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台海兩岸的未來:新功能主義觀點 detail

:::

台海兩岸的未來:新功能主義觀點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66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館藏登錄號

045798

索書號

D 733.2924 3140 99

題名

台海兩岸的未來:新功能主義觀點

題名(英)

The Future of Bilate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a Study based on Neo-Functionalism

作者
顧志文
學校

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系所

政治研究所

學位類別

碩士(Master)

出版年(西元)

2010

畢業年度(民國)

98

頁次

193

語言

中文

關鍵詞
新功能主義兩岸關係外溢效應
關鍵詞(英)
Neo-FunctionalismBilateral RelationshipsSpillover EffectIntegratio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5
 第三節 問題陳述與假設-----15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6
  壹、研究途徑-----16
  貳、研究方法-----17
 第五節 研究架構-----19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2
 第七節 預期貢獻-----23
第二章 整合理論探討-----25
 第一節 整合理論的緣起-----25
 第二節 整合理論的內涵-----30
  壹、「整合」的定義-----30
  貳、整合理論的派別-----31
 第三節 海斯新功能主義的論點-----41
  壹、外溢效應-----42
  貳、忠誠度轉移-----43
  參、政治精英的態度-----44
 第四節 小結-----45
第三章 兩岸關係的歷史發展-----47
 第一節 李登輝時期-----47
  壹、國際環境-----47
  貳、國內環境-----50
  参、兩岸交流互動情形-----56
 第二節 陳水扁時期-----63
  壹、國際環境-----63
  貳、國內環境-----66
  參、兩岸交流互動情形-----69
 第三節 馬英九時期-----78
  壹、國際環境-----78
  貳、國內環境-----79
  參、兩岸交流互動情形-----84
第四章 李登輝時期的兩岸互動與交流-----92
 第一節 兩岸的互動政策-----92
  壹、台灣的大陸政策-----92
  貳、大陸的台灣政策-----95
 第二節 兩岸的互動情形-----97
  壹、經貿交流-----97
  貳、社會交流-----98
  参、政治互動-----99
 第三節 新功能主義分析-----106
  壹、外溢效應-----106
  貳、忠誠度轉移-----108
  参、政治精英的態度-----110
  肆、小結-----111
第五章 陳水扁時期的兩岸互動與交流-----114
 第一節 兩岸的互動政策-----114
  壹、台灣的大陸政策-----114
  貳、大陸的台灣政策-----118
 第二節 兩岸的互動情形-----120
  壹、經貿交流-----120
  貳、社會交流-----121
  参、政治互動-----123
 第三節 新功能主義分析-----126
  壹、外溢效應-----126
  貳、忠誠度轉移-----128
  参、政治精英的態度-----129
  肆、小結-----131
第六章 馬英九時期的兩岸互動與交流-----133
 第一節 兩岸的互動政策-----133
  壹、台灣的大陸政策-----133
  貳、大陸的台灣政策-----136
 第二節 兩岸的互動情形-----138
  壹、經貿交流-----138
  貳、社會交流-----139
  参、政治互動-----140
 第三節 新功能主義分析-----147
  壹、外溢效應-----147
  貳、忠誠度轉移-----149
  参、政治精英的態度-----150
  肆、小結-----153
第七章 結論-----156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6
  壹、理論驗證-----156
  貳、實務發現-----163
 第二節 檢討與建議-----164
  壹、理論的檢討-----164
  貳、後續研究建議-----165
參考文獻-----167

