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對毛澤東革命宣傳思想形成之影響
孫中山對毛澤東革命宣傳思想形成之影響
The Impact of Dr. Sun Yat-sen on the Formation of Mao Zedong's Revolutionary Propaganda Thoughts
中國文化大學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
博士(Doctor)
2015
104
249
中文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5
一、研究動機-----5
二、研究目的-----6
第三節 概念界定-----7
第二章 理論依據與研究設計-----11
第一節 理論依據-----11
一、革命-----11
(一)革命的意義-----11
(二)革命的定義-----12
(三)革命的理論與途徑-----13
(四)革命的性質-----14
(五)革命的目的-----16
(六)小結-----17
二、宣傳-----17
(一)宣傳的意義-----17
(二)宣傳的定義-----18
(三)宣傳的本質-----25
(四)宣傳的目的-----27
(五)宣傳的理論-----28
(六)小結-----30
三、革命宣傳-----30
(一)革命宣傳的內涵-----31
(二)革命宣傳的方式-----42
(三)革命宣傳的對象-----43
(四)革命宣傳者及組織-----43
(五)革命宣傳的內容-----44
第二節 研究設計-----45
一、研究途徑-----45
二、研究方法-----46
三、研究架構-----50
第三章 文獻探討-----55
第一節 孫中山有關革命的宣傳文獻回顧-----55
第二節 毛澤東有關革命的宣傳文獻回顧-----64
第三節 小結-----73
第四章 孫中山的革命宣傳及作為-----75
第一節 孫中山對革命的看法-----75
第二節 孫中山對宣傳的看法-----78
第三節 孫中山的革命宣傳作為-----81
一、辛亥革命成功前的革命宣傳-----86
二、辛亥革命成功後至中國國民黨改組前的革命宣傳90
三、中國國民黨改組及其後的革命宣傳-----96
第四節 小結-----103
第五章 毛澤東的革命宣傳及作為-----107
第一節 毛澤東對革命的看法-----107
第二節 毛澤東對宣傳的看法-----109
第三節 毛澤東的革命宣傳作為-----115
一、參加中國國民黨之前的革命宣傳萌芽期117
二、以共產黨員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期間的革命宣傳形成期120
三、退出中國國民黨後的革命宣傳發展期128
第四節 小結-----136
第六章 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宣傳比較-----139
第一節 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宣傳相同點139
一、革命宣傳者-----139
二、革命宣傳內容-----142
三、革命宣傳途徑-----144
四、革命宣傳受眾-----148
五、革命宣傳效果-----151
第二節 孫中山與毛澤東的革命宣傳相異點153
一、革命宣傳者-----153
二、革命宣傳內容-----154
三、革命宣傳途徑-----155
四、革命宣傳受眾-----159
五、革命宣傳效果-----160
第七章 孫中山對毛澤東的影響-----163
第一節 正面影響─成功經驗的傳承-----175
第二節 負面影響─失敗教訓的記取-----185
第三節 直接影響─追隨孫中山親身受教-----190
第四節 間接影響─耳濡目染學習體驗-----197
第五節 小結-----204
第八章 結論-----207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研究限制-----207
一、研究發現-----207
二、研究限制-----214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反思-----215
一、研究建議-----215
二、反思-----217
參考文獻-----219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
王玉東著,2003。《現代戰爭心戰宣傳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王潤澤著,2010。《北洋政府時期的新聞業及其現代化(1916-192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王奇生著,2011。《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香港:香港中和出版。
毛澤東,1986。〈在中央緊急會議上的發言〉,《毛澤東著作選讀》(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著,1990。《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著,1974。《毛澤東思想萬歲》。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1。《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1。《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1991。《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1977。《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毛澤東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1。《毛澤東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2001。《毛澤東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9。《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著,2008。民眾的大聯合(三),長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主編,1984。《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叢書之二:中國國民黨與政治建設》,台北:正中書局。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1986。《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 (上),揚州:江蘇古籍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湖南省新聞學會編,1984。《毛澤東新聞理論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1990。《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北京:中國廣播出版社。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1984。《孫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
