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詳目顯示 》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館藏登錄號:026147
索書號:D 549 7732 90
論文名稱:社會演化典範之功能論研究:兼論湯恩比、孫中山、馬克思的整合模式    網路書城*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function theory of social evolution paradigm: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Arnold J. Toynbee、Sun Yat-Sen、Karl Max
作者:閔宇經(Miin, Yeu Jing)
指導教授:李長貴(Lee, Chang Guey)
學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三民主義研究所
學位類別:博士(Doctor)
論文出版年(西元):2001
畢業年度(民國):民國089年
頁數:262
語文:中文
關鍵詞(中):典範社會演化(進化)社會演化典範理論社會學典範社會學科學哲學
關鍵詞(英):ParadigmSocial evolutionTheoretical sociologyParadigmatic sociologyPhilosophy of Science
全文檔案:親愛的使用者您好!提醒您下載全文時,請先登入您的會員帳號。點我登入
提要/目錄
第一章 序論
第二章 社會演化的典範釋義
第三章 社會演化的方法釋義
第四章 社會演化的概念釋義
第五章 社會演化的功能典範
第六章 湯恩比的社會演化觀
第七章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
第八章 馬克思的社會演化觀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
附錄
參考書目
目次:第一章 序論-----00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003
    第一項、研究動機-----003
    第二項、研究目的-----008
  第二節:研究架構與方法-----010
    第一項、研究架構-----010
    第二項、研究方法-----014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016
    第一項、研究範圍-----016
    第二項、研究限制-----017

第二章 社會演化的典範釋義-----025
  第一節:典範的競爭與變遷-----025
    第一項、範典概念的來源-----025
    第二項、範典概念的意義-----025
    第三項、典範競爭與變遷-----026
  第二節:典範的性質與流弊-----029
    第一項、典範的性質及其流弊-----029
    第二項、新興學科的典範革命-----029
    第三項、科學典範的進步問題-----032
  第三節:社會學的多重典範-----035
    第一項、典範在社會學的定位問題-----035
    第二項、多重典範在社會學的定位-----038
    第三項、社會科學典範的進步問題-----045
  第四節:小結--社會演化的典範釋義-----048
    第一項、孔恩到雷澤以來的社會典範意義-----048
    第二項、中程理論的思維陷阱與典範誤解-----049
    第三項、社會演化論在社會典範上的意義-----051

第三章 社會演化的方法釋義-----053
  第一節:理念型及化約論-----053
    第一項、理念型釋義-----053
    第二項、化約論釋義-----054
    第三項、因境與出路-----056
  第二節:行動與結構對話-----060
    第一項、從結構主義到後結構主義-----060
    第二項、行動與結構的正反辨證性-----061
    第三項、行動與結構的動態連結性-----062
  第三節:研究與理論對話-----065
    第一項、理論先於研究-----065
    第二項、研究先於理論-----065
    第三項、後設研究方法-----066
  第四節:小結--社會演化的方法釋義-----068
    第一項、社會演化「理念型與化約論」的選擇-----068
    第二項、社會演化「行動與結構」的動態連結-----069
    第三項、社會演化「研究與理論對話」的選擇-----071

第四章 社會演化的概念釋義-----075
  第一節:有機類比與演化學派-----075
    第一項、有機類比及哲學假設-----075
    第二項、社會科學的演化學派-----076
    第三項、演化學派的本質差異-----080
  第二節:社會實在的概念釋義-----082
    第一項、社會實在與演化-----082
    第二項、傳統的研究途徑-----083
    第三項、當代的研究途徑-----083
  第三節:社會變遷與社會演化-----085
    第一項、社會變遷的概念釋義-----085
    第二項、社會演化的概念釋義-----086
    第三項、變遷與演化概念比較-----090
  第四節:小結--社會演化的概念釋義-----099
    第一項、社會演化的「本體論」-----099
    第二項、社會演化的「核心論」-----100
    第三項、社會演化的「認識論」-----101

