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越南中法學生雜誌題詞 detail

:::

越南中法學生雜誌題詞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92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越南中法學生雜誌題詞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
文件類型

雜文

民國日期

012/12

西元日期

1923/12

國父年歲

58

全文內容

越南中法學生雜誌題詞(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越南中法學校學生,以該校雜誌社將發布特刊,來書索余弁言。越南,余舊遊地也,而中法學校又為余夙所稱許,余可無一言以為諸君告乎?顧中法學校成立之歷史,學生之成績,與夫學校規模應如何擴充,學科應如何改善,觀第一期雜誌所載,蔡元培、陳肇琪、程祖彝諸君言之綦詳;又覽諸君所為文,則關心僑胞教育有人,以宣傳新文化為己任者有人,學成歸祖國效力者亦有人,志願宏而識見遠,無俟余言矣。雖然,諸君亦知自身之責任尚有未盡者乎?在諸君之意,以為今日當學生時代,苟能盡心求學,以宣傳新文化為事,即已盡吾天職,不問其他;甚或以國中高談政治、空言無補者為殷鑒,寧甘獨善,不問政治,若果如斯,未免大誤。夫在學生時代,政治雖若與己身無關,而政治之理想與智識,實為學生要素,乏茲要素,而謂將來能救國者,未之敢期也。昔者日本未維新以前,伊藤博文、井上馨等留學歐洲,科學以外,並悉心考察政治,故歸國後,卒能使日本成維新之業,為東亞之雄。瞻彼前哲,實為我師,特在學生時代而研究政治不可無一定標準;非然者,鮮不望洋而興嘆。今可為諸君研究之標準者維何?固莫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若矣。余為學生時,即研心於此,年來舊學商量,益加邃密。關於此二者,曾演講多次,熱心之士,已將其印成小冊,散布海內外,度諸君必已見之,望於課餘取而加以研究,尤望諸君知現在與將來之祖國,非以此二者為藥石不為功。樹信仰之心,持堅決之志,則祖國有賴於諸君,諸君亦不致有負祖國矣。抑余猶有言焉,余所提倡之三民主義,今所達目的者不過民族主義,而民權、民生則尚有待也。且民族主義亦僅達到推倒滿清一部分,若夫融五大民族為一爐(註二),成一大中華民族,比於不列顛、美利堅,則時期尚早,而未逮焉。五權憲法亦然,雖信其良法者大不乏人,然非廓清軍閥,統一告成之後,殊難實行,此則願與少年英偉如諸君者共相努力也。

注釋

(註一) 據「中央黨務月刊」第十九期(民國十九年二月出版)。原標題為「中法學生雜誌題詞」,今標題據「會本」。
(註二) 原文為「為爐」,今據「會本」增「一」字。

相關人名
井上馨伊藤伊藤博文何固陳肇琪程祖彝蔡元培
相關地名
日本越南歐洲
相關專有名詞
三民主義中華民族五權憲法民族主義越南中法學生雜誌滿清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九冊

頁次

616-617

檢索詞出現頁次

,治律甚精,是書為其所手輯,諒必有可觀者;行見法庭無失平之讞,國內無越軌之民,胥民蒙周子之賜也。是為序。
  中華民國十二年十月、孫文。
(註一) 據黨史會藏抄件(054/20)。本件為潘鏡海抄送。

祭尚天德文(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日
  維中華民國十有二年十一月十日,孫文以同志眾議院議員尚君天德之喪,致名花清酒于尚君之靈而告之曰:夫惟哲人,邦國之寶,慮其不壽,以頌以禱;然而國人所欲殺者,每如荊刺之滋蔓,欲生者每見芝蘭之折夭,倘非人力易窮,不應訴諸天道。幾年以來,文以國步之艱,負任之重,死傷者之日多,叛離者之可痛,將欲簡練國人,奮策義勇,作庶民之朝氣,登治理於極峰,而君逝矣。嗚呼!文所痛哭者不始於君,文所期望者不出於君,而君則昔為文所期望,今為文所痛哭之一人。嗚呼哀哉!尚饗。
(註一) 據「民國日報」(民國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註二) 「會本」為「不止」,今仍原文。

越南中法學生雜誌題詞(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越南中法學校學生,以該校雜誌社將發布特刊,來書索余弁言。越南,余舊遊地也,而中法學校又為余夙所稱許,余可無一言以為諸君告乎?顧中法學校成立之歷史,學生之成績,與夫學校規模應如何擴充,學科應如何改善,觀第一期雜誌所載,蔡元培、陳肇琪、程祖彝諸君言之綦詳;又覽諸君所為文,則關心僑胞教育有人,以宣傳新文化為己任者有人,學成歸祖國效力者亦有人,志願宏而識見遠,無俟余言矣。雖然,諸君亦知自身之責任尚有未盡者乎?在諸君之意,以為今日當學生時代,苟能盡心求學,以宣傳新文化為事,即已盡吾天職,不問其他;甚或以國中高談政治、空言無補者為殷鑒,寧甘獨善,不問政治,若果如斯,未免大誤。夫在學生時代,政治雖若與己身無關,而政治之理想與智
國父全集六一六

識,實為學生要素,乏茲要素,而謂將來能救國者,未之敢期也。昔者日本未維新以前,伊藤博文、井上馨等留學歐洲,科學以外,並悉心考察政治,故歸國後,卒能使日本成維新之業,為東亞之雄。瞻彼前哲,實為我師,特在學生時代而研究政治不可無一定標準;非然者,鮮不望洋而興嘆。今可為諸君研究之標準者維何?固莫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若矣。余為學生時,即研心於此,年來舊學商量,益加邃密。關於此二者,曾演講多次,熱心之士,已將其印成小冊,散布海內外,度諸君必已見之,望於課餘取而加以研究,尤望諸君知現在與將來之祖國,非以此二者為藥石不為功。樹信仰之心,持堅決之志,則祖國有賴於諸君,諸君亦不致有負祖國矣。抑余猶有言焉,余所提倡之三民主義,今所達目的者不過民族主義,而民權、民生則尚有待也。且民族主義亦僅達到推倒滿清一部分,若夫融五大民族為一爐(註二),成一大中華民族,比於不列顛、美利堅,則時期尚早,而未逮焉。五權憲法亦然,雖信其良法者大不乏人,然非廓清軍閥,統一告成之後,殊難實行,此則願與少年英偉如諸君者共相努力也。
(註一) 據「中央黨務月刊」第十九期(民國十九年二月出版)。原標題為「中法學生雜誌題詞」,今標題據「會本」。
(註二) 原文為「為爐」,今據「會本」增「一」字。

題頒蔣母王太夫人慈菴匾額(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十二月
  蔣母王太夫人慈菴千古。慈雲普蔭。孫文敬題。
  蔣母王太夫人慈菴千古。為國劬勞。孫文敬題。
(註一) 據「總理遺墨」。

張鵬雲編「英漢習語文學大辭典」序(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
  時至今日,非學術無以救國,非參考外籍,資為牖鑰,厥學術不能躋於高深。顧其名流著述,大都玄微奧衍,而一章之中,輒成語數見,僻句數見,在彼國人,苟非沉浸於歷史風俗典章文物者,讀之尚覺其難,矧在吾國,蓋讀不終篇
雜文民國十二年十二月六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