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革命方略:同盟會革命方略 招降滿洲將士布告 detail

:::

革命方略:同盟會革命方略 招降滿洲將士布告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55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革命方略:同盟會革命方略 招降滿洲將士布告

生平歷程
革命起義再接再厲
文件類型

革命方略

民國日期

-004

西元日期

1908

全文內容

招降滿洲將士布告
天運


日中華國民軍
軍都督
奉軍政府命,布告於我國民之為滿洲政府逼迫以為其軍之將校及兵士者。我輩皆中國人也,今則一為中華國民軍之將士,一為滿洲政府之將士,論情誼則為兄弟,論地位則為仇讎,論心事則同是受滿洲政府之壓制,特一則奮激而起,一則隱忍未發,是我輩雖立於反對之地位,然情誼具在,心事又未嘗不相合也。然則今日以後,或斷兄弟之情誼,而變為仇讎,或離仇讎之地位,而復為兄弟,亦惟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自擇之而已。自國民軍起,移檄天下,民族主義,國民主義,炳如日月,凡為國民,無不激昂慷慨,敵愾同仇。誠以國民軍者以國民組織而成,發表國民之心理,肩荷國民之責任,以主義集合,非以私人號召,故民之歸之如水之就下也。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非其本欲,特為滿洲所迫不得已而為之。此時滿洲政府,方又出其以漢人殺漢人之手段,驅之與國民軍為敵,願我國民思之,本中國人而當滿洲兵,以殺中國人為職,撫心自問,寧能不動乎?我國民勿謂為滿洲盡力乃所以報國也。中國亡於滿洲,已二百六十餘年,我國民而有愛國心者,必當撲滅滿洲,以恢復祖國;倘反為滿洲盡力,是甘事仇讎,而與祖國為敵也。其身分為奴隸,其用心為梟獍,豈有人心者所忍為乎?我國民又勿謂既食滿洲之祿當忠於所事也。須知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及為滿洲所奪,收中國人之財賦,以買中國人之死力。中國人效力滿洲,而食其祿者,譬如家財既為強盜所奪,復為強盜服役,以求得傭值,境遇既慘,行為尤賤矣。是故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須以大義自持,知託身滿洲政府之下,乃由一時之束縛,常懷脫離獨立之志。際此國民軍大起之日,正當倒戈以向滿洲政府,而與我國民軍合為一體,方不失國民之本分也。彼滿洲以五百萬民族,陵制四萬萬漢人,而能安臥至二百六十年者,豈彼之能力足以致之,徒以中國人不知大義,為之效力,自戕同種,故滿洲人得以肆志耳。試觀滿洲入關以來,每遇漢人起義,輒用漢人勦平,殺人盈野,流血成河,皆漢人自相屠戮,而於滿人無所損。舉其大者,如嘉慶年間漢人王三槐等舉義,四川、湖南、湖北、陝西諸省,相繼響應,滿洲政府勢垂危矣,八旗之兵望風奔潰,禁旅駐防皆不可用,乃重用綠營,招募鄉勇,於是漢人楊遇春、楊芳等為之效力,屠戮同胞,死者億萬,川、湖、陝諸省遂復歸於滿洲主權之下。又如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自廣西,東南諸省指顧而定;西北則張樂行等風馳雲捲,天下已非滿洲所有,其督師大臣賽尚阿、和春一敗塗地,事無可為。及漢人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練湘軍、淮軍以與太平天國相殺,前後十二年,漢人相屠殆盡,滿人復安坐以有中國。凡此皆百年來事,我父老子弟耳熟能詳者也。漢人不起義則已,苟其起義,必非滿人所能敵,亦至明矣。所最可恨者,同是漢人,同處滿洲政府之下,同為亡國之民,乃不念國恥,為人爪牙,自殘骨肉,彼楊、曾、胡、左、李諸人是何心肝,必欲使其祖國既將存而復亡,使其同胞既將自由而復為奴隸乎?自經諸役以後,滿人習知以漢人殺漢人為最上策,故近來怵於革命之禍,日謀收天下之兵權,以滿人任統御,以漢人供驅役;一旦有事。