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孫學研究的新途徑:從實業計畫到當代台灣的發展研究 detail

:::

孫學研究的新途徑:從實業計畫到當代台灣的發展研究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4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孫學研究的新途徑:從實業計畫到當代台灣的發展研究

題名(英)

A New Approach to Studying Sun Yat-sen’s Though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 to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Studies in Taiwan

作者
蔡明翰
學校

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

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類別

碩士(Master)

出版年(西元)

2024

畢業年度(民國)

113

頁次

247

語言

中文

關鍵詞
發展研究、孫學、實業計畫、台灣
關鍵詞(英)
Development Studies, Sun Yat-sen’s Thoughts,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 Taiwan
目次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規準 17
第四節 章節架構與預期成果 25
第二章 實業計畫的探討 31
第一節 實業計畫的背景與內涵 31
第二節 實業計畫的內容探析 43
第三節 實業計畫的近代迴響 58
第四節 實業計畫的當代影響 64
第三章 發展實務的歷史經驗與成效 71
第一節 馬歇爾計畫(Marshall Plan) 71
第二節 台灣與美援 79
第三節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 87
第四節 實業計畫的評析 95
第四章 發展學術個案:政大國發所(GIDS) 111
第一節 發展歷程簡介 111
第二節 學術科際整合 117
第三節 實務跨界合作 125
第四節 與國立國父紀念館的特殊合作案例 133
第五章 結論 14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6
參考文獻 151
附錄 169
附錄1 政大國發所歷任所長與所史概覽(1974-2024) 169
附錄2 政大國發所興辦期刊論文一覽 172
附錄3 政大國發所歷屆碩博士學位論文一覽 188
附錄4 政大國發所參與辦理研討會、出版品一覽 219
附錄5 政大國發所歷年開設課程一覽 223
附錄6 政大國發所近年跨界合作活動舉隅一覽 230
附錄7 國父紀念館訪談相關資料一覽 232
附錄8 國父紀念館學術活動成果 233
附錄9 「國父思想」教育制度沿革概覽 245

表目錄
表1 訪談內容表格 20
表2 章節安排 27
表3 實業計畫目標與對應計畫綱目 56
表4 馬歇爾計畫對歐援助分配額度(排列由高至低,單位:百萬美元) 73
表5 對陸外援、外資與相關經濟、環境建設 90
表6 六校七所轉型過程與其特點 114
表7 政大國發所發行期刊內容分析 119
表8 政大國發所當代學術傳承舉隅一覽 130
表9 「孫學與國立國父紀念館史料研究」專案 131
表10 國父紀念館跨界合作演變歷程 136

