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以誠處事堅持國家利益 detail

:::

以誠處事堅持國家利益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22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以誠處事堅持國家利益

生平歷程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文件類型

談話

民國日期

010/02/17

西元日期

1921/02/17

國父年歲

56

全文內容

以誠處事堅持國家利益(註一)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二月十七日接見字林西報記者解爾般脫的談話
(孫先生接見余於亞洲旅館,時在彼遷往城市後面山上小屋中之前數日。彼以彼所特具之微笑迎余,初言歡迎余來廣州,繼以極謙和之狀,贊余平日寫述中國事情,具有使人信服之力,是為中國惡弊之勁敵;又謂若余處此紀述事情之真相,則更為有益。
寒喧既罷,余告孫先生,在北京甚寂寞,故不嫌跋涉而來廣州,來時以為將見孫先生與陳炯明實行互相排抵,豈知事乃不爾。)孫先生答曰:此間決無公然破裂之理,至於意見不同,確無可諱。惟吾人皆拋棄客氣,故能免除爭端。凡在正式方面,如有意見不同時,往往用客氣方法以期免去爭執。豈知意見醞釀愈深,決裂終不能免。今吾人已拋棄此項客氣習慣,遇事皆開誠討論,和衷商榷,故能消弭意見。此種辦法,今已確有成效。目下外間一切廣州將有亂事之預言,皆以北京之謠言為根據耳。
余復問廣州稅關將被占領之說。
孫先生斷然答曰:絕無此事。稅關為一種中國政府之服務機關。吾人並不承認北京,吾人乃中國之政府也。今對於關餘問題,吾人依賴美國、英國及他國人民之正義觀念,必有公平之判斷。夫北京自能不顧西方民治國之輿論,而悍然行動。但假令北京竟用炮艦來攻吾人,則西方之人,自有最後之公論。吾人所賴者,即此正義觀念耳。總之,吾人將不為任何魯莽行動也。
旋又談及去夏北京之戰事及孫先生與段祺瑞之聯合。
孫先生云:此乃容易解釋者。段氏向我保證,彼願取消二十一條要求及由此發生之各協約。夫中國南北之分裂,即為此問題而起。段既宣言願向日本提議此事,吾自願與段謀和而共同行動。今使北京願與吾人提攜,解決此問題及憲法問題,則吾人亦可與北方媾和也。去夏之戰,吳佩孚所以成功者,其惟一原因,乃在張作霖奉日本之命,反抗段氏。而日本之所以如此,其惟一理由,乃在段氏允余取消二十一條要求也。

注釋

(註一) 據上海「民國日報」(民國十年二月十七日)「字林報通信員披露廣東真相」條。文字已作訂正,此係「字林西報」駐北京記者
    解爾般脫訪問孫先生的談話記錄,故有訪問經過之記述。

相關人名
余來吳佩孚段祺瑞孫先生張作霖陳炯明
相關地名
中國日本北京亞洲林西廣州
相關專有名詞
字林西報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二冊

頁次

537-538

檢索詞出現頁次

以誠處事堅持國家利益(註一)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二月十七日接見字林西報記者解爾般脫的談話

  (孫先生接見余於亞洲旅館,時在彼遷往城市後面山上小屋中之前數日。彼以彼所特具之微笑迎余,初言歡迎余來廣州,繼以極謙和之狀,贊余平日寫述中國事情,具有使人信服之力,是為中國惡弊之勁敵;又謂若余處此紀述事情之真相,則更為有益。
  寒喧既罷,余告孫先生,在北京甚寂寞,故不嫌跋涉而來廣州,來時以為將見孫先生與陳炯明實行互相排抵,豈知事乃不爾。)
  孫先生答曰:此間決無公然破裂之理,至於意見不同,確無可諱。惟吾人皆拋棄客氣,故能免除爭端。凡在正式方面,如有意見不同時,往往用客氣方法以期免去爭執。豈知意見醞釀愈深,決裂終不能免。今吾人已拋棄此項客氣習慣,遇事皆開誠討論,和衷商榷,故能消弭意見。此種辦法,今已確有成效。目下外間一切廣州將有亂事之預言,皆以北京之謠言為根據耳。
  余復問廣州稅關將被占領之說。
  孫先生斷然答曰:絕無此事。稅關為一種中國政府之服務機關。吾人並不承認北京,吾人乃中國之政府也。今對於關餘問題,吾人依賴美國、英國及他國人民之正義觀念,必有公平之判斷。夫北京自能不顧西方民治國之輿論,而悍然行動。但假令北京竟用炮艦來攻吾人,則西方之人,自有最後之公論。吾人所賴者,即此正義觀念耳。總之,吾人將不為任何魯莽行動也。
  旋又談及去夏北京之戰事及孫先生與段祺瑞之聯合。
  孫先生云:此乃容易解釋者。段氏向我保證,彼願取消二十一條要求及由此發生之各協約。夫中國南北之分裂,即為此問題而起。段既宣言願向日本提議此事,吾自願與段謀和而共同行動。今使北京願與吾人提攜,解決此問題及憲法問題,則吾人亦可與北方媾和也。去夏之戰,吳佩孚所以成功者,其惟一原因,乃在張作霖奉日本之命,反抗段氏。而
談話民國十年二月五三七

日本之所以如此,其惟一理由,乃在段氏允余取消二十一條要求也。
(註一) 據上海「民國日報」(民國十年二月十七日)「字林報通信員披露廣東真相」條。文字已作訂正,此係「字林西報」駐北京記者解爾般脫訪問孫先生的談話記錄,故有訪問經過之記述。

改善中日邦交之途徑(註一)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與東方通訊社特派員的談話
  中國各地及日本方面所傳之孫、陳不睦,乃某國(非日本)及反對黨所散布之謠言。其實予與陳炯明多年患難之交,其關係有欲離而不能離。
  近時日本國民漸次有了解中國之傾向,誠為可喜之現象。從來日本人過分抱國家的觀念,因有時暴露其排外的言行。吾人對於友邦冀一律親善,故不鼓吹親美排日等偏見。但由人文地理上之關係,中日兩國比之他國有更須親善之必要。然過去十年間之事實,反與此相反。而每至意見隔膜,其原因已為兩國民所深知,不必贅言。但刻下問題,在如何改善兩國之國交,以保善鄰之誼而已。依予所見,貴國對於中國當廢去從來政略的賣恩的或利用的權謀術策,專圖對華經濟的提挈。
  由此觀之,兩國實業家之接近,實為國交改善之捷徑。日本政府囊受政略的借款,濫發之餘幣,至於對華借款發表自縛之聲明書,因此大受約束,遂至經濟的投資亦受影響。吾人實不勝其遺憾!關於此點,予促日本實業家早日覺悟,對華投資須以非侵略的、對等的,而以增進中國國民幸福為要緊。
(註一) 據重慶「國民公報」(民國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文字原有舛誤處,已作訂正。

徹底實行三民主義以建設中國(註一)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三月十七日在廣州與宮崎寅藏的談話
  我(按:宮崎寅藏)說,在日本,有的人說孫先生是激進派,有的人認為他是親美派。
  對我這種說法,孫先生答說:世界在變化,但中國國民仍然是中國國民。隨時代的變化,其思想雖有多少進步,但
國父全集五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