圖表目錄
圖1-1:研究假設圖-----16
圖1-2:研究架構圖-----21

表目錄
表3-1-1:台灣民眾對統獨立場的看法-----52
表3-1-2:台灣民眾對統獨立場的看法-----55
表3-2: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看法-----55
表3-3:台灣民眾對自我認同的看法-----56
表3-4:台灣民眾對統獨立場的看法-----68
表3-5: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看法-----69
表3-6:台灣民眾對自我認同的看法-----69
表3-7:台灣民眾對統獨立場的看法-----83
表3-8: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的看法-----83
表3-9:台灣民眾對自我認同的看法-----84
表4-1:李登輝時期兩岸會談總覽-----99
表6-1:馬英九時期兩岸會談總覽-----141
表6-2: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不友善程度的認知-----147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中文書籍
丁一凡等譯。1983。《歐洲統一的歷史與現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永欽。2003。《中國結-兩岸關係重大事件內幕》。新華出版社。
王皓昱。1997。《歐洲合眾國:歐洲政治統合理想之實踐》。揚智文化有限公司。
包宗和與吳玉山主編。2009。《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五南出版社。
包宗和與吳玉山編。1999。《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五南出版社。
朱浤源。1999。《撰寫碩博士論文實戰手冊》。正中書局。
吳安家。1996。《台海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永業出版社。
吳恆宇。2001。《現階段中共對台文攻武嚇之研究(一九九五年至二○○一年)》。大屯出版社。
吳新興。1995。《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五南出版社。
吳新興。1998。《海峽兩岸交流》。國立編譯館。
呂亞力。1994。《政治學方法論》。三民出版社。
周煦。1999。《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生智出版社。
易君博。1991。《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三民書局。
明居正編。1996。《雙贏?雙輸?兩岸關係何去何從》。致良出版社。
林碧炤。1990。《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五南圖書出版。
林碧炤編。2007。《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遠景基金會。
邵宗海。2003。《當代大陸政策》。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邵宗海。2004。《兩岸關係-兩岸共識與兩岸歧見》。五南出版社。
邵宗海。2006。《兩岸關係》。五南出版社。
邵宗海主編。2000。《兩岸關係論叢-乙亥到己卯年》。華泰文化出版社。
洪丁褔。1996。《國際政治的理論與實際》。啟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胡為真。2001。《美國對華一個中國政策之演變》。台灣商務出版社。
張五岳主編。2003。《兩岸關係研究》。新文京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亞中、李英明著。2001。《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亞中、孫國祥著。1999。《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亞中。1999。《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亞中。2002。《兩岸統合論》。生智文化有限公司。
陳勁。2004。《歐盟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五南出版社。
陳建民。2007。《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游盈隆主編。2008。《近廿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變遷》。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黃光國。2005。《一中兩憲-兩岸和平的起點》。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昆輝。1993。《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
黃偉峰主編。2007。《歐洲聯盟的組織與運作》。五南出版社。
潘錫堂。2006。《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新文京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蔡朝明主編。2009。《馬總統執政後的兩岸新局:論兩岸關係新路向》。遠景基金會。
閻學通、孫學峰。2001。《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人民出版社。

