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討袁幹部後致南洋同志書
成立討袁幹部後致南洋同志書
函電
003/02/04
1914/02/04
49
成立討袁幹部後致南洋同志書(註一)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二月四日
同志諸公大鑒:暌違大教,累月經年。近想為國熱誠,終始一貫,至為欣慰。弟自去秋來居三島,每想國勢之顛危,民生之困頓,共和之前途,輒不能忘情於黨事。加以亡命此間,諸同志意見不齊,缺乏統一,故不揣綿力,出而肩任。刻已成立幹部,各路進行,同志之勇往,團體之固結,遠勝前此同盟會之組織。且此次同志皆一德一心,服從弟之命令,尤非昔比。刻正編刊方略,不日脫稿,一俟出版,即行寄上。其如何擴充展布,尚須仰仗宏力。惟經費一層,尚須極力籌畫,以便應付。頃查去年南京獨立之際,貴埠同志曾匯款五千元赴滬,交吳君世榮轉交軍前。嗣款到時,已取消獨立,款遂留吳君手中,未有交出,致有用之財,化為無用,殊負諸公一片熱誠,可否函致吳君,囑其交還。此間同志流離失所者尚多,衣食且不給,而彼輩心志堅銳,前途有望,倘荷諸公將款撥助接濟,尤感高誼,未悉以為如何?手此奉達,即頌公安。孫文。二月初四。
(註一) 據黨史會藏原件影印(049/153)。
國父全集
第四冊
307-308
我還在日本,看到我親愛的祖國又退回到老路上,委實令人感到痛心,所幸已有跡象顯示,情況將在近期內好轉。
專制統治已捲土重來,其壓力甚至比清朝初年更令人難以忍受,反應的鐘擺已達到極限,回彈是必然的。也許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我知道您和我其他的老友都非常支持我們努力的目標,這給我莫大的鼓勵,使我能繼續進行艱鉅的任務,我們的奮鬥可能歷時長久,但我們一定會勝利,因為正義終必伸張。
我聽說故李將軍的「薩克遜人的日子」(Day of the Saxon)一書已在此間大多數書店出售。這是應該的。它的確值得獲得讀者熱烈的接受。您還記得把「無知的勇氣」(Valor of Ignorance)一書譯成日文的池先生(Mr. Ike),他寫信要求我請您同意他把李將軍的這一本最近著作也譯成日文。我不記得李將軍曾否口頭上授權他翻譯此書,不過,我想最好還是向您請教這件事。池先生的地址如下:
東京,赤坂區,代町,二十五番地。池亨吉先生。
順祝近安。孫逸仙。
又:我自己的地址如下:
東京,富山(赤坂區),靈南坂,二十六番地。
頭山先生轉。
(註一) 原函為英文,存黨史會藏荷馬李檔案。
致□富永囑任務畢在滬候命切勿回東電(註一)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
轉富永君:任務辦妥之後,須在滬候命,切勿回東,因政府留難,回則不能再去也。孫文。
(註一) 據黨史會藏親筆原件(050/349)。
成立討袁幹部後致南洋同志書(註一)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二月四日
函電(上) 民國二年十二月──三年二月 三○七
同志諸公大鑒:暌違大教,累月經年。近想為國熱誠,終始一貫,至為欣慰。弟自去秋來居三島,每想國勢之顛危,民生之困頓,共和之前途,輒不能忘情於黨事。加以亡命此間,諸同志意見不齊,缺乏統一,故不揣綿力,出而肩任。刻已成立幹部,各路進行,同志之勇往,團體之固結,遠勝前此同盟會之組織。且此次同志皆一德一心,服從弟之命令,尤非昔比。刻正編刊方略,不日脫稿,一俟出版,即行寄上。其如何擴充展布,尚須仰仗宏力。惟經費一層,尚須極力籌畫,以便應付。頃查去年南京獨立之際,貴埠同志曾匯款五千元赴滬,交吳君世榮轉交軍前。嗣款到時,已取消獨立,款遂留吳君手中,未有交出,致有用之財,化為無用,殊負諸公一片熱誠,可否函致吳君,囑其交還。此間同志流離失所者尚多,衣食且不給,而彼輩心志堅銳,前途有望,倘荷諸公將款撥助接濟,尤感高誼,未悉以為如何?手此奉達,即頌公安。孫文。二月初四。
(註一) 據黨史會藏原件影印(049/153)。
為外甥程炳坤事致鄧澤如函(註一)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二月六日
澤如兄鑒:文有外甥程炳坤者,近由新加坡來函云,彼在該埠謀生無術,欲文為之設法安身。惟文向以許身於國,拙為個人之謀,又向少與之見面,究不知其人品格才技如何,故無從為之設法,特轉求兄為我一查其為人如何(問香安燕梳公司,便知其住址),如屬安分,有可培植,望為推愛,為之覓一事以謀生,則感同身受矣。此致,並候近安不一。孫文。二月六日。
(註一) 據「鄧編手札」原件影印。
致伍平一介紹南洋同志函(註一) 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年)三月十三日
平一兄鑒:來函誦悉,現在小呂宋開演,甚佳,該處同志均極熱心,必能大有助于兄。日前弟曾發函南洋各埠,囑其襄助諸兄,是時弟以為諸兄不日當到南洋,故亟函該處招待也。但將來如到南洋,經新加坡時,可訪林義順、林文慶
國父全集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