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發揮筆墨之威權以與軍閥搏戰 detail

:::

發揮筆墨之威權以與軍閥搏戰

學習筆記 勘誤意見
下載
0 次數
點擊
123 次數
詮釋資料說明
題名

發揮筆墨之威權以與軍閥搏戰

生平歷程
革命之再起
文件類型

演講

民國日期

012/01/26

西元日期

1923/01/26

國父年歲

58

全文內容

發揮筆墨之威權以與軍閥搏戰(註一)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在上海招待報界席上演講去年鄙人由廣東失敗來滬,曾請諸君聚會,彼時即以今後須以筆墨奮鬥希望於諸君。現在時局益迫,機會益為適當,故更邀諸君商榷之。在諸君中,或猶懷疑於筆墨之力者。數日前,有北京貴同業某君見訪,於致賀廣州勝利之後,慨然謂筆墨之力,終究不如槍砲之靈。實則依鄙人所見,筆墨之力,確極偉大。此次廣東之事,看來似是鎗砲之功,實則筆墨之效,大不可沒。縷縷述之,事殊神妙。陳炯明之在廣州,干涉言論,無所不至。廣州報紙在暴力之下,固不敢有所主張,即香港新聞紙,亦以許多關礙,不克自由發揮。然而香港有畫家數人,痛心於陳氏之作惡,相約以其擅長之藝術,描模陳氏之罪惡,繪影繪聲,栩栩欲活,市民爭相購買,或用在廣告,或用代裝飾;有聚而圍觀者,有相與品題者,數月以來,已成香港之流行品,而討陳之觀念,乃深入於人心;雖陳家將到香港者,鑑於街談巷議及家懸戶備之情形,亦悚然於人心之既去,是以滇軍發難,一戰而下廣州。迨陳炯明退往惠州,所部猶不下一萬餘眾,乃通電獨立,或宣布脫離關係者,即其平日認為腹心手足之士卒,至欲負嵎反攻而不能。香港畫報平日之浸潤感化,蓋深有力焉。吾人今日固不能抹殺彼討陳諸將士之功,然筆墨之權威,要亦不可否認。今茲粤中之事,二十日而解決,前十日可謂係槍砲之勛勞,後十日實筆墨奮鬥之效果也。
諸君去年至今,筆墨上用力不少,然或不免於浪戰。蓋作戰須有計劃,攻擊必有目標。鄙人去年由粤來滬,於時局尚鮮所考察,故僅能以文字奮鬥望之諸君,而未能以具體規畫,相與商榷。今則已有所得,故特請諸君共為研究。去年對於粤事,以討陳為目標,由筆墨與槍炮合作,而得今日之速效。今者吾人對於救國,宜以裁兵為目標,作戰之方,當專向此進行。數月以來,北方政府迭派(註二)代表來商統一,而鄙人主張,則獨以裁兵為說。北方當局,每謂非統一不能裁兵,實則不辦裁兵即無法統一。簡捷言之,今日吾人直不敢統一耳。數年以來,民黨與官僚決戰,紛紛擾擾之餘,得著唯一結果,即外國人宣言非統一不能借款。因此北方政府亦汲汲求統一,其求統一,專為借款耳。吾人於民國元年,曾上袁世凱之當,助成南北統一,而彼乃利用統一完成大借款,以打革命黨,革命黨固創造中華民國者。今北方許多小袁世凱,其頭腦未必不與大袁世凱相同,統一為借款,借款為打革命黨;打革命黨為推翻民國。諸君皆愛護民國者,故必主張先裁兵而後統一。使彼曹不裁兵而謀統一;他人吾不敢知,若鄙人,則實不放心。故吾人欲得真正之和平統一,必以裁兵為第一步。
我之所謂裁兵,決非無辦法之裁兵。第一、南北同時裁去現有兵額之半,此視去年六月六日鄙人宣言,已屬讓步。蓋前之宣言,因北方自稱有護法誠意,故要求北方先裁也;第二、裁兵之後,以兵為工,雖給以加倍之餉,在國家猶為合算。裁兵之款何從出?友邦本希望我裁兵,故已有表示。果各軍閥皆肯裁兵,必有贊助辦法。吾人固絕對不贊成政府借外債,然裁兵借債則應予協贊。緣實行裁兵,非款莫辦;化兵為工,可開闢利源,舉外債亦無害也。
然而各方均有辦法,而軍閥仍不肯裁兵,則將如之何?是不得不望諸君發揮其筆墨之權威,以與軍閥相戰。苟輿論一致要求,彼曹亦決難抵抗。所以鄙人今晚奉邀諸君,即在提此作戰計劃與目標,希望諸君費三個月之精神,每日特闢一版之篇幅,專作裁兵之鼓吹,或以言論,或以圖畫。萬一此兩者資料均缺乏,則即滿紙全印「裁兵」兩字亦可。先從上海做起,使上海市民,人人了解,人人主張,則推而至於全國,其事至易!裁兵一端,可論者殊多。大要在說明兵多之害,或搜集事實,或憑其不遠於事實之理想,發為能吻合人民心理之言論,同時更說明裁兵之利。第一,使軍士本身曉然於易兵為工之有利於彼。今日兵餉,至多每月八元,常須積欠或尅扣。依我之計畫,化兵為工,則他們可月得十六元,而國家於此巨款,亦決非虛糜,大工既舉,利源自闢也。
上海總商會等各團體已有覺悟,發起裁兵制憲理財委員會。然同時提出之事,目標既分,效力即減。今宜將目標竭力縮小,只要求一件事,裁了兵即太平矣。上海之於全國,猶香港之於廣東。上海人心所趨,全國自必景從,每天犧牲一版,三個月必可成功。三個月後,倘仍有悍然不知覺悟之軍閥,抵拒輿論,則鄙人自問號召三萬至五萬有節制有主義之兵隊,決非難事。彼時以對待陳炯明者對待不肯裁兵之軍閥。槍炮與筆墨,同力合作,以廣東之事為例,此事必易成功。蓋有主義之兵三五萬,足可抵烏合之眾三五十萬,而諸君之筆墨力量,則斷乎不止十倍於香港之三數畫家也。望諸君一心一德,努力為國,敬舉一觴,祝裁兵勝利!