圖目錄
圖1 研究設計 4
圖2 孫學的體系範例:〈建國大綱〉的啟示 8
圖3 跨界合作之層次尺度示意圖 14
圖4 研究範圍與方法 21
圖5 研究架構 26
圖6 美援台灣時期歷年額度長條圖(單位:百萬美元) 81
圖7 實業計畫與當代大陸建設、均衡策略對比示意 100
圖8 教師學人學術產出占比曲線圖 121
圖9 學位論文「發展詞彙占比」曲線圖 122
圖10 財經、環境、援助主題學位論文占比曲線圖 124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中央研究院八十年院史編纂委員會編,2008,《追求卓越:中央研究院八十年 卷二 追求卓越【所(處)中心篇】》,台北:中央研究院。
文馨瑩,1990,《經濟奇蹟的背後—臺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 29-50。
王文隆,2023,〈臺海兩岸孫中山研究的趨勢〉,《孫學研究》34: 1-29。
王佳煌,1998,《國家發展》,台北:臺灣書店。
王定亞,2016,〈孫中山引資主張的當代意涵與對陸資來臺的省思〉,《孫學研究》21: 97-127。
王政,2009,〈如何消除貪污—四種途徑之分析〉,《文官制度季刊》1: 51-76。
王振寰、簡旭伸,2016,〈發展研究概述:理論發展與研究方法〉,收錄於簡旭伸、王振寰編,《發展研究與當代臺灣社會》,頁1-27,高雄:巨流。
王梅香,2014,〈美援文藝體制下的《文學雜誌》與《現代文學》〉,《台灣文學學報》25: 69-100。
王爾敏,2011,《思想創造時代:孫中山與中華民國》,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田昭容,2011,〈孫中山的《實業計畫》與中國的基礎建設〉,《東亞論壇季刊》473: 81-99。
石之瑜,2005,《社會科學知識新論:文化研究立場十評》,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任卓宣,1981,〈如何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收錄於林桂圃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論集》,頁9-18,台北:東方文物出版社。
匡思聖,2020,〈挑戰與回應:孫中山中國現代化思想與兩岸的現代化歷程〉,《孫學研究》28: 25-54。
朱育鑣,2020,〈「以西南結西南」的嘗試與失敗:以貴州政局變化為核心的考察(1932-1935)〉,《國史館館刊》66: 95-145。
江昭青,2000,〈悖離大時代 寂寥三研所:政黨已輪替 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相繼更名 如無意外 八十九學年度起 將完全走入歷史〉,《中國時報》6月26日第9版。
江澄祥,2009,〈通識教育之學術性與嚴肅性〉,《慈濟通識教育學刊》5: 1-37。
考試院院史編撰委員會編,2020,《中華民國考試院院史》,台北:考試院。
余一鳴,2002,〈科學哲學的發展對方法論研究的啟示〉,《復興崗學報》76: 259-285。
吳奕辰、簡旭伸,2022,〈2000年代末以來臺灣援外轉型:從「建交」導向延伸「發展」導向〉,《問題與研究》61(3): 51-93。
吳建德,2023,〈以孫中山的鐵路觀檢視臺灣鐵路事業拓展實踐及問題〉,《孫學研究》35: 107-129。
吳聰敏,2006,〈臺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1945-1950)〉,《國史館學術集刊》10: 129-159。
吳瓊恩,2004,〈科際整合與社會科學中國化—典範的趨勢及其現代意義的追求〉,《中國行政評論》13(3): 1-28。
李孔智,2019,〈《實業計畫》的精義及其在兩岸區域治理的實踐〉,《孫學研究》26: 41-62。
李文志,2003,《「外援」的政治經濟分析—重構「美援來華」的歷史圖像(1946-1948)》,台北:憬藝企業。
李玉貞,2011,〈對孫中山中德俄聯盟的思考〉,收錄於姜波英編,《建國百年:孫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頁1-20,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李志宏,2007,〈國際發展合作的源起與歷史演變〉,收錄於陳正忠編,《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實務(再版)》,頁3-26,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李酉潭、馮國豪,1997,〈國內各大學「憲法與立國精神」課程規劃現況分析與未來之展望〉,《通識教育季刊》4(2): 145-164。
李宗榮、林宗弘,2017,〈「台灣製造」的崛起與失落: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經濟社會學〉,收錄於李宗榮、林宗弘編,《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頁2-43,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李金強,2022,〈中國現代化寶書——孫中山:《實業計畫》的著譯與出版〉,收錄於黎志剛、潘光哲編,《經世與實業:劉廣京院士百歲紀念論文集》,頁260-276,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李威熊,1989,〈創校背景與宗旨〉,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編,《國立政治大學校史稿》,頁1-24,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李振武,2014,〈論孫中山的引資築路思想〉,收錄於林國章編,《紀念孫中山:華人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頁105-120,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李國祁,2004,〈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中德軍事合作與合步樓方案〉,《臺灣師大歷史學報》32: 147-167。
李梅玲、石之瑜,2013,〈從特殊到普遍?中國大陸文獻角度下的「中國模式」〉,《展望與探索》11(11): 36-51。
李雅瑞(Astrid Lipinsky)、游欣恩(Stefanie Yu)、劉冠賢,2016,〈維也納臺灣研究中心介紹〉,《漢學研究通訊》35(3): 31-33。
李福鐘,2022,〈黨的路線與權力鬥爭:回顧毛澤東以來中共重大路線鬥爭〉,《遠景基金會季刊》23(1): 45-93。
杜子信,2014,〈薩爾問題:德法諒解及歐洲整合的關鍵〉,《成大歷史學報》46: 225-290。
沈清松,2004,《大學理念與外推精神》,台北:五南。
阮光勛,2014,〈促進質性研究的品質與可信性〉,《國教新知》61(1): 92-102。
周弘、張浚、張敏,2013,《外援在中國(再版二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志杰,2022,〈台海現狀「去台灣化」趨勢之探析〉,《全球政治評論》80: 25-30。
周宛青,2021,〈我國大學國際化推動方向之檢討與展望:被忽略的行政體系的聲音〉,《台灣教育研究期刊》2(3): 1-16。
周倩、潘璿安、朱家嶠,2020,〈研究倫理定義與內涵〉,收錄於周倩編,《學術工作者的必修學分:學術倫理與研究誠信》,頁1-19,台北:高等教育。
周琇環,2013,〈嚴家淦與美援〉,收錄於許瑞浩、周琇環、廖文碩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初期重要史料彙編:嚴家淦與國際經濟合作》,頁5-19,台北:國史館。
周陽山,2016,〈從「二民主義」到三民主義-習近平高規格紀念孫中山誕辰的關鍵意義〉,《展望與探索》14(12): 21-28。
周陽山,2021,〈孫中山的思想體系與理論架構〉,收錄於杜震華等,《廿一世紀三民主義》,頁28-78,台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
周陽山,2024,〈三民主義與臺灣發展經驗—意理觀點的探討與比較〉,《理論與政策》27(1): 1-17。
周陽山、黃玫瑄,2022,〈孫學研究的課題分析與理論反思—以國父紀念館《孫學研究》和臺大三民主義所論文為例〉,《孫學研究》32: 65-103。
周愚文,2014,〈蔣中正與民國40年代國立大學復校政策的推動〉,收錄於周愚文編,《蔣中正與臺灣教育文化發展》,頁37-81,台北: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周慶華,2009,〈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中山先生「文化經濟」思想的啟示〉,收錄於曾一士編,《族群發展與文化產業》,頁61-79,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周興樑,2008,〈孫中山著作及其年譜出版概況的回眸〉,收錄於林家有編,《孫中山研究‧第一輯》,頁241-252,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林志龍,2015,〈民生主義經濟發展在近代社經思潮的綜和性:比較觀點〉,《孫學研究》18: 135-157。
