變成帝制。羅馬亡了之後,歐洲列國並峙,和中國周朝亡了之後,變成東周列國一樣。所以很多學者把周朝亡後的七雄爭長,和羅馬亡後變成列國的情形,相提並論(註三)。羅馬變成列國,成了封建制度,那個時候,大者王,小者候,最小者還有伯、子、男,都是很專制的。那種封建政體,比較中國周朝的列國封建制度,還要專制得多。歐洲人民在那種專制政體之下所受的痛苦,我們今日還多想不到。比之中國歷朝人民所受專制的痛苦,還要更利害。這個原故,由於中國自秦朝專制直接對於人民「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遂至促亡。以後歷朝政治,大都對於人民取寬大態度,人民納了粮之外,幾乎與官吏沒有關係。歐洲的專制,卻一一直接專制到人民,時間復長,方法日密,那專制的進步,實在比中國利害得多。所以歐洲人在二百年以前,受那種極殘酷專制的痛苦,好像現在中國人受貧窮的痛苦是一樣。人民受久了那樣殘酷的專制,深感不自由的痛苦,所以他們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奮鬬去爭自由,解除那種痛苦,一聽道有人說自由,便很歡迎。
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破壞之後,專制淫威,不能達到普通人民。由秦以後,歷代皇帝專制的目的,第一是要保守他們自己的皇位,永遠家天下,使他們子子孫孫可以萬世安享。所以對於人民的行動,於皇位有危險的,便用很大的力量去懲治;故中國一個人造反,便連到誅九族。用這樣嚴重的刑罰,去禁止人民造反,其中用意,就是專制皇帝要永遠保守皇位。反過來說,如果人民不侵犯皇位,無論他們是做甚麼事,皇帝便不理會。所以中國自秦以後,歷代的皇帝都祇顧皇位,並不理民事,說道人民的幸福,更是理不到。現在民國有了十三年,因為政體混亂,還沒有功夫去建設,人民和國家的關係,還沒有理會。我們回想民國以前,清朝皇帝的專制是怎麼樣呢?十三年以前,人民和清朝皇帝有甚麼關係呢?在清朝時代,每一省之中,上有督撫,中有府道,下有州縣佐雜,所以人民和皇帝的關係很小。人民對於皇帝祇有一個關係,就是納糧,除了納糧之外,便和政府沒有別的關係。因為這個原故,中國人民的政治思想便很薄弱,人民不管誰來做皇帝,祇要納糧,便算盡了人民的責任。政府祇要人民納糧,便不去理會他們別的事,其餘都是聽人民自生自滅。由此可見中國人民直接並沒有受過很大的專制痛苦。只有受間接的痛苦。因為國家衰弱,受外國政治經濟的壓迫,沒有力量抵抗,弄到民窮財盡,人民便受貧窮的痛苦。這種痛苦就是間接的痛苦,不是直接的痛苦。所以當時人民對於皇帝的怨恨還是少的。但是歐洲的專制,就和中國的不同,歐洲由羅馬亡後到兩三百年以前,君主的專制是很進步的,所以人民所受的痛苦也是很利害的,人民是很難忍受的。當時人民受那種痛苦,不自由的地方極多,最大的是思想不自由,言論不自由,行動不自由。這三種不自由,現在歐洲是已經過去了的陳迹,詳細情形是怎麼樣,我們不能看見,但是行動不自由,還可以知道。譬如現在我們華僑在南洋荷蘭或法國的領土,所受來往行動不自由的痛苦,便可以知道。像爪哇本來是中國的屬國,到中國來進過了貢的,後來才歸荷蘭。歸荷蘭政府管理之後,無論是中國的商人,或者是學生,或者是工人,到爪哇的地方,輪船一抵岸,便有荷蘭的巡警來查問。便把中國人引到一間小房子,關在那個裏頭,脫開衣服,由醫生從頭到腳都驗過,還要打指模、量身體,方才放出,准他們登岸。登岸之後,就是住在甚麼地方,也要報明。如果想由所住的地方到別的地方去,便要領路照。到了夜晚九時以後,就是有路照,也不准通行。要另外領一張夜照,並且要攜手燈。這就是華僑在爪哇所受荷蘭政府的待遇,便是行動不自由。像這種行動不自由的待遇,一定是從前歐洲皇帝對人民用過了的,留存到今日,荷蘭人就用來對待中國華僑。由於我們華僑現在受這種待遇,便可想見從前歐洲的專制是怎麼樣情形。此外還有人民的營業、工作和信仰種種都不自由。譬如就信仰不自由說,人民在一個甚麼地方住,便強迫要信仰一種甚麼宗教,不管人民是情願不情願,由此人民都很難忍受。歐洲人民當時受那種種不自由的痛苦,真是水深火熱,所以一聽到說有人提倡爭自由,大家便極歡迎,便去附和,這就是歐洲革命思潮的起源。歐洲革命是要爭自由,人民為爭自由流了無數的碧血,犧牲了無數的身家性命,所以一爭得之後,大家便奉為神聖,就是到今日也還是很崇拜。這種自由學說,近來傳進中國,一般學者也很熱心去提倡,所以許多人也知道在中國要爭自由。今天我們來講民權,民權的學說,是由歐美傳進來的,大家必須明白民權是一件甚麼事,並且還要明白民權同類的自由又是一件甚麼事。從前歐洲人民受不自由的痛苦,忍無可忍,於是萬眾一心去爭自由,達到了自由目的之後,民權便隨之發生。所以我們講民權,便不能不先講明白爭自由的歷史。近年歐美之革命風潮傳播到中國,中國新學生及許多志士,都發起來提倡自由。他們以為歐洲革命,像從前法國都是爭自由,我們現在革命,也應該學歐洲人來爭自由。這種言論,可說是人云亦云,對於民權和自由沒有用過心力去研究,沒有澈底了解。我們革命黨向來主張三民主義去革命,而不主張以革命去爭自由,是很有深意的。從前法國革命的口號是自由,美國革命的口號是獨立,我們革命的口號就是三民主義,是用了很多時間,做了很多工夫,才定出來的,不是人云亦云。為甚麼說一般新青年提倡自由是不對呢?為甚麼當時歐洲講自由是對呢?這個道理已經講過了,因為提出一個目標,要大家去奮鬥,一定要和人民有切膚之痛,人民才熱心來附和。歐洲人民因為從前受專制的痛苦太深,所以一經提倡自由,便萬眾一心去贊成。假若現在中國來提倡自由,人民向來沒有受過這種痛苦,當然不理會。如果在中國來提倡發財,人民一定是很歡迎的。我們的三民主義,便是很像發財主義,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展轉解釋才可成功。