則披堅執銳、冒矢石、當前敵、斷脰流血者,皆漢人,而策殊勳、受上賞者,則滿洲人也。我國人之為滿洲將士者,苟一念及身為中國之人,當知助異族殺同胞,為天地所不容,可無待躊躇而斷然決心者。且我國民,苟助滿洲,豈止為國家之罪人而已,即為一身計,亦無所利,蓋滿洲之待漢人,不過視同奴隸,即為之盡死,亦毫不愛惜。嘉慶年間,川、湖、陝之役,綠營鄉勇,立功最多,事後八旗受上賞,綠營諸將僅沾餘唾。至於鄉勇解散之後,窮困無聊,半世當兵,戰功盡為八旗所冒,口糧復為上官尅扣。出營之後,工商諸業,久已荒疎,無以謀衣食,窮而為盜,則被殺戮,於是蒲大芳等怨望作亂,楊芳、楊遇春念其戰功,誘以甘言,使之降伏;而滿洲政府震怒,黜楊芳使率蒲大芳等遠戍伊犂,其後密使人盡殺浦大芳等數百人,無一得脫者。咸豐、同治間,湘軍遍於十八行省,所至戮力破敵,敵軍既盡,湘軍解散,尅扣口糧,饑寒不免。其至豐者,不過給三月口糧,不敷歸家盤費,因此流離他省,父母妻子,終身不復相見。而他省之人,以其當兵殺人,畏之如蛇蝎,視之為仇讎,見其落拓,則又斥為流氓,窮無所歸則相聚結會,以相依賴。而滿洲政府惡其結黨,捕拿殺戮不可數計,是故川、湖、陝之氛告盡,而鄉勇失所。太平天國既覆,而湘軍無歸,乃知滿洲政府之用漢人也,猶農夫之用牛也,既盡其力,則殺而烹之,無一毫人心相待。此其故何也?蓋以同胞殺同胞,實為天下至賤之事,不惟為萬國所鄙笑,同胞所切齒,即滿洲人亦未嘗不輕賤之,以為漢人相殺,乃其種性,宜其甘為奴隸,萬刼不復。既存輕賤之心,故對待之手段,刻薄如此。即使身居重鎮、屢立戰功,而偶迕廷旨,緹騎立至,其他將校受文官呵叱驅使,基於僕隸。至於兵士,所發口糧,不敷餬口,而一有戰事,即責其死敵,是視之如蟲蟻耳。世人見滿洲刻薄寡恩,不重軍人,皆知歎息痛恨;豈知歐、美、日本各國所以尊重軍人者,以其為國戮力,倚若長城,故軍人之名譽、軍人之身分,皆為社會所矜式。至於滿洲用中國人當兵,非以為國家之干城,不過專防家賊。故其軍人以擁護仇讎為天職,以屠戮同種為立功,禽獸之行,宜為世界所不齒。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若猶有人心,當不待勸告,而決然倒戈反正,惟恐不速也,何用遲徊審顧為?意者或誤會國民軍之旨,以為國民軍既與滿洲政府為敵,則凡為滿洲之將士者,皆所不容,雖欲反正,而無路可投乎?然同是漢人,地位雖殊,情誼固在;且國民軍當未起義以前,屈於滿洲政府之下,與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固無所差別也。宗國之亡久矣,舉我同胞悉隸於異族之下,不能互相庇翼,而使寄食於仇讎,又不能速拯之出於水火,斯已大負國民矣,何忍復校量前眚,自相攜貳乎?為此布告天下,凡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若能顧念大義,翻然來歸,軍政府必推誠相與,視為一體。其以城鎮鄉村或軍旅反正者,及剪除敵軍心腹將校來歸者,曁以糧食器械來歸者,皆為國立功之人,當受上賞。其軍至即降者,亦予優待。此皆賞典、恤典、略地規則等所一一規定者。其各激發忠義,以滌舊污,以建新猷。若猶有包藏禍心,怙惡不悛,甘為國民軍之蟊賊者,則是自絕於中國,罪不赦。方今民族主義、國民主義,磅礴人心,舉國之人,皆知明理仗義,固非若昔日人心否塞之世。軍政府提挈義師,肅將天討,期與四百兆人平等,以盡國民之責,亦與昔之英雄割據有別,固將使禹域之內,無復漢奸之迹,其滿洲將士敢有奮其螳臂以相抵抗者,必盡剪除,毋俾漏網。特慮其中容有心懷反正,而遲疑未決者,亦有身擁兵權,心懷助順,而觀望取巧、思徐覘國民軍之強弱,以為進退者,凡此皆不勝其禍福之見,故就義不勇。今開誠布公,明示是非順逆之辨,其各自擇,毋得徘徊。如律令檄。附條件(一)以城鎮鄉村或軍隊反正來歸者,除按賞典論功行賞外,並照現任廉俸加倍賞給,至於終身。如其才可用,另有任使 者,其所得官俸不在此限。(二)軍到即降者,保護其身家。願留營者,量才器使。願還鄉者,厚給(註九)資斧,護送歸鄉。(三)力盡始降者,僅予免死,以俘虜處分之。(四)不降者殺無赦。