林宗達,2006,《國防黑洞:剖析台灣軍備戰略研究與特別軍購之深層問題》,北縣:晶典文化。
林炫向,2023,〈民主衰頹時代的反思:從中山先生的「權能區分」論「賢能政治」的時代意義〉,《孫學研究》35: 77-105。
林祖嘉,2011,〈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收錄於王振寰、湯京平、宋國誠編,《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研究》,頁111-142,台北:巨流。
林桶法,2018,《1949大撤退(15刷)》,新北:聯經。
林義鈞,2020,〈農糧財團崛起下的中國大陸糧食安全治理〉,《展望與探索》18(2): 96-110。
林毅夫、蔡昉、李周,2017,《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再版)》,台北:聯經。
邱啟瑗,2011,《臺灣國父紀念館之變革與發展》,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邵宗海,2003,〈從兩岸關係的變遷探討兩岸關係的定位(上)〉,《遠景基金會季刊》4(4): 1-36。
邵宗海,2004,〈軍事社會科學學門的萌芽、擴展與前瞻〉,收錄於軍事社會科學叢書編輯部編,《軍事社會科學的功能與運用(上):第七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集》,頁1-22,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邵宗海,2017,《孫中山民生主義實踐之研究:以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階段論為例》,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金熙德,2000,《日本政府開發援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金耀基,1993,《中國民本思想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金耀基,2003,《大學之理念(再版)》,台北:時報文化。
姚美華、胡幼慧,2008,〈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收錄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17-132,台北:巨流。
施哲雄,2010,〈從中共嚴查違法違紀案看大陸貪腐問題〉,《展望與探索》8(3): 17-22。
段樵、伍鳳儀,2013,《中國引資與區域經濟成長—香港的角色及都會經濟發展》,香港:中華書局。
洪泉湖、鍾文博,2010,〈華僑為革命之母:華僑民族主義的發展與轉變〉,收錄於曾一士編,《南洋華僑與孫中山革命》,頁121-138,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紀俊臣,2017,〈孫中山與實業計畫:國土計畫觀點〉,《中國地方自治》70(10): 3-24。
紀俊臣,2020,〈蔣中正在臺灣實施地方自治對華人政治社會的啟示:漸進主義觀點〉,《中國地方自治》73(2): 3-17。
紀俊臣、黃絲梅,2016,〈臺灣地方自有財源的開拓策略與政策合法化:財政收支劃分法與地方稅法通則之修正取向〉,《中國地方自治》69(6): 3-35。
胡幼慧,2008,〈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收錄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23-236,台北:巨流。
胡敏遠,2023,〈論析2022年美國的北約戰略:離岸平衡的觀點〉,《遠景基金會季刊》24(2): 103-155。
苑倚曼,2011,〈共同農業政策的演進〉,收錄於蘇宏達編,《歐洲聯盟的歷史發展與理論辯論》,頁343-399,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唐功培,2015,〈跨科際思維與範例教學原則〉,收錄於蔡明燁、王驥懋、唐功培編,《界定跨科際》,頁75-108,台北:教育部。
唐豪駿、林建甫,2016,〈民生主義在臺灣實踐的回顧與展望〉,《孫學研究》20: 63-88。
孫志鵬,2021,《菊分根:西原借款與日本的大陸政策》,台北:翰蘆圖書。
孫劍秋編,2002,《弘衍傳薪:國立國父紀念館建館三十週年口述歷史》,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徐榮崇,2016,〈臺灣國父思想教育之實施與變革〉,《孫學研究》21: 31-48。
徐濤,2021,〈《實業計劃》成書考〉,《學術月刊》53(3): 193-216。
秦孝儀編,1989a,《國父全集 第一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秦孝儀編,1989b,《國父全集 第二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秦孝儀編,1989c,《國父全集 第三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翁嘉禧,1998,《臺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1945~1947)》,高雄:高雄復文。
袁鶴齡,2003,《國家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灣案例研究》,北縣五股:高立圖書。
財團法人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編,2016,《臺灣的匯率制度與外匯管理自由化》,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
馬緯中,2007,〈台灣的國際地位與援外政策〉,收錄於陳正忠編,《國際發展合作的概念與實務(再版)》,頁243-258,台北: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高王凌,2012,〈中國共產黨為甚麼放棄新民主主義?〉,《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33: 32-43。
高永光,2010,〈社科院:學門特色與評鑑指標〉,收錄於國立政治大學編,《第二個世紀2027:百年政大校務前瞻發展議題報告書1.0》,頁95-105,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高輝,2012,〈我國《憲法》中的兩岸關係—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展望與探索》10(5): 1-4。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2022,《2022「夥伴機構人才培育專案」公告》,台北:政大國家發展研究所辦公室。
張力,1999,《國際合作在中國:國際聯盟角色的考察,1919-194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張子麟,2021,〈《實業計畫》中電信科技發展計畫對社會的意義〉,《孫學研究》30: 133-160。
張育誠、吳鴻昌、李清潭,2015,〈意義、脈絡、反身性:質性研究的科學性與正當性〉,《商略學報》7(2): 71-88。
張益弘,1997,《孫學體系新論(再版) 上冊》,台北:恬然書舍。
張偉保,2001,《實業計劃與國民政府—中國近代經濟史論文集》,台北:天工書局。
張偉保,2022,〈建設廣東:從孫中山《實業計劃》到陳濟棠《三年施政計劃》〉,收錄於黎志剛、潘光哲編,《經世與實業:劉廣京院士百歲紀念論文集》,頁247-259,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張登及,2011,〈外交戰略與國際地位〉,收錄於王振寰、湯京平、宋國誠編,《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研究》,頁421-449,台北:巨流。
張憲秋,1990,《農復會回憶》,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張曉輝,2018,〈孫中山《實業計劃》發表時的有關反響〉,《澳門理工學報》69: 184-195。
教育部統計處編,2017,《中華民國學科標準分類(第5次修正)》,台北:教育部。
梁文松、曾玉鳳,2013,《新加坡政府經驗:動態治理之文化、能力與變革(三刷)》,新加坡:八方文化。
梁明義、王文音,2002,〈台灣半世紀以來快速經濟發展的回顧與省思〉,收錄於林建甫編,《金融投資與經濟發展:紀念梁國樹教授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3-131,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