(二)翻譯書籍
孫慧雙譯。1993。《歐洲第一公民:讓.莫內回憶錄》。成都出版社。

(三)中文期刊
王俊南。2001。〈兩岸統合歧見之探討:理論與實踐〉。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12期。
王高成。2002。〈從小布希東亞之行看美國亞太戰略〉。遠景基金會季刊。第3卷第3期。
丘宏達。1992。〈美國與中共關於台灣軍售八一七公報的法律問題〉。美國月刊。第7卷第11期。
包宗和。1996。〈從文攻武嚇看兩岸關題的癥結:一個理論與政策面向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7期。
朱景鵬。1999。〈區域主義,區域整合與兩岸整合問題之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8期。
余莓莓。2007。〈從十七大對台政策展望美中台三角關係的發展〉。中共研究。第41卷第12期。
吳新興。2001。〈整合理論:一些概念性的分析〉。中國事務季刊。第5期。
李群英。2009。〈六十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幾點思考和建議〉。海峽評論。第227期。
辛翠玲、吳重禮。2002。〈從合作到整合:論歐洲政治合作的發展〉。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0卷第1期。
兩岸經貿月刊小組。2008。〈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兩岸經貿月刊。第197期。
周煦。2000。〈新世紀的中(共)美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
林正義。2001。〈美國的東亞政策與預防外交〉。戰略與國際研究。第3卷第1期。
林碧炤。1987。〈歐洲整合:理論與爭議〉。中山社會科學譯粹。第2卷第2期。
凌雲。1998。〈運輸綠巨人-長榮集團張榮發側寫〉。投資中國。第50期。
高長、王正旭。2008。〈兩岸關係的回顧、新情勢與前瞻〉。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
國際問題研究小組。2004。〈2003年國際情勢之回顧與展望〉。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1期。
張亞中。2003。〈論兩岸治理〉。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
張惠玲。2003。〈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提出後對兩岸政治談判的影響〉。共黨問題與研究。第26卷第3期。
郭瑞華。2007。〈中共十七大之後的對台政策〉。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12期。
陳勁。1997。〈論整合理論的趨勢及主權問題的迷思:以歐盟為例〉。成功大學學報。第32卷人文.社會篇。
曾怡仁與張惠玲。2000。〈區域整合理論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9卷。
曾建元。2000。〈以商圍政,以民逼官?兩岸政經關係與台商政策〉。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5期。
焦仁和。1996。〈兩岸關係與交流成果之評析〉。政策月刊。第12期。
童振源。2003。〈兩岸經濟整合與台灣的國家安全顧慮〉。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3期。
童振源。2004。〈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台美中三邊關係〉。中華歐亞基金會。
楊開煌。1997。〈鄧後兩岸關係之分析〉。中共研究。第31卷第3期。
葉陽明。2003。〈歐洲統合過程中統合理論之發展(1945-1992年)〉。師大政治論叢。創刊號。
趙建民。1996。〈當前兩岸關係的癥結與展望〉。共黨問題研究。第22卷第8期。
趙建民。1998。〈柯林頓總統訪問中國大陸的意義〉。共黨問題研究。第24巷第7期。
蔡宏明。2008。〈兩岸關係的新情勢與新政府的新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
蔡政修。2006。〈從台灣的公投、新憲議題看美國小布希政府的兩岸政策調整〉。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1期。
蔡榮祥。2007。〈小布希政府時期之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持續與變遷〉。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3卷第1期。
賴榮偉。1999。〈從新功能主義分析兩岸的根本分歧與建議〉。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2期。
謝志淵。1999。〈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論後的台海情勢發展與展望〉。共黨問題與研究。第25卷第11期。
謝昌生。1998。〈兩岸三地經貿整合限制因素之分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4卷第8期。
謝明輝。2009。〈簽署ECFA緣何引發主權爭〉。中國評論。第136期。
蘇嘉宏。2001。〈美國學者眼中的台海問題〉。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11期。

(四)學位論文
宋筱元。1994。《八九民運後中共對外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惠玲。2003。《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之整合談判過程與臺海兩岸協商經驗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樟雄。2003。《國家主權評析兩岸統合模式》。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奕旭。2003。《冷戰後美國與中共的亞太戰略-權力平衡的觀點》。政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二、外文資料
1. Books
Barry B. Hughes, 1997.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 Competing Perspective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Daniel J. Elazar, 1987. Exploring Federalism, Tuscaloosa: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David A. Mitrany, 1966. Working Peace System: An Argument for the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Chicago: Quadrangle Books.
David Mitrany, 1975. The Functional Theory of Politics, Londo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 Political Science.
Ernst B. Haas, 1958. The Uniting of Europe: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Forces, 1950-1957,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Ernst B. Haas, 1964. Beyond the Nation-State: Func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James E. Dougherty & Robert L. Pfaltzgraff, Jr., 1981. Contending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nd edition, N.Y: Harper & Row Publishers.
Joseph S. Nye, 1965. Pan-Africanism and East African Integratio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arl W. Deutsch, 1957.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the North Atlantic Area Princet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rtin Holland, 1993. European Integration: From Community to Union,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Paul Taylor ed., 1983. The Limit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London: Croom Helm.
Per A. Hammarlund, 2005. Liberal Internationalism and Decline of the Stat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Reginald J. Harrison, 1974. Europe in Question: Theor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N.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Stephen George, 1985. Politics and Policy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 Articles
David Mitrany, 1948.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to World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24, No. 2.
David Mitrany, 1948. “The Functional Approach to World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24, No. 2.
Donald J. Puchala, 1970.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24, No. 4.
Ernst B. Haas, 1961.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European and the Universal Proces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15, No. 3.
Ernst B. Haas, 1970. “The Stud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Reflections on the Joy and Anguish of Pretheoriz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24, No. 4.
Leon N. Lindberg, 1970. “Political Integration as a Multidimensional Phenomenon Requiring Multivariate Measureme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24, No. 4.

