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致書旅美之黃興,溯二次革命失敗之由,勸勿灰心,再事合作 detail

:::

致書旅美之黃興,溯二次革命失敗之由,勸勿灰心,再事合作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52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生平歷程
二次革命與討袁護法
題名

致書旅美之黃興,溯二次革命失敗之由,勸勿灰心,再事合作

民國紀年

中華民國四年

西元紀年

一九一五年

新曆(西曆)月日

三月三十日

國父年歲

50

全文內容

先是陳其美於二月四日致函在美之黃興,歷陳二次革命失敗之根由,實由於黨人誤以先生主張為過於理想,勸興即行東返共策進行。興未及答。先生復於是月致函黃興詳論癸丑之役得失,促其即日言旋。函云:「癸丑之役,文主之最力,所以失敗者,非袁氏兵力之強,實同黨人心之渙散。猶憶鈍初死後之五日,英士、覺生等在公寓所討論國事及鈍初刺死之由。公謂民國已經成立,法律非無效力,對此問題宜持以冷靜態度,而待正當之解決。……文當時頗以公言為不然,公之不聽。及其後也,……乃飭英士奮起滬濱,更檄章梓,倡義金陵,文於此時,本擬親統六師,觀兵建康;公忽投袂而起,以為文不善戎伍,措置稍乖,遺禍匪淺。文雅不欲於兵戈擾攘之秋,啟兄弟同室之鬩,乃退而任公。公去幾日,馮張之兵,聯翩南下。夫以金陵帝王之都,龍蟠虎踞,苟得效死以守,則大江以北,決不致聞風瓦解;而英士、鐵生亦豈一蹶不振?乃公以餉絀之故,貿然一走,三軍無主,卒以失敗。堯卿、海鳴難為善後,而如火如荼之民氣,於是殲滅無遺。推原其故,文之非歟?公之咎歟?固不待智者而後知之矣。東渡以來,日夕共謀,非欲雪癸丑之恥,實欲竟辛亥之功。而公又與英士等互相齟齬,溥泉、海鳴復從而煽之,公不維始終之義,遂作中道之棄。離日以後,深虞失援,英士明達,復以函問,而公又置不與復。是公不復以同志為念耶?二十年間,文與公奔走海外,流離播遷,同氣之應,匪伊朝夕,癸丑之不利,非戰之罪也。且世之所謂英雄,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敗而退怯,廣州萍醴,幾經危難,以公未嘗一變厥志者,豈必至今日而反退縮不前乎?中國當此外患侵逼,內政紊亂之秋,正我輩奮戈飲彈、碎肉喋血之時。公革命之健者,正宜同心一致,乘機以起。若公以徘徊為知機,以觀望為識時,以緩進為穩健,以萬全為商榷,則文雖至愚,不知其可。臨紙神馳,祈公即日言旋,慎勿以文為孟浪而菲薄之,斯則革命前途之幸也。」(註六十)

注釋

(註六十) 「國父全集」第四冊,三五一──三五二頁。

相關人名
英士章梓陳其美堯卿鈍初黃興溥泉覺生
相關地名
中國金陵萍醴廣州
相關專有名詞
二次革命
出處

國父年譜

冊數

上冊

頁次

0809-0811

檢索詞出現頁次

對我們有莫大之助益。請說明如果英國協助袁世凱,無疑地等於間接幫助德國。因為袁世凱之暴虐態度、貪婪權勢以及自私本性,與德皇毫無二致。袁世凱為一十足親德人物,如果德國擴大此次戰爭,中國必然會成為德國的附庸。英國如果支持袁世凱,非但不會有所收穫,反而會喪失在中國既有之地位。請必須向貴國民眾說明,袁世凱的確是一親德國人物。在此次戰爭中,余對貴國深表同情。貴國每日有無數青年喪生,令人尤感哀痛,而此一流血災禍,實為貪婪無度之強權所一手造成。」(註五十八)