畢恆達,2008,〈詮釋學與質性研究〉,收錄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21-36,台北:巨流。
莊政,2007,《孫文革命思想發展史論》,台北:國立編譯館。
莊達欣,2019,〈百年對話:淺論孫中山的民生主義與21世紀的國家經濟角色〉,《孫學研究》27: 61-84。
莫加南(Mark F. McConaghy),2023,〈如何講好中華民國的故事?以國立中山大學「發揚道統:孫中山時代展」為參考經驗〉,《孫學研究》34: 111-134。
許世宗,2018,〈孫中山「化兵為工」思想之研究〉,《孫學研究》24: 59-84。
許世宗,2019,〈孫中山國防經濟思想對新疆開發之影響初探〉,《孫學研究》26: 63-88。
許甘霖、王振寰,2016,〈國家與後進發展〉,收錄於簡旭伸、王振寰編,《發展研究與當代臺灣社會》,頁65-94,高雄:巨流。
許峰源,2020,〈國際合作在臺灣:聯合國與臺灣的都市計畫(1960-1971)〉,《檔案半年刊》19(2): 42-57。
許峰源,2021,〈突破日軍封鎖的中印航路〉,收錄於王文隆編,《中國遠征軍與國際關係》,頁57-76,台北:政大。
許雅棠,2005,《民本治理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連德宏,2012,〈中國大陸區域發展變化之研析〉,《經濟研究》12: 369-386。
郭萍英,2018,〈孫中山均富思想對臺灣解決貧富差距問題的啟示:政府課稅的角色〉,《孫學研究》24: 85-116。
郭雲萍,2022,〈美援會與農復會〉,《臺灣學通訊》129: 8-11。
陳三井,2004,〈我心向明月──論孫中山晚年與美國關係〉,《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14: 4-21。
陳小紅,2011,〈區域與城市經濟〉,收錄於王振寰、湯京平、宋國誠編,《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研究》,頁143-170,台北:巨流。
陳世岳,2007,〈中山思想研究發展歷程:以中山大學中山所變遷為例〉,收錄於曾一士編,《2007年孫中山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7,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陳永發,2015,《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再版十刷) 下冊》,台北:聯經。
陳欣之,2011,〈從歐洲共同體到歐洲聯盟的發展(1969-1990)〉,收錄於蘇宏達編,《歐洲聯盟的歷史發展與理論辯論》,頁103-148,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陳婉芝,2023,〈影・響—本館50週年館慶活動風華誌〉,《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59: 78-83。
陳祥雲,2015,〈劉航琛與四川工業的發展(1931-1949)〉,《輔仁歷史學報》34: 177-230。
陳祥雲,2016,〈劉航琛與利濟實業公司的經營(1946-1956)〉,《國史館館刊》49: 33-64。
陳陸輝、陳奕伶,2011,〈城鄉基層治理〉,收錄於王振寰、湯京平、宋國誠編,《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研究》,頁87-107,台北:巨流。
陳鼎尹,2014,《從王道樂土到中國研究的資料庫—超越帝國主義的滿鐵》,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教學與研究中心。
陳樹衡編,2023,《USR政時行:共好文山.素養偏鄉.里山茶路 國立政治大學2022大學社會責任年度報告書》,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
陳螢松,2016,《從孫中山先生廉能思想檢視臺灣廉政建設的發展》,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陳鴻明,2021,〈戰爭與物資:戰時中美桐油借款之協商〉,《臺灣師大歷史學報》65: 55-112。
彭立忠,1995,《中國人的國民性與政治民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民主價值上的轉化》,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彭立忠,2006,〈中國青藏鐵路與中山先生實業計劃的實踐〉,收錄於曾一士編,《第九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1-210,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彭立忠,2021,〈以天下為公實踐民生經濟:政大員生消費合作社的個案〉,收錄於周玉山等編,《孫中山與宋慶齡論集》,頁226-242,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彭立忠、張裕衢,2007,〈華人四地貪腐程度之比較—以「貪腐成因」為分析途徑〉,《公共行政學報》24: 103-135。
彭明輝,2007,《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曾怡仁,2007,〈國際政治經濟學三大研究途徑—經濟民族主義、經濟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之比較分析〉,《全球政治評論》19: 53-86。
曾瑞鈴,2000,〈由社會學觀點論國有企業的效率問題—法國與台灣的比較分析〉,《中山管理評論》8(1): 13-36。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 5-42。
湯京平,2011,〈環境變遷與治理〉,收錄於王振寰、湯京平、宋國誠編,《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研究》,頁333-358,台北:巨流。
湯京平,2016,〈社區發展與治理創新〉,收錄於簡旭伸、王振寰編,《發展研究與當代臺灣社會》,頁151-176,高雄:巨流。
鈕文英,2015,《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再版)》,台北:雙葉書廊。
黃自進,2021,〈戰後東北問題與遠東冷戰的開展〉,《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12: 101-160。
黃城、楊建基,2010,〈民生主義與發展型國家理論在臺灣實踐之評析〉,收錄於曾一士編,《中山思想與兩岸社會文化發展》,頁249-268,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黃靖斐、林政儒,2018,〈大學校史編纂之探討: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新版校史暨《師大七十回顧》叢書為例〉,收錄於柯皓仁編,《校史解碼:數位典藏與校史經營研究論文集》,頁173-189,台北:師大出版中心。。
黃德北,2016,〈政治大學政治學系與台灣比較政治研究早期的發展〉,收錄於楊婉瑩編,《傳承與創新:政大政治學系與台灣政治學的發展》,頁3-22,台北:政大出版社。
楊倩蓉,2022,《開創:政治大學對台灣管理教育的貢獻》,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楊婉瑩、張雅雯,2014,〈為什麼反對移工/移民?利益衝突或文化排斥〉,《政治科學論叢》60: 43-84。
楊開煌,2000,〈台灣「中國大陸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東吳政治學報》11: 71-105。
葉萬安,2010,〈臺灣究竟創造哪些經濟奇蹟?〉,《台灣經濟論衡》8(8): 6-42。
葛永光,2005,《意識型態與發展:中山思想與台灣發展經驗》,台北:幼獅。
葛永光,2021,〈廿一世紀是三民主義的世紀〉,收錄於杜震華等,《廿一世紀三民主義》,頁2-27,台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
榮雄生,2018,〈「引進來」到「走出去」:論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與海外投資〉,《國際文化研究》14(1): 63-80。
褚填正,2017,《當代中國學在臺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的肇基與嬗遞(1968-2015)》,台北:臺大政治系中國中心。
趙既昌,1985,《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
趙綺娜,1991,〈美國親國民政府國會議員對杜魯門政府中國政策影響之評估〉,《歐美研究》21(3): 83-129。
劉仲冬,2008,〈量與質社會研究的爭議及社會研究未來的走向及出路〉,收錄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01-116,台北:巨流。
