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陳炯明部葉舉等電請先生應與徐世昌同時下野 detail

:::

陳炯明部葉舉等電請先生應與徐世昌同時下野

Download
0 times
Click
191 times
Metadata directions
Life peroid
改組政黨進行北伐
Title

陳炯明部葉舉等電請先生應與徐世昌同時下野

Republic of China year

中華民國十一年

AD annals

一九二二年

Time remarks

四月底

New calendar month day

六月十五日

Age

57

Abstract

初,汪兆銘、馬君武等往惠州,徵求陳之意見。陳再三申言,謂吾為黨誼及人格起見,必無反對先生之理,對於部下各將領,亦必完全負責;倘有不聽吾命令,而反對先生者,吾惟有自殺以謝國人。(註九十七)彼口口聲聲服從政府,服從先生,叛變前之一星期,陳尚來電慶賀北伐軍在前線之勝利。先生以其多年受黨提攜,不虞其果有異志。惟葉舉諸部軍隊毫無紀律,肆意搶掠,其軍隊在廣州內外者達二萬五千人,先生因於八日召集新聞記者,思以輿論力量迫陳軍退回東江剿匪。(註九十八)孰料炯明狼子野心,於十四日在石龍集所部諸將會議,曾問何人敢擔任發難,各將均默然不答。陳曰:「何人先發難,即為首功。」葉舉續曰:「所謂首功,即阿哥之謂,誰人先打總統,各人即稱之為阿哥。」於是楊坤如起云願擔任,隨有翁式亮等多人,謂楊乃土匪出身,不能做阿哥,仍請葉在省發號施令,彼等願聽調遣。其後熊略言兵士不願打總統,以為打總統,即是大逆不道,必須許以重利,始肯向前。陳曰此時無錢犒賞,祇好照我們打廣西例,准其隨意搶掠,萬事皆可解決,議遂定。(註九十九)十五日,葉舉等電請先生應與徐世昌同時下野;馬君武力任調人,因楊坤如派兵圖佔兵工廠,特往白雲山訪葉舉,請其制止。葉允下令維持,且謂總統乃吾輩之父,吾輩兒子,必當服從父命令;總統要吾等率兵回防,吾等兩三日後,必遵令回駐原地。葉等言行背馳,純用欺詐手段。蓋其設計,在置先生於死地,一方以好言安慰調人,使先生不離觀音山;一方則派人圍攻粤秀樓,謀害先生,以絕北伐軍及軍民全體之生氣。險毒孰甚!同時葉舉、洪兆麟、楊坤如等開秘密會議於白雲山總指揮處,布置逆謀,葉以陳密電相示,指授諸將領圍攻總統府,佔領行政機關,及派兵進駐韶關各方略。並懸賞二十萬元謀害先生。許事成後大掠三日。並決定由洪兆麟部首先發難。洪兆麟任粤軍第二師師長,係先生一手提拔;癸丑後在港為龍濟光購探拘捕,先生延律師,力與辯護,糜訟費至萬餘元,故洪常曰:「我不曉得革命黨,又不曉得中華民國,祇曉得有一個孫中山,因我一條性命,是他救回的。」後洪因在汕頭加抽特別稅捐,建築營房,為炯明假鄧鏗名義批駁,乃憤而去滬。陳即派鍾景棠、陳覺民等追蹤慰留。洪居滬數月,漸為吳佩孚所收買,遂變初衷。一月前曾電致所部旅長尹驥,謂總統如令該部加入北伐,千萬勿動,不得已即開往惠州等語。所部旅長兼總統府參軍李雲復,於先生改道北伐時,畏罪去職,先生乃另委姜翹楚繼任。及洪由滬返汕,與陳狼狽勾結,即逐姜而復李職。至是首先擔任攻擊總統府者,即洪部李雲復旅,亦即從前守衛總統府者也。(註一○○)

Comment

(註九十七)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三頁。
(註九十八) 「論語半月刊」載「宋慶齡自述廣州脫險記」。
(註九十九)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三頁,轉引陳炯明部下某統領語。
(註一○○)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二──二五三頁。

Related names
尹驥兆銘吳佩孚李雲復汪兆銘姜翹楚洪兆麟孫中山徐世昌翁式亮馬君武陳炯明陳覺陳覺民楊坤如葉舉熊略鄧鏗龍濟光鍾景棠
Related place names
元謀白雲山石龍汕頭東江惠州韶關廣州廣西觀音山
Related proper nouns
革命黨
Source