三、報紙
人民日報
中國時報
經濟日報

四、網路資料
〈胡錦濤與連戰會談新聞公報〉,《人民網》,2005年4月29日,檢視日期:2009年12月29日,http://tw.people.com.cn/BIG5/26741/47107/47312/3360547.html。
〈國臺辦:胡錦濤與吳伯雄舉行的會談,意義重大〉,《中國網》,2008年5月30日,檢視日期:2010年1月4日,http://www.china.com.cn/overseas/txt/2008-05/30/content_15567116.htm。
〈總統發表跨世紀談話〉,《總統府新聞稿》,2000年12月31日,檢視日期:2010年1月6日,http://www.president.gov.tw。
EUROPA,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European Union, Updated in May, 2010http://europa.eu/abc/treaties/index_en.htm。
大紀元,〈王永慶對昨天接受一中原則的說法作補充說明〉,2001年6月20日,檢視日期:2010年3月24日,http://wwwga.epochtimes.com/b5/1/6/20/n101225.htm。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兩岸經貿回顧與展望),《工業總會服務網》,檢視日期:2009年12月29日,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9705-458-6。
台灣團結聯盟,(馬英九堅持簽ECFA 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黃昆輝反斥是「以中國為主、對人民不利」),《台灣團結聯盟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4月7日,http://www.tsu.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878&Itemid=2。
朱學淵,〈陳水扁為何敢廢統?胡錦濤將如何賣國?〉,《大紀元》,2006年3月1日,檢視日期:2010年3月23日,http://h1n1china.org/b5/6/3/1/n1240912.htm。
唐佩君,(談ECFA 徐旭東:政府不夠大膽),《天下經濟論壇》,檢視日期:2010年4月7日,http://www.cna.com.tw/cwef/2010cwef_c02.html。
海基會,(歷次會談總覽),《海峽交流基金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1月4日,http://www.sef.org.tw/lp.asp?CtNode=4306&CtUnit=2541&BaseDSD=21&mp=19。
郝培芝,〈民進黨執政八年的兩岸關係回顧〉,《和平論壇》,2008年6月9日,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502&webitem_no=1442。
高孔廉,〈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業務報告〉,《財團法人海峽流基金會》,2008年6月4日,檢視日期:2010年1月4日,http://www.sef.org.tw/doc/news/97/970604.doc。
張五岳,〈兩岸交流二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和平論壇》,2007年11月20日,檢視日期:2010年3月18日,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502&webitem_no=367。
張五岳,〈兩岸協商的回顧與展望〉,《和平論壇》,2009年2月27日,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502&webitem_no=1635。
張麟徵,〈撞機事件後北京華府台北三邊關係的走向〉,《海峽評論》,第125期,2001年5月號,檢視日期:2009年12月25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FF/125-1631.html。
陸委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09年8月12日,第195期,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0390&ctNode=5720&mp=1。
陸委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5月4日,第205期,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78927&ctNode=5720&mp=1。
陸委會,(陳總統五二0就職演說: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2000年5月20日,檢視日期:2009年12月29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8009&ctNode=5645&mp=1&xq_xCat=2000。
陸委會,(陳總統主持國安高層會議),《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2006年2月27日,檢視日期:2010年3月22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7204&ctNode=5645&mp=1&xq_xCat=2006。
陸委會,(陳總統於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第二十九屆年會中致詞: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2002年8月3日,檢視日期:2009年12月29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9184&ctNode=5645&mp=1。
陸委會,(陳總統透過視訊會議與歐洲議會議員及新聞媒體進行對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2005年3月1日,檢視日期:2010年3月22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7409&ctNode=5645&mp=1&xq_xCat=2005。
陸委會,(陳總統就中共「反分裂國家法」代表政府提出六點嚴正看法),《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2005年3月16日,檢視日期:2010年3月22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7408&ctNode=5645&mp=1&xq_xCat=2005。
陸委會,〈大陸對台政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3月3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4779&ctNode=6505&mp=1。