 三月二十九日 黨人傅笠漁請中華革命黨本部接濟劉段夫家屬。
   大連同志傅笠漁致中華革命黨本部函稱:同志劉段夫已在吉林犧牲,其弟判定監禁,其母在奉天,窘困不堪,請本部接濟,以示體卹。(註五十九)

 三月三十日 致書旅美之黃興,溯二次革命失敗之由,勸勿灰心,再事合作。
   先是陳其美於二月四日致函在美之黃興,歷陳二次革命失敗之根由,實由於黨人誤以先生主張為過於理想,勸興即行東返共策進行。興未及答。先生復於是月致函黃興詳論癸丑之役得失,促其即日言旋。函云:「癸丑之役,文主之最力,所以失敗者,非袁氏兵力之強,實同黨人
(註五十八)「國父全集」第四冊,三五○──三五一頁。
(註五十九) 中華革命黨總務部第二局日記(中央黨史會藏)。

國父年譜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 五十歲 八○九

心之渙散。猶憶鈍初死後之五日,英士、覺生等在公寓所討論國事及鈍初刺死之由。公謂民國已經成立,法律非無效力,對此問題宜持以冷靜態度,而待正當之解決。……文當時頗以公言為不然,公之不聽。及其後也,……乃飭英士奮起滬濱,更檄章梓,倡義金陵,文於此時,本擬親統六師,觀兵建康;公忽投袂而起,以為文不善戎伍,措置稍乖,遺禍匪淺。文雅不欲於兵戈擾攘之秋,啟兄弟同室之鬩,乃退而任公。公去幾日,馮張之兵,聯翩南下。夫以金陵帝王之都,龍蟠虎踞,苟得效死以守,則大江以北,決不致聞風瓦解;而英士、鐵生亦豈一蹶不振?乃公以餉絀之故,貿然一走,三軍無主,卒以失敗。堯卿、海鳴難為善後,而如火如荼之民氣,於是殲滅無遺。推原其故,文之非歟?公之咎歟?固不待智者而後知之矣。東渡以來,日夕共謀,非欲雪癸丑之恥,實欲竟辛亥之功。而公又與英士等互相齟齬,溥泉、海鳴復從而煽之,公不維始終之義,遂作中道之棄。離日以後,深虞失援,英士明達,復以函問,而公又置不與復。是公不復以同志為念耶?二十年間,文與公奔走海外,流離播遷,同氣之應,匪伊朝夕,癸丑之不利,非戰之罪也。且世之所謂英雄,不以挫抑而灰心,不以失敗而退怯,廣州萍醴,幾經危難,以公未嘗一變厥志者,豈必至今日而反退縮不前乎?中國當此外患侵逼,內政紊亂之秋,正我輩奮戈飲彈、碎肉喋血之時。公革命之健者,正宜同心一致,乘機以起。若公以徘徊為知機,以觀望為識時,以緩進為穩健,以萬全為商榷,則文雖至愚,不知其可。

國父年譜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 五十歲 八一○

臨紙神馳,祈公即日言旋,慎勿以文為孟浪而菲薄之,斯則革命前途之幸也。」(註六十)
四月一日囑江浙軍事,一律於上海接洽。
   先生昨晚自熱海歸來,午后,謝持往商各事,先生囑:「凡屬江浙方面關於軍事者,一律令於上海接洽。」(註六十一)

 四月二日 委陳民鐘為中華革命黨怡朗埠支部部長,余以和為副支部長;溫君文為巴城支部副支部長。(註六十二)

 囑考查黨員。
   先生囑:「注意考查黨員。」並謂:「吾黨秘密事,何以袁政府總能得消息?」(註六十三)
四月三日函泗水黨人陳鐵伍,望海外同志竭力籌款。
   先生函稱:「國內同志進行,純倚海外同志之贊助,故仍望竭力提倡鼓吹,俾黨史蒸進,同
(註六十)「國父全集」第四冊,三五一──三五二頁。
(註六十一) 謝持:「總理囑件記錄」。
(註六十二) 「國父全集」第八冊,九二、九九頁。
(註六十三) 謝持:「總理囑件記錄」,

國父年譜 民國四年(一九一五) 五十歲 八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