注釋

(註九) 原文為「厚給給」,今依「胡本」刪一「給」字。

相關人名
王三槐左宗棠李鴻章和春胡林翼張樂行曾國藩楊芳楊遇春蒲大芳賽尚阿
相關地名
中國太平日本伊犂長城陝西湖北湖南滿洲廣西
相關專有名詞
八旗太平天國民族主義同盟會軍政府革命方略國民軍淮軍湘軍滿洲政府綠營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一冊

頁次

0249-0252

檢索詞出現頁次

招降滿洲將士布告

  天運  年  月  日中華國民軍  軍都督  奉
軍政府命,布告於我國民之為滿洲政府逼迫以為其軍之將校及兵士者。我輩皆中國人也,今則一為中華國民軍之將士,一為滿洲政府之將士,論情誼則為兄弟,論地位則為仇讎,論心事則同是受滿洲政府之壓制,特一則奮激而起,一則隱忍未發,是我輩雖立於反對之地位,然情誼具在,心事又未嘗不相合也。然則今日以後,或斷兄弟之情誼,而變為仇讎,或離仇讎之地位,而復為兄弟,亦惟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自擇之而已。自國民軍起,移檄天下,民族主義,國民主義,炳如日月,凡為國民,無不激昂慷慨,敵愾同仇。誠以國民軍者以國民組織而成,發表國民之心理,肩荷國民之責任,以主義集合,非以私人號召,故民之歸之如水之就下也。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非其本欲,特為滿洲所迫不得已而為之。此時滿洲政府,方又出其以漢人殺漢人之手段,驅之與國民軍為敵,願我國民思之,本中國人而當滿洲兵,以殺中國人為職,撫心自問,寧能不動乎?我國民勿謂為滿洲盡力乃所以報國也。中國亡於滿洲,已二百六十餘年,我國民而有愛國心者,必當撲滅滿洲,以恢復祖國;倘反為滿洲盡力,是甘事仇讎,而與祖國為敵也。其身分為奴隸,其用心為梟獍,豈有人心者所忍為乎?我國民又勿謂既食滿洲之祿當忠於所事也。須知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及為滿洲所奪,收中國人之財賦,以買中國人之死力。中國人效力滿洲,而食其祿者,譬如家財既為強盜所奪,復為強盜服役,以求得傭值,境遇既慘,行為尤賤矣。是故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須以大義自持,知託身滿洲政府之下,乃由一時之束縛,常懷脫離獨立之志。際此國民軍大起之日,正當倒戈以向滿洲政府,而與我國民軍合為一體,方不失國民之本分也。
彼滿洲以五百萬民族,陵制四萬萬漢人,而能安臥至二百六十年者,豈彼之能力足以致之,徒以中國人不知大義,為之效力,自戕同種,故滿洲人得以肆志耳。試觀滿洲入關以來,每遇漢人起義,輒用漢人勦平,殺人盈野,流血成河,皆漢人自相屠戮,而於滿人無所損。舉其大者,如嘉慶年間漢人王三槐等舉義,四川、湖南、湖北、陝西諸省,相繼響應,滿洲政府勢垂危矣,八旗之兵望風奔潰,禁旅駐防皆不可用,乃重用綠營,招募鄉勇,於是漢人楊遇春、楊芳等為之
革命方略 同盟會革命方略 二四九