方鵬程,2011。《宣傳與戰爭:從「宣傳戰」到「公關化戰爭」》。新北:揚智。方鵬程,2007。《戰爭傳播─一個「傳播者」取向的研究》,台北:秀威,頁39。
石之瑜著,2003。《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
朱浤源主編,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
江宜樺著,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
呂亞力著,1979。《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呂芳上著,1989。《革命之再起─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對新思潮的回應(1914~192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李戡著,2014。《國民黨員毛澤東》。台北:李敖出版社。
李雲漢著,1996。《從容共到清黨》。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出版。
李雲漢主編,1995。《中國現代史史料叢編:第17集─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
中央常務委員會黨務報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李雲漢著,1994。《中國國民黨黨史述》(第二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出版。
李英明著,2002。《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
李良榮著,2001。《新聞學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杜聖聰著,2008。《兩岸真相密碼─中共對台宣傳的政策、作為與途徑》。台北:秀威。
沈國麟著,2007。《控制溝通:美國政府的媒體宣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余英時著,1979。《民主革命論》,台北:九思出版社。
林東泰著,2011。《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尚立等著,2008。《政治建設與國家成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林之達著,1988。《宣傳科學研究綱要》。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林大椿著,1980。《國父與心理戰》,台北:黎明文化。
邵培仁主編,2002。《20世紀中國新聞學傳播學─宣傳學和輿論學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邵培仁、葉亞東等著,1995。《新聞傳播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周振林主編,1988。《實用宣傳學》。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胡春陽著,2007。《話語分析:傳播研究的新路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喬木著,1994。《胡喬木回憶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
祝基瀅著,1990。《政治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
高郁雅著,2005。《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1949)》。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
高菊村、陳峰、唐振南、田余糧著,《青年毛澤東》,(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年),頁19。
孫文撰,秦孝儀主編,1989。《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文撰,秦孝儀主編,1989。《國父全集》(第二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文撰,秦孝儀主編,1989。《國父全集》(第三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文撰,秦孝儀主編,1989。《國父全集》(第四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文撰,秦孝儀主編,1989。《國父全集》(第五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孫文撰,秦孝儀主編,1989。《國父全集》(第九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秦孝儀,1978。《革命文獻第七十六輯─中國國民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重要決議
案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孫秀蕙著,2009。《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書局。
馮自由著,1969。《革命逸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建華著,2000。《「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少白口述、許師慎記,1956。《興中會革命史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陳雨蒼著,1978。《「毛澤東思想」剖析》(上卷)。中共研究雜誌出版社。
陳樹強著,1985。《國父革命宣傳與華僑革命行動》,台中:武陵出版社。
張巨岩著,2004。《權力的聲音:美國的媒體和戰爭》。北京:三聯書店。