我們為甚麼不直接講發財呢?因為發財不能包括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才可以包括發財。俄國革命之初,實行共產,是和發財相近的,那就是直接了當的主張。我們革命黨所主張的,不止一件事,所以不能用發財兩個字簡單來包括,若是用自由的名詞,更難包括了。近來歐洲學者觀察中國,每每說中國的文明程度太低,政治思想太薄弱,連自由都不懂;我們歐洲人在一二百年前,為自由戰爭,為自由犧牲,不知道做了多少驚天動地的事,現在中國人還不懂自由是甚麼,由此便可見我們歐洲人的政治思想,比較中國人高得多。由於中國人不講自由,便說是政治思想薄弱,這種言論,依我看起來是講不通的。因為歐洲人既尊重自由,為甚麼又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呢?歐洲人從前要爭自由的時候,他們自由的觀念自然是很濃厚,得到了自由之後,目的已達,恐怕他們的自由觀念也漸漸淡薄。如果現在再去提倡自由,我想一定不像從前那樣的歡迎。而且歐洲爭自由的革命,是兩三百年前的舊方法,一定是做不通的。就一片散沙而論,有甚麼精采呢?精采就是在有充分的自由,如果不自由,便不能夠成一片散沙。從前歐洲在民權初萌芽的時代,便主張爭自由;到了目的已達,各人都擴充自己的自由,於是由於自由太過,便發生許多流弊。所以英國有一個學者叫做彌勒氏的,便說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才是真自由;如果侵犯他人的範圍,便不是自由。歐美人講自由,從前沒有範圍,到英國彌勒氏才立了自由的範圍;有了範圍,便減少很多自由了。由此可知彼中學者已漸知自由不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之物(註四),所以也要定一個範圍來限制他了。若外國人批評中國人,一方面說中國人不懂自由,一方面又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這兩種批評,實在是互相矛盾。中國人既是一片散沙,本是很有充分自由的。如果成一片散沙,是不好的事,我們趁早就要參加水和士敏土,要那些散沙和士敏土,彼此結合,來成石頭,變成很堅固的團體,到了那個時候,散沙便不能夠活動,便沒有自由。所以中國人現在所受的病,不是欠缺自由。如果一片散沙是中國人的本質,中國人的自由,老早是很充分了,不過中國人原來沒有自由這個名詞,所以沒有這個思想。但是中國人沒有這個思想,和政治有甚麼關係呢?到底中國人有沒有自由呢?我們拿一片散沙的事實來研究,便知道中國人有很多的自由,因為自由太多,故大家便不注意去理會,連這個名詞也不管了。這是甚麼道理呢?好比我們日常的生活,最重要是衣食,吃飯每天最少要兩餐,穿衣每年最少要兩套;但是還有一件事比較衣食更為重要。普通人都以為不吃飯便要死。以吃飯是最重大的事,但是那一件重要的事,比較吃飯還要重大過一萬倍。不過大家不覺得,所以不以為重大。這件事是甚麼呢?就是吃空氣。吃空氣就是呼吸。為甚麼吃空氣比較吃飯重要過一萬倍呢?因為吃飯在一天之內,有了兩次,或者一次,就可以養生;但是我們吃空氣,要可以養生,每一分鐘最少要有十六次,才可舒服,如果不然,便不能忍受。大家不信,可以實地試驗,把鼻孔塞住一分鐘,便停止了十六次的呼吸,像我現在試驗不到一分鐘,便很難忍受;一天有二十四點鐘,每點鐘有六十分,每分鐘要吃空氣十六次,每點鐘便要吃九百六十次,每天便要吃二萬三千零四十次。所以說吃空氣比較吃飯是重要得一萬倍,實在是不錯的。像這樣要緊,我們還不感覺的原因,就是由于天中空氣到處皆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天吃到晚,都不用工夫,不比吃飯要用人工去換得來,所以我們覺得找吃飯是很難的,找空氣吃是很容易的;因為太過容易,大家便不注意,個人閉住鼻孔,停止吃空氣,來試驗吃空氣的重要,不過是小試驗。如果要行大試驗,可以把這個講堂四圍的窗戶,都關閉起來,我們所吃的空氣便漸漸減少,不過幾分鐘久,現在這幾百人便都不能忍受。又把一個人在小房內關閉一天,初放出來的時候,便覺得很舒服,也是一樣的道理。中國人因為自由過於充分,便不去理會,好比房中的空氣太多,我們便不覺得空氣有甚麼重要。到了關閉門戶,沒有空氣進來,我們才覺得空氣是個很重要的。歐洲人在兩三百年以前受專制的痛苦,完全沒有自由,所以他們人人才知道自由可貴,要拚命去爭。沒有爭到自由之先,好像是閉在小房裏一樣;既爭到了自由之後,好比是從小房內忽然放出來,遇着了空氣一樣。所以大家便覺得自由是很貴重的東西,所以他們常常說「不自由,毋寗死」那一句話。但是中國的情形就不同了,中國人不知自由,只知發財。對中國人說自由,好像對廣西深山的猺人說發財一樣。猺人常有由深山中,拿了熊膽、鹿茸,到外邊的圩場去換東西。初時圩場中的人,把錢和他交換,他常常不要,只要食鹽或布匹,乃樂於交換。在我們的觀念內,最好是發財;在猺人的觀念,只要合用東西,便心滿意足。他們不懂發財,故不喜歡得錢。中國一般的新學者,對中國民眾提倡自由,就好像和猺人講發財一樣。中國人用不着自由,但是學生還要宣傳自由,真可謂不識時務了。歐美人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因為難得自由,所以拚命去爭;既爭到了之後,像法國、美國是我們所稱為實行民權先進的國家。在這兩個國家之內,人人是不是都有自由呢?但是有許多等人,像學生、軍人、官吏和不及二十歲未成年的人,都是沒有自由的。所以歐洲兩三百年前的戰爭,不過是三十歲以上的人和不做軍人、官吏、學生的人來爭自由;爭得了之後,也只有除了他們這幾等人以外的才有自由,在這幾等人以內的,至今都不得自由。