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鄧鏗上書報告粤軍進攻遲緩原因,並決定攻閩 detail

:::

鄧鏗上書報告粤軍進攻遲緩原因,並決定攻閩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6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題名

鄧鏗上書報告粤軍進攻遲緩原因,並決定攻閩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七年

西元紀年

一九一八年

新曆(西曆)月日

四月十一日

國父年歲

53

全文內容

書曰:「抵汕以來,對於軍事進行,自愧實多缺憾,然進攻之所以遲遲未發者,其原因雖諸多複雜,要亦不外餉械兩大問題所致耳。查本軍每月餉需總在十萬元以上,合之行軍活支及籌備服裝等費,平均每月非十五萬元不可。但本軍自成軍以來,已閱五月之久,而領得之款,合之所籌,尚不滿三十萬之數,致欠餉累月,籌備不周,而又欲驅之使戰,期其出力,無論於事實上固多窒礙,為指揮官者亦良心所不忍為也。此為餉需之掣肘,致不能急遽進攻者一。至槍械一項,實為軍中命脈,假使戰事一啟,全賴後方源源接濟,今一再請領,粤政府則以庫已無存,龍孽未除,潮汕應取守勢為詞,不能發給。購買已非易言,有之亦慮遲延不繼,此為槍彈缺乏,致不敢草率進攻者二。今茲長沙退卻,消息傳來,影響於西南大局至為重大,我軍處此地位,自應將此種顧慮稍為減省,而著手進攻,使敵有顧此失彼之心,我軍無氣餒師老之慮,亦不致貽坐亡之羞,而紓我大元帥之厪念也。今日開秘密會議,已決定於十日左右下命攻擊,從此粤軍之勝負,即本黨之成敗。」(註六十四)先生為紓粤軍餉械困難,曾使人商之鹽運使李茂之,任李海雲為潮梅鹽運副使,收回鹽餘,即在運副使所轄之鹽餘款項內,劃出若干,為粤軍月餉。又知粤督莫榮新不足恃,更向華僑及各方籌借款項先後三四百萬元,為設汕尾製彈廠及購飛機、添槍砲之需。(註六十五)

注釋

(註六十四) 原函影件(中央黨史會藏)。本函未署日期,僅為「十一號夜」。按文內「本軍成立……已閱五月之
久」,應為民國七年四月十一日。
(註六十五) 民國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民信日刊「北伐軍改道之真相」。

相關人名
大元帥李茂李茂之李海雲莫榮新鄧鏗
相關地名
汕尾長沙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0991-0992

檢索詞出現頁次

四月六日任命李錦綸為外交部政務司長,孫科、陳天驥為外交部秘書。(註六十一)
四月八日任命李安邦為行營衛隊司令。(註六十二)

 四月十日 鄧泰中密電唐繼堯勸與先生一致。
   電云:「據觀察,北系之專橫,全在軍械借款,而西南不能阻止,以無統一之機關與對抗。
  此間真護法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其他均不堪問;且軍隊漫無軍紀,萬難與北兵一戰。頃張懷芝兵已距粤界不遠,敵若攻取,粤必陷落。鈞座為國,進一步更難一境,大義所在,成敗奚計!宜實際與中山一致,不患無補救伸張之日。中山語及國情,以中愚見度之,真有欲強國微中山其誰與歸之概!中意大勢於此,若能隱忍和議,留滇川黔為將來之基,中山亦首肯。惟北段氏重出,決以武力平定西南,既退無可退,亦惟有實行鈞座近日之通電而已。中雖去苦就樂,患難相關,無時敢忘,不日往滬,再為詳報。」(註六十三)

 四月十一日 鄧鏗上書報告粤軍進攻遲緩原因,並決定攻閩。
   書曰:「抵汕以來,對於軍事進行,自愧實多缺憾,然進攻之所以遲遲未發者,其原因雖諸
(註六十一)「大元帥府命令簿」。
(註六十二) 「大元帥府命令簿」。
(註六十三) 電報原稿(中央黨史會藏)。

國父年譜 民國七年(一九一八) 五十三歲 九九一

多複雜,要亦不外餉械兩大問題所致耳。查本軍每月餉需總在十萬元以上,合之行軍活支及籌備服裝等費,平均每月非十五萬元不可。但本軍自成軍以來,已閱五月之久,而領得之款,合之所籌,尚不滿三十萬之數,致欠餉累月,籌備不周,而又欲驅之使戰,期其出力,無論於事實上固多窒礙,為指揮官者亦良心所不忍為也。此為餉需之掣肘,致不能急遽進攻者一。至槍械一項,實為軍中命脈,假使戰事一啟,全賴後方源源接濟,今一再請領,粤政府則以庫已無存,龍孽未除,潮汕應取守勢為詞,不能發給。購買已非易言,有之亦慮遲延不繼,此為槍彈缺乏,致不敢草率進攻者二。今茲長沙退卻,消息傳來,影響於西南大局至為重大,我軍處此地位,自應將此種顧慮稍為減省,而著手進攻,使敵有顧此失彼之心,我軍無氣餒師老之慮,亦不致貽坐亡之羞,而紓我大元帥之厪念也。今日開秘密會議,已決定於十日左右下命攻擊,從此粤軍之勝負,即本黨之成敗。」(註六十四)先生為紓粤軍餉械困難,曾使人商之鹽運使李茂之,任李海雲為潮梅鹽運副使,收回鹽餘,即在運副使所轄之鹽餘款項內,劃出若干,為粤軍月餉。
  又知粤督莫榮新不足恃,更向華僑及各方籌借款項先後三四百萬元,為設汕尾製彈廠及購飛機、添槍砲之需。(註六十五)

(註六十四) 原函影件(中央黨史會藏)。本函未署日期,僅為「十一號夜」。按文內「本軍成立……已閱五月之 久」,應為民國七年四月十一日。
(註六十五) 民國十一年五月二十六日民信日刊「北伐軍改道之真相」。

國父年譜 民國七年(一九一八) 五十三歲 九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