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曹錕偽謀已成只有興師北伐 detail

:::

曹錕偽謀已成只有興師北伐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27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曹錕偽謀已成只有興師北伐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
文件類型

談話

民國日期

012/10/07

西元日期

1923/10/07

國父年歲

58

全文內容

曹錕偽謀已成只有興師北伐(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在廣州某記者之談話
問:曹錕偽選已成,大元帥將如何對付?
答:曹錕串同無恥議員,謀之已久,今日之事,早在人人意料中。日前我曾通電宣言警告曹氏,冀其覺悟,今竟冥頑不靈,甘冒不韙,只有重行興師北伐之一法。
問:北伐是否單獨廣東進行?
答:廣東為護法之區,自應提挈,至關東、浙江、湖南等省,事前有反對曹氏之電文,最近有向余請問辦法之表示,若廣東出師,以上各省,當可沿途響應。
問:北伐軍如何組織及何時可以出發?
答:現擬挑選各軍之勁旅組織之,至于出師期,固愈速愈妙,不過因財政問題,稍有商量耳。余最近設一籌餉局,專向省外各縣設法徵收,總有一好結果。意料出師之期,總在數星期之間。
問:東江未平,與北伐有無影響?
答:廣東現在兵力甚雄,東江不過有一部分,此外當可抽調軍隊,況料惠州數日可下,實不發生礙窒。
問:曹氏此次有無外力援助?
答:曹氏除金錢之外,其次當然借重外力,其助曹之某國人,殊屬出余意表。
問:預料北庭將如何結果?
答:曹氏之于民意,久已喪失無餘,爝火之光,終不能久。國人能助余為國效力,則去曹氏甚易耳,但余甚希望廣東北伐,學生界出而盡力,以為後盾。

注釋

(註一) 據上海「民國日報」(民國十二年十月十四日)「大元帥對北方賄選之表示」條。十月十八日該報再刊出此一談話。

相關人名
大元帥江湖曹錕
相關地名
東江浙江惠州湖南廣州廣東
相關專有名詞
護法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581-582

檢索詞出現頁次

必以戢亂除暴為前提後收制憲定國之效果(註一)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八月十四日在廣州對廣東籍某議員之談話諸君欲藉區區空泛之省憲及憲法,遂足以束縛武人不法之行為乎?不知曹、吳輩特利用國會制憲,以達其選舉總統之目的。及目的既達,日後憲法自憲法,暴力自暴力,實際上毫無所補。居今日欲解決時局,除非掃除軍閥,方為根本解決。必以戢亂除暴為前提,然後收制憲定國之效果。
(註一) 據廣州「民國日報」(民國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大元帥對聯治之批評」條。

永豐艦官佐以護法為職志實堪稱美(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八月十四日對永豐艦官佐談話
  永豐艦前由廣州赴汕,再由汕赴廈,始終為護法起見,今復堅持正義,由廈回廣州,歷多次險阻,曾不改其初志,與滇軍之由滇川桂而至粤,復在粤先後肅清妖氛,所經過之艱難,仍以護法為職志,實堪稱並美。故此後深冀各官佐繼續貫澈其主張,與滇軍功績互相輝映。
(註一) 據廣州「民國日報」(民國十二年八月十五日)。八月十四日,國父以永豐艦官佐衷心追隨革命,特親臨該艦,召集官佐,面予慰勉。

曹錕偽謀已成只有興師北伐(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在廣州某記者之談話
  問:曹錕偽選已成,大元帥將如何對付?
  答:曹錕串同無恥議員,謀之已久,今日之事,早在人人意料中。日前我曾通電宣言警告曹氏,冀其覺悟,今竟冥頑不靈,甘冒不韙,只有重行興師北伐之一法。
  問:北伐是否單獨廣東進行?
  答:廣東為護法之區,自應提挈,至關東、浙江、湖南等省,事前有反對曹氏之電文,最近有向余請問辦法之表示
談話民國十二年八月──十月五八一

,若廣東出師,以上各省,當可沿途響應。
  問:北伐軍如何組織及何時可以出發?
  答:現擬挑選各軍之勁旅組織之,至于出師期,固愈速愈妙,不過因財政問題,稍有商量耳。余最近設一籌餉局,專向省外各縣設法徵收,總有一好結果。意料出師之期,總在數星期之間。
  問:東江未平,與北伐有無影響?
  答:廣東現在兵力甚雄,東江不過有一部分,此外當可抽調軍隊,況料惠州數日可下,實不發生礙窒。
  問:曹氏此次有無外力援助?
  答:曹氏除金錢之外,其次當然借重外力,其助曹之某國人,殊屬出余意表。
  問:預料北庭將如何結果?
  答:曹氏之于民意,久已喪失無餘,爝火之光,終不能久。國人能助余為國效力,則去曹氏甚易耳,但余甚希望廣東北伐,學生界出而盡力,以為後盾。
(註一) 據上海「民國日報」(民國十二年十月十四日)「大元帥對北方賄選之表示」條。十月十八日該報再刊出此一談話。

關於黨務進行之訓示(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十月十六日於召集黨務討論會會員時談話
  自民國成立以前,本黨時有進步,民國成立以後,反日見退步,此無可諱言。本黨自來於軍事上罕獲勝利,然前此每經一次失敗,即精神上多一次勝利。徵諸事實,第一次在廣州舉義失敗,遍受親朋唾罵,咸詆為大逆不道。第二次在惠州失敗,則已變唾罵為憐惜。及第三次以後,如黃岡、欽廉、河口、鎮南關諸役,居然有人籌助軍餉,是為逐次進步之徵。然屢次革命均遭失敗,至武漢舉義各省響應,無意中反得成功。因及期事洩,黨人多被捕殺,幹部人物,逃往上海,事將解散矣。工程營及砲兵營因懼禍及,遂先發難,砲擊督署,兩湖總督瑞徵及統制張彪先後逃遁。時幹部尚在上海,乏人主持,黎元洪見事急,匿屋中床下,黨人搜索得之,以其協統也,刼之以兵,使權都督篆。無幾何北兵南下,
國父全集五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