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從不平和壓迫裏尋出自由來 detail

:::

從不平和壓迫裏尋出自由來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78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從不平和壓迫裏尋出自由來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文件類型

談話

民國日期

013/01/27

西元日期

1924/01/27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從不平和壓迫裏尋出自由來(註一)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七日與北京大學教授克拉克之談話中國農民的文化中國農民雖然沒有知識,究竟與那些沒有受過教化的人不同。換言之,就是與未受教育者不同。中國普通的農民不能與澳洲叢林中的土人、印度的山人,或非列賓(註二)人一例看待──中國人絕不像這些人們一般,文化已比他們高幾百年──其實中國文化不以近代文化發達的情形比,卻較西方各國的文化高的多。
中國謙遜的農民卻有一種成熟的智慧(Ripe intellect)。中國人親悉民主國
中國人民親悉一種民主概念,已經四千餘年──從彼時起實際上已經建設了這樣的民主政府。中國古時民主國被人推翻,如羅馬共和國被凱撒(Caesar)推翻了一般,後來中國人看着民主政府如烏托(註三)(Utopia)似的。但是他們得着一種機會,看見美國、法國的民主國都成立了。他們對于烏托邦的意義也就了解了。
因為這種觀念剛剛撫養,從專制政體改到共和政體的問題簡單極了──這種概念在中國人看來,非常簡單,比別國未把烏托邦當作共和國的理想的簡單的多。
雖然共和的概念由學者灌輸的普通人民,有點游移惶(註四)惚,但是這種概念是中國大部分人民的基本文化,普遍于各方。不顧人民之智愚賢不肖,只要把政府置于普通人民之志願上,不會不成功的。人民可聽人言他們雖不能寫讀,無論怎樣都容易說給他們罷(註五)。他們很有了解政治的能力,經一度之說明,他們便恍然大悟。
在帝國管轄之下,人民未嘗表示一種政治的興趣,以及各種事體進行的流利。但是到了政府徵稅太苛,他們對于政治才表示一種厚濃的興趣──強迫管理者允許他們的要求。
在帝國管轄之下,這些人民也管理他們本地的事,一如他們管理家庭、協會和村莊的事。在這點看來,這種制度是極端的共和,他方面國家政府是絕對的專制。因此中國人民一部分使用共和,一部分受制于專制。停滯的原因這樣參差的政治情況,不但得一種紛擾的結局,並且阻礙進步。幾世紀以前,中國為現代世界上各文明國之冠。到了現在,中國文化停滯,西方各國駕乎我上,我反瞠乎其後。這全由于中國政治背道而馳。
列強都在中國競爭,欲得一點主權而後甘心,所以把我們人民的統轄權占了去。
過去的事業是建設中華民國(註六),把管轄權交給人民。宣言推翻滿清,不是為自己的權利,並且可以表明,一個民主國當屬于人民團體。因此之故,一旦民國告成,就下野(註七),人民得有自由另選賢能做民國的大總統。中國不能獨立倘使中國人民能夠獨立,民主國可以成功。可是他們未能獨立,北京政府完全寄生于外人管轄之下,破壞共和。因此,奮鬥的精神不輟,接續(註八)的事業,從不平和壓迫裏尋出自由來,造成一個真正的民主國。

注釋

(註一) 據北京大學政治研究會編「政治評論」第五號(上海民國日報館民國十三年一月二十七日版)宋我真「北大教授Clark和孫中山先
    生非正式的談話」(宋轉譯「北京導報」Clark原著)。談話地點不詳,所標時間係「政治評論」發表日期。
(註二) 非列賓今作菲律賓。
(註三) 「烏托」下脫一「邦」字。
(註四) 「惶惚」似應為「恍惚」。
(註五) 「罷」以「聽」字為宜。
(註六) 「過去……」一句之首冠以主詞「我」或「我們」更為清楚。
(註七) 「就下野」應冠以主詞而為「我就下野」。
(註八) 「接續」之下增一「我」字。

相關人名
凱撒
相關地名
中國北京印度法國澳洲
相關專有名詞
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政府共和政體烏托邦專制政體滿清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594-596

檢索詞出現頁次

先生答:此事純為中國內政,外人無干涉餘地。如外交團抗不交付,復以兵力威脅,不獨為吾國民之辱,亦所謂自號文明國者可恥之事。此事良由總務司安格聯腦筋中深印帝國主義,欲圖援助北方軍閥,使中國內亂無已,抗不交與,極不合理,西南政府自當堅持到底,非達到收回關餘目的不止。即以海關言,乃中國之海關,不過用客卿辦理耳,仍為中國之官吏,受政府之指揮管轄。中國欲促進工商事業之發展,非進而收回海關不可。希望全國一致力爭,以為政府外交之後盾,並望報界力任故(註二)吹,務貰(註三)徹主張。至世界大勢,則歐戰而後,公理戰勝。各國人民亦大有覺悟,大勢亦因有變遷。現在英、美、義、法等國已將爭先承認蘇聯,可知帝國主義壓迫弱小,萬難適存,軍閥專橫,又可能久恃耶?
(註一) 據上海「民國日報」(民國十三年二月九日)「東方時報記者之『粤遊紀實』」條。此乃一月二十三日孫先生于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休息隙間與記者之談話。
(註二) 「故」應為「鼓」之誤。
(註三) 「貰」應為「貫」之誤。