張育仁著,2003。《自由的歷險─中國自由主義新聞思想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孫文撰,張其昀主編,1963。《國父全書》。台北:國防研究院。
孫文撰,張其昀主編,1975。《國父全書補編》。台北:中華學術院。
張玉法著,1975。《清季的革命團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32)。
康蔭、傅俊卿,1986。《毛澤東新聞理論研究》。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彭懷恩著,2002。《政治傳播與溝通》。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彭芸著,1986。《政治傳播: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
湯承業著,1977。《國父革命宣傳志略》(上冊)。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湯承業著,1977。《國父革命宣傳志略》(下冊)。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劉海龍著,2013。《宣傳、觀念、話語及其正當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劉季倫著,2012。《青年毛澤東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革命》。台北:政大出版社。
劉家林著,2012。《中國新聞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劉家林著,2005。《中國新聞通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劉統編注,Snow, Edgar等著,2011。《早年毛澤東:傳記、史料與回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鄭重著,2010。《毛澤東與《文匯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蔡銘澤著,2013。《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1927~1949)》。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蔣永敬著,2000。《孫中山與中國革命》。台北:國史館。
蔣永敬著,2011。《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毛澤東撰,蔣建農主編,1998。《毛澤東全書(第壹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蔣建農主編,1998。《毛澤東全書(第貳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蔣建農主編,1998。《毛澤東全書(第參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蔣建農主編,1998。《毛澤東全書(第肆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蔣建農主編,1998。《毛澤東全書(第伍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撰,蔣建農主編,1998。《毛澤東全書(第陸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薛理桂著,1994。《比較圖書館學導論》,台北:臺灣學生。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200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台北:東華。
魏紹徵,1957。《宣傳技術之研究》。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印。
(二)譯著
Hannah Arendt(漢娜.阿倫特)著,陳周旺譯,2007。《論革命》。南京譯林出版社。
James S. Coleman(詹姆斯.S.科爾曼)著,鄧方譯,1990。《社會理論的基礎(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年。
Norman Fairclough(諾曼.費爾克拉夫)著,殷曉蓉譯,2004。《話語與社會變遷》。北京:華夏出版社。
安東尼奧.葛蘭西(Antonio Gramsci)著,葆煦譯,1983。《獄中札記》。北京:人民出版社。
Chalmers Johnson著,郭基譯,1993。《革命: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
張戎(Jung Chang)、喬.哈利戴(Jon Halliday)著,張戎譯,2006。《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香港:開放出版。
Garth S. Jowett & Victoria O’Donnell著,陳彥希、林嘉玫、張庭譽譯,2003。《宣傳與說服》,(Propaganda and Persuasion)。台北:韋伯。
Harold D. Lasswell著,張潔田譯,2003。《世界大戰中的宣傳技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Harold D. Lasswell(哈羅德.D. 拉斯韋爾)著,楊昌裕譯,2005。《政治學─誰得到什麼?何時和如何得到?》。北京:商務印書館。
Klaus B. Jensen & Nicholas W. Jankowski著,唐維敏譯,1996。《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台北:五南。
David Miller(米勒)、 Vernon Bogdanor(波格丹諾)主編,鄧正來譯,2002。《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法政大學出版社。
Michael G. Roskin(邁克爾.羅斯金)、Robert L. Cord(羅伯特.科德)、James A. Medeiros(詹姆斯.梅代羅斯)、Walter S. Jones(沃爾特.瓊斯)等著,林震、王鋒、閉恩高等譯,2009。《政治科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Stuart R. Schram著,田松年、楊德等譯,2005。《毛澤東的思想》(The Thought of Mao Tse-tung)。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Benjamin I. Schwartz著,陳瑋譯,2006。《中國的共產主義與毛澤東的崛起》。北京:中國人民。