中國學生得到了自由思想,沒有別的地方用,便拿到學校內去用,於是生出學潮,美其名說是爭自由。歐美人講自由,是有很嚴格界限的,不能說人人都有自由。中國新學生講自由,把甚麼界限都打破了。拿這種學說到外面社會,因為沒有人歡迎,所以只好搬回學校內去用,故常常生出鬧學風潮。此自由之用之不得其所也。外國人不識中國歷史,不知道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都有很充分的自由,這自是難怪。至於中國的學生,而竟忘卻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個先民的自由歌,卻是大可怪的事。由這個自由歌看起來,便知中國自古以來,雖無自由之名,而確有自由之實,且極其充分,不必再去多求了。
我們要講民權,因為民權是由自由發生的,所以不能不講明白歐洲人民當時爭自由的情形。如果不明白,便不知到自由可貴。歐洲人當時爭自由,不過是一種狂熱,後來狂熱漸漸冷了,便知道自由有好的和不好的兩方面,不是神聖的東西。所以外國人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我們是承認的;但是說中國人不懂自由,政治思想薄弱,我們便不能承認。中國人為甚麼是一片散沙呢?由於甚麼東西弄成一片散沙呢?就是因為是各人的自由太多。由于中國人自由太多,所以中國要革命。中國革命的目的與外國不同,所以方法也不同。到底中國為甚麼要革命呢?直接了當說,是和歐洲革命的目的相反。歐洲從前因為太沒有自由,所以革命要去爭自由。我們是因為自由太多,沒有團體,沒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因為是一片散沙,所以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受列強經濟商戰的壓迫,我們現在便不能抵抗。要將來能夠抵抗外國的壓迫,就要打破各人的自由,結成很堅固的團體,像把士敏土參加到散沙裏頭,結成一塊堅固石頭一樣。中國人現在因為自由太多,發生自由的毛病,不但是學校內的學生是這樣,就是我們革命黨裏頭,也有這種毛病;所以從前推倒滿清之後,至今無法建設民國,就是錯用了自由之過也。我們革命黨從前被袁世凱打敗,亦是為這個理由。當民國二年,袁世凱大借外債,不經國會通過,又殺宋教仁,做種種事來破壞民國。我當時催促各省馬上去討袁,但因為我們同黨之內,大家都是講自由,沒有團體。譬如在西南無論那一省之內,自師長、旅長以至兵士,沒有不說各有各的自由,沒有彼此能夠團結的。大而推到各省,又有各省的自由,彼此不能聯合。南方各省,當時乘革命餘威,表面雖然是轟轟烈烈,內容實在是四分五裂,號令不能統一。說到袁世凱,他有舊日北洋六鎮的統系,在那六鎮之內,所有的師長、旅長和一切兵士,都是很服從的,號令是一致的。簡單的說,袁世凱有很堅固的團體,我們革命黨是一片散沙,所以袁世凱打敗革命黨。由此可見一種道理,在外國是適當的,在中國未必是適當。外國革命的方法是爭自由,中國革命便不能說是爭自由;如果說爭自由,便更成一片散沙,不能成大團體,我們的革命目的,便永遠不能成功。
外國革命是由爭自由而起,奮鬥了兩三百年,生出了大風潮,才得到自由,才發生民權。從前法國革命的口號是用自由、平等、博愛。我們革命的口號是用民族、民權、民生。究竟我們三民主義的口號,和自由、平等、博愛三個口號有甚麼關係呢?照我講起來,我們的民族,可以說和他們的自由一樣,因為實行民族主義,就是為國家爭自由。但歐洲當時是為個人爭自由,到了今天,自由的用法便不同。在今天自由這個名詞究竟要怎麼樣應用呢?如果用到個人,就成一片散沙,萬不可再用到個人上去,要用到國家上去。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國家能夠行動自由,中國便是強盛的國家。要這樣做去便要大家犧牲自由。當學生的能夠犧牲自由,就可以天天用功,在學問上做工夫;學問成了,智識發達,能力豐富,便可以替國家做事。當軍人能夠犧牲自由,就能服從命令,忠心報國,使國家有自由。如果學生、軍人要講自由,便像中國自由的對待名詞,成為放任放蕩,在學校內便沒有校規,在軍隊內便沒有軍紀。在學校內不講校規,在軍隊內不講軍紀,那還能夠成為學校、號稱軍隊嗎?我們為甚麼要國家自由呢?因為中國受列強的壓迫,失去了國家的地位,不祇是半殖民地,實在已成了次殖民地,比不上緬甸、安南、高麗。緬甸、安南、高麗不過是一國的殖民地,只做一個主人的奴隸,中國是各國的殖民地,要做各國的奴隸。中國現在是做十多個主人的奴隸,所以現在的國家是很不自由的。要把我們國家的自由恢復起來,就要集合自由,成一個很堅固的團體;要用革命的方法把國家成一個大堅固團體,非有革命主義不成功。我們的革命主義,便是集合起來的士敏土,能夠把四萬萬人都用革命主義集合起來,成一個大團體。這一個大團體能夠自由,中國國家當然是自由,中國民族才真能自由。用我們三民主義的口號和法國革命的口號來比較,法國的自由和我們的民族主義相同,因為民族主義是提倡國家自由的。平等和我們的民權主義相同,因為民權主義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權,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說民權是和平等相對待的。此外還有博愛的口號,這個名詞的原文,是兄弟的意思,和中國同胞兩個字是一樣解法,普通譯成博愛。當中的道理,和我們的民生主義是相通的。因為我們的民生主義,是圖四萬萬人幸福的,為四萬萬人謀幸福,就是博愛。這個道理,等到講民生主義的時候,再去詳細解釋。