注釋

(註一) 據「民信日刊」(民國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原標題為「孫中山先生勸各報鼓吹裁兵」。今標題據「會本」。
(註二) 原文為「送派」,今據「會本」改。

相關人名
袁世凱陳炯明
相關地名
上海太平北京和平香港惠州廣州廣東
相關專有名詞
上海總商會民黨革命黨商會裁兵制憲理財委員會護法
出處

國父全集

冊數

第三冊

頁次

321-323

檢索詞出現頁次

華會,其結果吾國得收回青島以及撤廢客郵;但是如海關等大權,仍操諸外人之手。似此民族主義,能認為滿足成功否?所以,國民不特要從民權、民生上作工夫;同時並應該發展民族自決的能力,團結起來奮鬥,使中國在世界上成為一獨立國家。至於國內軍閥,只要人民萬眾一心,與他們奮鬥,是不患不推倒的。現在南方的軍閥已推倒了(指陳炯明),將來北方軍閥推倒是不成問題的。總靠在人民自身團結的力量堅固與否為轉移。如兄弟提倡革命,推倒滿清,手中並無兵、無地盤,就是以人民的勇氣為兵,同情的心理為地盤。今天希望諸位回到各貴團體,將兄弟的意思轉告,使他們都明白中國目前的地位與人民應做的事情;那麼,大家努力做去,中國方有強盛的希望呢。(註二)
(註一) 據上海「民國日報」(民國十二年一月十八日)「各團體代表晉謁中山先生」條。
(註二) 一月十六日,滇、桂聯軍攻克廣州,各將領電請孫先生回粤任大元帥。十七日,上海各團體代表到孫先生寓所祝捷,孫先生發表 此演說。

發揮筆墨之威權以與軍閥搏戰(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在上海招待報界席上演講去年鄙人由廣東失敗來滬,曾請諸君聚會,彼時即以今後須以筆墨奮鬥希望於諸君。現在時局益迫,機會益為適當,故更邀諸君商榷之。在諸君中,或猶懷疑於筆墨之力者。數日前,有北京貴同業某君見訪,於致賀廣州勝利之後,慨然謂筆墨之力,終究不如槍砲之靈。實則依鄙人所見,筆墨之力,確極偉大。此次廣東之事,看來似是鎗砲之功,實則筆墨之效,大不可沒。縷縷述之,事殊神妙。陳炯明之在廣州,干涉言論,無所不至。廣州報紙在暴力之下,固不敢有所主張,即香港新聞紙,亦以許多關礙,不克自由發揮。然而香港有畫家數人,痛心於陳氏之作惡,相約以其擅長之藝術,描模陳氏之罪惡,繪影繪聲,栩栩欲活,市民爭相購買,或用在廣告,或用代裝飾;有聚而圍觀者,有相與品題者,數月以來,已成香港之流行品,而討陳之觀念,乃深入於人心;雖陳家將到香港者,鑑於街談巷議及家懸戶備之情形,亦悚然於人心之既去,是以滇軍發難,一戰而下廣州。迨陳炯明退往惠州,所部猶不下一萬餘眾,乃通電獨立,或宣布脫離關係者,即其平日認為腹心手足之士卒,至欲負嵎反攻而不能。香港畫報平日之浸潤感化,蓋深有力焉。吾人今
演講民國十二年一月三二一