Philip Short(菲力普.肖特)著,仝小秋、楊小蘭、張愛茹譯,2006。《毛澤東傳》(Mao: A Life)。北京:中國靑年出版社出版。
Ross Terrill(譚若思)著,文林譯,1993。《毛澤東大傳》。台北:麥田。
James R. Townsend(詹姆斯.R.湯森)、Brantly Womack(布蘭特利.沃馬克)著,顧速、董方譯,2005。《中國政治》。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
湯恩比(Harry Toynbee)著,陳曉林譯,1991。《歷史研究》,台北:遠流。
Brantly Womack著,霍偉岸、劉晨譯,2006。《毛澤東政治思想的基礎﹝1917-1935﹞》﹝The Foundations of Mao Zedong's Political Thought, 1917-1935﹞。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斯拉沃熱.齊澤克著(Slavoj Žižek),季廣茂譯,2002。《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徐中約著,計秋楓、朱慶葆譯,2008。《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鬥》(第6版),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
(三)專書論文
張芬芬著,2012。〈文本分析方法論及其對教科書分析研究的啟示〉,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開卷有益:教科書回顧與前瞻》。台北:高教出版。頁161-203。
盧瑞鍾著,2002。〈試論國父的兩大失策〉,曾一士編輯,《第五屆孫中山與現代
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父紀念館。頁247-272255。
竇其文著,1984。〈關於毛澤東同志黨報理論形成的探討〉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
研究所、湖南省新聞學會編,《毛澤東新聞理論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頁86。
(四)期刊論文
王海峰,2014/7。〈意識形態的統一:毛澤東思想的確立與黨的思想建設〉,《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頁7-12。
王永華,2012/8。〈中國共產黨對意識形態宣傳規律的探索─以中央革命根據地為考察對象〉,《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33卷第4期,頁12-18。
王永亮、鄧相超,2002。〈我黨三代領導核心論新聞傳播事業的黨性原則〉,《魯行經院學報》,第1期,頁40。
王建偉,2011。〈中共創建初期對辛亥革命的紀念與闡釋(1921-1927)〉,《明清論叢(第11輯)》,頁151-162。
王炎,2007。〈新中歷史上的宣傳網制度〉,《中共黨史資料》,第3期,頁117-128。
王澤壯、李祖紅,2007。〈「革命領袖」何以形成─西方學者的三種方法論視角〉,《史學集刊》,第5期,頁70-76。
王杰、張金超,2005。〈孫中山晚年重視輿論宣傳原因探析—基於蘇俄、共產國際因素的考察〉,《貴州社會科學》,第6期,頁154-157。
王炎,2004。〈新中國宣傳網制度的建立及其歷史經驗〉,《北京黨史》,第2期,頁14-18。
王曉嵐,1998。〈抗戰時期的國共宣傳戰〉,《北京黨史研究》,第1期(總第108期),頁16-21。
王曉嵐,1998。〈抗戰時期的國共宣傳戰(續)〉,《北京黨史研究》,第2期(總第109期),頁24-26。
王潤澤,2011。〈資產階級革命派民主革命時期的宣傳活動與宣傳思想〉,《中國廣播電視學刋》,第10期,頁37-39。
方鵬程,2000。〈總體戰爭時期與冷戰時期的宣傳戰〉,《復興崗學報》,第98期,頁51-78。
尹韻公,2014。〈毛澤東與早期紅軍的新聞宣傳工作─兼論毛澤東軍事新聞理論與實踐的歷史起點〉,《安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頁94-102。
白文剛、郭琦,2008/8。〈論孫中山的宣傳思想〉,《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4期,頁1-6。
白明政,2004。〈論毛澤東新聞思想的形成發展及其主要內容〉,《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總第87期),頁68-72。
田曉旭,1993。〈毛澤東對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捍衛〉,《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第12期,頁11-16。
石利頻,2010/4。〈毛澤東輿論宣傳思想淺議〉,《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2期,頁65-6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企劃處主稿,2009年3月12日。〈中共近期擴大國際宣傳策略簡析〉,《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頁1。
曲建武,1996。〈輿論宣傳與思想教育〉,《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期,頁35-36+57。
向芬,2011/10。〈孫中山的黨報思想與輿論宣傳工作〉,《中國報業》,第19期,頁31-32。
向芬,2009。〈大陸時期國民黨新聞傳播制度評析( 1927- 1949)〉,《新聞與傳播研究》,第16卷第6期,頁45-52。
朱大鋒,2011。〈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后孫中山重視宣傳的原因探討〉,《蘭臺世界》,第9期,頁17-18。
朱光磊、于丹,2010。〈中國意識形態建設面臨的雙重挑戰與政治穩定〉,《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雙月刊)》,第3期,頁70-74。
宋婕,2006。〈中國傳統「革命」思想的兩個維度及毛澤東的「革命」邏輯〉,《現代哲學》,第3期,頁14-24。
吳學琴,2014。〈媒介話語的意識形態性及其建設〉,《馬克思主義研究》,第1期,頁117-123。
吳文勤,2012。〈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傳播的話語系統〉,《雲南行政學院學報》,第4期,,頁83-85。
吳圳義譯,1969/12。〈國際宣傳〉,《新聞學研究》,第4期,頁381-404;L. John Martin, “International Propagand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inneapolis, 1958.
