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農功 detail

:::

農功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311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農功

生平歷程
家世與求學
文件類型

論著

民國日期

-021

西元日期

1891

國父年歲

26

作者
孫中山
全文內容

農功(註一) 民前二十一年(一八九一年)前後(註二)
古之言曰: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七人,最下食五人。同此土田,同此樹藝,而收穫之多寡迥乎不同者,農功之勤惰為之也。故水潦出於天,肥磽判於地,而人力之所至,實足以補天地之缺陷,而使之平。昔英國挪佛一郡本屬不毛,後察其土宜遍種蘿蔔,大獲其利。伊里島田卑濕,嗣用機器竭其水,土脈遂肥。撤里司平原之地既枯且薄,自以鳥糞培壅,百穀無不勃茂。猶是田也,而物產數倍,是無異一畝之田,變為數畝之用。反磽确為沃壤,化瘠土為良田,地利之關乎人力,概可知矣。
且地之肥瘠,何常之有?萬里中原,溝渠湮廢,粟麥而外,物產無多,地之肥者變而瘠矣。揚州之賦上下,今則畎澮縱橫,桑麻翳薈,神京廩給,悉仰南方,地之瘠者變而肥矣。三古農事不可考已,今所傳者,如「齊民要術」、「農桑輯要」、「農政全書」,亦多精要。大抵文人學士博覽所資,而犁雲鋤雨之儔,何能家喻而戶曉?況勞農勸相,虛有其文,補助巡游,今無其事,民亦因循簡陋,聊畢此生。蓋官民之相去遠矣。
泰西農政,皆設農部,總攬大綱。各省設農藝博覽會一所,集各方物產,用考農功與化學諸家,詳察地利,各隨土性,種其所宜。每歲收成,自百穀而外,花木菓蔬,以至牛羊畜牧,胥入會,考察優劣,擇尤異者獎以銀幣,用旌其能,至牲畜受病,若何施治;穀蟊木蠹,若何豫防;復備數等田樣,備各種汽車,事事講求,不遺餘力。先考土性原質,次辨物產所宜,徐及澆溉糞壅諸法,務欲各盡地利,各極人工。所以物產贏餘,昔獲其一,今且倍蓗十百而未已也。
西人考察植物所必需者,曰燐、曰鈣、曰鉀。燐為陰火,出於骨殖之內,而鳥糞所含尤多。鈣則石灰是已,如螺蚌之壳,及數種土石,均能化合。而鉀則水草所生,如稻藁荼蓼之屬。考驗精密,而糞壅之法,無微不至,無物不生。邇有用電之法,無論草木菓蔬,入以電氣,萌芽既速,長成更易。則早寒之地,嚴霜不慮其摧殘;溫和之鄉,一歲何止於三熟。是誠巧奪天功矣!其尤妙者,農部有專官,農功有專學,朝得一法,暮已遍行於民間;何國有良規,則互相仿效,必底於成而後已。民心之不明,以官牖之;民力之不足,以官輔之;民情之不便,以官除之。此所以千耦其耘,比戶可封也。