第五章 社會演化的功能典範-----103
  第一節:有機的演化論時期-----103
    第一項、孔德-----103
    第二項、史賓塞-----107
    第三項、小結--古典的演化論典範-----112
  第二節:功能的演化論時期-----114
    第一項、韋伯-----114
    第二項、派深思-----116
    第三項、小結--當代的演化論典範-----120
  第三節:全社會演化論時期-----125
    第一項、盧曼-----125
    第二項、紀登思-----129
    第三項、小結--全社會演化論典範-----134
  第四節:小結--行動與結構二元性模型-----141
    第一項、功能論的社會演化-----141
    第二項、社會演化的新歸趨-----144
    第三項、行動與結構二元性-----147

第六章 湯恩比的社會演化觀-----155
  第一節:理論內涵-----155
    第一項、歷史社會對話-----155
    第二項、社會演化理論-----157
    第三項、小結--理論模式-----161
  第二節:演化典範-----163
    第一項、典範--方法論-----163
    第二項、演化典範單元-----165
    第三項、小結--演化命題-----167
  第三節:典範競爭-----172
    第一項、批判-----172
    第二項、詮釋-----173
    第三項、小結--湯恩比的社會演化典範-----175

第七章 孫中山的社會演化觀-----177
  第一節:理論內涵-----177
    第一項、政治意識型態-----177
    第二項、社會演化理論-----180
    第三項、小結--理論模式-----182
  第二節:演化典範-----185
    第一項、典範--方法論-----185
    第二項、演化典範單元-----186
    第三項、小結--演化命題-----188
  第三節:典範競爭-----190
    第一項、批判-----190
    第二項、詮釋-----191
    第三項、小結-孫中山的社會演化典範-----193

第八章 馬克思的社會演化觀-----195
  第一節:理論內涵-----195
    第一項、政治意識型態-----195
    第二項、社會演化理論-----197
    第三項、小結--理論模式-----198
  第二節:演化典範-----200
    第一項、典範--方法論-----200
    第二項、演化典範單元-----201
    第三項、小結--演化命題-----205
  第三節:典範競爭-----207
    第一項、批判-----207
    第二項、詮釋-----209
    第三項、小結-馬克思的社會演化典範-----210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213
  第一節:研究發現-----213
    第一項、社會演化功能典範及其整合模式運用-----215
    第二項、社會科學的進步主要產生於典範之內-----217
    第三項、理論的變遷本身就是理論的演化過程-----218
  第二節:研究建議-----220
    第一項、跨越不同學科及典範的社會演化模式-----220
    第二項、社會哲學理論與質性研究的紮根理論-----221
    第三項、動態連結性作為衡量理論抽繹的標準-----222
  第三節:研究展望-----226
    第一項、典範社會學的研究-----226
    第二項、理論社會學的研究-----226
    第三項、文化與結構的研究-----227

[附錄]
[參考書目]