注釋

(註一) 原文僅標「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今增「民國……講」。
(註二) 原文為「我中國」,今據「週刊」第二十二期(民國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同講及「會本」增「們」字。
(註三) 原文為「相並提論」,今據「週刊」及「會本」改。
(註四) 原文為「不可侵之物」,今據「週刊」及「會本」增「犯」字。

相關人名
宋教仁袁世凱彌勒氏嚴重
相關地名
三羅中國爪哇安南和平法國南洋高麗荷蘭廣西歐洲緬甸
相關專有名詞
三民主義民生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次殖民地自由主義封建制度帝國主義革命主義革命黨專制政體新青年猺人滿清學生軍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一冊

頁次

0067-0076

(註一)據「民權主義」,孫文題著本(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編,民國十三年八月出版,黨史會藏(042/20)通稱「民權主義大字 本」。)
(註二) 原文僅標「十三年三月九日」,今增「民國……講」。
(註三) 「週刊」第二十一期(民國十三年五月十八日)同講及「會本」作「十三年前」,今依原文及「胡本」。
(註四) 原文及「週刊」為「當初發起的時候」,今據「胡本」及「會本」增「革命」二字。
(註五) 原文及「胡本」為「政」,今據「週刊」及「會本」改。

第二講 民國十三年三月十六日講(註一)
  民權這個名詞,外國學者每每把他和自由那個名詞並稱,所以在外國很多的書本或言論裏頭,都是民權和自由並列。歐美兩三百年來,人民所奮鬬的所競爭的,沒有別的東西,就是為自由,所以民權便由此發達。法國革命的時候,他們革命的口號是自由、平等、博愛三個名詞,好比中國革命,用民族、民權、民生三個主義一樣。由此可說自由、平等、博愛是根據於民權,民權又是由於這三個名詞然後才發達。所以我們要講民權,便不能不先講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名詞。
  近來革命思潮傳到東方之後,自由這個名詞也傳進來了。許多學者志士提倡新思潮的,把自由講到很詳細,視為很重要。這種思潮,在歐洲兩三百年以前,佔很重要的地位。因為歐洲兩三百年來的戰爭,差不多都是為爭自由,所以歐美學者對於自由看得很重要,一般人民對於自由的意義也很有心得。但是這個名詞近來傳進中國,祇有一般學者曾用功夫去研究過的,才懂得甚麼叫做自由;至於普通民眾,像在鄉村或街道上的人,如果我們對他們說自由,他們一定不懂得。所以中國人對於自由兩個字,實在是完全沒有心得,因為這個名詞傳到中國不久。現在懂得的,不過是一般新青年和留學生,或者是留心歐美政治時務的人,常常聽到和在書本上看見這兩個字;但是究竟甚麼是自由,他們還是莫明其妙。所以外國人批評中國人,說中國人的文明程度真是太低,思想太幼稚,連自由的智識都沒有,自由的名詞都沒有。
但是外國人,一面既批評中國人沒有自由的知識,一面又批評中國人是一片散沙。外國人的這兩種批評,在一方面說
三民主義 民權主義 第二講 六七

中國人是一片散沙,沒有團體;又在一方面說中國人不明白自由。這兩種批評,恰恰是相反的。為甚麼是相反的呢?比方外國人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究竟說一片散沙的意思是甚麼呢?就是個個有自由,和人人有自由,人人把自己的自由擴充到很大,所以成了一片散沙。甚麼是一片散沙呢?如果我們拿一手沙起來,無論多少,各顆沙都是很活動的,沒有束縛的,這便是一片散沙。如果在散沙內參加士敏土,便結成石頭,變為一個堅固的團體;變成了石頭,團體很堅固,散沙便沒有自由。所以拿散沙和石頭比較,馬上就明白石頭本是由散沙結合而成的,但是散沙在石頭的堅固團體之內,就不能活動,就失卻自由。自由的解釋,簡單言之,在一個團體中能夠活動,來往自如,便是自由。因為中國沒有這個名詞,所以大家都莫明其妙。但是我們有一種固有名詞,是和自由相彷彿的,就是「放蕩不羈」一句話。既然是放蕩不羈,就是和散沙一樣,各個有很大的自由。所以外國人批評中國人,一面說沒有結合能力,既然如此,當然是散沙,是很自由的;又一面說中國人不懂自由。殊不知大家都有自由,便是一片散沙;要大家結合成一個堅固團體,便不能像一片散沙。所以外國人這樣批評我們的地方,就是陷於自相矛盾了。
  最近二三百年以來,外國用了很大的力量爭自由,究竟自由是好不好呢?到底是一個甚麼東西呢?依我看來,近來兩三百年,外國人說為自由去戰爭,我們中國(註二)普通人也總莫明其妙。他們當爭自由的時候,鼓吹自由主義,說得很神聖,甚至把「不自由,毋寗死」的一句話,成了爭自由的口號。中國學者翻譯外國人的學說,也把這句話搬進到中國來,並且擁護自由,決心去奮鬥,當初的勇氣,差不多和外國人從前是一樣。但是中國一般民眾,還是不能領會甚麼是叫做自由。大家要知道自由和民權是同時發達的,所以今天來講民權,便不能不講自由。我們要知道歐美為爭自由,流了多少血,犧牲了許多性命。我前一回講過了的,現在世界是民權時代。歐美發生民權,已經有了一百多年,推到民權的來歷,由於爭自由之後才有的。最初歐美人民犧牲性命,本來是為爭自由,爭自由的結果,才得到民權。當時歐美學者提倡自由去戰爭,好比我們革命提倡民族、民權、民生三主義的道理是一樣的。由此可見歐美人民最初的戰爭是為自由,自由爭得之後,學者才稱這種結果為民權。所謂「德謨克拉西」,此乃希臘之古名詞,而歐美民眾至今對這個名詞亦不大關心,不過視為政治學中之一句術語便了;比之自由二個字,視為性命所關,則相差遠了。民權這種事實,在希臘
國父全集 六八

