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對聯俄聯德外交密函的辨證 detail

:::

對聯俄聯德外交密函的辨證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81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對聯俄聯德外交密函的辨證

生平歷程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文件類型

宣言及文告

民國日期

011/09/29

西元日期

1922/09/29

國父年歲

57

全文內容

對聯俄聯德外交密函的辨證(註一)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孫君對於用斜體所作之數字(譯者按:指港報中依布爾什維克理想一語)最為注意。彼認此數字乃一愚而妄之說詞。孫君以為,誣彼之詞載於一南方某著名方面之機關報,本無答覆必要,但有不能已於言者。何以云該報之說為愚?因謂中國已存有產生俄國布爾什維克主義的事情之同一歷史及經濟情形,決無人能真信之故。何以云該報之言為妄?因孫君從未計劃,且從未想及變中國為一共產主義國家之故。試閱彼所著「中國之國際發展」一書,即可知彼實抱有欲切實發展及利用中國莫可限量之天產,必須外國資本及技術合力提攜之見解,極為強固,且彼曾屢次向美國、英國及其他方面招請此等合作。
孫君特別提及德國及俄國。據彼之意,德國之解除軍備及取消在中國之治外法權,就中國方面而論,業已使彼(指德)自處於非侵略國之列。
孫君又以為,自蘇維埃俄羅斯崛起後,中國從前政治獨立及領土完整之最大危機之一已經消除。蘇維埃政府苟一日繼續固守其非侵略政策,中國即一日無所懼於俄羅斯。
孫君熟思審慮,以為中國在其目下革新之階段中,極需要以對等及完全主權國待諸列強之贊助。彼信德國及俄國現已情形變遷,政治改更,中國能以對等之條件與之周旋。故彼贊成一種與彼兩強更加親善為目的之政策。彼以為此種政策,最利於一非帝制及非頑強之中國。孫君最主要之考慮,即在於是。彼或被謚為親德或親布爾什維克,此種怨毒之詞,雖曾不幸阻礙許多他人盡其嚴正而真實愛國愛同胞之責任,但殊不足以嚇孫君。
孫君最後述及某種信稿,即彼知為陳炯明以一種顯然目的而使其揭布於香港者。孫君謂:彼為護法政府首領時所為之任何行動或事情,彼除向國會外,並無任何解釋之義務。但若謂前指之信稿證明彼曾謀根據布爾什維克理想締立中德俄同盟,則彼以為應閱信件之中文原稿。現擬將此等函件譯成可信之英文供眾覽。然即就陳炯明機關報所登頗劣之英譯文觀之,其誣詆之辭,亦屬無據,徒見其為宣傳作用而已。

注釋

(註一) 本件係以「孫宅秘書處」名義所發布者,採間接方式表達孫先生意見,故仍收入全集。原刊於香港「電信報」,本文係採自重慶
    「國民公報」於民國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刊布者,原題為「孫宅秘書處辨正外交密函」。

相關人名
信之陳炯明蘇維埃
相關地名
中國香港德國
相關專有名詞
布爾什維克主義共產主義蘇維埃政府護法護法政府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109-110

檢索詞出現頁次

凡我同志,此時尤當艱貞蒙難,最後之勝利終歸於最後之努力者,此則文所期望者也。餘不一一。此候公安。孫文謹啟、十一年九月十八日。
(註一) 據李睡仙「陳炯明叛國史」(民國十一年十一月,新福建報出版)。原標題「孫總統致海外同志書」。

