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革命思想之產生 detail

:::

革命思想之產生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238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革命思想之產生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12/02/20

西元日期

1923/02/20

國父年歲

58

全文內容

革命思想之產生(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日在香港大學演講
我此時無異游子甯家,因香港及香港大學,乃我智識之誕生地也。我本未預備演說,但願答復一問題。此問題(註二)即前此屢有人向我提出,而現時聽眾中亦必有許多人欲發此問者。
我以前從未能予此問題一相當答復,而今日則能之。問題維何?即我於何時及如何而得革命思想及新思想是也。我之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至於如何得之,則三十年前在香港讀書,暇時輒閒步市街,見其秩序整齊,建築閎美,工作進步不斷,腦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我每年回故里香山二次,兩地相較,情形廻異,香港整齊而安穩,香山反是。我在里中時竟須自作警察以自衛,時時留意防身之器完好否?恒默念香山、香港相距僅五十英里,何以如此不同?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間在荒島上成此偉績,中國以四千年之文明,乃無一地如香港,其故安(註三)在?
我一度勸其鄉中父老,為小規模之改良工作,如修橋、造路等,父老韙之。但為無錢辦事,我於放假時自告奮勇,並得他人之助,冀以自已之勞力貫澈主張。顧修路之事涉及鄰村土地,頓起糾葛,遂將此計畫作罷。未幾我又呈請於縣令,縣令深表同情,允於下次假期中助之進行。迨假期既屆,縣令適又更迭,新縣官乃行賄五萬元買得此缺者,我無復希望,祇得回香港。由市政之研究進而為政治之研究,研究結果,知香港政府官員皆潔己奉公,貪贓納賄之事絕無僅有,此與中國情形正相反。蓋中國官員以貪贓納賄為常事,而潔己奉公為變例也。我至是乃思向高級官員一試,迨試諸省政府,知其腐敗尤甚於官僚。最後至北京,則見滿清政治下之齟齪,更百倍於廣州。於是覺悟鄉村政治乃中國政治中之最清潔者,愈高則愈齟齪。
又聞諸長老,英國及歐洲之良政治,並非固有者,乃人經營而改變之耳。從前英國政治亦復腐敗惡劣,顧英人愛自由,僉曰:「吾人不復能忍耐此等事,必有以更張之。」有志竟成,卒達目的。我因遂作一想曰:「曷為吾人不能改革中國之惡政治耶?」
中國對於世界他處之良好事物皆可模倣,而最要之先着,厥為改變政府。現社會中最有力之物(註四),即為組織一良好之政府。中國則並無良(註五)政府,數百年來只有敗壞一切之惡政府。我因此於大學畢業之後,即決計拋棄其醫人生涯,而從事於醫國事業。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也。
我既自稱革命家,社會上疑義紛起,多所誤會。其實中國式之革命家,究不過抱溫和主義,其所主張者非極端主義,乃爭一良好穩健之政府。
我經多年之工作組織,卒將滿清推倒,而建立一民國以代之。民國成立僅十二年,然自願存在,必永久常在無疑。在此十二年間,困難至多,人民深遭痛苦,乃責革命家之造亂,謂舊時君主較愈於今。然此事實漠視數重要問題,凡民國以人民為主人,彼之目的,即在使中國四百兆人皆躋於主人地位,而如何取得此地位之法,一般人似皆未知之。
此次改革如造屋然,舊屋已倒,新屋未成,將來造成之後,幸福無量,今日之痛苦,實極小之代價而已。
中國以外革命家之同志甚多,而反對者亦不少。反對派人謂中國改造民國之機會尚未成熟(註六),以恢復帝制為宜。然十二年來復辟企圖已有二次,一為袁世凱,一為清帝,均經失敗。夫民國之未成功,乃因尚未全上軌道,而在過渡中耳。果欲中國長治久安者,必須首先完成此工作,即必須將新屋建造竣工。革命黨所遭反對元素甚多:第一、為滿人,力圖撲滅新思想;第二、為官僚,務與革黨為敵;第三、則為軍閥。必此等阻力悉除,中國始能永久平安。
黨人今仍為求良政治而奮鬥,一俟達此目的,中國人民即將滿足而安居。試觀海峽殖民地與香港,前者有華人一百萬(註七)有奇,後者有華人六十萬,彼等未往該兩地之前情形如何不必論,今則皆安居樂業,而為良好公民,可見中國人民乃容易管理者也。
學友諸君乎!諸君與余同受(註八)教育於此英國屬地,並在同一之學校,吾人必須以英國為模範,以英國式之良政治傳播於中國全國。