從不平和壓迫裏尋出自由來(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七日與北京大學教授克拉克之談話
中國農民的文化
  中國農民雖然沒有知識,究竟與那些沒有受過教化的人不同。換言之,就是與未受教育者不同。中國普通的農民不能與澳洲叢林中的土人、印度的山人,或非列賓(註二)人一例看待──中國人絕不像這些人們一般,文化已比他們高幾百年──其實中國文化不以近代文化發達的情形比,卻較西方各國的文化高的多。
  中國謙遜的農民卻有一種成熟的智慧(Ripe intellect)。

國父全集 五九四

中國人親悉民主國

  中國人民親悉一種民主概念,已經四千餘年──從彼時起實際上已經建設了這樣的民主政府。中國古時民主國被人推翻,如羅馬共和國被凱撒(Caesar)推翻了一般,後來中國人看着民主政府如烏托(註三)(Utopia)似的。但是他們得着一種機會,看見美國、法國的民主國都成立了。他們對于烏托邦的意義也就了解了。
  因為這種觀念剛剛撫養,從專制政體改到共和政體的問題簡單極了──這種概念在中國人看來,非常簡單,比別國未把烏托邦當作共和國的理想的簡單的多。
  雖然共和的概念由學者灌輸的普通人民,有點游移惶(註四)惚,但是這種概念是中國大部分人民的基本文化,普遍于各方。不顧人民之智愚賢不肖,只要把政府置于普通人民之志願上,不會不成功的。

人民可聽人言
  他們雖不能寫讀,無論怎樣都容易說給他們罷(註五)。他們很有了解政治的能力,經一度之說明,他們便恍然大悟。
  在帝國管轄之下,人民未嘗表示一種政治的興趣,以及各種事體進行的流利。但是到了政府徵稅太苛,他們對于政治才表示一種厚濃的興趣──強迫管理者允許他們的要求。
  在帝國管轄之下,這些人民也管理他們本地的事,一如他們管理家庭、協會和村莊的事。在這點看來,這種制度是極端的共和,他方面國家政府是絕對的專制。因此中國人民一部分使用共和,一部分受制于專制。

停滯的原因
  這樣參差的政治情況,不但得一種紛擾的結局,並且阻礙進步。幾世紀以前,中國為現代世界上各文明國之冠。到了現在,中國文化停滯,西方各國駕乎我上,我反瞠乎其後。這全由于中國政治背道而馳。

談話 民國十三年一月 五九五

  列強都在中國競爭,欲得一點主權而後甘心,所以把我們人民的統轄權占了去。
  過去的事業是建設中華民國(註六),把管轄權交給人民。宣言推翻滿清,不是為自己的權利,並且可以表明,一個民主國當屬于人民團體。因此之故,一旦民國告成,就下野(註七),人民得有自由另選賢能做民國的大總統。

中國不能獨立
  倘使中國人民能夠獨立,民主國可以成功。可是他們未能獨立,北京政府完全寄生于外人管轄之下,破壞共和。因此,奮鬥的精神不輟,接續(註八)的事業,從不平和壓迫裏尋出自由來,造成一個真正的民主國。
(註一) 據北京大學政治研究會編「政治評論」第五號(上海民國日報館民國十三年一月二十七日版)宋我真「北大教授Clark和孫中山先生非正式的談話」(宋轉譯「北京導報」Clark原著)。談話地點不詳,所標時間係「政治評論」發表日期。
(註二) 非列賓今作菲律賓。
(註三) 「烏托」下脫一「邦」字。
(註四) 「惶惚」似應為「恍惚」。
(註五) 「罷」以「聽」字為宜。
(註六) 「過去……」一句之首冠以主詞「我」或「我們」更為清楚。
(註七) 「就下野」應冠以主詞而為「我就下野」。
(註八) 「接續」之下增一「我」字。

應將收回租界加入政綱(註一)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一月三十日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對依法連署提案之意見本案加入政綱中,本總理非常贊成。當初起草宣言之時,本總理曾囑于對外政策應列舉事項。現在政綱中之對外政策,乃將此三件事情忘卻,雖有概括之規定,猶嫌未能明白。本總理以為應將這三件事大書特書。如今雖有說收回主權的話,都是空空洞洞,一無辦法,未聞有說收回租界者。我們現在有了辦法,實屬可喜,亟應加入以補充之。猶憶我在
國父全集五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