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電俄唁列寧之喪 detail

:::

電俄唁列寧之喪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61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北上與逝世
題名

電俄唁列寧之喪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十三年

西元紀年

一九二四年

新曆(西曆)月日

一月二十五日

國父年歲

59

全文內容

蘇俄領袖列寧於本月二十一日逝世,消息傳來,先生即於是日在代表大會發表演說,題為「革命黨精神在黨員全體,不在領袖個人」。繼由鮑羅廷報告列寧事蹟後,復提出用代表大會名義致電莫斯科,對列寧之死表示哀悼,並延會三日。(註三十一)

注釋

(註三十一) 會議紀錄原件(中央黨史會藏);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三二五頁。

相關人名
列寧鮑羅廷
相關地名
莫斯科蘇俄
相關專有名詞
革命黨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下冊

頁次

1441-1442

檢索詞出現頁次

 派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
   先生以大元帥名義派蔣中正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籌備委員七人為王柏齡、鄧演達、沈應時、林振雄、俞飛鵬、張家瑞、宋榮昌。(註二十九)先生深感中國革命不能成功之最大原因,實由中國徒有革命黨之奮鬪,而無革命軍之奮鬪。當辛亥年南京臨時政府與袁世凱議和之時,先生感覺並非善策,但因時勢所迫,始不得已與袁妥協。二次革命,亦因獨立各省缺乏為主義而戰之軍隊,以致失敗。討袁、護法諸役,革命黨或結合毫無訓練之民軍,或利用現成軍隊,遇有變故,絕不足恃,甚至倒戈相向。及今國民黨改組,而楊希閔、劉震寰等亦多假革命旗幟,圖個人私利。先生乃決計建立真正革命軍,適派赴蘇俄考察之蔣中正回國,於是委其負責籌設軍官學校。
  
 派劉毅為粤、閩、湘軍招撫使。(註三十)
  
 一月二十五日 電俄唁列寧之喪。
   蘇俄領袖列寧於本月二十一日逝世,消息傳來,先生即於是日在代表大會發表演說,題為「革命黨精神在黨員全體,不在領袖個人」。繼由鮑羅廷報告列寧事蹟後,復提出用代表大會
(註二十九)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六冊,二頁,民國二十六年三月印行。
(註三十) 「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四號。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四四一

  名義致電莫斯科,對列寧之死表示哀悼,並延會三日。(註三十一)
  
 一月二十七日 開始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禮堂作三民主義系統之講述,原定每週一次,嗣因要公頻有間斷,至八月二十四日後因北伐督師韶關而停止。計講民族主義六講,民權主義六講,民生主義四講。
   先生於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會正殷之時,進行兩項工作,一為創設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一為開始三民主義演講。二者均具有重大之歷史意義,且為深思熟慮後之行動。三民主義演講始於民族主義,第一講復開始於聯俄容共爭論最烈之期間,其用意可知。先是先生在上海時較有餘閒從事著作,於完成「民權初步」、「孫文學說」及「實業計劃」後,即開始寫三民主義。民族主義部份已經脫稿,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大部份亦均已草就。九年底返粤,攜稿與俱;常思寫完後出版。詎意十一年六月陳炯明叛變,砲攻觀音山行邸,於是存稿盡成灰燼,此實一不可彌補之損失。當此左右雙方思想衝突劇烈之時,先生乃毅然作此系統演講,以作中流砥柱。民族主義部份因以前曾全部寫畢,故甚完整,然先生在序中猶云:「此次演講,既無暇晷以預備,又無書籍為參考,只於登壇之後,隨意發言,較之前稿,遺忘實多。」此雖見先生之謙德,然亦為實際之感受。此六講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先行彙刊成冊,出版於十
(註三十一)會議紀錄原件(中央黨史會藏);鄒魯:「中國國民黨史稿」第一篇,三二五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五十九歲 一四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