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致英相盼勿慫恿中國加入協約電(譯文) detail

:::

致英相盼勿慫恿中國加入協約電(譯文)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68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致英相盼勿慫恿中國加入協約電(譯文)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文件類型

函電

民國日期

006/03/09

西元日期

1917/03/09

國父年歲

52

全文內容

致英相盼勿慫恿中國加入協約電(譯文)(註一)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三月九日
以僕為中國一愛國者,又為英國感念再生之德之一友人,於此貴國駐本地各官吏,以其勸誘,將挽中國使入歐戰之中,其結果中英兩國因之所受之害,僕義不能不抉以相告。前此英國名流曾勸僕究心於中國加入協商之問題,僕經慎重研究之餘,終得中國如破棄中立,必為兩國之大不幸之結論。中國今猶一幼稚之民國耳,譬之病人,今方入院,以立憲主義療彼痼疾,當此之時,自顧不贍,常賴周到之看護,養育以生,然則不可以一有組織之國例中國也。中國之所以保持統一者,賴其民有好平和之習慣與感情而已,一旦有分裂,則無政府之態將隨之矣。前乎此中國人於英國之強及其最後勝利,有無邊之信仰與確信,顧彼雖心迹無他,眼光不遠,自有此勸誘,益之以英存新聞,主張出兵數師於美梭拍打迷,其信念遂因之大為搖動矣。使中國而參此戰,將見危及中國國運,亦復損及英國遠東之聲威。僅一求中國加入協商之一事,已令中國人想像,以為協商諸國自表其無能力以克服德國矣。今聞段總理報告總統謂:協商強迫中國加入協商,此問題已惹我政治家之意見分歧矣,此種不和,乃將引起中國之力強而性險之兩原質,以召無政府之狀態,即排外之狂迷者及回教徒是也。
我國自革命以來,排外之感情,久經吾人壓之,使就低減,然而排外精神固未嘗除也。倘值危迫之秋,機有可乘,將見第二義和團運動發起,而普行外國人之虐殺。故若向任一國宣戰時,無知之人,不能辨孰為此國人,孰為彼國人也,則在東方有最大之利益如英國者,其所被慘禍亦尤多。已且回教徒非可輕視者也,彼必將以向其所謂聖地而宣戰者,為侮聖凟教矣。吾恐中國無政府之最惡結果,更令協商團結因之分兩,此真甚有礙於協商本旨者也。狀況如斯,危險之關鍵係於此,則中國惟有保持嚴正中立更無他事可為明矣。僕之所以請閣下注意於斯有害之勸誘者,非徒為保全中國,不佳其馴至無政府與分裂,更以有他一國,其利益為吾心所深篆,其公正與隆名,無論自何言之,皆為吾所崇敬者,吾不能不以最溫之同情為之謀也。

注釋

(註一) 據黨史會藏「中華革命黨總務部第二號通訊」原件。

相關人名
益之總理
相關地名
中國德國
相關專有名詞
立憲主義義和團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四冊

頁次

474-475

檢索詞出現頁次

有細數,亦希交來存查。從軍華僑合給紀念功章,已託人鑄造;但此項鑄造印刷,均費手續,尚須兩月,始可完成,請先告各同志,並希函譚盛將當日在澳門所開名單寄來,以便按名發給,免有偏枯。其債券功章,已託陳肄生君帶去二等叁十枚、三等五十枚,其餘俟鑄妥再行送上。此復,即請台安。孫文啟。二月四日。
(註一) 據「鄧編手札」原件影印。

復李天如等七人述移債款辦銀行及華僑選舉事函(註一)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二月十一日
  天如、來春、統雄、輝漢、子瑜、劍字、熾寰先生均鑒:敬復者(註二),前月十七日公函,敬悉。償債之款,移辦銀行,偉畫至佩。但現償債交涉,為反對黨所阻,一時未能決定,此議要須稍待,始可實行而已。華僑選舉之事已辦妥,甚慰。張君永福之公事既已照寄馮君,則無論舉出何人,皆無所礙也。此復,即請公安。孫文啟。二月十一日。
(註一) 據黨史會藏親筆原件(049/230)。
(註二) 據「會本」增「者」字。