何雲峰,2000/1。〈從毛澤東到鄧小平:革命觀的演變和發展〉,《河南大學學(社會科學版)》,第40卷第1期,頁16-20。
何紹斌,2009。〈「古田會議決議」中毛澤東的宣傳思想及啟示〉,《理論界》,第6期,頁26-27。
李瞻,1986年冬。〈國父與總統蔣公之傳播思想〉,《新聞學研究》,第37集,頁1-34。
李本義,2011。〈孫中山統一戰線思想及其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6期,頁50-55。
李本義,2011。〈孫中山宣傳思想的鮮明特色〉,《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5期,頁8-11。
李芬香,2008。〈關於培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的思考〉,《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頁75-79。
李萍,2005。〈論推進黨的意識形態建設〉,《理論建設》,第5期,頁66-68。
李運祥、代莉,2011。〈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報刊的分眾傳播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共產黨》和《勞動界》發刊詞之比較為例〉,《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頁102-105。
李德芳 何宏米,2014。〈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第三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層論壇綜述〉,《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第1期,頁140-143。
李斌,2013/11。〈毛澤東的宣傳思想與實踐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影響〉,《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6期,頁15-18。
李宗建,2012/11。〈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轉變研究述評:脈絡、階段與經驗〉,《毛澤東思想研究》,第29卷第6期,頁140-145。
李日、孫巧麗,2009/9。〈《政治周報》與毛澤東的黨報理論〉,《理論學刊》,第9期,頁39-42。
李忠東,1994。〈馬林對中國革命宣傳的實踐與主張〉,《東方論壇》,第2期,頁36-41。
沈曉靜,2003/12。〈論毛澤東新聞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4期,頁10-13。
呂芳上,1974。〈中國國民黨改組前後的宣傳刊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 期,頁1-23。
肖甡,1996。〈孫中山晚年的新建樹與中國共產黨〉,《江蘇社會科學》,第6期,頁115-119。
肖應紅,2012。〈當前意識形態宣傳工作應把握的兩個問題〉,《新聞界》,第15期,頁69-71。
金觀濤,2005/6。〈革命觀念在中國的起源演變〉,《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3期,頁1-51。
林子勛,1982。〈孫逸仙博士對西方思潮的融會與創新〉,《珠海學報》,珠淚書院出版委員會,頁58。
林之達,2007/1。〈從黨的宣傳史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毛澤東思想研究》,第24卷第1期,頁144-145。
林賢治,2001/11。〈「五四運動」毛澤東走上馬克思主義之路的探源〉,《逢甲人文學報》,第3期,頁143-160。
林果顯,2014/3。〈來臺後曾虛白的宣傳工作與理念(1949-1994)〉,《國史館館刊》,第39期,頁117-119+121。
周治華,2012/9。〈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話語問題〉,《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5期,頁101-105。
侯惠勤,2009。〈新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經驗(下)〉,《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第9期,頁18-23。
胡曉峰,2012。〈試論辛亥革命中革命黨人的宣傳功效〉,《滄桑》,第2期,頁35-38。
胡榮榮,2008。〈話語權與文化外交〉,《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5期,頁64-69。
胡為雄,〈毛澤東對孫中山民主革命精神的承繼與超越〉,《毛澤東思想研究》,第29卷第2期,2012年,頁14-20。
孫寧,2009。〈淺談孫中山新聞思想〉,《法制與社會》,第33期,頁376。
韋慕庭,1987/6。〈孫中山的蘇聯顧問,1920~192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6期,頁277-295。
郝秋陽、李小雲,2004/4。〈中國共產黨為何尊崇孫中山〉,《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2期,頁35-37。
郝文杰,2004。〈「戰後」西方革命理論研究述評〉,《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32-37。