注釋

(註一) 據「國民週刊」第一卷第一號剪頁(黨史會藏046/68,未注年月,應係當年出版者。)原文無標題,今標題據「會本」。
(註二) 原文為「間趙」,今據「會本」改。
(註三) 原文為「安故」,今據「會本」改。
(註四) 據「會本」增「物」字。
(註五) 據「會本」增「良」字。
(註六) 原文為「熱」,今據「會本」改。
(註七) 據「會本」增「萬」字。
(註八) 原文為「授」今據「會本」改。

相關人名
袁世凱
相關地名
中國北京香山香港廣州歐洲
相關專有名詞
大學革命黨香港大學香港政府海峽殖民地復辟滿清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323-325

檢索詞出現頁次

裁兵一端,可論者殊多。大要在說明兵多之害,或搜集事實,或憑其不遠於事實之理想,發為能吻合人民心理之言論,同時更說明裁兵之利。第一,使軍士本身曉然於易兵為工之有利於彼。今日兵餉,至多每月八元,常須積欠或尅扣。依我之計畫,化兵為工,則他們可月得十六元,而國家於此巨款,亦決非虛糜,大工既舉,利源自闢也。
  上海總商會等各團體已有覺悟,發起裁兵制憲理財委員會。然同時提出之事,目標既分,效力即減。今宜將目標竭力縮小,只要求一件事,裁了兵即太平矣。上海之於全國,猶香港之於廣東。上海人心所趨,全國自必景從,每天犧牲一版,三個月必可成功。三個月後,倘仍有悍然不知覺悟之軍閥,抵拒輿論,則鄙人自問號召三萬至五萬有節制有主義之兵隊,決非難事。彼時以對待陳炯明者對待不肯裁兵之軍閥。槍炮與筆墨,同力合作,以廣東之事為例,此事必易成功。蓋有主義之兵三五萬,足可抵烏合之眾三五十萬,而諸君之筆墨力量,則斷乎不止十倍於香港之三數畫家也。望諸君一心一德,努力為國,敬舉一觴,祝裁兵勝利!
(註一) 據「民信日刊」(民國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原標題為「孫中山先生勸各報鼓吹裁兵」。今標題據「會本」。
(註二) 原文為「送派」,今據「會本」改。

革命思想之產生(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日在香港大學演講
  我此時無異游子甯家,因香港及香港大學,乃我智識之誕生地也。我本未預備演說,但願答復一問題。此問題(註二)即前此屢有人向我提出,而現時聽眾中亦必有許多人欲發此問者。
  我以前從未能予此問題一相當答復,而今日則能之。問題維何?即我於何時及如何而得革命思想及新思想是也。我之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至於如何得之,則三十年前在香港讀書,暇時輒閒步市街,見其秩序整齊,建築閎美,工作進步不斷,腦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我每年回故里香山二次,兩地相較,情形廻異,香港整齊而安穩,香山反是。我在里中時竟須自作警察以自衛,時時留意防身之器完好否?恒默念香山、香港相距僅五十英里,何以如此不同?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間在荒島上成此偉績,中國以四千年之文明,乃無一地如香港,其故安(註三)在?