日固不能抹殺彼討陳諸將士之功,然筆墨之權威,要亦不可否認。今茲粤中之事,二十日而解決,前十日可謂係槍砲之勛勞,後十日實筆墨奮鬥之效果也。
  諸君去年至今,筆墨上用力不少,然或不免於浪戰。蓋作戰須有計劃,攻擊必有目標。鄙人去年由粤來滬,於時局尚鮮所考察,故僅能以文字奮鬥望之諸君,而未能以具體規畫,相與商榷。今則已有所得,故特請諸君共為研究。去年對於粤事,以討陳為目標,由筆墨與槍炮合作,而得今日之速效。今者吾人對於救國,宜以裁兵為目標,作戰之方,當專向此進行。數月以來,北方政府迭派(註二)代表來商統一,而鄙人主張,則獨以裁兵為說。北方當局,每謂非統一不能裁兵,實則不辦裁兵即無法統一。簡捷言之,今日吾人直不敢統一耳。數年以來,民黨與官僚決戰,紛紛擾擾之餘,得著唯一結果,即外國人宣言非統一不能借款。因此北方政府亦汲汲求統一,其求統一,專為借款耳。吾人於民國元年,曾上袁世凱之當,助成南北統一,而彼乃利用統一完成大借款,以打革命黨,革命黨固創造中華民國者。今北方許多小袁世凱,其頭腦未必不與大袁世凱相同,統一為借款,借款為打革命黨;打革命黨為推翻民國。諸君皆愛護民國者,故必主張先裁兵而後統一。使彼曹不裁兵而謀統一;他人吾不敢知,若鄙人,則實不放心。故吾人欲得真正之和平統一,必以裁兵為第一步。
  我之所謂裁兵,決非無辦法之裁兵。第一、南北同時裁去現有兵額之半,此視去年六月六日鄙人宣言,已屬讓步。
蓋前之宣言,因北方自稱有護法誠意,故要求北方先裁也;第二、裁兵之後,以兵為工,雖給以加倍之餉,在國家猶為合算。裁兵之款何從出?友邦本希望我裁兵,故已有表示。果各軍閥皆肯裁兵,必有贊助辦法。吾人固絕對不贊成政府借外債,然裁兵借債則應予協贊。緣實行裁兵,非款莫辦;化兵為工,可開闢利源,舉外債亦無害也。
  然而各方均有辦法,而軍閥仍不肯裁兵,則將如之何?是不得不望諸君發揮其筆墨之權威,以與軍閥相戰。苟輿論一致要求,彼曹亦決難抵抗。所以鄙人今晚奉邀諸君,即在提此作戰計劃與目標,希望諸君費三個月之精神,每日特闢一版之篇幅,專作裁兵之鼓吹,或以言論,或以圖畫。萬一此兩者資料均缺乏,則即滿紙全印「裁兵」兩字亦可。先從上海做起,使上海市民,人人了解,人人主張,則推而至於全國,其事至易!

國父全集 三二二

裁兵一端,可論者殊多。大要在說明兵多之害,或搜集事實,或憑其不遠於事實之理想,發為能吻合人民心理之言論,同時更說明裁兵之利。第一,使軍士本身曉然於易兵為工之有利於彼。今日兵餉,至多每月八元,常須積欠或尅扣。依我之計畫,化兵為工,則他們可月得十六元,而國家於此巨款,亦決非虛糜,大工既舉,利源自闢也。
  上海總商會等各團體已有覺悟,發起裁兵制憲理財委員會。然同時提出之事,目標既分,效力即減。今宜將目標竭力縮小,只要求一件事,裁了兵即太平矣。上海之於全國,猶香港之於廣東。上海人心所趨,全國自必景從,每天犧牲一版,三個月必可成功。三個月後,倘仍有悍然不知覺悟之軍閥,抵拒輿論,則鄙人自問號召三萬至五萬有節制有主義之兵隊,決非難事。彼時以對待陳炯明者對待不肯裁兵之軍閥。槍炮與筆墨,同力合作,以廣東之事為例,此事必易成功。蓋有主義之兵三五萬,足可抵烏合之眾三五十萬,而諸君之筆墨力量,則斷乎不止十倍於香港之三數畫家也。望諸君一心一德,努力為國,敬舉一觴,祝裁兵勝利!
(註一) 據「民信日刊」(民國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原標題為「孫中山先生勸各報鼓吹裁兵」。今標題據「會本」。
(註二) 原文為「送派」,今據「會本」改。

革命思想之產生(註一)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日在香港大學演講
  我此時無異游子甯家,因香港及香港大學,乃我智識之誕生地也。我本未預備演說,但願答復一問題。此問題(註二)即前此屢有人向我提出,而現時聽眾中亦必有許多人欲發此問者。
  我以前從未能予此問題一相當答復,而今日則能之。問題維何?即我於何時及如何而得革命思想及新思想是也。我之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至於如何得之,則三十年前在香港讀書,暇時輒閒步市街,見其秩序整齊,建築閎美,工作進步不斷,腦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我每年回故里香山二次,兩地相較,情形廻異,香港整齊而安穩,香山反是。我在里中時竟須自作警察以自衛,時時留意防身之器完好否?恒默念香山、香港相距僅五十英里,何以如此不同?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間在荒島上成此偉績,中國以四千年之文明,乃無一地如香港,其故安(註三)在?

演講 民國十二年一月――二月 三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