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我心向明月──論孫中山晚年與美國關係 detail

:::

我心向明月──論孫中山晚年與美國關係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05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文件類型

本館出版品

題名

我心向明月──論孫中山晚年與美國關係

題名(英)

Discus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merica and Dr. Sun in Afterlife

作者
陳三井
期刊

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

ISSN

1562-7896

出版頻率

半年刊

單元

孫學闡微

出版西元年月日

2004/11/12

卷期

第14期

頁次

P004-021

全文內容

  孫中山的一生與美國的關係,有如一部近代中美關係史的縮影。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孫中山係民初開國一代領袖中與美國淵源關係最為密切的政治家,無論是他的革命思想或建國理念,都與美利堅合眾國的經驗密切關聯,特別是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等政治理念的構思與實踐,均與美國息息相關。即便是他個人晚年的政治轉向,也離不開他對美國某種程度上的失望、失落情緒這一心態的反映。
  本文論述孫中山晚年與美國關係,主要分成三段,第一段回顧與哈定政府的一些過節。孫中山對哈定總統的新政府抱有極大的期望,力圖改善中國革命的國際環境,希望美國在華盛頓會議上對日本持強硬態度,希望美國對中國革命給予某種同情。可是,美國人回報給孫中山的,卻是一連串的冷漠、嘲諷與打擊。首先,第一件不友好的行動是,美國新任駐華公使柯蘭寫給孫中山一封粗魯無禮的信,他認為孫的計劃是「不切實際而且誇張」,他說孫先生是個「不慎重的冒險家,與日本及安福系私通,為個人目的而犧牲國家利益」。第二件不友好的行動是,哈定總統就職時,孫中山的駐美代表馬素曾致電祝賀,並轉達中山先生「此後共和美國與共和中國彼此間應建立更密切關係」的希望。可是這通賀電卻受到了歧視,遭國務院負責主管封殺,不予回電答謝。第三件不友好的行動是,孫中山於1921年5月5日宣誓就任非常大總統時,曾發表對外宣言,要求各友邦,承認廣州政府「為中華民國唯一之政府」。孫中山還特地給哈定總統寫了一封信,讓馬素連同宣言於6月16日親自帶到美國國務院去面交。可惜國務院沒有將信轉達給哈定總統,也沒有做任何有利的和善意的回應。
  第二段檢討關餘交涉與美國態度。所謂關餘,是指海關稅收在扣除了關稅作抵押的賠款和外債後的剩餘款。作為國家稅收的一部分,它是國家重要財源之一,理應由中國政府掌握。1920年10月,孫中山率粵軍驅逐了盤踞廣州的桂系軍閥,恢復了中華民國軍政府後,曾要求列強撥交屬於東南部分的關餘,但公使團未接受這一要求。在前後交涉過程中,美國政府不但處處阻撓,影響北京公使團的決定,而且派出南海艦隊前往廣州,參加列強的聯合示威行動。列強的砲艦政策,引起廣州政府強烈的抗議和廣東民眾的抗爭,廣州各界先後舉行兩次大規模的公民大會,予以譴責。在關餘事件交涉中,孫中山對美國的倚信最深,而美國的態度卻最為強悍,頗令孫中山不滿。
  第三段敘論孫中山兩次北伐與美國關係。孫中山始終認為,美國的領袖地位足以左右他國,又得中國人民信任,所以希望美國協助中國抵拒日本,協助中國解決問題。孫中山北伐,對美國所提出的第一件外交訴求,便是向美國要求撤銷對北京的承認,但美國國務院始終沒有理會。美國政府始終認為孫中山是中國統一的最大障礙,美國公使舒爾曼對孫中山和陳炯明有不同的評價,在觀音山事件後,美國拒絕參與孫、陳戰事的調停,舒爾曼甚至認定,孫中山不可能東山再起。
  自廣州政府建立之後,孫中山一如革命之初,不獨精神上深受美法革命自由獨立精神的影響,制度上亦「實以美國為模範」,而我「華人亦信任美國」,認為「美國是中國真正的朋友」,故對美國抱持熱切期待,積極拓展聯美外交,一次又一次地呼籲美國政府施予援手,出而主持公道,然而從威爾遜、哈定到柯立芝這三位前後主政的美國總統,所給予中國革命領袖的,卻是不睬不理,甚至鄙視,始終未能叩開美國的外交大門,真是「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孫中山在廣東的外交,需要走出去;中山先生的北伐,需要爭取與國。在一連串的對美交涉不受重視,備遭冷遇,對美國從希望到失望乃至澈底絕望之後,孫中山不得不採行了聯俄政策,此是後話。

出版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出版地

臺北市

備註

統一編號:200900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