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詳目顯示 》

第 1 筆 / 共 1 筆  
/1
文件類型:研討會論文
研討會名稱:紀念孫中山華人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題名(中):反思台灣建構公民社會過程中的理盲與濫情現象
作者:彭立忠
期刊名(中):紀念孫中山華人文化與當代社會發展
單元:第二篇 公民社會的建構
出版年月(民國):民國103年06月
出版年月(西元):2014/06
頁次:P147-P166
關鍵詞(中):理盲與濫情公民社會社運團體正義言論自由
全文檔案:親愛的使用者您好!提醒您下載全文時,請先登入您的會員帳號。點我登入
摘要(中):  台灣社會在解嚴後,人民的權利意識覺醒且高漲,各種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然而不少打著「公民」頭銜的運動,是否能夠代表公民或是「全民」,這又是一個值得反思的現象。遠的事件且不論,就以今年以來陸續幾起攸關食品安全與無良業者私自添加化合物事件為例,以及部分公民團體(或社運團體)對於公共議題的表態,諸如反核電(反核四、非核家園、「我是人,我反核!」)、萬人送(洪)仲秋(公民1985 行動聯盟)、反大埔徵地與拆政府(「今天拆王家,明天拆你家!」;「今天拆大埔,明天拆政府」)、反兩岸服貿協議黑箱作業等等,一路下來新聞事件頗不熱鬧,一方面彰顯台灣是一個民主多元的社會,另一方面卻也顯示台灣是一個理盲與濫情的社會,因為許多社會事件與公共議題是允許社會大眾發聲與批判的,但是公共議題的討論卻又充斥著言論的專斷與立場的排他性,這不能不讓人懷疑上述現象在建構公民社會的過程中到底要「過渡」多久,還是「理盲」本屬人類的通病,中外皆然;憑直覺感情用事,更是生物本能,不一定就是「濫情」。
  本文即為作者在學校講授公民素養的通識課程心得,師生在教學互動過程中的論述縮影,內容依序為概念的釐清(公民與公民社會、理盲與濫情);公共議題社運事件的舉隅(我在當下卻又錯過另一個歷史現場);教學反思的回饋(發展理性思辨與理性對話的公民素質);以及結語對自居正義者的反省。
出版者:國立國父紀念館
出版地:臺北市
備註:GPN:1010301073
ISBN:978-986-04-1516-2
延伸查詢:延伸查詢* (查詢其他外部相關系統)
 
top
*