圖目次
【圖1-1】本研究概念架圖-----011
【圖1-2】本研究章節架構圖-----013
【圖1-3】社會學主要學派發展過程歸納分類圖-----022
【圖1-4】本論文章節的形式邏輯關係圖-----023
【圖2-1】典範的變遷過程-----027
【圖2-2】波柏的「知識的進化論」-----033
【圖2-3】Gurvictch關於社會實在的垂直及水平交叉層次-----039
【圖2-4】Ritzer「微視-鉅視」的連續體按連續體上若干關鍵點來區分-----04O
【圖2-5】Ritzer「客觀-主觀」的連續體按若干混合型來區分-----041
【圖2-6】Ritzer主要的社會實體層次-----042
【圖2-7】Ritzer社會實體層次與主要社會學典範-----044
【圖2-8】相對客觀與絕對客觀-----045
【圖2-9】想像真理的推移性-----046
【圖3-1】社會學理論的形成過程(原圖名稱為「社會學中理論的要素」)-----062
【圖3-2】理論形成過程中四種基本的「動態連結性」-----063
【圖3-3】各種理論格式類型的變異-----064
【圖3-4】理論建構的層次、步驟與動態連結性-----070
【圖3-5】Ann & Scott Greer之「研究圈」-----072
【圖3-6】由概念轉變成觀察的層級:疏離感案例的研究-----072
【圖4-1】莫爾(Moore)的「變遷階段方向理論」-----094
【圖4-2】社會演化的「自變項-依變項」理念型-----100
【圖4-3】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1011
【圖5-1】孔德三階段法則中關於社會演化的認識論理念型-----113
【圖5-2】韋伯歷史發展理想類型-----115
【圖5-3】韋伯社會演化的認識論理念型-----121
【圖5-4】功能論之社會變遷理論-----124
【圖5-5】派深思社會演化理論的理念型-----124
【圖5-6】盧曼社會演化理論中的知識理念型-----136
【圖5-7】結構兼行動理論各要素之關連-----138
【圖5-8】紀登士理論結構中的知識理念型-----139
【圖5-9】社會演化的「行動-結構」理念型-----148
【圖5-10】功能主義式的社會演化路線形式-----152
【圖5-11】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154
【圖6-1】湯恩比的「挑戰-回應」的理念型-----162
【圖6-2】湯恩比的「挑戰-回應」命題模式-----176
【圖7-1】孫中山的政治意識型態內容-----180
【圖7-2】孫中山層創進化思想內涵-----183
【圖7-3】孫中山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184
【圖7-4】孫中山的「演化-整合」命題模式-----194
【圖8-1】馬克思的政治意識型態內容-----197
【圖8-2】馬克思社會演化理論「認識論」理念型-----199
【圖8-3】馬克思的階級衝突架構-----202
【圖8-4】馬克思的「演化-衝突」命題模式-----211
【圖9-1】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典範-----214
【圖9-2】功能論的社會演化的命題整合模式-----216

表目次
【表1-1】從「學科能量指標」測度「社會演化」與「社會變遷」在社會學與歷史學的疊合程度-----005
【表1-2】理論的四種層次-----006
【表1-3】社會學家涉及對「行動與結構」的二元性模型的討論-----017
【表2-1】成為新興學科的能量指標-----030
【表2-2】社會學方法論在社會學中的定位-----031
【表2-3】「社會學方法論在社會學中的定位」與「新興學科的能量指標」的內容疊合-----031
【表2-4】社會學家所提出的各種社會學理論典範的形式-----036
【表3-1】「社會科學理論」與「社會哲學理論」之比較-----057
【表4-1】社會變遷之各種分析層次-----090
【表4-2】摩爾根《古代社會》的人類階段-----098
【表4-2】社會變遷與社會演化的「時期-空間」向度-----094
【表5-1】孔德三階段法則-----104
【表5-2】孔德的人性論與其他社會秩序-----107
【表5-3】史賓塞進化階段與社會特質-----108
【表5-4】盧曼社會演化階段的特徵比較-----126
【表5-5】紀登士的社會分類-----131
【表5-6】傳統國家、絕對主義國家、民族--國家之比較-----132
【表5-7】功能論途徑的社會演化論分期-----143
【表6-1】歷史學與社會學的典範差異概觀-----156
【表7-1】孫中山階段式進化思想-----181
【表8-1】馬克思演化階段的「理念型」-----203
【表8-2】季登斯對馬克思歷史唯物論的批判與重建-----208
【表9-1】「社會學」與「理論社會學」的概念對照-----227

公式目次
【公式3-1】社會理論的動態連結性-----064

命題目次
【命題5-1】功能論的社會演化基本命題-----149
【命題6-1】湯恩比《歷史研究》中「挑戰-回應」命題-----168
【命題6-2】湯恩比的演化命題-----171
【命題7-1】孫中山的演化命題-----188
【命題8-1】馬克思的重要命題-----205
【命題8-2】馬克思的演化命題-----210
延伸查詢:延伸查詢* (查詢其他外部相關系統)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