羅馬時代已發其端,因那個時候的政體是貴族共和,都已經有了這個名詞。後來希臘羅馬亡了,這個名詞便忘記了。最近二百年內為自由戰爭,又把民權這個名詞再恢復起來。近幾十年來,講民權的人更多了,流行到中國,也有很多人講民權。但是歐洲一二百多年以來的戰爭,不是說爭民權,是說爭自由;提起自由兩個字,全歐洲人便容易明白。當時歐洲人民聽了自由這個名詞,容易明白的情形,好像中國人聽了發財這個名詞一樣,大家的心理都以為是很貴重的。現在對中國人說要他去爭自由,他們便不明白,不情願來附和;但是對他要說請他去發財,便有很多人要跟上來。歐洲當時戰爭所用的標題是爭自由,因為他們極明白這個名詞,所以人民便為自由去奮鬬,為自由去犧牲,大家便很崇拜自由。
何以歐洲人民聽道自由便那樣歡迎呢?現在中國人民何以聽道自由便不理會,聽道發財便很歡迎呢?其中有許多道理,要詳細去研究才可以明白。中國人聽到說發財就很歡迎的原故,因為中國現在到了民窮財盡的時代,人民所受的痛苦是貧窮;因為發財是救窮獨一無二的方法,所以大家聽到了這個名詞便很歡迎。發財有甚麼好處呢?就是發財便可救窮,救了窮便不受苦,所謂救苦救難。人民正是受貧窮的痛苦時候,忽有人對他們說發財,把他們的痛苦可以解除,他們自然要跟從,自然拚命去奮鬬。歐洲一二百年前為自由戰爭,當時人民聽道自由,便像現在中國人聽道發財一樣。他們為甚麼要那樣歡迎自由呢?因為當時歐洲的君主專制發達到了極點。歐洲的文明,和中國周末列國相同,中國周末的時候,是和歐洲羅馬同時,羅馬統一歐洲,正在中國周、秦、漢的時代。羅馬初時建立共和,後來變成帝制。羅馬亡了之後,歐洲列國並峙,和中國周朝亡了之後,變成東周列國一樣。所以很多學者把周朝亡後的七雄爭長,和羅馬亡後變成列國的情形,相提並論(註三)。羅馬變成列國,成了封建制度,那個時候,大者王,小者候,最小者還有伯、子、男,都是很專制的。那種封建政體,比較中國周朝的列國封建制度,還要專制得多。歐洲人民在那種專制政體之下所受的痛苦,我們今日還多想不到。比之中國歷朝人民所受專制的痛苦,還要更利害。這個原故,由於中國自秦朝專制直接對於人民「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遂至促亡。以後歷朝政治,大都對於人民取寬大態度,人民納了粮之外,幾乎與官吏沒有關係。歐洲的專制,卻一一直接專制到人民,時間復長,方法日密,那專制的進步,實在比中國利害得多。所以歐洲人在二百年以前,受那種極殘酷專制的痛苦,好像現在中國人受貧窮的痛苦是一樣。人民受久了那樣殘酷的專制,深感不自
三民主義 民權主義 第二講 六九

由的痛苦,所以他們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奮鬬去爭自由,解除那種痛苦,一聽道有人說自由,便很歡迎。
  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破壞之後,專制淫威,不能達到普通人民。由秦以後,歷代皇帝專制的目的,第一是要保守他們自己的皇位,永遠家天下,使他們子子孫孫可以萬世安享。所以對於人民的行動,於皇位有危險的,便用很大的力量去懲治;故中國一個人造反,便連到誅九族。用這樣嚴重的刑罰,去禁止人民造反,其中用意,就是專制皇帝要永遠保守皇位。反過來說,如果人民不侵犯皇位,無論他們是做甚麼事,皇帝便不理會。所以中國自秦以後,歷代的皇帝都祇顧皇位,並不理民事,說道人民的幸福,更是理不到。現在民國有了十三年,因為政體混亂,還沒有功夫去建設,人民和國家的關係,還沒有理會。我們回想民國以前,清朝皇帝的專制是怎麼樣呢?十三年以前,人民和清朝皇帝有甚麼關係呢?在清朝時代,每一省之中,上有督撫,中有府道,下有州縣佐雜,所以人民和皇帝的關係很小。人民對於皇帝祇有一個關係,就是納糧,除了納糧之外,便和政府沒有別的關係。因為這個原故,中國人民的政治思想便很薄弱,人民不管誰來做皇帝,祇要納糧,便算盡了人民的責任。政府祇要人民納糧,便不去理會他們別的事,其餘都是聽人民自生自滅。由此可見中國人民直接並沒有受過很大的專制痛苦。只有受間接的痛苦。因為國家衰弱,受外國政治經濟的壓迫,沒有力量抵抗,弄到民窮財盡,人民便受貧窮的痛苦。這種痛苦就是間接的痛苦,不是直接的痛苦。所以當時人民對於皇帝的怨恨還是少的。但是歐洲的專制,就和中國的不同,歐洲由羅馬亡後到兩三百年以前,君主的專制是很進步的,所以人民所受的痛苦也是很利害的,人民是很難忍受的。當時人民受那種痛苦,不自由的地方極多,最大的是思想不自由,言論不自由,行動不自由。這三種不自由,現在歐洲是已經過去了的陳迹,詳細情形是怎麼樣,我們不能看見,但是行動不自由,還可以知道。譬如現在我們華僑在南洋荷蘭或法國的領土,所受來往行動不自由的痛苦,便可以知道。
像爪哇本來是中國的屬國,到中國來進過了貢的,後來才歸荷蘭。歸荷蘭政府管理之後,無論是中國的商人,或者是學生,或者是工人,到爪哇的地方,輪船一抵岸,便有荷蘭的巡警來查問。便把中國人引到一間小房子,關在那個裏頭,脫開衣服,由醫生從頭到腳都驗過,還要打指模、量身體,方才放出,准他們登岸。登岸之後,就是住在甚麼地方,也要報明。如果想由所住的地方到別的地方去,便要領路照。到了夜晚九時以後,就是有路照,也不准通行。要另外領一
國父全集 七○