然而良法不可不行,佳種尤不可不揀。地屬高亢,則宜多種赤米。赤米即紅霞米,松江謂之金城稻,色紅性硬,最為耐旱。四月佈種,七月即收,今北地多有種之者。若卑濕之田,則宜種耐水之稻。稻之利下濕者為稌,稌種有黏有不黏,黏者為糯,又謂之秫,不黏者為秔。氾勝之云:三月種秔,四月種秫,最為耐水。暹羅稻田一至夏間,有黃水由海中來,水深一尺,苗長一尺;水深一丈,苗長一丈,水退之後,倍穫豐收,此低田之所宜也。其餘花菓草木,皆當審察土宜,於隙地廣行栽種。如牛羊犬豕之屬,皆當因地制宜,教以牧畜。庶使地無遺利,人有蓋藏。惟小民可與樂成,難與圖治,非得賢牧令,盡心民事以教導而倡率之,未易遽有成效也。
稽古帝王之設地官、司徒之職,實兼教養。孔子策衛,曰富之、教之。其時為邑宰者,勸農課耕(註三),著有成效,近世鮮有留心農事者。惟泰西尚有古風,為民上者,見我所無之物,或有其物而美不如人,必窮究其所以然,故效法於人,蘄勝於人。年來意大利、法蘭西、印度、錫蘭所種絲茶,反浸浸乎勝於中國。曩有寧波稅務司康必達見我養蠶未善,不能醫蠶之病,往往失收,曾倩華人到外國學習,盡得其法;並購備機器,欲在滬仿行,格於當道未准,其機器尚存格致院中。今粤東有肄業西學者,留心植物之理(註四),曾於香山試種鶯粟,與印度所產之味無殊。猶恐植物新法未精,尚欲遊學歐洲,講求新法,返國試辦。惟恐當道不能保護,反為之阻遏,是以躊躇未果。
我國似宜專派戶部侍郎一員,綜理農事,參仿西法,以復古初。委員赴泰西各國,講求樹藝農桑,養蠶牧畜、機器耕種、化瘠為腴,一切善法,泐為專書,必簡必賅,使人易曉。每省派藩臬道府之幹練者一員,為水利農田使,責成各牧令於到任數月後,務將本管土田肥瘠若何,農功勤惰若何,何利應興,何弊應革,招徠墾闢,董勸經營,定何章程,作何布置,決不得假手胥役,生事擾民;亦不准故事奉行,敷衍塞責。如有行之有效,開闢利源,使本境居民日臻富庶,本管道府查驗得實,乃得保以卓異,予以升遷。僅僅折獄催科,祇得謂之循分供職。苟借此需索供應,騷擾閭閻,別經發覺,革職之外,仍重治其罪。重賞嚴罰,以興事勸功,天下之民,其有豸矣。蓋天生民而立之君,朝廷之設官,以為民也。今之悍然民上者,其視民之去來生死,如秦人視越人之肥瘠然,何怪天下流亡滿目,盜賊載途也。以農為經,以商為緯,本末備具,鉅細畢賅,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也。日鰓鰓然憂貧患寡,奚為哉?
或云年來英商集鉅款,招人開墾於般島,欲圖厚利;俄國移民開墾西北,其志不小。我國與彼屬毗連之地,亦亟宜造鐵路,守以重兵,仿古人屯田之法。凡於沙漠之區,開河種樹,山谷閒地,遍牧牛羊,取其毳以織呢絨、氈毯。東南邊界則教以樹棉種桑、繅絲製茶之法。務使野無曠土,農不失時,則出貨愈多,銷路自廣。而且東南各省,皆宜樹棉,西北各省,更宜牧畜。棉花為紡織所必需,除種土棉外,更須試種洋棉,洋棉以美國南海島種為最佳,西人嘗用此花一磅紡絲,長至一千尺,是為上品,大概土棉質硬絲短,不能織極細之布,洋棉質軟絲長,經機器不致中斷,所織之布細紉異常。余嘗刊有美國種植棉花法一書分送鄉人,並購美國花子在滬裁種,確較土花絲長。惟其姓畏寒,一見霜則葉隕花枯,必須考究天氣水土相宜之處,方可播種,附誌之以告留心種植者。(註五)