對聯俄聯德外交密函的辨證(註一)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孫君對於用斜體所作之數字(譯者按:指港報中依布爾什維克理想一語)最為注意。彼認此數字乃一愚而妄之說詞。孫君以為,誣彼之詞載於一南方某著名方面之機關報,本無答覆必要,但有不能已於言者。何以云該報之說為愚?因謂中國已存有產生俄國布爾什維克主義的事情之同一歷史及經濟情形,決無人能真信之故。何以云該報之言為妄?因孫君從未計劃,且從未想及變中國為一共產主義國家之故。試閱彼所著「中國之國際發展」一書,即可知彼實抱有欲切實發展及利用中國莫可限量之天產,必須外國資本及技術合力提攜之見解,極為強固,且彼曾屢次向美國、英國及其他方面招請此等合作。
  孫君特別提及德國及俄國。據彼之意,德國之解除軍備及取消在中國之治外法權,就中國方面而論,業已使彼(指德)自處於非侵略國之列。
  孫君又以為,自蘇維埃俄羅斯崛起後,中國從前政治獨立及領土完整之最大危機之一已經消除。蘇維埃政府苟一日繼續固守其非侵略政策,中國即一日無所懼於俄羅斯。
  孫君熟思審慮,以為中國在其目下革新之階段中,極需要以對等及完全主權國待諸列強之贊助。彼信德國及俄國現已情形變遷,政治改更,中國能以對等之條件與之周旋。故彼贊成一種與彼兩強更加親善為目的之政策。彼以為此種政策,最利於一非帝制及非頑強之中國。孫君最主要之考慮,即在於是。彼或被謚為親德或親布爾什維克,此種怨毒之詞,雖曾不幸阻礙許多他人盡其嚴正而真實愛國愛同胞之責任,但殊不足以嚇孫君。
  孫君最後述及某種信稿,即彼知為陳炯明以一種顯然目的而使其揭布於香港者。孫君謂:彼為護法政府首領時所為
宣言及文告民國十一年九月一○九

之任何行動或事情,彼除向國會外,並無任何解釋之義務。但若謂前指之信稿證明彼曾謀根據布爾什維克理想締立中德俄同盟,則彼以為應閱信件之中文原稿。現擬將此等函件譯成可信之英文供眾覽。然即就陳炯明機關報所登頗劣之英譯文觀之,其誣詆之辭,亦屬無據,徒見其為宣傳作用而已。
(註一) 本件係以「孫宅秘書處」名義所發布者,採間接方式表達孫先生意見,故仍收入全集。原刊於香港「電信報」,本文係採自重慶「國民公報」於民國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刊布者,原題為「孫宅秘書處辨正外交密函」。

中國國民黨宣言(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一月一日
  中國之所以革命,與革命之所以成功,原因雖繁,約而言之,不外歷史之留遺,與時代之進化而已。蓋以言民族,有史以來,其始以一民族成一國家,其繼乃與他民族糅合搏聚以成一大民族,民族之種類愈多,國家之版圖亦隨之愈廣。以言民權,則民為邦本之義,深入於人心,四千餘年殘賊之獨夫,鮮能逃民眾之斧鉞。以言民生,則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說,由學理演為事實,求治者以摧抑豪強為能事,以杜絕兼并為盛德,貧富之隔,未甚懸殊。凡此三者,歷史之留遺,所以浸漬而繁滋者至豐且厚,此吾人所以能自立於世界者也。然民族無平等之結合,民權無確立之制度,民生無均衡之組織,故革命戰爭循環不已,盛衰起伏,視為固然,而末由覩長治久安之效。近世以來,革命思潮磅礡於歐,漸漬於美,波蕩於東亞,所謂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乃由磨礲而愈進於光明,由增益而愈趨於完美。此世界所同,而非一隅所能外者。我國當此,亦不能不激勵奮發,於革命史上開一新紀元矣。
  本黨總理孫先生文,內審中國之情勢,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眾長,益以新創,乃以三民主義為立國之本原,五權憲法為制度之綱領,俾民治臻於極軌,國基安於磐石,且以躋於有進而無退,一治而不復亂之域焉。夫革命之內容既異於前代,革命之手段亦因以不同。前代革命雖起於民眾,及其成功,則取獨夫而代之,不復與民眾為伍。今日革命則立於民眾之地位,而為之嚮導,所關切者民眾之利害,所發抒者民眾之情感。於民眾之未喻,則勞心焦思,瘏口嘵音,以申儆之,且不恤排萬難,冒萬險,以身為之先。及其既喻,則相與戮力,鍥而不舍,務蘄於成而後已。故革命事業由民
國父全集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