張夜照,並且要攜手燈。這就是華僑在爪哇所受荷蘭政府的待遇,便是行動不自由。像這種行動不自由的待遇,一定是從前歐洲皇帝對人民用過了的,留存到今日,荷蘭人就用來對待中國華僑。由於我們華僑現在受這種待遇,便可想見從前歐洲的專制是怎麼樣情形。此外還有人民的營業、工作和信仰種種都不自由。譬如就信仰不自由說,人民在一個甚麼地方住,便強迫要信仰一種甚麼宗教,不管人民是情願不情願,由此人民都很難忍受。歐洲人民當時受那種種不自由的痛苦,真是水深火熱,所以一聽到說有人提倡爭自由,大家便極歡迎,便去附和,這就是歐洲革命思潮的起源。歐洲革命是要爭自由,人民為爭自由流了無數的碧血,犧牲了無數的身家性命,所以一爭得之後,大家便奉為神聖,就是到今日也還是很崇拜。這種自由學說,近來傳進中國,一般學者也很熱心去提倡,所以許多人也知道在中國要爭自由。今天我們來講民權,民權的學說,是由歐美傳進來的,大家必須明白民權是一件甚麼事,並且還要明白民權同類的自由又是一件甚麼事。從前歐洲人民受不自由的痛苦,忍無可忍,於是萬眾一心去爭自由,達到了自由目的之後,民權便隨之發生。所以我們講民權,便不能不先講明白爭自由的歷史。近年歐美之革命風潮傳播到中國,中國新學生及許多志士,都發起來提倡自由。他們以為歐洲革命,像從前法國都是爭自由,我們現在革命,也應該學歐洲人來爭自由。這種言論,可說是人云亦云,對於民權和自由沒有用過心力去研究,沒有澈底了解。我們革命黨向來主張三民主義去革命,而不主張以革命去爭自由,是很有深意的。從前法國革命的口號是自由,美國革命的口號是獨立,我們革命的口號就是三民主義,是用了很多時間,做了很多工夫,才定出來的,不是人云亦云。為甚麼說一般新青年提倡自由是不對呢?為甚麼當時歐洲講自由是對呢?這個道理已經講過了,因為提出一個目標,要大家去奮鬥,一定要和人民有切膚之痛,人民才熱心來附和。歐洲人民因為從前受專制的痛苦太深,所以一經提倡自由,便萬眾一心去贊成。假若現在中國來提倡自由,人民向來沒有受過這種痛苦,當然不理會。如果在中國來提倡發財,人民一定是很歡迎的。我們的三民主義,便是很像發財主義,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展轉解釋才可成功。我們為甚麼不直接講發財呢?因為發財不能包括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才可以包括發財。俄國革命之初,實行共產,是和發財相近的,那就是直接了當的主張。我們革命黨所主張的,不止一件事,所以不能用發財兩個字簡單來包括,若是用自由的名詞,更難包括了。近來歐洲學者觀察中國,每每說中國的
三民主義 民權主義 第二講 七一

文明程度太低,政治思想太薄弱,連自由都不懂;我們歐洲人在一二百年前,為自由戰爭,為自由犧牲,不知道做了多少驚天動地的事,現在中國人還不懂自由是甚麼,由此便可見我們歐洲人的政治思想,比較中國人高得多。由於中國人不講自由,便說是政治思想薄弱,這種言論,依我看起來是講不通的。因為歐洲人既尊重自由,為甚麼又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呢?歐洲人從前要爭自由的時候,他們自由的觀念自然是很濃厚,得到了自由之後,目的已達,恐怕他們的自由觀念也漸漸淡薄。如果現在再去提倡自由,我想一定不像從前那樣的歡迎。而且歐洲爭自由的革命,是兩三百年前的舊方法,一定是做不通的。就一片散沙而論,有甚麼精采呢?精采就是在有充分的自由,如果不自由,便不能夠成一片散沙。從前歐洲在民權初萌芽的時代,便主張爭自由;到了目的已達,各人都擴充自己的自由,於是由於自由太過,便發生許多流弊。所以英國有一個學者叫做彌勒氏的,便說一個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範圍,才是真自由;如果侵犯他人的範圍,便不是自由。歐美人講自由,從前沒有範圍,到英國彌勒氏才立了自由的範圍;有了範圍,便減少很多自由了。由此可知彼中學者已漸知自由不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之物(註四),所以也要定一個範圍來限制他了。若外國人批評中國人,一方面說中國人不懂自由,一方面又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這兩種批評,實在是互相矛盾。中國人既是一片散沙,本是很有充分自由的。如果成一片散沙,是不好的事,我們趁早就要參加水和士敏土,要那些散沙和士敏土,彼此結合,來成石頭,變成很堅固的團體,到了那個時候,散沙便不能夠活動,便沒有自由。所以中國人現在所受的病,不是欠缺自由。如果一片散沙是中國人的本質,中國人的自由,老早是很充分了,不過中國人原來沒有自由這個名詞,所以沒有這個思想。但是中國人沒有這個思想,和政治有甚麼關係呢?到底中國人有沒有自由呢?我們拿一片散沙的事實來研究,便知道中國人有很多的自由,因為自由太多,故大家便不注意去理會,連這個名詞也不管了。這是甚麼道理呢?好比我們日常的生活,最重要是衣食,吃飯每天最少要兩餐,穿衣每年最少要兩套;但是還有一件事比較衣食更為重要。普通人都以為不吃飯便要死。以吃飯是最重大的事,但是那一件重要的事,比較吃飯還要重大過一萬倍。不過大家不覺得,所以不以為重大。這件事是甚麼呢?就是吃空氣。吃空氣就是呼吸。為甚麼吃空氣比較吃飯重要過一萬倍呢?因為吃飯在一天之內,有了兩次,或者一次,就可以養生;但是我們吃空氣,要可以養生,每一分鐘最少要有十六次
國父全集 七二