效力,屠戮同胞,死者億萬,川、湖、陝諸省遂復歸於滿洲主權之下。又如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自廣西,東南諸省指顧而定;西北則張樂行等風馳雲捲,天下已非滿洲所有,其督師大臣賽尚阿、和春一敗塗地,事無可為。及漢人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練湘軍、淮軍以與太平天國相殺,前後十二年,漢人相屠殆盡,滿人復安坐以有中國。凡此皆百年來事,我父老子弟耳熟能詳者也。漢人不起義則已,苟其起義,必非滿人所能敵,亦至明矣。所最可恨者,同是漢人,同處滿洲政府之下,同為亡國之民,乃不念國恥,為人爪牙,自殘骨肉,彼楊、曾、胡、左、李諸人是何心肝,必欲使其祖國既將存而復亡,使其同胞既將自由而復為奴隸乎?自經諸役以後,滿人習知以漢人殺漢人為最上策,故近來怵於革命之禍,日謀收天下之兵權,以滿人任統御,以漢人供驅役;一旦有事。則披堅執銳、冒矢石、當前敵、斷脰流血者,皆漢人,而策殊勳、受上賞者,則滿洲人也。我國人之為滿洲將士者,苟一念及身為中國之人,當知助異族殺同胞,為天地所不容,可無待躊躇而斷然決心者。且我國民,苟助滿洲,豈止為國家之罪人而已,即為一身計,亦無所利,蓋滿洲之待漢人,不過視同奴隸,即為之盡死,亦毫不愛惜。嘉慶年間,川、湖、陝之役,綠營鄉勇,立功最多,事後八旗受上賞,綠營諸將僅沾餘唾。至於鄉勇解散之後,窮困無聊,半世當兵,戰功盡為八旗所冒,口糧復為上官尅扣。出營之後,工商諸業,久已荒疎,無以謀衣食,窮而為盜,則被殺戮,於是蒲大芳等怨望作亂,楊芳、楊遇春念其戰功,誘以甘言,使之降伏;而滿洲政府震怒,黜楊芳使率蒲大芳等遠戍伊犂,其後密使人盡殺浦大芳等數百人,無一得脫者。咸豐、同治間,湘軍遍於十八行省,所至戮力破敵,敵軍既盡,湘軍解散,尅扣口糧,饑寒不免。其至豐者,不過給三月口糧,不敷歸家盤費,因此流離他省,父母妻子,終身不復相見。而他省之人,以其當兵殺人,畏之如蛇蝎,視之為仇讎,見其落拓,則又斥為流氓,窮無所歸則相聚結會,以相依賴。而滿洲政府惡其結黨,捕拿殺戮不可數計,是故川、湖、陝之氛告盡,而鄉勇失所。太平天國既覆,而湘軍無歸,乃知滿洲政府之用漢人也,猶農夫之用牛也,既盡其力,則殺而烹之,無一毫人心相待。此其故何也?蓋以同胞殺同胞,實為天下至賤之事,不惟為萬國所鄙笑,同胞所切齒,即滿洲人亦未嘗不輕賤之,以為漢人相殺,乃其種性,宜其甘為奴隸,萬刼不復。既存輕賤之心,故對待之手段,刻薄如此。即使身居重鎮、屢立戰功,而偶迕廷旨,緹騎立至,其他將校受文官呵叱驅使,基於僕隸。至於兵
國父全集 二五○

