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東征軍右翼大捷於棉湖 detail

上一筆
:::

東征軍右翼大捷於棉湖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694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北上與逝世
題名

東征軍右翼大捷於棉湖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十四年

西元紀年

一九二五年

新曆(西曆)月日

三月十三日

國父年歲

60

全文內容

東征軍右翼向潮、汕前進之時,滇、桂軍通敵之事實,已不可掩。及克復潮、汕後,叛軍林虎與滇軍之密約亦成,由河源、老隆撤兵回師,圖襲右翼軍。林虎兵力萬餘,最為頑強敢戰。至是右翼軍前有洪兆麟之殘餘,後有林虎新來之敵,遂陷於腹背受敵之危境。幸已預為之計,預調西江粤軍第一師陳銘樞旅及第十一旅,與廣州警衛軍吳鐵城部東來增援。十日,林虎所部已到河婆,截斷右翼軍後方之供應線,形勢岌岌。乃以粤軍第二師守潮、汕,黃埔兩教導團及粤軍第七旅回師迎擊林虎,而陳銘樞、吳鐵城兩部已到河田,令拊敵之背。十二日,林虎約萬人分兩路,由河婆向棉湖、鯉湖之線來襲,蔣校長中正亦率兩教導團及粤軍第七旅,由揭陽出發迎擊。教導一團先將棉湖佔領。敵遂止於鯉湖及棉湖西面和順之線。蔣校長於當夜下總攻擊令,十三日拂曉,教導一團由棉湖前進,經青嶼而至湖尾,九時半遇敵於河南鄉下柵附近,因教導二團與許旅未集,敵併力撲正面,勢甚兇猛,十時衝進至曾塘。教導一團於累戰之餘,兵力不過千人,敵方兵力超過十倍,且得地勢之險,故甫接戰即陷敵包圍中。第一營官兵傷亡達三分之一,幾不能支。何團長急令總預備隊長劉峙,指揮學兵連,向敵反搏數次,並命砲兵隊猛射,始擊退其大股。苦戰至十二時,總預備隊已悉投入戰場,戰況仍在危險中。幸粤軍許旅趕到,加入第三營陣地(即總預備隊),始轉穩定。何團長復往左翼督陣,人各殊死戰,乃成對峙狀態。午後二時,教導二團加入奮戰,許旅與第三營亦向左翼增援,盪決移時,敵始沮退。追擊至和順,敵再增援反攻,以散兵機槍力衝第一、三營,校軍前仆後繼,傷亡過半。營黨代表章琰、營副楊厚卿等中彈陣亡。何團長收拾餘部,奮力苦鬪。四時,佔奪南山頭、尾石山一帶高地,敵遂躊躇不敢進。至五時,教導二團繞鯉湖出,向敵之司令部猛擊,包圍和順,以分敵勢。時已漸暮,林虎部受此打擊,乃宵遁。棉湖苦戰,終獲大捷,而所付之代價亦夥矣。夜七時,蔣校長躬冒矢石,抵曾塘前線視察,當夜回紅湖宿營,與廖仲愷共議戰守。是役也,蔣校長日後論曰:「棉湖一役,以教導第一團千餘之眾,禦萬餘精悍之敵,其危實甚!萬一慘敗,不惟總理手創之黨軍盡殲,廣州革命策源地亦不可保。此戰適當總理逝世之翌日,蓋在天之靈,有以默相其成也。」(註五十四)

注釋

(註五十四)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九冊,六六頁。

相關人名
吳鐵城林虎洪兆麟章琰陳銘樞楊厚卿廖仲愷劉峙總理
相關地名
老隆西江河田河南河源揭陽棉湖黃埔廣州鯉湖
相關專有名詞
警衛軍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1614-1616

檢索詞出現頁次

完全實現,不無遺憾。甚望諸同志努力奮鬪,使國民會議早日開成,達到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之目的。如是我在九泉之下,亦堪瞑目。」自此以後,呼吸益形艱難,精神疲倦,不能連續說四五字以上之語,微聞不連不斷之聲,反覆呼出「和平」、「奮鬪」、「救中國」數語。
  旋醫生以病人太辛苦,請先生靜默,勿復言,善自安眠,遂靜臥。至晚六時半,復蘇醒一次,手足即已變冷,不能更作言語。醫生告侍疾者,謂脈已散,行將去世,須時加注意。時先生又作欲語狀,慶齡聞係呼喚汪兆銘,立令汪近前,汪按先生之手,脈已如遊絲,更無復言語。(註五十二)
 三月十二日 上午九時三十分逝世於北京。
   晨三時許,先生曾再蘇醒一次,即不能言語,惟氣喘不已。八時許克利醫生仍臨牀一視,延至九時三十分,創造中華民國之一代偉人與先覺,遂與世長辭,時為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也。享年六十歲。(註五十三)
  
