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中國人的國民性與政治民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民主價值上的轉化 detail

:::

中國人的國民性與政治民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民主價值上的轉化

Download
0 times
Click
107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Accession number

021049

Call number

D 121.2 4205 84

Title

中國人的國民性與政治民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民主價值上的轉化

Title(EN)

A Study on Rel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 and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 Transforming Confucianism Towards Democratic Values

Author
彭立忠
School

國立政治大學

Department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Degree category

博士(Doctor)

Publication year

1995

Graduation year

民國083年

Page

345

Language

中文

Keyword
國民性儒學政治民主化經典儒家王官儒學庶民儒教
Keyword(EN)
National characterConfucianism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前言-----1
    一、挑戰與回應-----1
    二、三種不同的路線-----4
    三、重回理性的探索-----8
  第二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假設-----9
    一、研究範圍-----9
    二、研究方法-----13
    三、研究假設-----15
  第三節 研究過程與研究限制-----17
    一、量表題目的撰寫與施測-----17
    二、資料分析過程-----19
    三、研究限制-----20

第二章 概念界說與文獻檢視-----33
  第一節 國民性的界說與中國人性格的研究-----33
    一、國民性的界說-----33
    二、不同視角下的中國人-----35
  第二節 儒家傳統的概念界說與類型建構-----41
  第三節 民主與政治民主化-----49
    一、對於民主的界說-----49
    二、對於政治民主化的界說-----53

第三章 先秦儒學的綜合性理解-----83
  第一節 論〝儒學的理性〞與〝中國式的思維〞-----83
    一、儒學的理性-----84
    二、中國式的思維-----90
  第二節 對於先秦儒學在政治層面的理解-----94
    一、先秦儒學對人性的省察-----94
    二、先秦儒學的處世之法-中庸平和-----97
    三、先秦儒學的公私之分與義利之辨-----99
    四、先秦儒學治亂之則-----101
  第三節 儒家傳統的概念化測度-----110
    一、家族意識與孝道-----112
    二、中庸的處世態度-----114
    三、一元化與過去取向的價值觀-----116
    四、權威與等差-----117

第四章 中國人國民性的特徵-----143
  第一節 中國與中國人-----144
  第二節 中國人性格中的封建意識-----147
    一、君父意識-----150
    二、禮教綱常-----152
    三、官僚文化-----154
  第三節 中國人性格中的四民意識-----156
    一、士族意識-----157
    二、農民意識-----159
    三、工匠意識與商人意識-----160
  第四節 中國人的性格與公民意識的關係-----165
    一、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程序-----167
    二、由對等意識轉入平權意識-----168
    三、公義私情兩分-----169
    四、敬與慢之分中庸與鄉愿之別-----172
    五、一元傳統與多元社會-----173
    六、崇古不必泥古尚新不必無根-----174
    七、封閉與開放-----176
    八、官僚與公僕-----177
    九、權利與義務對等權力與責任相稱-----178
    十、速利與遠謀-----180

第五章 中國人國民性與民主化的經驗性介析-----201
  第一節 調查取樣過程與受試者特徵摘述-----202
  第二節 研究工具的信度與效度檢定-----206
    一、量表信度分析-----207
    二、因素抽取與項目分析-----209
  第三節 因素間關係的探索與研究假設的驗證-----234
    一、一階因素的相關分析-----234
    二、二階因素的抽取與命名-----242
    三、研究假設的檢證-----250
  第四節 結語-----262

第六章 結論-----27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280
    一、中國人的國民性與儒家不同類型傳統的關係-----280
    二、儒學理性與中國式的思維-----282
    三、研究假設的檢證-儒家傳統與公民意識的關聯性-----283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286
    一、研究歷程方面-----286
    二、研究方法方面-----287
    三、研究假設方面-----287

參考書目-----295
附錄
  附錄一 中國人國民性的三維分析-----319
  附錄二 八位評分員與研究者之相互信度分析-----320

圖表目錄
圖一 儒家傳統的三種類型-----48
圖二 先秦儒學治亂之則的圓周式理路-----103
表一 受試者基本資料-----203
表二 經典儒家量表-----211
表三 封建意識量表-----217
表四 四民意識量表-----223
表五 公民意識量表-----228
表六 公民意識與中國傳統意識之相關性(一階因素)-----235
表七 公民意識量表內各因素間的相關性-----238
表八 中國傳統意識彼此之相關性-----239
表九 經典儒家二階因素-----244
表十 封建意識二階因素-----245
表十一 四民意識二階因素-----246
表十二 公民意識二階因素-----249
表十三 公民意識與儒家傳統意識之相關性(二階因素)-----251
表十四 儒家傳統意識彼此的相關性(二階因素)-----253
表十五 儒家傳統對公民意識之迴歸分析-----255
表十六 儒家傳統對公民意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255
表十七 儒家傳統意識對『平權』變項之迴歸分析-----257
表十八 儒家傳統意識對『平權』整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257
表十九 儒家傳統意識對自我中心變項之迴歸分析-----258
表二十 儒家傳統意識對自我中心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258
表二十一 儒家傳統意識對菁英優越變項之迴歸分析-----260
表二十二 儒家傳統意識對菁英優越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260
表二十三 儒家傳統意識對多元輪替變項之迴歸分析-----262
表二十四 儒家傳統意識對多元輪替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