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遷都所以脫離外人束縛 detail

:::

遷都所以脫離外人束縛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90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遷都所以脫離外人束縛

生平歷程
民國肇建與宣揚主義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01/08/31

西元日期

1912/08/31

國父年歲

47

全文內容

遷都所以脫離外人束縛(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在北京參議院歡迎會演講
兄弟今日所最希望參議員諸君者,在於民國建都一事。北京以地勢論,本可為民國首都,故自明迄清,俱無遷移。而北有山海關,南有津沽,砲台林立,國防亦固,此兄弟二十年前北來所目覩者也。無如庚子以後,國權喪失,形勢(註二)一變,南北險要,蕩若平夷。甚至以一國都城之內,外人居留,特畫區域,礮台高聳,兵隊環集,是無異陷於外人勢力包圍之中,被束縛其手足。此後我若舉行練兵增防,彼必橫行干涉,甚且彼亦愈增兵設防。而況都城地點,北鄰兩大強國,俄在蒙古,日占南滿,韓、滿交通日便,一旦有變,五日間日兵可運到十萬,北京內外受困。如此,可知時勢不同,斷難拘守舊說。在前清時代,舉國上下,敷衍因循,遺誤至此,可勝浩歎!兄弟之為此言者,非好事變更,實國家中心之政府,處此危城,萬無騰展之餘地,為可哀也。
即如兄弟此次來京,前日至東交民巷(註三),我兵有一人誤入外人門戶,次日外人即有公文到外交部,責我違背條約。本國人在本國都城內,尚受外人限制,此地尚可一朝居乎?古人謂城下之盟,為喪權辱國。諸君試想,國都內受此限制,辱豈僅如城下之盟!夫亞洲國家,強如日本,弱至暹羅,皆無受困至此者。而我以莫大之古國,新造之邦基,豈可不於此首謀所以位置。故兄弟謂北京萬不可居,將來須急速遷移。至於地點,則長安、開封、太原、武昌、南京,無之不可。春間武昌、南京之爭,皆不成問題。亦非謂武昌離海較遠,即可圖存。蓋圖存在能自強,如不自強,即遠至成都,賊亦能往。不過目前擇一離外人稍遠,免於就近受縛如北京之地者,便於自由練兵,從容活動耳。
今日世界各國,乃武裝的和平。無事時不知感覺,一旦有事,北京政府,只有坐以待斃。兄弟來京,認此為最大問題,二三日後,即將與袁總統詳細協商。在袁總統對此亦無甚成見,將來不難得其同意。至有謂遷都為外人所不許者,兄弟謂外人斷不至如此野蠻。我之國都,我欲遷徙,外人不應無理干涉。若擔保其無意外危害,諒外人亦必以我之遷都為然。兄弟所見如此,願參議員諸君注意,是所切望!

注釋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九月六日),載於「參議院歡迎孫先生記」。今標題據「中宣新編」及「會本」。
(註二) 原文為「形式」,今據「中宣新編」及「會本」改。
(註三) 原文為「交民巷」,今據「中宣新編」及「會本」增「東」字。

相關地名
山海關太原日本北京成都亞洲和平東交民巷武昌長安南京南滿津沽都城開封蒙古暹羅
相關專有名詞
北京政府北京參議院參議院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063-064

檢索詞出現頁次

問過渡時代,已不能適用,將次打消,何謂過渡時代,蓋由野蠻學問而進於文明學問也。諸君今日於學問一途,尚當改良宗旨,着眼於文明,使中國學問,與歐美並駕。則政治、實業,自有天然之進化。將來中華民國庶可與世界各國,同享和平。且專制時代,一般士子求學之心思,皆以利權為目的;及目的達到,由是用其智識,剝害民權,助桀為虐。是學問反為賊民賊國之根由,此兄弟從前之所痛恨最切者!今國政既革,諸君求學之心思,亦宜更革。蓋共和之國,首重平權,弱肉強食優勝劣敗之學說,是社會之蠹,非共和國之所宜用。我國四萬萬同胞,智愚不一,不能人人有參政之智能。才智者既研究各種學問,有政治之能力,有政治之權勢,則當用其學問為平民謀幸福,為國家圖富強。諸君須知此後求學方針,乃期為全國人民負責任,非為一己攘利權。從此研究文明學問,鏟去野蠻學問,使我國之道德日高一日,則我國之價值,亦日高一日。價值日高,則有神聖不可侵犯之地位,而瓜分之說,自消滅於無形也。兄弟於諸君有厚望焉!(註一)據「民立報」(民國元年九月七日)。原標題為「中山先生之教育談」。今標題據「中宣新編」及「會本」。