,才可舒服,如果不然,便不能忍受。大家不信,可以實地試驗,把鼻孔塞住一分鐘,便停止了十六次的呼吸,像我現在試驗不到一分鐘,便很難忍受;一天有二十四點鐘,每點鐘有六十分,每分鐘要吃空氣十六次,每點鐘便要吃九百六十次,每天便要吃二萬三千零四十次。所以說吃空氣比較吃飯是重要得一萬倍,實在是不錯的。像這樣要緊,我們還不感覺的原因,就是由于天中空氣到處皆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天吃到晚,都不用工夫,不比吃飯要用人工去換得來,所以我們覺得找吃飯是很難的,找空氣吃是很容易的;因為太過容易,大家便不注意,個人閉住鼻孔,停止吃空氣,來試驗吃空氣的重要,不過是小試驗。如果要行大試驗,可以把這個講堂四圍的窗戶,都關閉起來,我們所吃的空氣便漸漸減少,不過幾分鐘久,現在這幾百人便都不能忍受。又把一個人在小房內關閉一天,初放出來的時候,便覺得很舒服,也是一樣的道理。中國人因為自由過於充分,便不去理會,好比房中的空氣太多,我們便不覺得空氣有甚麼重要。到了關閉門戶,沒有空氣進來,我們才覺得空氣是個很重要的。歐洲人在兩三百年以前受專制的痛苦,完全沒有自由,所以他們人人才知道自由可貴,要拚命去爭。沒有爭到自由之先,好像是閉在小房裏一樣;既爭到了自由之後,好比是從小房內忽然放出來,遇着了空氣一樣。所以大家便覺得自由是很貴重的東西,所以他們常常說「不自由,毋寗死」那一句話。但是中國的情形就不同了,中國人不知自由,只知發財。對中國人說自由,好像對廣西深山的猺人說發財一樣。猺人常有由深山中,拿了熊膽、鹿茸,到外邊的圩場去換東西。初時圩場中的人,把錢和他交換,他常常不要,只要食鹽或布匹,乃樂於交換。在我們的觀念內,最好是發財;在猺人的觀念,只要合用東西,便心滿意足。他們不懂發財,故不喜歡得錢。中國一般的新學者,對中國民眾提倡自由,就好像和猺人講發財一樣。中國人用不着自由,但是學生還要宣傳自由,真可謂不識時務了。歐美人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因為難得自由,所以拚命去爭;既爭到了之後,像法國、美國是我們所稱為實行民權先進的國家。在這兩個國家之內,人人是不是都有自由呢?但是有許多等人,像學生、軍人、官吏和不及二十歲未成年的人,都是沒有自由的。所以歐洲兩三百年前的戰爭,不過是三十歲以上的人和不做軍人、官吏、學生的人來爭自由;爭得了之後,也只有除了他們這幾等人以外的才有自由,在這幾等人以內的,至今都不得自由。中國學生得到了自由思想,沒有別的地方用,便拿到學校內去用,於是生出學潮,美其名說是爭自由。歐美
三民主義 民權主義 第二講 七三

人講自由,是有很嚴格界限的,不能說人人都有自由。中國新學生講自由,把甚麼界限都打破了。拿這種學說到外面社會,因為沒有人歡迎,所以只好搬回學校內去用,故常常生出鬧學風潮。此自由之用之不得其所也。外國人不識中國歷史,不知道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都有很充分的自由,這自是難怪。至於中國的學生,而竟忘卻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個先民的自由歌,卻是大可怪的事。由這個自由歌看起來,便知中國自古以來,雖無自由之名,而確有自由之實,且極其充分,不必再去多求了。
  我們要講民權,因為民權是由自由發生的,所以不能不講明白歐洲人民當時爭自由的情形。如果不明白,便不知到自由可貴。歐洲人當時爭自由,不過是一種狂熱,後來狂熱漸漸冷了,便知道自由有好的和不好的兩方面,不是神聖的東西。所以外國人說中國人是一片散沙,我們是承認的;但是說中國人不懂自由,政治思想薄弱,我們便不能承認。中國人為甚麼是一片散沙呢?由於甚麼東西弄成一片散沙呢?就是因為是各人的自由太多。由于中國人自由太多,所以中國要革命。中國革命的目的與外國不同,所以方法也不同。到底中國為甚麼要革命呢?直接了當說,是和歐洲革命的目的相反。歐洲從前因為太沒有自由,所以革命要去爭自由。我們是因為自由太多,沒有團體,沒有抵抗力,成一片散沙。因為是一片散沙,所以受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受列強經濟商戰的壓迫,我們現在便不能抵抗。要將來能夠抵抗外國的壓迫,就要打破各人的自由,結成很堅固的團體,像把士敏土參加到散沙裏頭,結成一塊堅固石頭一樣。中國人現在因為自由太多,發生自由的毛病,不但是學校內的學生是這樣,就是我們革命黨裏頭,也有這種毛病;所以從前推倒滿清之後,至今無法建設民國,就是錯用了自由之過也。我們革命黨從前被袁世凱打敗,亦是為這個理由。當民國二年,袁世凱大借外債,不經國會通過,又殺宋教仁,做種種事來破壞民國。我當時催促各省馬上去討袁,但因為我們同黨之內,大家都是講自由,沒有團體。譬如在西南無論那一省之內,自師長、旅長以至兵士,沒有不說各有各的自由,沒有彼此能夠團結的。大而推到各省,又有各省的自由,彼此不能聯合。南方各省,當時乘革命餘威,表面雖然是轟轟烈烈,內容實在是四分五裂,號令不能統一。說到袁世凱,他有舊日北洋六鎮的統系,在那六鎮之內,所有的師長、旅長和一切兵士,都是很服從的,號令是一致的。簡單的說,袁世凱有很堅固的團體,我們革命黨是一片散沙,所以袁世凱打
國父全集 七四