致英相盼勿慫恿中國加入協約電(譯文)(註一)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三月九日
  以僕為中國一愛國者,又為英國感念再生之德之一友人,於此貴國駐本地各官吏,以其勸誘,將挽中國使入歐戰之中,其結果中英兩國因之所受之害,僕義不能不抉以相告。前此英國名流曾勸僕究心於中國加入協商之問題,僕經慎重研究之餘,終得中國如破棄中立,必為兩國之大不幸之結論。中國今猶一幼稚之民國耳,譬之病人,今方入院,以立憲主義療彼痼疾,當此之時,自顧不贍,常賴周到之看護,養育以生,然則不可以一有組織之國例中國也。中國之所以保持統一者,賴其民有好平和之習慣與感情而已,一旦有分裂,則無政府之態將隨之矣。前乎此中國人於英國之強及其最後勝利,有無邊之信仰與確信,顧彼雖心迹無他,眼光不遠,自有此勸誘,益之以英存新聞,主張出兵數師於美梭拍打迷,其信念遂因之大為搖動矣。使中國而參此戰,將見危及中國國運,亦復損及英國遠東之聲威。僅一求中國加入協商
國父全集四七四

之一事,已令中國人想像,以為協商諸國自表其無能力以克服德國矣。今聞段總理報告總統謂:協商強迫中國加入協商,此問題已惹我政治家之意見分歧矣,此種不和,乃將引起中國之力強而性險之兩原質,以召無政府之狀態,即排外之狂迷者及回教徒是也。
  我國自革命以來,排外之感情,久經吾人壓之,使就低減,然而排外精神固未嘗除也。倘值危迫之秋,機有可乘,將見第二義和團運動發起,而普行外國人之虐殺。故若向任一國宣戰時,無知之人,不能辨孰為此國人,孰為彼國人也,則在東方有最大之利益如英國者,其所被慘禍亦尤多。已且回教徒非可輕視者也,彼必將以向其所謂聖地而宣戰者,為侮聖凟教矣。吾恐中國無政府之最惡結果,更令協商團結因之分兩,此真甚有礙於協商本旨者也。狀況如斯,危險之關鍵係於此,則中國惟有保持嚴正中立更無他事可為明矣。僕之所以請閣下注意於斯有害之勸誘者,非徒為保全中國,不佳其馴至無政府與分裂,更以有他一國,其利益為吾心所深篆,其公正與隆名,無論自何言之,皆為吾所崇敬者,吾不能不以最溫之同情為之謀也。
(註一) 據黨史會藏「中華革命黨總務部第二號通訊」原件。

附錄一:致英國首相電(譯文)(註一)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三月九日
  文於中國為忠愛之士,於貴國為感恩之友,蓋文昔日之幸而不死,實出貴國之賜也。近者貴國在華官僚,有盛倡中國加入歐戰之說者。竊以為此事於中英二國,並有巨害。抑貴國聞人亦嘗以此下問於文,文深思熟考之餘,覺中國破棄中立,良足自召禍亂,即貴國亦實蒙其殃,用特舉其得失,陳諸左右,義分所在,未敢放棄,惟執事察焉。中國初建共和,裁如小兒,又如大病之後,甫入醫院,乞靈於憲政主義之藥餌,維持將護,在在需人,謂為組織已備之國家,厥期尚遠。其所以得遠引於歐戰旋渦之外,而未被牽率者,則一由國習使然,一以人民性好和平之故。惟齟齬一起,全國亦不難立陷於大亂。華人之於英國,向極欽重其國力之雄,且以為戰勝之局必屬英國。然自鼓吹加入之說起,而信任為之驟減。彼鼓吹者流,意非不善,特目光過於短淺。至英報紙欲中國酌遣師旅赴戰於米索波達密亞,則尤為謬誤。總之,
函電(上)民國六年三月四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