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所著「民權初步」告成,開始著「中國存亡問題」 detail

:::

所著「民權初步」告成,開始著「中國存亡問題」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01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題名

所著「民權初步」告成,開始著「中國存亡問題」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六年

西元紀年

一九一七年

新曆(西曆)月日

二月二十一日

國父年歲

52

全文內容

先生居滬開始致力於著作,常謂中國積弱,由於人心渙散,欲矯此弊,必發達民權。然欲發達民權,則非從集會不為功;是集會者,實為發達民權之第一步。然中國人民關於集會之原則、條理、習慣、經驗,皆闕然無有,乃發憤著「民權初步」(原名「會議通則」),以教國民行使民權,俾集會時有所遵守,以為社會建設之方針。至是,先生之民權初步脫稿,題名「社會建設」。其序文發表於上海「民國日報」,首述中華以至大至優之民族,據至廣至富之土地,而不能致富強,皆緣人心渙散,民力不凝結之故。今民國既立,前途之安危若何,胥視民權之發達如何。次釋民國之意義為「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the people),民權即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若欲民權之發達,則從固結人心,糾合羣眾力始;而欲固結人心,糾合羣力,又非從集會不為功,是集會為民權發達之第一步。末謂苟人人熟習此書,則人心自結,民力自固,國必富強,十年之後,必能凌駕歐美之上。先生復開始著「中國存亡問題」。蓋是時參加歐戰之說,甚囂塵上,北洋軍閥欲藉宣戰以勾結東鄰,鞏固政權,喪失國家權利在所不惜,無異飲鴆止渴。先生以國際戰局勝敗尚未可知,而此項內外勾結,危機甚大,乃極力反對參戰,著述「中國存亡問題」,暢論世界大勢。先生口授要義於朱執信,命其草成之。書成,計分十章:「一、中國何為加入協商國。二、加入之利害。三、中國加入非美國宣戰之比。四、中國加入與各國之關係。五、大英帝國之基礎。六、英國百年來之外交政策。七、協商國勝後之英國外交。八、協商國戰敗或無勝敗講和後之英國外交。九、中國之存亡-(上)。十、中國之存亡-(下)。」先生在結論中聲言:「中國今日,如乘奔驥而赴峻坂,其安全之途,惟一無二,而由此惟一無二之途,不特可以避現時之危,且可以為永遠不敗之基。吾不憚千百反覆言之曰:以獨立不撓之精神,維持嚴正之中立。」(註二)

注釋

(註二) 「國父全集」第二冊,二八四──三二八頁,中央黨史會編訂,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臺
北。

相關人名
朱執信
相關地名
上海中國
相關專有名詞
上海民國日報北洋軍閥外交政策民國日報民權初步存亡問題協商國社會建設會議通則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0911-0913

檢索詞出現頁次

中華民國六年──西曆一九一七年
先生五十二歲

 一月十六日 接受黎元洪所授大勳位,以示合作。
   黎元洪就任大總統後,為崇仰先生勳德,於去歲十月九日特頒授大勳位,先生為表示合作,亦勉予接受。是日,黎元洪所派代表陸軍中將高佐國來滬,並在先生寓所舉行大勳位授與式。
  儀式簡單,觀禮者有居正、楊庶堪、廖仲愷、朱執信、鄧鏗、黃伯耀等十餘人。先生為受勳事,曾慨乎言之曰:「文素不自伐其功敘,此次總統敘勳,乃予以大勳位,文不敢遽辭,亦不敢遽受,何則?共和政府,孰先創之?袁氏帝制,孰先討之?世所指為有功者,而文則始終賴華僑有志之士,毀家傾產,以為之助。若曰無功,是以一人謙讓而沒之也。」(註一)
二月二十一日所著「民權初步」告成,開始著「中國存亡問題」。
   先生居滬開始致力於著作,常謂中國積弱,由於人心渙散,欲矯此弊,必發達民權。然欲發達民權,則非從集會不為功;是集會者,實為發達民權之第一步。然中國人民關於集會之原則、條理、習慣、經驗,皆闕然無有,乃發憤著「民權初步」(原名「會議通則」),以教國民行使民權,俾集會時有所遵守,以為社會建設之方針。至是,先生之民權初步脫稿,題名
(註一)「孫中山先生接受大勳位之盛典」剪報(中央黨史會藏)。

國父年譜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 五十二歲 九一一

「社會建設」。其序文發表於上海「民國日報」,首述中華以至大至優之民族,據至廣至富之土地,而不能致富強,皆緣人心渙散,民力不凝結之故。今民國既立,前途之安危若何,胥視民權之發達如何。次釋民國之意義為「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the people),民權即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若欲民權之發達,則從固結人心,糾合羣眾力始;而欲固結人心,糾合羣力,又非從集會不為功,是集會為民權發達之第一步。末謂苟人人熟習此書,則人心自結,民力自固,國必富強,十年之後,必能凌駕歐美之上。先生復開始著「中國存亡問題」。蓋是時參加歐戰之說,甚囂塵上,北洋軍閥欲藉宣戰以勾結東鄰,鞏固政權,喪失國家權利在所不惜,無異飲鴆止渴。先生以國際戰局勝敗尚未可知,而此項內外勾結,危機甚大,乃極力反對參戰,著述「中國存亡問題」,暢論世界大勢。先生口授要義於朱執信,命其草成之。書成,計分十章:「一、中國何為加入協商國。二、加入之利害。
  三、中國加入非美國宣戰之比。四、中國加入與各國之關係。五、大英帝國之基礎。六、英國百年來之外交政策。七、協商國勝後之英國外交。八、協商國戰敗或無勝敗講和後之英國外交。九、中國之存亡-(上)。十、中國之存亡-(下)。」先生在結論中聲言:「中國今日,如乘奔驥而赴峻坂,其安全之途,惟一無二,而由此惟一無二之途,不特可以避現時之危,且可以為永遠不敗之基。吾不憚千百反覆言之曰:以獨立不撓之精神,維持嚴正之中
國父年譜民國六年(一九一七)五十二歲九一二

  立。」(註二)

 三月九日 電參眾兩院,反對加入協約國;並電英首相阻止勸誘中國參戰。
   先生電北京參眾兩院,反對加入協約國,認為一國之地位,能否上進,胥視自力。加入之結果,於中國有紛亂之虞,無改善之效。並望國會議員審察堅持,勿以中國投入不測之淵,庶幾不負國民重託。並電英首相勞合喬治(Lloyd George)阻止勸誘中國參戰,以中國如參戰,適與兩國有害,蓋如此必妨害中國之國家生活,且傷損英國之遠東威嚴。自中國人視之,協約國欲中國加入之一念,適為協約國自認不能與德對抗之一證也。故先生向勞氏再三說明保持中國之中立,不獨志在保全中國,以免離亂,亦因對於英國感情極深,有所感而發也。(註三)
三月十四日北京政府宣布對德絕交。(註四)

 三月二十七日 批朱和中函,注意俄國革命及改換政權,並詢問借款事。
   朱和中自北京來函,先生批示云:「以前函俄京電報已發去,但未見回音,想俄政局一時未
(註二)「國父全集」第二冊,二八四──三二八頁,中央黨史會編訂,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版,臺 北。
(註三) 「國父全集」第四冊,四七四──四七七頁。
(註四) 「政府公報」第四二二號(民國六年三月十五日),四六七頁。文海出版社影印本,臺北。

國父年譜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 五十二歲 九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