翁秀琪,1998。〈批判語言學、在地權力觀和新聞文本分析:宋楚瑜辭官事件中李宋會的新聞分析〉,《新聞學》,第57集,頁91-126。
黃炎東,1985。〈六十年來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之研究〉,《中山學術論叢》,第5期,頁137-166。
黃丹,2014。〈政治社會化視域下馬克思意識形態批判理論〉,《南京政治學院學報》,第1期,頁21-24。
黃順力,2009/5。〈《民報》宣傳與辛亥革命〉,《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3期,頁152-156。
黃新華,2006。〈政治發展中影響政治穩定的因素探析〉,《政治學研究》,第2期,頁81-87。
黃金麟,2003/3。〈革命與反革命─「清黨」再思考〉,《新史學》,第11卷1期,頁99-147。
葉皓,2009。〈從宣傳到傳播:新時期宣傳工作創新趨勢〉,《現代傳播雙月刊》,第4期,頁1-7。
陳燁,2009/7。〈試論孫中山如何利用近代新聞宣傳方式開展革命實踐〉,《肇慶學院學報》,第30卷第4期,頁94-96。
陳三井,1982。〈香港「中國日報」的革命宣傳〉,《珠海學報》,第13期,頁79-89。
陳錫餘,1982。〈孫逸仙博士的革命與宣傳〉,《珠海學報》,第13期,頁153-161。
陳桂芝,2014/6。〈毛澤東宣傳工作思想的當代價值及實現〉,《學術交流》,第6期,頁69-72。
陳桂芝2014。〈毛澤東的宣傳工作思想形成問題探析〉,《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 期,頁254-257。
陳邵桂,2003。〈毛澤東對孫中山思想理論的研究與傳播及其影響〉,《湖北社會科學》,第12期,頁7-8。
陳雷剛,2012。〈1923-1926年,毛澤東在廣州〉,《紅廣角》,第12期,頁13-18。
陳邵桂,2003。〈孫中山政治文化傳播的三條途徑〉,《現代傳播》,第5期,頁106-107。
陳邵桂,2001。〈毛澤東的孫中山情結〉,《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4期,頁41-42。
陳金龍,2012。〈十月革命與毛澤東革命話語的建構〉,《現代哲學》,第3期,頁42-48。
陳金龍,2011。〈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話語的建構〉,《中共黨史研究》,第10期,頁47-54。
陳金龍,2000。〈孫中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理論來源〉,《教學與研究》,第8期,頁62-68。
陳金龍,1998。〈毛澤東論孫中山〉,《中共黨史研究》,第3期,頁26-33。
陳金龍,1995。〈毛澤東對孫中山思想的承繼與超越〉,《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頁24-29+46。
張錦華,1980春。〈「中美斷交」前後中共心戰傳單之研究〉,《新聞學研究》,第25期,頁105-159。
張昆,1994。〈論毛澤東新聞思想體系〉,《毛澤東思想論壇》,第2期,頁66-70。
張昭國,2008。〈論和諧社會的話語宣傳與社會認同〉,《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第1期,頁47-50。
張遠新,2012。〈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闡述與宣傳的歷史考察及經驗啟示─以黨的領導人和黨的理論工作者的闡述與宣傳為視角〉,《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4期,頁80-87+116。
張暉譯,陳建華,2011/12。〈世界革命語境中的中國「革命」〉,《東亞觀念史集刋》,第1期,頁231-259。
張珊珊,2011/10。〈孫中山逝世宣傳與中共政略論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10期,頁6-10。
張燚,2012。〈塑造革命認同: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宣傳戰略〉,《新聞與傳播研究》,第2期,頁4-10+109。
張燚,201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毛澤東宣傳思想研究〉,《黨史文苑》,第10期,頁32-34。
張驥、申文杰,2011。〈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在我國思想宣傳領域面臨的挑戰與實現方式探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雙月刊),第1期,頁163-168。
張玉龍,2006。〈于右任與辛革命時期的輿論動員〉,《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128-132。
張玉法,1974/3。〈興中會時期的革命宣傳〉,《女師專學報》,第4期,頁1-20。
張玉法,1974/2。〈同盟會時代的革命宣傳〉,《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期,頁205-246。
張玉法譯,1971/2。〈孫逸仙博士的一篇回憶錄〉,《新知雜誌》,第1期,頁57-66。
馮宏良,2014。〈信仰、認同與話語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的三個重要維度〉,《教學與研究》,第6期,頁48-55。
陶季邑,1997。〈孫中山遺囑對毛澤東的影響〉,《毛澤東思想研究》,第6期,頁78-82。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第8期,頁6-42。