注釋

(註一) 據鄭觀應輯著「增訂盛世危言正續編」(學術出版社影印)卷三「農功」。本文底本未署明係孫先生所撰,且收入鄭觀應所著「
    盛世危言」一書內,故有人認為非孫先生著作。然據戴傳賢、陳少白等人記述,孫先生生前曾談及鄭著「盛世危言」中曾收其文
    稿兩篇。觀「農功」內容,與「上鄭藻如書」、「上李鴻章書」及「辦立農業會徵求同志書」等篇之思想脈絡,前後一貫,故馮
    自由、吳湘湘等已確認「農功」為孫先生作品。
(註二) 原文未註明寫作年代。經專家考訂,此文之寫作應在民前二十二年致鄭藻如書之後,而在民前二十年「盛世危言」定稿之前,故
    列為民前二十一年即一八九一年前後。
(註三) 另本此句作「蠶績蟹筐」。
(註四) 另本此句作「今吾邑孫翠溪西醫頗留心植物之理」。
(註五) 本段據文意,當為鄭觀應所註,唯另本自「農不失時」句下,僅有「則出入有節,種造有法,何患乎我國之財不恒足矣!」

相關人名
孔子康必達
相關地名
中國印度松江法蘭西南海香山揚州寧波歐洲暹羅錫蘭
相關專有名詞
侍郎富國農政全書農桑輯要齊民要術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189-191

檢索詞出現頁次

論著

農功(註一) 民前二十一年(一八九一年)前後(註二)

  古之言曰: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七人,最下食五人。同此土田,同此樹藝,而收穫之多寡迥乎不同者,農功之勤惰為之也。故水潦出於天,肥磽判於地,而人力之所至,實足以補天地之缺陷,而使之平。昔英國挪佛一郡本屬不毛,後察其土宜遍種蘿蔔,大獲其利。伊里島田卑濕,嗣用機器竭其水,土脈遂肥。撤里司平原之地既枯且薄,自以鳥糞培壅,百穀無不勃茂。猶是田也,而物產數倍,是無異一畝之田,變為數畝之用。反磽确為沃壤,化瘠土為良田,地利之關乎人力,概可知矣。
  且地之肥瘠,何常之有?萬里中原,溝渠湮廢,粟麥而外,物產無多,地之肥者變而瘠矣。揚州之賦上下,今則畎澮縱橫,桑麻翳薈,神京廩給,悉仰南方,地之瘠者變而肥矣。三古農事不可考已,今所傳者,如「齊民要術」、「農桑輯要」、「農政全書」,亦多精要。大抵文人學士博覽所資,而犁雲鋤雨之儔,何能家喻而戶曉?況勞農勸相,虛有其文,補助巡游,今無其事,民亦因循簡陋,聊畢此生。蓋官民之相去遠矣。
  泰西農政,皆設農部,總攬大綱。各省設農藝博覽會一所,集各方物產,用考農功與化學諸家,詳察地利,各隨土性,種其所宜。每歲收成,自百穀而外,花木菓蔬,以至牛羊畜牧,胥入會,考察優劣,擇尤異者獎以銀幣,用旌其能,至牲畜受病,若何施治;穀蟊木蠹,若何豫防;復備數等田樣,備各種汽車,事事講求,不遺餘力。先考土性原質,次辨物產所宜,徐及澆溉糞壅諸法,務欲各盡地利,各極人工。所以物產贏餘,昔獲其一,今且倍蓗十百而未已也。
  西人考察植物所必需者,曰燐、曰鈣、曰鉀。燐為陰火,出於骨殖之內,而鳥糞所含尤多。鈣則石灰是已,如螺蚌之壳,及數種土石,均能化合。而鉀則水草所生,如稻藁荼蓼之屬。考驗精密,而糞壅之法,無微不至,無物不生。邇有用電之法,無論草木菓蔬,入以電氣,萌芽既速,長成更易。則早寒之地,嚴霜不慮其摧殘;溫和之鄉,一歲何止於
論著民前二十一年一八九

三熟。是誠巧奪天功矣!其尤妙者,農部有專官,農功有專學,朝得一法,暮已遍行於民間;何國有良規,則互相仿效,必底於成而後已。民心之不明,以官牖之;民力之不足,以官輔之;民情之不便,以官除之。此所以千耦其耘,比戶可封也。
  然而良法不可不行,佳種尤不可不揀。地屬高亢,則宜多種赤米。赤米即紅霞米,松江謂之金城稻,色紅性硬,最為耐旱。四月佈種,七月即收,今北地多有種之者。若卑濕之田,則宜種耐水之稻。稻之利下濕者為稌,稌種有黏有不黏,黏者為糯,又謂之秫,不黏者為秔。氾勝之云:三月種秔,四月種秫,最為耐水。暹羅稻田一至夏間,有黃水由海中來,水深一尺,苗長一尺;水深一丈,苗長一丈,水退之後,倍穫豐收,此低田之所宜也。其餘花菓草木,皆當審察土宜,於隙地廣行栽種。如牛羊犬豕之屬,皆當因地制宜,教以牧畜。庶使地無遺利,人有蓋藏。惟小民可與樂成,難與圖治,非得賢牧令,盡心民事以教導而倡率之,未易遽有成效也。
  稽古帝王之設地官、司徒之職,實兼教養。孔子策衛,曰富之、教之。其時為邑宰者,勸農課耕(註三),著有成效,近世鮮有留心農事者。惟泰西尚有古風,為民上者,見我所無之物,或有其物而美不如人,必窮究其所以然,故效法於人,蘄勝於人。年來意大利、法蘭西、印度、錫蘭所種絲茶,反浸浸乎勝於中國。曩有寧波稅務司康必達見我養蠶未善,不能醫蠶之病,往往失收,曾倩華人到外國學習,盡得其法;並購備機器,欲在滬仿行,格於當道未准,其機器尚存格致院中。今粤東有肄業西學者,留心植物之理(註四),曾於香山試種鶯粟,與印度所產之味無殊。猶恐植物新法未精,尚欲遊學歐洲,講求新法,返國試辦。惟恐當道不能保護,反為之阻遏,是以躊躇未果。
  我國似宜專派戶部侍郎一員,綜理農事,參仿西法,以復古初。委員赴泰西各國,講求樹藝農桑,養蠶牧畜、機器耕種、化瘠為腴,一切善法,泐為專書,必簡必賅,使人易曉。每省派藩臬道府之幹練者一員,為水利農田使,責成各牧令於到任數月後,務將本管土田肥瘠若何,農功勤惰若何,何利應興,何弊應革,招徠墾闢,董勸經營,定何章程,作何布置,決不得假手胥役,生事擾民;亦不准故事奉行,敷衍塞責。如有行之有效,開闢利源,使本境居民日臻富庶,本管道府查驗得實,乃得保以卓異,予以升遷。僅僅折獄催科,祇得謂之循分供職。苟借此需索供應,騷擾閭閻,別
國父全集一九○

