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致伍平一告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病逝電 detail

:::

致伍平一告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病逝電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68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致伍平一告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病逝電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文件類型

函電

民國日期

002/07/09

西元日期

1913/07/09

國父年歲

48

全文內容

致伍平一告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病逝電(註一)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七月九日平一世兄:六月廿五病歿(註二)。孫文。一九一三年七月九日。上海。

注釋

(註一) 據上海市檔案館主辦,「檔案與歷史」,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一九八六年九月五日出版)。
(註二) 民國元年六月底,先生子女孫科、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孫琬及兒媳陳淑英四人赴美留學,並函美洲華僑伍平一妥為照顧。次年三月,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不幸
    身患重病,由伍平一特聘醫生及護土伴隨歸澳門盧夫人處治療。先生于六月十八日由滬赴香港,即過澳門探視當時已不省人事的
    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二十三日晚回香港。六月二十五日,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病歿。

相關人名
伍平一
相關地名
上海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四冊

頁次

302-303

檢索詞出現頁次

一臂之力。
(註一) 據「民國檔案」,一九八八年第一期,頁三。

與黃興陳其美聯名復上海全國商會聯合會談擁護共和函(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六月八日
  復函云:敬復者,接奉臺函,備聆一是。諸君關懷時局,亟思保全商業,而殷殷屬望于鄙人等,自愧德薄能鮮,曷克當此。邇來全國風潮冲激,訛言繁興,人心驚憂,影響所及,首在商界。來函所稱,殊深扼腕。當光復之始,鄙人等與諸君共膺患難,今幸民國成立,建設方新,休養生息,期以十年,國家前途,庶其有豸。孰意大局甫定,事變忽萌,誰無身家,豈堪以鋒鏑餘生,重膺慘禍。此誠鄙人等與諸君所同深痛心疾首者也。惟是共和時代與專制不同,人人當以國家為前提,即人人有擁護共和之責任。苟有立心不軌,破壞共和者,眾當棄之,斷不宜姑息養奸,自貽伊戚,此固全國人心之所同,然抑亦鄙人等之素志也。至來函囑通電各省及北京國民黨本部一節,用意固佳,惟嚴詰奸宄,保衛治安,地方政府責無旁貸,諒無待鄙人等之諄囑。國民黨乃係政黨,其政綱早經宣布,固已一致進行。此時大局稍定,若再以鄙人等一二人之意通電全國,恐轉滋歧惑耳。特此布復。即頌臺祺!孫文、黃興、陳其美謹復。六月八日。
(註一) 據上海「民立報」(民國二年六月十三日)。

致丁義華告以不願與聞政事函(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六月
  萬國改良會丁先生鑒:來電悉。余現在不願聞政事。政治良否係政府責任,余嗣後專辦鐵路,其他非余所願聞也。
孫逸仙。
(註一) 據上海「時報」(民國二年六月十六日)。

致伍平一告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病逝電(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七月九日
國父全集三○二

  平一世兄:六月廿五病歿(註二)。孫文。一九一三年七月九日。上海。
(註一) 據上海市檔案館主辦,「檔案與歷史」,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一九八六年九月五日出版)。
(註二) 民國元年六月底,先生子女孫科、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孫琬及兒媳陳淑英四人赴美留學,並函美洲華僑伍平一妥為照顧。次年三月,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不幸身患重病,由伍平一特聘醫生及護土伴隨歸澳門盧夫人處治療。先生于六月十八日由滬赴香港,即過澳門探視當時已不省人事的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二十三日晚回香港。六月二十五日,孫variant-characters-w035.gif病歿。

勸袁世凱辭職電(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北京袁大總統鑒:文於去年北上,與公握手言歡,聞公諄諄以國家與人民為念,以一日在職為苦;文謂國民屬望於公,不僅在臨時政府而已,十年以內大總統非公莫屬。此語非弟對公言之,且對國民言之,自是以來,雖激昂之士於公時有責言,文之初衷未嘗少易。何圖宋案發生,證據宣布,愕然出諸意外,不料公言與行違至於如此,既憤且懣。而公更違法借款,以作戰費,無故調兵以速戰禍,異己既去,兵釁仍挑,以致東南軍民荷戈而起,眾口一辭,集於公之一身。意公此時必以平亂為言,姑無論東南軍民未叛國家,未擾秩序,不得云亂。即使云亂,而釀亂者誰?公於天下後世亦無以自解。公之左右陷公於不義,致有今日,此時必且勸公乘此一逞,樹威雪忿。此但自為計,固未為民國計,亦未為公計也。清帝辭位,公舉其謀,清帝不忍人民之塗炭,公寧忍之?公果欲一戰成事,宜用於效忠清帝之時,不宜用於此時也。說者謂公雖欲引退,而部下牽掣,終不能決。然人各有所難,文當日辭職,推薦公於國民,固有人責言,謂文知狥北軍之意,而不知顧十七省人民之付託,文於彼時迄不為動。人之進退綽有餘裕,若謂為人牽掣不自由,苟非託辭,即為自表無能,公必不爾也。為公僕者受國民反對,猶當引退,況於國民以死相拚。殺一不辜以得天下,猶不可為,況流天下之血以從一己之欲,公今日舍辭職外決無他策。昔日為任天下之重而來,今日為息天下之禍而去,出處光明,於公何憾。公能行此,文必力勸東南軍民,易惡感為善意,不使公懷騎虎之慮。若公必欲殘民以逞,善言不入,文不忍東南人民久困兵革,必以前此反對君主專制之決心反對公之一人,義無反顧,謹為最後之忠告,惟裁鑒之。孫文。

函電(上) 民國二年七月 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