演講 民國十二年一月――二月 三二三

我一度勸其鄉中父老,為小規模之改良工作,如修橋、造路等,父老韙之。但為無錢辦事,我於放假時自告奮勇,並得他人之助,冀以自已之勞力貫澈主張。顧修路之事涉及鄰村土地,頓起糾葛,遂將此計畫作罷。未幾我又呈請於縣令,縣令深表同情,允於下次假期中助之進行。迨假期既屆,縣令適又更迭,新縣官乃行賄五萬元買得此缺者,我無復希望,祇得回香港。由市政之研究進而為政治之研究,研究結果,知香港政府官員皆潔己奉公,貪贓納賄之事絕無僅有,此與中國情形正相反。蓋中國官員以貪贓納賄為常事,而潔己奉公為變例也。我至是乃思向高級官員一試,迨試諸省政府,知其腐敗尤甚於官僚。最後至北京,則見滿清政治下之齟齪,更百倍於廣州。於是覺悟鄉村政治乃中國政治中之最清潔者,愈高則愈齟齪。
  又聞諸長老,英國及歐洲之良政治,並非固有者,乃人經營而改變之耳。從前英國政治亦復腐敗惡劣,顧英人愛自由,僉曰:「吾人不復能忍耐此等事,必有以更張之。」有志竟成,卒達目的。我因遂作一想曰:「曷為吾人不能改革中國之惡政治耶?」
  中國對於世界他處之良好事物皆可模倣,而最要之先着,厥為改變政府。現社會中最有力之物(註四),即為組織一良好之政府。中國則並無良(註五)政府,數百年來只有敗壞一切之惡政府。我因此於大學畢業之後,即決計拋棄其醫人生涯,而從事於醫國事業。由此可知我之革命思想,完全得之香港也。
  我既自稱革命家,社會上疑義紛起,多所誤會。其實中國式之革命家,究不過抱溫和主義,其所主張者非極端主義,乃爭一良好穩健之政府。
  我經多年之工作組織,卒將滿清推倒,而建立一民國以代之。民國成立僅十二年,然自願存在,必永久常在無疑。
在此十二年間,困難至多,人民深遭痛苦,乃責革命家之造亂,謂舊時君主較愈於今。然此事實漠視數重要問題,凡民國以人民為主人,彼之目的,即在使中國四百兆人皆躋於主人地位,而如何取得此地位之法,一般人似皆未知之。
  此次改革如造屋然,舊屋已倒,新屋未成,將來造成之後,幸福無量,今日之痛苦,實極小之代價而已。
  中國以外革命家之同志甚多,而反對者亦不少。反對派人謂中國改造民國之機會尚未成熟(註六),以恢復帝制為宜。然
國父全集三二四

十二年來復辟企圖已有二次,一為袁世凱,一為清帝,均經失敗。夫民國之未成功,乃因尚未全上軌道,而在過渡中耳。果欲中國長治久安者,必須首先完成此工作,即必須將新屋建造竣工。革命黨所遭反對元素甚多:第一、為滿人,力圖撲滅新思想;第二、為官僚,務與革黨為敵;第三、則為軍閥。必此等阻力悉除,中國始能永久平安。
  黨人今仍為求良政治而奮鬥,一俟達此目的,中國人民即將滿足而安居。試觀海峽殖民地與香港,前者有華人一百萬(註七)有奇,後者有華人六十萬,彼等未往該兩地之前情形如何不必論,今則皆安居樂業,而為良好公民,可見中國人民乃容易管理者也。
  學友諸君乎!諸君與余同受(註八)教育於此英國屬地,並在同一之學校,吾人必須以英國為模範,以英國式之良政治傳播於中國全國。
(註一) 據「國民週刊」第一卷第一號剪頁(黨史會藏046/68,未注年月,應係當年出版者。)原文無標題,今標題據「會本」。
(註二) 原文為「間趙」,今據「會本」改。
(註三) 原文為「安故」,今據「會本」改。
(註四) 據「會本」增「物」字。
(註五) 據「會本」增「良」字。
(註六) 原文為「熱」,今據「會本」改。
(註七) 據「會本」增「萬」字。
(註八) 原文為「授」今據「會本」改。

裁兵築路(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日晚在香港楊西巖宅對工商領袖演講
  予此次來港,蒙工商各界到碼頭歡迎,殊深感謝。惜當時香港政府為保護予計,未許諸君下船相見,未免抱歉。但香港政府已向予表明意見,自後彼此互相協助,一致行動,各商人亦可與予一致行動。從前因各商家協助革命為政府逮捕,今可無虞。予所希望於各商家者,亦係望其與予一致行動耳。當予前在上海時,北京政府及各省要人,均派代表來
演講民國十二年二月三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