遷都所以脫離外人束縛(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八月三十一日在北京參議院歡迎會演講
  兄弟今日所最希望參議員諸君者,在於民國建都一事。北京以地勢論,本可為民國首都,故自明迄清,俱無遷移。
而北有山海關,南有津沽,砲台林立,國防亦固,此兄弟二十年前北來所目覩者也。無如庚子以後,國權喪失,形勢(註二)一變,南北險要,蕩若平夷。甚至以一國都城之內,外人居留,特畫區域,礮台高聳,兵隊環集,是無異陷於外人勢力包圍之中,被束縛其手足。此後我若舉行練兵增防,彼必橫行干涉,甚且彼亦愈增兵設防。而況都城地點,北鄰兩大強國,俄在蒙古,日占南滿,韓、滿交通日便,一旦有變,五日間日兵可運到十萬,北京內外受困。如此,可知時勢不同,斷難拘守舊說。在前清時代,舉國上下,敷衍因循,遺誤至此,可勝浩歎!兄弟之為此言者,非好事變更,實國家中心之政府,處此危城,萬無騰展之餘地,為可哀也。
  即如兄弟此次來京,前日至東交民巷(註三),我兵有一人誤入外人門戶,次日外人即有公文到外交部,責我違背條約。
本國人在本國都城內,尚受外人限制,此地尚可一朝居乎?古人謂城下之盟,為喪權辱國。諸君試想,國都內受此限制
演講民國元年八月六三

,辱豈僅如城下之盟!夫亞洲國家,強如日本,弱至暹羅,皆無受困至此者。而我以莫大之古國,新造之邦基,豈可不於此首謀所以位置。故兄弟謂北京萬不可居,將來須急速遷移。至於地點,則長安、開封、太原、武昌、南京,無之不可。春間武昌、南京之爭,皆不成問題。亦非謂武昌離海較遠,即可圖存。蓋圖存在能自強,如不自強,即遠至成都,賊亦能往。不過目前擇一離外人稍遠,免於就近受縛如北京之地者,便於自由練兵,從容活動耳。
  今日世界各國,乃武裝的和平。無事時不知感覺,一旦有事,北京政府,只有坐以待斃。兄弟來京,認此為最大問題,二三日後,即將與袁總統詳細協商。在袁總統對此亦無甚成見,將來不難得其同意。至有謂遷都為外人所不許者,兄弟謂外人斷不至如此野蠻。我之國都,我欲遷徙,外人不應無理干涉。若擔保其無意外危害,諒外人亦必以我之遷都為然。兄弟所見如此,願參議員諸君注意,是所切望!
(註一) 據「民立報」(民國元年九月六日),載於「參議院歡迎孫先生記」。今標題據「中宣新編」及「會本」。
(註二) 原文為「形式」,今據「中宣新編」及「會本」改。
(註三) 原文為「交民巷」,今據「中宣新編」及「會本」增「東」字。

學生應主張社會道德(註一)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八月在北京學界歡迎會演講大意
  此次革命成功,多賴學界之力。此後各種建設,亦須賴全國學界合力進行,方能成功。學界關於國家前途,既如此之重,不能不定一進行之方針。從前學界中人所知者,生存競爭,優勝劣敗而已。然此種學說,在歐洲三十年前,頗為盛行,今日則不宜主張此說,應主張社會道德,以有餘補不足。大凡天之生人,其聰明材力,各不相同。聰明材力之有餘者,當輔助聰明材力之不足者,在政治上為工人,在社會上為社會公僕。今日中國革命成功,適值改良學說之際,學說既宜改良,方針亦宜改變。所謂今日唯一之方針者,社會道德是也。
  從前慣習,往往學生自命為學校之主人翁;鄙意以為此等思想,只宜於專制時代。皇帝為全國之大主人翁,壓制平民,學生在學校學成之後,輔助君主,欺辱平民,雖不能為大主人翁,亦可為小主人翁。今則不然。現值政體改更,過渡時代,須國民羣策羣力,以圖振興;振興之基礎,全在於國民知識之發達。學界中人,當知所負責任之重,今日在校
國父全集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