經發覺,革職之外,仍重治其罪。重賞嚴罰,以興事勸功,天下之民,其有豸矣。蓋天生民而立之君,朝廷之設官,以為民也。今之悍然民上者,其視民之去來生死,如秦人視越人之肥瘠然,何怪天下流亡滿目,盜賊載途也。以農為經,以商為緯,本末備具,鉅細畢賅,是即強兵富國之先聲,治國平天下之樞紐也。日鰓鰓然憂貧患寡,奚為哉?
  或云年來英商集鉅款,招人開墾於般島,欲圖厚利;俄國移民開墾西北,其志不小。我國與彼屬毗連之地,亦亟宜造鐵路,守以重兵,仿古人屯田之法。凡於沙漠之區,開河種樹,山谷閒地,遍牧牛羊,取其毳以織呢絨、氈毯。東南邊界則教以樹棉種桑、繅絲製茶之法。務使野無曠土,農不失時,則出貨愈多,銷路自廣。而且東南各省,皆宜樹棉,西北各省,更宜牧畜。棉花為紡織所必需,除種土棉外,更須試種洋棉,洋棉以美國南海島種為最佳,西人嘗用此花一磅紡絲,長至一千尺,是為上品,大概土棉質硬絲短,不能織極細之布,洋棉質軟絲長,經機器不致中斷,所織之布細紉異常。余嘗刊有美國種植棉花法一書分送鄉人,並購美國花子在滬裁種,確較土花絲長。惟其姓畏寒,一見霜則葉隕花枯,必須考究天氣水土相宜之處,方可播種,附誌之以告留心種植者。(註五)
(註一) 據鄭觀應輯著「增訂盛世危言正續編」(學術出版社影印)卷三「農功」。本文底本未署明係孫先生所撰,且收入鄭觀應所著「盛世危言」一書內,故有人認為非孫先生著作。然據戴傳賢、陳少白等人記述,孫先生生前曾談及鄭著「盛世危言」中曾收其文稿兩篇。觀「農功」內容,與「上鄭藻如書」、「上李鴻章書」及「辦立農業會徵求同志書」等篇之思想脈絡,前後一貫,故馮自由、吳湘湘等已確認「農功」為孫先生作品。
(註二) 原文未註明寫作年代。經專家考訂,此文之寫作應在民前二十二年致鄭藻如書之後,而在民前二十年「盛世危言」定稿之前,故列為民前二十一年即一八九一年前後。
(註三) 另本此句作「蠶績蟹筐」。
(註四) 另本此句作「今吾邑孫翠溪西醫頗留心植物之理」。
(註五) 本段據文意,當為鄭觀應所註,唯另本自「農不失時」句下,僅有「則出入有節,種造有法,何患乎我國之財不恒足矣!」

論著 民前二十一年 一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