劉阿榮,2002,〈近三十年來國內孫學研究之變遷:兼論國立國父紀念館未來的角色〉,收錄於曾一士編,《國立國父紀念館三十週年館慶特刊》,頁90-102,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劉阿榮,2018,〈民生思想與臺灣永續發展:綠色的困境?〉,收錄於洪泉湖編,《均與富的對話:孫中山民生思想的省思》,頁125-148,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劉阿榮,2022a,〈孫學研究的百年思索與半世紀浮沉〉,《孫學研究》32: 1-34。
劉阿榮,2022b,〈孫學探索:中山思想的解讀與詮釋〉,收錄於周陽山編,《中山思想與當代中國》,頁1-26,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劉國儀,2021,〈從新冠疫情看人口流動的反思:從孫中山互助論談起〉,《孫學研究》31: 35-59。
劉紹華,2021,〈從異文化、比較性到世界化研究:微觀與巨觀之辨〉,《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23(1): 21-26。
劉源俊,2022,〈國家發展是個學術領域嗎?如何得授予學位?〉,《點教育》4(2): 10-12。
劉碧蓉,2014,〈多元文化主義的理念與實踐:以國父紀念館為例〉,收錄於林國章編,《紀念孫中山:華人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頁197-214,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劉碧蓉,2016,〈臺灣孫學研究之回顧(1990-2015):兼論國立國父紀念館之角色〉,《孫學研究》20: 17-42。
劉碧蓉,2022,〈國父紀念館推動孫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孫學研究》32: 35-63。
劉維開,2016,〈孫中山北上與講演「大亞洲主義」的考察〉,收錄於楊同慧編,《傳承與創新: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150歲誕辰(下冊)》,頁87-112,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劉翠溶,2022,〈近代福建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收錄於黎志剛、潘光哲編,《經世與實業:劉廣京院士百歲紀念論文集》,頁300-366,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劉學銚,2018,《臺灣的邊政研究七十年》,台北:致知學術。
劉曉鵬,2013,〈敵前養士:「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前傳,1937-197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2: 145-174。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 115-143。
蔡明翰、林義鈞,2023,〈臺灣當代的發展研究:以中山思想傳承為例的分析〉,《孫學研究》35: 1-30。
蔣夢麟,2006,《西潮(再版六刷)》,台中:晨星。
蔣駿,2001,〈宗教性非營利組織實踐中山先生大同思想之初探:以佛教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8: 45-49。
鄧毓浩,2018,《孫中山思想與臺灣中小學教科書》,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蕭芳華,1998,〈發展理論與臺灣發展經驗—評「發展臺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中國行政評論》7(4): 95-122。
蕭碧珍,2018,〈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檔案導論〉,收錄於蕭碧珍編,《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檔案清冊目錄》,頁XIII-XXIV,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賴顯英,2008,〈論孫學之體系、性質及其當代意義〉,《孫學研究》5: 1-37。
薛月順,2015,〈農復會與臺灣的糧食增產(1948-1960)〉,收錄於呂芳上編,《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頁363-399,台北:國史館。
薛理桂,2017,〈臺灣檔案學教育回顧與前瞻〉,收錄於薛理桂、王麗蕉編,《臺灣檔案學研究回顧暨書目彙編(1946-2016)》,頁1-12,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謝政諭,2007,〈從美國進步主義與威爾遜理念反思中山先生的憲政思想〉,《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15(2): 33-73。
謝嘉文,2020,〈論孫中山與澀澤榮一「知行觀」的當代啟示〉,《孫學研究》28: 55-86。
鍾文博,2005,《從民族主義觀點論海峽兩岸政治互動:1979〜2004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鍾文博,2016,〈構築「中華民族國家」: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在近代中國的實踐〉,收錄於洪泉湖編,《孫中山民族思想的省思:新世紀‧新觀點》,頁121-141,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鍾文博,2023,〈孫中山、福建船政與臺灣—兼論兩岸融合發展歷程〉,《發展與前瞻學報》39: 5-25。
鍾志明,2011,〈歐洲共同體創始階段之歷史制度分析(1950-1958)〉,收錄於蘇宏達編,《歐洲聯盟的歷史發展與理論辯論》,頁3-42,台北:臺大出版中心。
瞿宛文,2009,〈台灣經濟奇蹟的中國背景:超克分斷體制經濟史的盲點〉,《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4: 49-93。
瞿宛文,2015,〈台灣戰後農村土地改革的前因後果〉,《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8: 11-67。
簡旭伸、吳奕辰,2016,〈全球南方觀點下的國際發展與援助〉,收錄於簡旭伸、王振寰編,《發展研究與當代臺灣社會》,頁31-64,高雄:巨流。
魏鏞,2000,《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再版四刷)》,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羅家倫編(黃季陸、秦孝儀、李雲漢增訂),1994a,《國父年譜(第四次增訂本) 上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羅家倫編(黃季陸、秦孝儀、李雲漢增訂),1994b,《國父年譜(第四次增訂本) 下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羅頌民、林義鈞,2023,〈回顧民初南京政府環境治理議程:《實業計畫》與生態國家、發展學〉,《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待刊登。
譚桂戀,2016,《中東鐵路的修築與經營(1896-1917):俄國在華勢力的發展》,台北:聯經。
關文斌,2022,〈實業救國:永利化學工業有限公司,1917-1937〉,收錄於黎志剛、潘光哲編,《經世與實業:劉廣京院士百歲紀念論文集》,頁277-299,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龐建國,2012,《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國家發展研究的視角》,新北:韋伯。
蘇昱璇,2022,〈發展研究與反事實分析:以臺灣政府開發援助為例〉,《問題與研究》61(4): 131-164。
蘇嘉宏、王呈祥,2003,〈陳儀在台主政期間(1945-1947)的經濟政策:孫中山先生「民生主義」的實踐與背離〉,《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12: 55-70。
蘇瑤崇,2006,〈脫殖民地乎—UNRRA資料所見的台灣戰後善後重建問題〉,收錄於蘇瑤崇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台活動資料集》,頁9-33,台北: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蘇蘅,2021,〈新聞教育在臺灣的轉變: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的發展與省思〉,《傳播研究與實踐》11(2): 5-36。