敗革命黨。由此可見一種道理,在外國是適當的,在中國未必是適當。外國革命的方法是爭自由,中國革命便不能說是爭自由;如果說爭自由,便更成一片散沙,不能成大團體,我們的革命目的,便永遠不能成功。
  外國革命是由爭自由而起,奮鬥了兩三百年,生出了大風潮,才得到自由,才發生民權。從前法國革命的口號是用自由、平等、博愛。我們革命的口號是用民族、民權、民生。究竟我們三民主義的口號,和自由、平等、博愛三個口號有甚麼關係呢?照我講起來,我們的民族,可以說和他們的自由一樣,因為實行民族主義,就是為國家爭自由。但歐洲當時是為個人爭自由,到了今天,自由的用法便不同。在今天自由這個名詞究竟要怎麼樣應用呢?如果用到個人,就成一片散沙,萬不可再用到個人上去,要用到國家上去。個人不可太過自由,國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國家能夠行動自由,中國便是強盛的國家。要這樣做去便要大家犧牲自由。當學生的能夠犧牲自由,就可以天天用功,在學問上做工夫;學問成了,智識發達,能力豐富,便可以替國家做事。當軍人能夠犧牲自由,就能服從命令,忠心報國,使國家有自由。如果學生、軍人要講自由,便像中國自由的對待名詞,成為放任放蕩,在學校內便沒有校規,在軍隊內便沒有軍紀。
在學校內不講校規,在軍隊內不講軍紀,那還能夠成為學校、號稱軍隊嗎?我們為甚麼要國家自由呢?因為中國受列強的壓迫,失去了國家的地位,不祇是半殖民地,實在已成了次殖民地,比不上緬甸、安南、高麗。緬甸、安南、高麗不過是一國的殖民地,只做一個主人的奴隸,中國是各國的殖民地,要做各國的奴隸。中國現在是做十多個主人的奴隸,所以現在的國家是很不自由的。要把我們國家的自由恢復起來,就要集合自由,成一個很堅固的團體;要用革命的方法把國家成一個大堅固團體,非有革命主義不成功。我們的革命主義,便是集合起來的士敏土,能夠把四萬萬人都用革命主義集合起來,成一個大團體。這一個大團體能夠自由,中國國家當然是自由,中國民族才真能自由。用我們三民主義的口號和法國革命的口號來比較,法國的自由和我們的民族主義相同,因為民族主義是提倡國家自由的。平等和我們的民權主義相同,因為民權主義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權,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說民權是和平等相對待的。此外還有博愛的口號,這個名詞的原文,是兄弟的意思,和中國同胞兩個字是一樣解法,普通譯成博愛。當中的道理,和我們的民生主義是相通的。因為我們的民生主義,是圖四萬萬人幸福的,為四萬萬人謀幸福,就是博
三民主義 民權主義 第二講 七五

愛。這個道理,等到講民生主義的時候,再去詳細解釋。
(註一) 原文僅標「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今增「民國……講」。
(註二) 原文為「我中國」,今據「週刊」第二十二期(民國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同講及「會本」增「們」字。
(註三) 原文為「相並提論」,今據「週刊」及「會本」改。
(註四) 原文為「不可侵之物」,今據「週刊」及「會本」增「犯」字。

第三講(註一)
  民權兩個字,是我們革命黨的第二個口號,同法國革命口號的平等是相對的。因為平等是法國革命的第二個口號,所以今天專拿平等做題目來研究。平等這名詞,通常和自由那個名詞,都是相提並論的。歐洲各國從前革命,人民為爭平等和爭自由,都是一樣的出力,一樣的犧牲,所以他們把平等和自由都是看得一樣的重大。更有許多人以為要能夠自由,必要得到平等,如果得不到平等,便無從實現自由。用平等和自由比較,把平等更是看得重大的。甚麼是叫做平等呢?平等是從那裏來的呢?歐美的革命學說,都講平等是天賦到人類的;譬如美國在革命時候的獨立宣言,法國在革命時候的人權宣言,都是大書特書,說平等、自由是天賦到人類的特權,是他人不能侵奪的(註二)。天生人究竟是否賦有平等的特權呢?請先把這個問題拿來研究清楚。
  從前在第一講中,推溯民權的來源,自人類初生幾百萬年以前,推到近來民權萌芽時代,從沒有見過天賦有平等的道理。譬如用天生的萬物來講,除了水面以外,沒有一物是平的;就是拿平地來比較,也沒有一處是真平的。好像坐粤漢鐵路,自黃沙到銀盞坳一段,本來是屬於平原,但是從火車窗外,過細攷察沿路的高低情況,沒有那一里路,不是用人工修築,才可以得平路的。所謂天生的平原,其不平的情形已經是這樣。再就眼前而論,拿棹上這一瓶的花來看,此刻我手內所拿的這枝花是槐花,大概看起來,以為每片葉子都是相同,每朶花也是相同,但是過細考察起來,或用顯微鏡試驗起來,沒有那兩片葉子完全是相同的,也沒有那兩朵花完全是相同的。就是一株槐樹的幾千萬片葉中,也沒有完
國父全集 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