賀建平、常燁、趙曉燕,2008/6。〈宣傳與認同:三峽移民精神報導分析〉,《新聞界》,第3期,頁63-64+62。
湯承業,1978/1。〈國父領導的革命報業〉,《復興崗學報》,第18期,頁19-51。
象仁騫,2001。〈辛亥革命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貢獻〉,《求實》,第11期,頁159-160。
喬尚雲,2001。〈堅持毛澤東新聞思想和新聞工作的群眾路線〉,《毛澤東思想研究》,5期,頁25-27。
葛傳根,2011。〈建黨初期的宣傳工作與革命道路探索中的得失〉,《黨的文獻》,第3期,頁35-41。
趙勇,2014/3。〈「宣傳」和「組織」之間─政治系統中的中國共產黨黨校〉,《上海行政學院學報》,第15卷第2期,頁71-78。
趙金康,2010。〈孫中山宣傳三民主義的思想〉,《廣東社會科學》,第5期,頁83-88。
蔚建民,2004。〈解放戰爭時期的毛澤東與新華社〉,《中國記者》,第11期,頁30-31。
魯振祥,2002。〈孫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義:毛澤東半個世紀論說述要〉,《黨的文獻》,第1期,頁35-43。
劉方玲,2006。〈話語的詮釋:意識形態對政治典型建構的操縱〉,《理論探討》,第4期,頁171-173。
劉賓,2001。〈論毛澤東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思想〉,《毛澤東思想研究》,第6期,頁39-41。
劉輝,2001。〈近二十年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研究述評〉,《教學與研究》,第12期,頁61-66。
劉世華,2001。〈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的歷史轉變〉,《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3期,頁15-18。
劉世華、杜玲,2000。〈三代共產黨領導人論孫中山〉,《北方論叢》,第5期(總第163期),頁55-61。
劉世華,2000/4。〈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的孫中山觀〉,《長春大學學報》,第10卷第2期,頁32-35。
鄭貞銘,1987。〈知行合一的革命宣傳─論中山先生對宣傳的體認與實踐〉,《珠海學報》,第15期,頁345-354。
盧潔,2007。〈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與中國現代化─兼評毛澤東思想是關於革命的理論而不是關於建設的理論的觀點〉,《黨的文獻》,第1期,頁52-56。
錢乘旦,2002。〈「革命」研究:革命的原因、性質和目的─從《國家與社會革命》談起〉《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第3期,頁150-158。
簡澈,2011。〈從孫中山的宣傳活動看其思想文化方面的影響研究〉,《中國報業》,第20期,頁113-114。
韓俊武、李棟,2014。〈毛澤東輿論宣傳原則、方法與技巧研析〉,《人民論壇》,第20期,頁171-173。
韓慈,2009。〈論毛澤東的宣傳思想〉,《理論界》,第1期,頁38-39。
羅永雄,2013/6。〈傳播實踐的轉向與輿論思想的演進—論孫中山輿論傳播觀的形成〉,《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3期,頁116-120。
鐘琛,2010/4。〈毛澤東傳播思想的「強大效果理論」〉,《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學術論壇)》,第8 卷,第4期,頁115-118。
(五)學位論文
尕鋒盤山,2011。《中國共產黨典型宣傳工作研究》。重慶:西南大學博士論文。
向芬,2012。《國民黨新聞傳播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
任何,2013。《毛澤東宣傳思想研究》,錦州:渤海大學碩士論文。
何建國,2011。《領袖著作與意識形態:孫中山著作的出版與傳播研究
(1919-1949)》。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曹鐵漢,2001。《毛澤東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
廖波蘭,2012。《試論延安時期毛澤東的宣傳工作思想》。湘潭:湘潭大學碩士論文。
趙雲獻,2001。《毛澤東墓從思想上建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博士論文。
蔣安國,1993。《我國對美宣傳策略與效果之研究─1949至1992年個案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六)官方文件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編印,《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紀錄彙編》,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54年。
(七)網際網路
梁衡,2013/2/8。〈毛澤東沒拿過槍桿子筆桿子不離手〉,《新華網》,
韓基韜,2010/9/14。〈毛澤東重視輿論戰場強調左手拿傳單右手拿槍彈〉,《國際在線》,
二、英文部分
Chang, David W., 1989. “Sun Yat-sen’s Doctrine and the Future of China,” in C. Y. Cheng, ed., Sun Yat-sen’s Doctrine in the Modern