政大典藏(附錄):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歷屆研究生,1976-2023,「歷屆博碩士學位論文紙本典藏」,收藏於政大達賢圖書館。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編,1993-2007,《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1)-15(2),收藏於政大圖書館。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編,1985-1987,《政治文化》1-6期,收藏於政大圖書館。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編,1990-1992,《中山社會科學期刊》1-3期,收藏於政大圖書館。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時間不詳,〈申請調整中山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班分組招生計劃書〉,收藏於政大校史館藏。

英文文獻:
Aden, Nathaniel T. and Jonathan E. Sinton, 2006,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Energy Policy in China,” Environmental Politics 15(2): 248-270.
Ait-Ali, Abderrahman and Jonas Eliasson, 2022, “European Railway Deregulation: an Overview of Market Organization and Capacity Allocation,” Transportmetrica A: Transport Science 18(3): 594-618.
Åslund, Anders and Torbjörn Becker, 2024, “A European Marshall Plan for Ukraine on the Way to the EU,” in The Bord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 a Conflictual World: Interdisciplinary European Studies, edited by Antonina B. Engelbrekt, Per Ekman, Anna Michalski and Lars Oxelheim, pp. 233-260, Cham: Palgrave Macmillan.
Biswal, Nisha D., 2011, “The Honorable Nisha Desai Biswal: Prepared Statement,” in Feeding the Dragon: Reevaluating U.S. Development Assistance to China, edited by Hearing before the Subcommittee on Asia and the Pacific of the House Committee on Foreign Affair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ne hundred twelfth Congress, first session), pp. 13-16, 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Bossuat, Gerard, 2008, “The Marshall Plan: History and Legacy,” in The Marshall Plan: Lessons Learned for the 21st Century, edited by Eliot Sorel and Pier Carlo Padoan, pp. 13-28, Pari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Bräutigam, Deborah, 2020, “A Critical Look at Chinese ‘Debt-trap Diplomacy’: The Rise of a Meme,” Area Development and Policy 5(1): 1-14.
Cayrol, Roland, 2001, “French Public Opinion and the Marshall Plan: the Communists and Others,” in The Marshall Plan: Fifty Years After, edited by Martin A. Schain, pp. 249-265, New York: Palgrave.
Chen, Gang, 2009, Politic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s and Progress,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hen, Haibo, Emmanuel Caesar Ayamba, Andrew Osei Agyemang, Stephen Owusu Afriyie and Aganda Oswin Anaba, 2019,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the Ca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ffect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6: 7228-7242.
Child, John, Yuan Lu and Terence Tsai, 2007,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 Building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rganization Studies 28(7): 1013-1034.
Chimhowu, Admos O., David Hulme and Lauchlan T. Munro, 2019, “The ‘New’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Global Development Goals: Processes and Partnerships,” World Development 120: 76-89.
Chow, Gregory C., 2007,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2nd Edit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Cini, Michelle, 2001, “From the Marshall Plan to EEC: Direct and Indirect Influences,” in The Marshall Plan: Fifty Years After, edited by Martin A. Schain, pp. 13-37, New York: Palgrave.
Eichengreen, Barry, 2001, “The Market and the Marshall Plan,” in The Marshall Plan: Fifty Years After, edited by Martin A. Schain, pp. 131-145, New York: Palgrave.
Flick, Uwe, 2007, Managing Qualit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Gardner, Roy, 2001, “The Marshall Plan Fifty Years Later: Three What-Ifs and a When,” in The Marshall Plan: Fifty Years After, edited by Martin A. Schain, pp. 119-129, New York: Palgrave.
Helleiner, Eric, 2018, “Sun Yat-sen as a Pioneer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50: 76-93.
Helleiner, Eric, 2021, “The Diversity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New Political Economy 26(2): 229-238.
Kagan, Jerome, 2009, The Three Cultures: Natural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estra, Machiel, 2019, “Imagination and Actionability: Reflections on the Future of Interdisciplinarity, Inspired by Julie Thompson Klein,” Issues in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37(2): 110-129.
Kuhn, Thomas S., 201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4th Edition, with an introductory essay by Ian Hacking. Chicago, United Stat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tham, Robert, 2001, “Cooperation and Community in Europe: What the Marshall Plan Proposed, NATO Disposed,” in The Marshall Plan: Fifty Years After, edited by Martin A. Schain, pp. 61-90, New York: Palgrave.
Lin, Scott Y., 2015, “From Self-Sufficiency to Self-Supporting: China’s Food Security under Overseas Farmland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Norms,” Issues & Studies 51(3): 89-129.
Macekura, Stephen, 2013, “The Point Four Program and 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28: 127-160.
Magid, Jacob, 2012, “The Marshall Plan,” Advances in Historical Studies 1(1): 1-7.
Milward, Alan S., 2006, The Reconstruction of Western Europe: 1945-51, 2nd Edition, Abingdon: Routledge.
Morton, Katherine, 2005, International Aid and China’s Environment: Taming the Yellow Dragon, New York: Routledge.
Nanda, Ved P., 2016, “The Journey from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Denv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Policy 44(3): 389-412.
Pieterse, Jan N., 2010, Development Theory: Deconstructions/Reconstructions, 2nd Edi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Qi, Ye, Li Ma, Huanbo Zhang and Huimin Li, 2008, “Translating a Global Issue into Local Priority: China’s Local Government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17(4): 379-400.
Reed, Maureen G. and Shannon Bruyneel, 2010, “Rescaling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thinking the State: A Three-dimensional Review,”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34(5): 646-653.
Rist, Gilbert, 2008,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From Western Origins to Global Faith, 3rd Edition (translated to English by Patrick Camiller), London: Zed Books Ltd.
Ross, Lester, 2000,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omestic Policy Trends, Patterns of Participation in Regimes and 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in Managing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edited by Richard L. Edmonds, pp. 85-111,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cks, Melvyn A., 2013, “Amtrak: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Forum 52(1): 135-138.
Schöberlein, Jennifer, 2020, Anti-Corruption Agencies in Europe: Typology and Case Studies, Berlin: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Shannon, Patrick and Elyse Hambacher, 2014, “Authenticity in Constructivist Inquiry: Assessing an Elusive Construct,” The Qualitative Report 19(52): 1-13.
Shapiro, Judith, 2001, Mao’s War Against Nature: Politic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Revolutionary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neck, Nicholas H., 2007, ORI Introduction to the Responsible Conduct of Research, Revised Edition, Rockvill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ORI).
Sumner, Andy and Michael Tribe, 2008a,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udies: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Sumner, Andy and Michael Tribe, 2008b, “What Could Development Studies Be?”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18(6): 755-766.
Sumner, Andy and Michael Tribe, 2008c,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Cross-disciplinarity: Research at the Social Science-Physical Science Interfa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 751-767.
Sumner, Andy, 2022, What Is Development Studies? Bonn: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s (EADI).
Tarnoff, Curt, 2018, The Marshall Plan: Design, Accomplishments,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Washington: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CRS).
Teddlie, Charles and Fen Yu, 2007, “Mixed Methods Sampling: A Typology with Examples,” 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1(1): 77-100.
Tomlinson. Jim, 2000, “Marshall Aid and the ‘Shortage Economy’ in Britain in the 1940s,” Contemporary European History 9(1): 137-155.
Turner, Stephen, 2017, “Knowledge Formations: An Analytic Framework,”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terdisciplinarity, 2nd Edition, edited by Robert Frodeman, Julie T. Klein and Roberto C. S. Pacheco, pp. 9-2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xler, Imanuel, 1983, The Marshall Plan Revisited: the 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in Economic Perspectiv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Winterhalt, Kevin R., 2018, “Truman’s New Deal: Point Four and the Genesis of Modern Glob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Journal 4(2): 1-9.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2023,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18th Edition, Cologny: World Economic Forum.
Yin, Robert K., 200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4th Edition,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Inc.
Zachariou, Stelios, 2001, “Struggle for Survival: American Aid and Greek Reconstruction,” in The Marshall Plan: Fifty Years After, edited by Martin A. Schain, pp. 153-163, New York: Palgrave.
Zhang, Na, Noam Lior and Hongguang Jin, 2011, “The Energy Situation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Energy 36: 3639-3649.