陸委會,〈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3月3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2015&ctNode=5628&mp=1&xq_xCat=2008。
陸委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3月9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7868&ctNode=5645&mp=1&xq_xCat=1994。
陸委會,〈馬總統元旦祝詞全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3月31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1993&ctNode=5628&mp=1&xq_xCat=2009。
陸委會,〈馬總統主持「中華民國建國98年國慶典禮」談話內容全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3月3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6661&ctNode=5628&mp=1&xq_xCat=2009。
陸委會,〈馬總統主持中華民國建國97年國慶典禮致詞全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3月3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2004&ctNode=5628&mp=1&xq_xCat=2008。
陸委會,〈馬總統出席中華民國各界慶祝97年國慶大會致詞全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3月3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2003&ctNode=5628&mp=1&xq_xCat=2008。
陸委會,〈馬總統出席歐洲日晚宴:有關兩岸關係談話內容〉,《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4月1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1984&ctNode=5628&mp=1&xq_xCat=2009。
陸委會,〈馬總統接受「國際政治」(Internationale Politik) 期刊書面專訪〉,《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3月30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72852&ctNode=5628&mp=1&xq_xCat=2009。
陸委會,〈馬總統訪視外交部並闡述「活路外交」的理念與策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09年10月7日,http://www.mac.gov.tw/。
陸委會,〈陳總統中華民國95年元旦祝詞〉,《陸委會全球資訊網》,2006年1月1日,檢視日期:2010年1月6日,http://www.mac.gov.tw。
陸委會,「民眾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陸資來台之看法」民意調查(2009-04-08~2009-04-1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檢視日期:2010年4月29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44457&CtNode=5617&mp=1。
陸委會,<九十年六月十三日陸委會對於王永慶建議我們要「坦然接受大陸『一中』的主張」的看法>,《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全球資訊網》,2001年6月13日,檢視日期:2010年3月24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45243&ctNode=5652&mp=1。
童振源,〈十七大後中國對台政策評估與兩岸關係展望〉,發表於「新世紀中國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國關研究中心,2007年12月14日),http://www.mac.gov.tw/public/Data/9787141471.pdf。
華廈經緯網,〈"奇美"許文龍挺反分裂法 公開申明兩岸同屬一中〉,檢視日期:2010年3月24日,http://big5.huaxia.com/xw/tw/2005/00302063.html。
盧冠誠,(工商團體建言:盡速簽ECFA、通過促產條例),《鉅亨新聞網》,檢視日期:2010年4月7日,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310/KC821YMD2NF0M.shtml。
總統府,〈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演說〉,《總統府新聞稿》,2004年5月20日,檢視日期:2009年12月29日,http://www.president.gov.tw/index_c.html。
總統府,〈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演說〉,《中華民國總統府全球資訊網》,2000年5月20日,檢視日期:2009年12月29日,http://www.president.gov.tw/index_c.html。
總統府,〈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致詞〉,《總統府新聞稿》,2002年8月3日,檢視日期:2009年12月29日,http://www.president.gov.tw/index_c.html。
總統府,〈陳總統主持國安高層會議〉,《總統府新聞稿》,2006年2月27日,檢視日期:2010年1月7日,http://www.president.gov.tw。
總統府,〈總統主持「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總結報告〉,《總統府新聞稿》,2001年8月26日,檢視日期:2010年1月7日,http://www.president.gov.tw。
總統府,〈總統參加94年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總統府新聞稿》,2005年2月16日,檢視日期:2010年1月7日,http://www.president.gov.tw。
總統府,〈總統接受CNN專訪〉,《總統府新聞稿》,2000年9月22日,檢視日期:2010年1月6日,http://www.president.gov.tw。
顏真真,(ECFA進度沒落後!工商界還是急 黃茂雄:最快是愈快愈好),《今日新聞網》,檢視日期:2009年7月14日,http://www.nownews.com/2009/07/14/320-2478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