國父年譜

Volume

下冊

Page

1200-1202

Relate image

Search term appears Page

 陳炯明密令所部叛變。
   先生返廣州,即調衛隊開赴前方,以示坦誠無私。派往惠州陳炯明、白雲山葉舉處勸導者,更不絕於途。乃陳存心叛變,前方之勝利,反以敗訊誑所部云:「若不變,則無別於北伐軍,將與北伐軍同歸於盡。」實則陳在惠州,聞贛省陳光遠之北軍正在激戰,北伐軍尚未得手,遂乘兩軍苦戰之時,於十三日密下對先生之總攻擊令。以為如此則北伐軍聞耗震亂,將無戰勝之望。而對於先生,則更可為所欲為,生殺由之,其計可謂狠毒。此密令由鍾景棠於十四日下午持至廣州,而收復贛州之公報,適於十四日晚始在廣州發布。陳部諸將,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矣。(註九十五)
 
 六月十四日 廖仲愷被拘於石龍。
   是日,陳炯明自惠州電邀財政部次長廖仲愷往惠州,商談要事。廖至石龍,即為炯明部下拘囚之。後經六十二日,始於八月十五日釋放。(註九十六)

 六月十五日 陳炯明部葉舉等電請先生應與徐世昌同時下野。
   初,汪兆銘、馬君武等往惠州,徵求陳之意見。陳再三申言,謂吾為黨誼及人格起見,必無
(註九十五)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五頁。
(註九十六) 毛思誠:「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第四冊,二二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

反對先生之理,對於部下各將領,亦必完全負責;倘有不聽吾命令,而反對先生者,吾惟有自殺以謝國人。(註九十七)彼口口聲聲服從政府,服從先生,叛變前之一星期,陳尚來電慶賀北伐軍在前線之勝利。先生以其多年受黨提攜,不虞其果有異志。惟葉舉諸部軍隊毫無紀律,肆意搶掠,其軍隊在廣州內外者達二萬五千人,先生因於八日召集新聞記者,思以輿論力量迫陳軍退回東江剿匪。(註九十八)孰料炯明狼子野心,於十四日在石龍集所部諸將會議,曾問何人敢擔任發難,各將均默然不答。陳曰:「何人先發難,即為首功。」葉舉續曰:「所謂首功,即阿哥之謂,誰人先打總統,各人即稱之為阿哥。」於是楊坤如起云願擔任,隨有翁式亮等多人,謂楊乃土匪出身,不能做阿哥,仍請葉在省發號施令,彼等願聽調遣。其後熊略言兵士不願打總統,以為打總統,即是大逆不道,必須許以重利,始肯向前。陳曰此時無錢犒賞,祇好照我們打廣西例,准其隨意搶掠,萬事皆可解決,議遂定。(註九十九)十五日,葉舉等電請先生應與徐世昌同時下野;馬君武力任調人,因楊坤如派兵圖佔兵工廠,特往白雲山訪葉舉,請其制止。葉允下令維持,且謂總統乃吾輩之父,吾輩兒子,必當服從父命令;總統要吾等率兵回防,吾等兩三日後,必遵
(註九十七)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三頁。
(註九十八) 「論語半月刊」載「宋慶齡自述廣州脫險記」。
(註九十九)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三頁,轉引陳炯明部下某統領語。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一

令回駐原地。葉等言行背馳,純用欺詐手段。蓋其設計,在置先生於死地,一方以好言安慰調人,使先生不離觀音山;一方則派人圍攻粤秀樓,謀害先生,以絕北伐軍及軍民全體之生氣。
  險毒孰甚!同時葉舉、洪兆麟、楊坤如等開秘密會議於白雲山總指揮處,布置逆謀,葉以陳密電相示,指授諸將領圍攻總統府,佔領行政機關,及派兵進駐韶關各方略。並懸賞二十萬元謀害先生。許事成後大掠三日。並決定由洪兆麟部首先發難。洪兆麟任粤軍第二師師長,係先生一手提拔;癸丑後在港為龍濟光購探拘捕,先生延律師,力與辯護,糜訟費至萬餘元,故洪常曰:「我不曉得革命黨,又不曉得中華民國,祇曉得有一個孫中山,因我一條性命,是他救回的。」後洪因在汕頭加抽特別稅捐,建築營房,為炯明假鄧鏗名義批駁,乃憤而去滬。陳即派鍾景棠、陳覺民等追蹤慰留。洪居滬數月,漸為吳佩孚所收買,遂變初衷。一月前曾電致所部旅長尹驥,謂總統如令該部加入北伐,千萬勿動,不得已即開往惠州等語。所部旅長兼總統府參軍李雲復,於先生改道北伐時,畏罪去職,先生乃另委姜翹楚繼任。及洪由滬返汕,與陳狼狽勾結,即逐姜而復李職。至是首先擔任攻擊總統府者,即洪部李雲復旅,亦即從前守衛總統府者也。(註一○○)
  北伐軍前進吉安,贛督陳光遠遁。

(註一○○) 鄧澤如:「中國國民黨二十年史蹟」,二五二──二五三頁。

國父年譜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五十七歲 一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