單一網頁:
林薏茹,2022,〈台積電首開政治學博士職缺 研究美中台關係、分析政治經濟〉,刊載於鉅亨網,https://news.cnyes.com/news/id/4814545,瀏覽於2023/7/12。
洪群哲,2019,〈人人能教?──1970年代大專院校「國父思想」教學問題初探〉,刊載於《史原》論壇,https://shiyuan1970.wordpress.com/2019/10/23/xuexun1019/#_ftnref21,瀏覽於2024/7/13。
Nelson, Mathew, 2021, “Is Your ESG Data Unlocking Long-term Value?” posted at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November 3), https://www.ey.com/en_gl/assurance/is-your-esg-data-unlocking-long-term-value, accessed at 2023/7/12.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STP), 2000, “Federal Research Misconduct Policy,” posted at The 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 https://ori.hhs.gov/federal-research-misconduct-policy, accessed at 2023/7/12.
Stern, Susan, 1997, “Marshall Plan 1947-1997: A German View,” posted at George C. Marshall Foundation, https://library.marshallfoundation.org/Portal/Default/en-US/RecordView/Index/56, accessed at 2023/11/30.
Trankmann, Beate, 2019, “Our 40 Year Journey in China: 1979-2019,” posted at UNDP Resident Representative in China, https://undp-asia-pacific.shorthandstories.com/our-40-year-journey/index.html, accessed at 2023/12/27.
Truman, Harry S., 1949, “Inaugural Address (January 20, delivered in person at the Capitol),” posted at Harry S. Truman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https://www.trumanlibrary.gov/library/public-papers/19/inaugural-address, accessed at 2023/12/5.