 三月十三日 東征軍右翼大捷於棉湖。
   東征軍右翼向潮、汕前進之時,滇、桂軍通敵之事實,已不可掩。及克復潮、汕後,叛軍林虎與滇軍之密約亦成,由河源、老隆撤兵回師,圖襲右翼軍。林虎兵力萬餘,最為頑強敢戰。

(註五十二) 鄧慕韓:「孫中山先生傳記」。
(註五十三) 鄧慕韓:「孫中山先生傳記」;林一厂:「總理史蹟稿」。

國父年譜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 六十歲 一六一四

至是右翼軍前有洪兆麟之殘餘,後有林虎新來之敵,遂陷於腹背受敵之危境。幸已預為之計,預調西江粤軍第一師陳銘樞旅及第十一旅,與廣州警衛軍吳鐵城部東來增援。十日,林虎所部已到河婆,截斷右翼軍後方之供應線,形勢岌岌。乃以粤軍第二師守潮、汕,黃埔兩教導團及粤軍第七旅回師迎擊林虎,而陳銘樞、吳鐵城兩部已到河田,令拊敵之背。十二日,林虎約萬人分兩路,由河婆向棉湖、鯉湖之線來襲,蔣校長中正亦率兩教導團及粤軍第七旅,由揭陽出發迎擊。教導一團先將棉湖佔領。敵遂止於鯉湖及棉湖西面和順之線。蔣校長於當夜下總攻擊令,十三日拂曉,教導一團由棉湖前進,經青嶼而至湖尾,九時半遇敵於河南鄉下柵附近,因教導二團與許旅未集,敵併力撲正面,勢甚兇猛,十時衝進至曾塘。教導一團於累戰之餘,兵力不過千人,敵方兵力超過十倍,且得地勢之險,故甫接戰即陷敵包圍中。第一營官兵傷亡達三分之一,幾不能支。何團長急令總預備隊長劉峙,指揮學兵連,向敵反搏數次,並命砲兵隊猛射,始擊退其大股。苦戰至十二時,總預備隊已悉投入戰場,戰況仍在危險中。幸粤軍許旅趕到,加入第三營陣地(即總預備隊),始轉穩定。何團長復往左翼督陣,人各殊死戰,乃成對峙狀態。午後二時,教導二團加入奮戰,許旅與第三營亦向左翼增援,盪決移時,敵始沮退。追擊至和順,敵再增援反攻,以散兵機槍力衝第一、三營,校軍前仆後繼,傷亡過半。營黨代表章琰、營副楊厚卿等中彈陣亡。何團長收拾餘部,奮力苦鬪。四時,佔奪南山頭、尾石山一帶高地,敵遂躊躇不敢進。至五時,教導二團繞鯉湖出,向敵之司令部猛擊,包圍和順,
國父年譜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六十歲一六一五

以分敵勢。時已漸暮,林虎部受此打擊,乃宵遁。棉湖苦戰,終獲大捷,而所付之代價亦夥矣。夜七時,蔣校長躬冒矢石,抵曾塘前線視察,當夜回紅湖宿營,與廖仲愷共議戰守。是役也,蔣校長日後論曰:「棉湖一役,以教導第一團千餘之眾,禦萬餘精悍之敵,其危實甚!萬一慘敗,不惟總理手創之黨軍盡殲,廣州革命策源地亦不可保。此戰適當總理逝世之翌日,蓋在天之靈,有以默相其成也。」(註五十四)
  
 三月十五日 大殮。
   十二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先生既逝,段祺瑞聞耗,即以執政府名義,派衛興武前往鐵獅子胡同行轅弔唁。並下令云:「前臨時大總統孫文,倡導共和,肇興中夏。辛亥之役,成功不居,仍於國計民生,殫心擘畫,宏謀毅力,薄海同欽。本執政夙慕耆勳,亟資匡濟,就職伊始,敦勸入都。方期克享遐齡,共籌國是。天胡不憖,遽奪元功!軫念艱虞,彌深愴悼。所有飾終典禮,着內務部詳加擬議,務極優隆,用符國家崇德報功之至意。此令。」並由內務部議決治喪辦法,決用國葬。(註五十五)全國各機關下半旗三日誌哀,北京公使團亦下半旗相弔。民眾自動舉哀結隊宣傳,標貼文字以表示哀痛者無數。鐵獅子胡同行轅內,國民黨各同志含哀開會討論治喪事
(註五十四)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九冊,六六頁。
(註五十五) 「東方雜誌」二十卷第七號「時事日誌」。

國父年譜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 六十歲 一六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