士,所發口糧,不敷餬口,而一有戰事,即責其死敵,是視之如蟲蟻耳。世人見滿洲刻薄寡恩,不重軍人,皆知歎息痛恨;豈知歐、美、日本各國所以尊重軍人者,以其為國戮力,倚若長城,故軍人之名譽、軍人之身分,皆為社會所矜式。至於滿洲用中國人當兵,非以為國家之干城,不過專防家賊。故其軍人以擁護仇讎為天職,以屠戮同種為立功,禽獸之行,宜為世界所不齒。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若猶有人心,當不待勸告,而決然倒戈反正,惟恐不速也,何用遲徊審顧為?意者或誤會國民軍之旨,以為國民軍既與滿洲政府為敵,則凡為滿洲之將士者,皆所不容,雖欲反正,而無路可投乎?然同是漢人,地位雖殊,情誼固在;且國民軍當未起義以前,屈於滿洲政府之下,與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固無所差別也。宗國之亡久矣,舉我同胞悉隸於異族之下,不能互相庇翼,而使寄食於仇讎,又不能速拯之出於水火,斯已大負國民矣,何忍復校量前眚,自相攜貳乎?為此布告天下,凡我國民之為滿洲將士者,若能顧念大義,翻然來歸,軍政府必推誠相與,視為一體。其以城鎮鄉村或軍旅反正者,及剪除敵軍心腹將校來歸者,曁以糧食器械來歸者,皆為國立功之人,當受上賞。其軍至即降者,亦予優待。此皆賞典、恤典、略地規則等所一一規定者。其各激發忠義,以滌舊污,以建新猷。若猶有包藏禍心,怙惡不悛,甘為國民軍之蟊賊者,則是自絕於中國,罪不赦。方今民族主義、國民主義,磅礴人心,舉國之人,皆知明理仗義,固非若昔日人心否塞之世。軍政府提挈義師,肅將天討,期與四百兆人平等,以盡國民之責,亦與昔之英雄割據有別,固將使禹域之內,無復漢奸之迹,其滿洲將士敢有奮其螳臂以相抵抗者,必盡剪除,毋俾漏網。特慮其中容有心懷反正,而遲疑未決者,亦有身擁兵權,心懷助順,而觀望取巧、思徐覘國民軍之強弱,以為進退者,凡此皆不勝其禍福之見,故就義不勇。今開誠布公,明示是非順逆之辨,其各自擇,毋得徘徊。如律令檄。

附條件
(一)以城鎮鄉村或軍隊反正來歸者,除按賞典論功行賞外,並照現任廉俸加倍賞給,至於終身。如其才可用,另有任使 者,其所得官俸不在此限。

革命方略 同盟會革命方略 二五一

(二)軍到即降者,保護其身家。願留營者,量才器使。願還鄉者,厚給(註九)資斧,護送歸鄉。
(三)力盡始降者,僅予免死,以俘虜處分之。
(四)不降者殺無赦。

掃除滿洲租稅釐捐布告
  天運  年  月  日 中華國民軍  軍都督 奉
軍政府命,以掃除滿洲租稅釐捐之事,布告國民。自滿洲簒國,生民無依,憔悴於虐政之下,虜朝知滿漢不並立,猶水火不相容,故其倡言,謂「漢人強,則滿洲亡;漢人疲,則滿洲肥」,處心積慮,謀絕漢人之生計,以制漢人之死命;漢人皆貧,則滿人(註十)可以獨富,漢人皆死,則滿人可以獨生;於是橫征暴斂,窮民之力,逼之以嚴刑峻法,使我漢人非惟無以為生,且無以逃死。昔者康熙年間,曾定永不加賦之制,其名甚美,欲以愚弄漢人;然所謂永不加賦,不過專指正額,於正額之外,悉收州縣耗羨以為己有,而令州縣恣取平餘,其數五六倍於正額,且額外之徵,罔知紀極。又於徵糧之際,多立名目,每糧一石,加派之銀至二三兩。此外貪官污吏,私自加派,狼差狗弁,從中漁利者,不可勝數。故康熙年間廷臣已言:「私派過於官徵,雜項浮於正額,分外誅求,民不堪命。」當時初行此制,弊已如此,何況後日。
名為永不加賦,實則賦外加賦。其絕漢人生計者一也。滿洲入關之初,強占漢人土地,圈給滿人,室廬墳墓,在滿人所圈地內者,悉為滿人所有,漢人不惟失田喪業,無以餬口,且令祖宗暴骨,妻子流離。虜之凶德,從古所無。其絕漢人生計者二也。八旗人眾計口給糧,不事營生,不納租稅,錦衣玉食,皆取之漢人。我漢人無異為其牛馬,辛苦所得者,盡以輸納,猶以為未足,勞力既盡,生命隨之。其絕漢人生計者三也。既據北京,徵固本京餉,以為首邱之計。又歲括金銀億萬,密藏諸陵墓中,自順治至今,為數無算。以四海有限之財,填諸虜無底之壑,致令貨幣不能流通,財政日匱。其絕漢人生計者四也。自康熙朝,定制永不加賦,其子孫託言恪守祖制,而於正賦之外,暴斂無算。乾隆朝縱容各省督撫,恣為貪婪,殃民取財,剝膚吸髓,概置不問。伺其宦囊既富,則借專治罪,籍沒家產,盡入內府,謂之「宰肥鴨
國父全集 二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