網路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專任研究人員」,https://www.ios.sinica.edu.tw/people/fellow.php,瀏覽於2024/5/16。
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s://hk.crntt.com/,瀏覽於2024/5/17。
台灣發展研究學會,「發展研究年會」,http://tads.nccu.edu.tw/meeting/super_pages.php?ID=meeting101,瀏覽於2024/7/15。
財團法人台北論壇基金會,「蘇起書房」,https://www.taipeiforum.org.tw/,瀏覽於2024/5/16。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際開發援助現場季刊」,https://www.icdf.org.tw/wSite/lp?ctNode=31211&CtUnit=502&BaseDSD=7&mp=1,瀏覽於2024/5/17。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新聞訊息」,https://www.icdf.org.tw/wSite/lp?ctNode=31381&CtUnit=117&BaseDSD=7&mp=1,瀏覽於2024/5/17。
國立政治大學,「大學社會責任辦公室」,https://usr.nccu.edu.tw/,瀏覽於2024/5/17。
國立政治大學,「全校課程查詢系統」,https://qrysub.nccu.edu.tw/,瀏覽於2024/5/17。
國立政治大學,「官網首頁 搜尋系統」,https://www.nccu.edu.tw/index.php,瀏覽於2024/5/17。
國立政治大學,「校園大事紀」,https://moltke.nccu.edu.tw/uthistory_SSO/qryut.jsp,瀏覽於2024/5/17。
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發展處,「教師著作查詢系統」,https://moltke.nccu.edu.tw/study_SSO/,瀏覽於2024/5/16。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官網首頁 搜尋系統」,https://gids.nccu.edu.tw/PageFront,瀏覽於2024/5/17。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師資人員」,https://gids.nccu.edu.tw/PageStaffing?fid=3429,瀏覽於2024/5/16。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政大學術集成」,https://ah.lib.nccu.edu.tw/,瀏覽於2024/5/16。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 【校史】政大校刊」,https://contentdm.lib.nccu.edu.tw/digital/collection/nccuj,瀏覽於2024/5/17。
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整合查詢系統」,https://www.lib.nccu.edu.tw/,瀏覽於2024/5/17。
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學術資料庫」,https://sunology.yatsen.gov.tw/,瀏覽於2024/5/17。
國立國父紀念館,「出版品 孫學圖書」,https://www.yatsen.gov.tw/News_Publish.aspx?n=6581&sms=14655,瀏覽於2024/5/17。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府研究資訊系統」,https://www.grb.gov.tw/,瀏覽於2024/5/17。
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瀏覽於2024/5/17。
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https://tpl.ncl.edu.tw/NclService/,瀏覽於2024/5/17。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4HtFHz/webmge?mode=basic,瀏覽於2024/7/15。
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查詢系統」,https://aleweb.ncl.edu.tw/F,瀏覽於2024/5/17。
淡江大學,「淡江大學教師歷程」,https://teacher.tku.edu.tw/,瀏覽於2024/5/16。
華藝數位,「華藝電子書」,https://www.airitibooks.com/Home/Index,瀏覽於2024/5/16。
趙建民,「趙建民教授 個人網站」,https://emchao.weebly.com/,瀏覽於202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