Worl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pp. 276-294.
Combs, James E., & Nimmo, Dan, 1993. The New Propaganda : The Dictatorship of Palaver in Contemporary Politics. New York: Longman.
Doob, Leonard W., 1948. Public Opinion and Propaganda. New York: Henry Holt.
Ellul, Jacques, 1965. Propaganda: The Formation of Men’s Attitudes.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Jan, George P., 1989. “The Doctrine of Nationalism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in C. Y. Cheng, ed., Sun Yat-sen’s Doctrine in the
Modern Worl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pp. 138-159.
Jowett, Garth S., & O’Donnell, Victoria, 2012. Propaganda and Persuas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Jowett, Garth S. & O’Donnell, Victoria, 1999. Propaganda and Persuas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Kindermann, Gottfried-Karl, 1989. “An Overview of Sun Yat-sen’s Doctrine,” in C. Y. Cheng, ed., Sun Yat-sen’s Doctrine in the
Modern Worl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pp. 52-78.
Lasswell, Harold D., 1927. Propaganda Technique in the World War. London: K. Paul, Trench, Trubner & Co., Ltd.; New York: A. A.
Knopf.
O’Donnell, Victoria, & Kable, June, 1982. Persuasion: An Interactive Dependency Approach. New York: Random House.
Pratkanis, Anthony. R., & Turner, Marlene. E., 1996. “Persuasion and Democracy: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Deliberative Participation and Enacting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 52, No. 1, pp.187-205.
Schiffrin, Harold. Z., 1989. “Sun Yat-sen: His Life and Times,” in C. Y. Cheng, ed., Sun Yat-sen’s Doctrine in the Modern Worl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pp. 12-51.
Schram, Stuart R., 1989. The Thought of Mao Tse-Tu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proule, J. M., 1994. Channels of Propaganda. Bloomington, IN: Edinfo Press.
Tai, Hung-chao, 1989. “The Approach to Peace and War,” in C. Y. Cheng, ed., Sun Yat-sen’s Doctrine in the Modern World. Boulder:
Westview Press. pp. 160-174.
Taylor, Philip M., 1995. Munitions of the Mind: A History of Propaganda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Present Day. Manchester, U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Townsend, James R., & Womack, Brantly, 1986. Politics in China. Boston, MA: Little, Brown.
Womack, Brantly, 1982. The Foundations of Mao Zedong’s Political Thought, 1917-1935. Honolulu: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
1.館方提供電子檔作業
2.檔案已有文化大學浮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